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由于地下水的超采,已在沧县地区引发一系列环境地质问题。通过确定地下水控制性管理水位,来控制地下水的开采量,实现沧县地区浅层地下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根据沧县地区浅层水位观测井的观测资料,分析了沧县地区浅层地下水位动态特征,发现地下水位呈周期性变化。在充分了解沧县地区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利用GMS软件建立沧县地区地下水水流模型。在现有的开采基础上,预测不同频率降水量情景下沧县地区浅层地下水控制性管理水位,并确定其阈值。四种情景下沧县地区浅层地下水控制性管理水位阈值分别为:-6.40~7.00m、-4.30~7.30m、-4.70~7.10m、-4.50~7.00m。最终确定沧县地区浅层地下水控制性管理水位阈值为-6.40~7.30m。  相似文献   

2.
地下水控制性临界水位及确定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下水位及其变化趋势是衡量地下水资源开发是否合理的重要评判依据,为了充分反映地下水系统的功能属性和水资源管理要求,在辨析地下水控制性临界水位与上限、下限临界水位相关概念的基础上,以维系地下水资源功能、生态功能和地质环境功能可持续为目标,考虑地下水流动系统的整体性和协调性,通过构建多元量化关系模型,由各功能和类型分区单井临界水位划定成果加权得到各管理分区面水位阈值。以地下水开发利用问题较为突出的河北省平原区为研究对象,基于各代表性监测井2001—2013年水位数据构建量化关系模型,地下水控制性临界水位划定结果表明:河北省平原区浅层地下水控制性上限临界埋深阈值为1.93~13.19 m,控制性下限临界埋深阈值为10.94~27.06 m;深层地下水控制性临界埋深阈值为12.15~49.09 m。  相似文献   

3.
以行政区单元边界为界线,将水位动态法中地下水位变幅作为指标,基于地下水控制性临界水位,利用近10年典型站的地下水埋深监测数据,将全市11个县在地下水功能区划分的基础上,划分地下水"红黄蓝"水资源管理分区。为衡水市地下水资源管理及制定地下水保护政策提供更加全面、准确的科学依据,从而更有效实现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4.
为了在地下水资源管理中有效地实施取水总量控制和地下水水位控制的"双控"管理模式,本文以河北省邯郸市东部平原区作为试点研究地区,提出了地下水红线水位、管理水位等指标,并对其划定方法进行研究,进而为开展地下水控制水位划定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采用MIKE SHE建立地表-地下水耦合数值模型,对研究区进行水量模拟计算,并根据地下水分布特征、动态特征及开发利用特征建立水位管理,分析不同分区地下水动态变化,结合"三条红线"管理指标提出地下水取水总量控制指标及超采中心区限制水位指标、禁采水位指标、其它区的警示、警戒水位指标。地下水"双控"指标的分析研究对地下水管理保护、生态恢复等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基于临界水位下地下水“红黄蓝”分区划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北省地表水资源匮乏,地下水超采严重。以南水北调受水区为研究区,在分析研究区地表水和地下水资源状况的基础上,采用水位动态法,以地下水位变幅为动态指标、以临界水位为静态指标,提出了水位变幅和临界水位双指标控制的地下水"红黄蓝"线划分标准。利用近期降水周期的10年地下水监测资料计算全省地下水位下降速率,依据确定的地下水"红黄蓝"线划分标准,给出了河北省现状评价期内地下水红、黄、蓝、白分区的系列成果,为河北省地下水资源管理和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提供更加科学全面、准确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7.
在分析海淀区地下水位动态变化规律的基础上,根据海淀区的地质、水文地质条件及重要构筑物情况,确定地下水管理水位上、下限划定的原则,建立地下水水质演化趋势与地下水位关系,给出海淀区不同区域的地下水管理水位,并提出相应的管理预案,为海淀区推行"三条红线"的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提供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8.
地下水超采区治理中,节水管理是难点。农业用水水源多、复杂多变,不同区域地下水水位变化大。现状地下水取用水量控制指标、地下水水位控制指标是政府考核指标,取水许可的相关指标无法管理到每个用水户,简单的水量、水价管理指标难以应对农业用水的复杂性和差异性。为了明确不同区域的超采危害程度,提出了“超采用水当量”概念,可以“水利用电量”代表“超采用水当量”,并以“水利用电价格”作为地下水超采区的管理指标。  相似文献   

9.
从生态保护的角度,指出现行地下水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维持地下水生态系统健康发展可持续开采量的概念;探讨了不同地下水生态系统环境用水量的计算方法。地下水的开发利用应以可持续开采量作为最大阈值。通过预留环境用水量,确定生态水位,建立生态缓冲带,实施生态调度,制定合理开发利用方案等措施,可有效修复和保护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同时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最终实现党的十七大提出的生态文明的目标。  相似文献   

10.
地下水水位红线管理指的是依据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运用地下水水位红线指标,实现对地下水水位的严格管控。目前针对地下水水位红线管理的方法较传统,绝大部分是基于数理统计和数据分析对比技术来完成,是一种完全对属性数据的分析方法,很难精确展现地下水水位时空的动态变化特征。仅运用属性数据进行对比与分析,存在分析过程繁杂、可视化程度低等问题。鉴于此,本文将GIS空间分析与可视化技术引入到地下水水位红线管理中,分别从"点、线、面"三个层面展现水位红线管理数据的时空变化特征,并与地下水水位红线指标进行自动对比分析,完成超地下水水位红线区域的可视化预警。研究结果证明:基于GIS技术实现对地下水水位红线的管理,能更直观、多层次地展现管理区水位的时间、空间动态分布特点和地下水的超采情况等,从而提升对地下水水位红线管理的空间辅助决策能力,进一步降低地下水数据管控和水位红线分析的复杂度。  相似文献   

11.
地下水不仅是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对于我国供水安全还具有特别重要的战略意义。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供水的战略意义,地下水对于我国的供水安全不可或缺;其次是抗旱减灾的战略意义,地下水对于我国的抗旱减灾作用无可替代。分析了我国地下水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对抗旱减灾的影响,基于提高抗旱减灾工作成效的考虑,提出加强地下水资源管理保护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地下水的管理与科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李佩成 《中国水利》2007,(15):14-16
地下水的开发利用为我国带来巨大利益的同时,因过量开采和不文明的涉水人类活动而导致地下水位大幅度降落、地沉地裂、开采条件恶化,抗旱水源衰竭以及绿洲萎缩、荒漠化加剧等方面的灾害,对此我们要引起足够的重视,要珍惜地下水,对地下水要加强管理并加大科学研究力度。  相似文献   

13.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基,生态之要。地下水作为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其分布广泛、水质相对较好而备受青睐。笔者针对近年来国内地下水超采问题,结合江苏、河北等省份的经验,提出了地下水超采区治理的对策措施,包括节水、替代水源、封井、地下水涵养修复等一系列工程措施,以及法律、行政、经济、科技、监督、宣传等一系列管理及保障措施,为类似地区开展超采区治理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4.
This paper refers to the development and verification of a groundwater artificial recharge model in Xanthi plain, Thrace, Greece. The relative geological and hydrogeological research of the study area is described, as well as the artificial recharge application by reactivating an old stream bed of Kosynthos River, since 1994. The simulation of the aquifer system of the study area was achieved by the use of MODFLOW and involves both the model calibration and prediction of the aquifer system response. The verification of the 9-year-period model prediction for the first 7 years (1995–2001) proved successful, while the respective procedure for the last 2 years, 2002 and 2003, could not result in acceptable estimations.  相似文献   

15.
世界地下水资源利用与管理现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地下水资源在世界范围内都被作为重要水源,其开发管理受到广泛重视。长期以来,由于不适宜的开发方式,全球许多地区面临着由此而产生的环境和生态问题。从分析世界上局部地区地下水过量开采的严峻形势入手,回顾总结世界各国对地下水管理的特点及措施,其经验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6.
Groundwater is no longer an open-access resource in Kathmandu. Perceptions of groundwater are changing from an “infinite” to a “finite” resource and the role of the government from supply developer to caretaker of the resource. In this context, this paper aims to unfold how perceptions of groundwater in Kathmandu Valley, Nepal, are changing from an open-access resource to an overexploited, depleted, degraded, vulnerable and state-controlled resource. In the process, it produces an aggregated picture of resource availability, development dynamics, impacts and responses in the area; suggests some “soft-path” approaches for groundwater management; and discusses implications of the experience for other areas.  相似文献   

17.
严格地下水资源管理的总体架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下水资源管理是水资源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阐述了地下水资源管理的涵义和内容,探讨了地下水资源管理总体架构,提出了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地下水资源管理的重点工作设想,以便加强和全面推进地下水资源管理工作,促进地下水资源管理规范化、科学化、系统化、信息化和民主化,实现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18.
In many regions karstic aquifers constitute the only available source of drinking water. Due to the high risk of contamination in these aquifers, a comprehensive groundwater protection and control system must be designed and established. It has recentlybeen proposed that Hydrogeologic Reserve Zones (HRZ) can be established as a tool for the groundwater management in these aquifers. The following approach is proposed in order to establish the HRZ in karstic aquifers: including several generalstrategies for the protection of the ground waters within them, as well as the zoning of the land use and the development of acode of practice. A general procedure is proposed for the development of code of practice for ground water protection inkarst aquifers, which is applied as a case study in Merida, Yucatan, Mexico.  相似文献   

19.
我国地下水保护行动试点建设实践与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我国地下水保护行动中甘肃省武威市、贵州省毕节地区、山西省太原市、辽宁省鞍山市、河北省沧州市试点工作开展情况做了简要的回顾,并结合当前我国地下水开发利用现状,从试点工作的总体思路、主要任务、保障措施、监督考核等方面提出了进一步开展工作的建议,为我国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