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由于地下水的超采,已在沧县地区引发一系列环境地质问题。通过确定地下水控制性管理水位,来控制地下水的开采量,实现沧县地区浅层地下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根据沧县地区浅层水位观测井的观测资料,分析了沧县地区浅层地下水位动态特征,发现地下水位呈周期性变化。在充分了解沧县地区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利用GMS软件建立沧县地区地下水水流模型。在现有的开采基础上,预测不同频率降水量情景下沧县地区浅层地下水控制性管理水位,并确定其阈值。四种情景下沧县地区浅层地下水控制性管理水位阈值分别为:-6.40~7.00m、-4.30~7.30m、-4.70~7.10m、-4.50~7.00m。最终确定沧县地区浅层地下水控制性管理水位阈值为-6.40~7.30m。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决吐鲁番盆地地下水水位变化引发的生态环境问题,本文基于吐鲁番盆地地下水补给、径流、排泄特征,利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和标准化系数分析了各因素对地下水位的影响特征,提出了吐鲁番盆地平原区地下水水量水位控制指标.结果 表明地下水开采量、田间灌溉入渗补给量和渠道渗漏补给量对地下水位的影响较大,并且确定了地下水开采量...  相似文献   

3.
为了在地下水资源管理中有效地实施取水总量控制和地下水水位控制的"双控"管理模式,本文以河北省邯郸市东部平原区作为试点研究地区,提出了地下水红线水位、管理水位等指标,并对其划定方法进行研究,进而为开展地下水控制水位划定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2010年以来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关于地下水水位水量控制的研究成果为依据,整理分析了目前关于地下水水位水量双控管理的研究内容及进展、问题与不足。结果表明,目前针对地下水水位水量双控管理的研究,基础理论研究多,从概念到概念的推理多,从理论走向实际应用的研究较少,今后的研究工作仍需加强。  相似文献   

5.
地下水控制性临界水位及确定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下水位及其变化趋势是衡量地下水资源开发是否合理的重要评判依据,为了充分反映地下水系统的功能属性和水资源管理要求,在辨析地下水控制性临界水位与上限、下限临界水位相关概念的基础上,以维系地下水资源功能、生态功能和地质环境功能可持续为目标,考虑地下水流动系统的整体性和协调性,通过构建多元量化关系模型,由各功能和类型分区单井临界水位划定成果加权得到各管理分区面水位阈值。以地下水开发利用问题较为突出的河北省平原区为研究对象,基于各代表性监测井2001—2013年水位数据构建量化关系模型,地下水控制性临界水位划定结果表明:河北省平原区浅层地下水控制性上限临界埋深阈值为1.93~13.19 m,控制性下限临界埋深阈值为10.94~27.06 m;深层地下水控制性临界埋深阈值为12.15~49.09 m。  相似文献   

6.
地下水水位的变化受补给和排泄影响,研究地下水水位动态特征和变化趋势,有利于地下水的可持续开发利用。应用Excel软件对河北平原区年内地下水水位动态监测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河北平原区浅层地下水动态类型为降水入渗―开采型、降水入渗―蒸发型、河渠水渗漏―径流型和降水入渗―开采越流型。深层地下水动态类型为径流―开采型和越流—开采型。  相似文献   

7.
在分析海淀区地下水位动态变化规律的基础上,根据海淀区的地质、水文地质条件及重要构筑物情况,确定地下水管理水位上、下限划定的原则,建立地下水水质演化趋势与地下水位关系,给出海淀区不同区域的地下水管理水位,并提出相应的管理预案,为海淀区推行"三条红线"的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提供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8.
辽河流域平原区地下水生态水位及水量调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辽河流域平原区地下水生态水位及水量调控进行了初步研究,界定了地下水生态水位概念、分类及其特征,论述了该领域的研究现状。以辽河平原为研究对象,阐述了研究区地下水生态水位的确定原则、依据及地下水生态调控量的计算方法,其中地下水生态调控量采用情景分析方法,通过设置两种情景,构建了两套地下水生态标准,计算出地下水生态调控量。研究结果表明:通过确定地下水的生态水位,并将其与实际地下水水位埋深进行比较,结合水文地质参数,可以计算出地下水生态调控量。  相似文献   

9.
针对黑河流域上下游水资源矛盾,中游张掖盆地地下水位持续上升的现象,设计增加地下水开采量的解决方案。首先对张掖盆地地下水生态水位进行了理论探讨,将张掖盆地分为山前倾斜平原区和中部细土平原区,在山前平原地带地下水位埋深应控制在10 m之内,以便发挥地下水含水层的调蓄能力;中部平原生态水位的上限是防治地表土壤盐渍化的水位,埋深为3 m,下限是防止地表植被退化的水位,埋深为5 m。然后根据各灌区当前情况设计地下水可持续开采量3.6亿m3,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研究区的地下水位进行模拟和预测,并依据研究区合理生态水位证明了设计开采方案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0.
为揭示洪水作用下河岸带地下水的响应过程,利用室内物理模型试验和数值模拟,研究了不同洪峰及洪峰持续时间对地下水水位波动的影响。结果表明:河岸带地下水水位的波动具有不对称性,水位上升快下降慢,沿程地下水水位的波动呈指数形式衰减,并表现出明显的滞后性;随着洪水洪峰增大,地下水水位波动增大,河水和地下水的交换量增大,而地下水水位的滞后变化不明显;洪峰持续时间变长,地下水水位的滞后性显著,内陆地下水水位波动的幅度增大,恢复至初始状态的时间变长。  相似文献   

11.
地下水安全开采量的内涵及安全开采控制水位划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顾和探讨了地下水允许开采量、可持续开采量和安全开采量的概念和内涵的演变,综合考虑社会、经济、技术、资源等多方面约束,定义了安全开采量,并详细剖析了其区别于以往地下水开采资源量的内涵,从开采程度、水文地质条件、社会发展要求三方面明确“安全”的标准,提出了地下水安全开采因地制宜的思路,并且将概念延伸到相应的安全开采控制水位,实现地下水资源量预先调节,初步阐述了基于逐月调节计算的地下水安全开采控制水位划定方法。  相似文献   

12.
通过分析富平县石川河河谷阶地区的自然地理、气象、水文、地质等条件以及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情况,建立了水文地质结构三维模型,论证了建立石川河地下水库的可行性,初步计算了地下水库库容约为4.95亿m~3。利用Visual MODFLOW软件建立了地下水库库区的地下水数值模型,预测了不同降水和开采条件下,进行人工回灌0.52亿m~3/a、10年后地下水库库区的地下水位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库区内的地下水位将大范围的抬升,大部分地区与1959年的水位相近,可基本满足当地的用水需求。  相似文献   

13.
加强地下水管理与保护工作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乔世珊 《中国水利》2007,(15):19-21
分析了地下水资源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和当前地下水开发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概要介绍了国外地下水管理与保护的主要做法。针对当前地下水超采、水质恶化和地下水开发利用引发的生态和环境问题,结合国外地下水管理经验,提出以地下水管理单元为基础,按水量管理、水质保护和地下水生态治理与恢复三个方面开展地下水管理与保护工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陈社明  柳富田  张茜 《人民长江》2018,49(17):45-51
为了定量模拟和评价不同降雨情景下天津市不同含水层地下水位时空变化情况,通过对天津市水文地质条件的分析和已获取的资料建立地下水系统的三维数值模拟模型,并利用已知的地下水位动态数据对模型进行拟合与检验,确定模型的可靠性。然后利用模型对常态条件下(地下水开采量维持不变,50%频率下的降水量)和极端气候条件下(地下水开采量维持不变,95%频率下的降水量)天津市地下水位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预测和评价,分析不同含水层地下水位对两种情景的动态响应机制。结果表明:两种方案下10 a后的地下水流场特征较为相近,地下水流向也基本一致,地下水位均有所下降,在开采量不变情况下,降水量的减少对承压含水层的影响较为有限。  相似文献   

15.
地下水资源多目标管理模型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地下水资源多目标管理模型的特点、模型建立和求解方法。指出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与管理模型是多层次多目标的,模型的建立要与可持续发展相联系,综合考虑社会、经济、生态环境等诸多因素。本文也探讨了地下水资源多目标管理数学模型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6.
以安阳市平原区为例,根据水均衡原理,利用当年汛期末浅层地下水位埋深和汛期降雨量以及汛期前地下水补给量等信息,建立安阳市平原区基于数值模拟模型的枯季地下水可开采量(可供水量)实时预报模型。研究结果可为区域地下水水源评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地下水系统数值模拟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综述近几年国内外地下水系统数值模拟领域在思维方法、数学工具和计算机软件技术等方面的研究现状,分析了国内外在确定地下水系统数值模拟模型的不确定因素、应用3S技术和数值模拟软件的情况,提出了存在的问题,强调多学科模型的耦合及对水文地质参数研究和基础资料获取的重要性,指出计算机技术的深入应用、三维数值模型的建立和多种模型的耦合是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8.
地下水的管理与科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李佩成 《中国水利》2007,(15):14-16
地下水的开发利用为我国带来巨大利益的同时,因过量开采和不文明的涉水人类活动而导致地下水位大幅度降落、地沉地裂、开采条件恶化,抗旱水源衰竭以及绿洲萎缩、荒漠化加剧等方面的灾害,对此我们要引起足够的重视,要珍惜地下水,对地下水要加强管理并加大科学研究力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