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2 毫秒
1.
针对杭州西湖区运河以西地区水环境现状及平原河网的水动力特点,采用MIKE11软件建立河网水动力模型,通过计算分析,提出了该区域引配水方案。结果表明,该区域引配水方案实施后,河道水环境将有较大改善,并对下一阶段河道引配水工作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
根据杭州市运河以西河网特定的水流和水污染情况及水资源利用特点,对运西河网的水环境质量进行了分析,研究和探讨了配水在运西河网水污染治理中的作用,重点对钱塘江引配水方案实施后对运西河网水质产生的影响进行了分析预测,计算得出了满足水功能区划要求所需的最合理生态环境引水流量.  相似文献   

3.
为改善安徽省颍上县新城水系河网水质,在分析外围水系条件的基础上制定了颍上县水资源引清调度方案,并利用MIKE11作为计算平台,构建了颍上县河网水动力水质模型。模型计算结果表明,引清调度方案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善河网水质。  相似文献   

4.
过去10年来,对杭州市区内的西湖、西溪湿地、钱塘江、运河等水系,实施引配水工程建设,使市区水网水质得到了很大改善。  相似文献   

5.
慈溪市作为浙东引水工程引曹北线的末端受水区,生态引水量逐年提升,引配水效果显著,河网水质改善明显。在建立河网一维水动力和水质模型模拟预测的基础上,针对河网内部引水布水调度系统,推荐分阶段分时期优化调度方案,为后续优化慈溪平原河网相关工程调度、最大化发挥浙东引水的环境效益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6.
常州市运北片主城区畅流活水工程运行效果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评估常州市运北片主城区畅流活水工程的运行效果,在常州市开展了两次畅流活水现场试验,研究了主城区河网水动力提升情况及水环境的改善效果,并计算分析了不同季节条件下水动力提升对水质指标改善的贡献值。分析结果表明,工程运行后大幅提升了主城区河道水动力条件,显著改善了城区水环境。研究成果可为其他平原河网区城市水环境治理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及工程应用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常州市运北主城区畅流活水方案设计与现场验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改善常州市运北主城区水环境,采用数学模型计算和现场试验验证相结合的方法,开展畅流活水水环境提升方案研究。依据常州市区域地形和水系情况,确定主城区引水水源、引排格局和引水水量,结合现状工程条件,提出“利用长江优质水源、打造两条清水通道、新建四座活动溢流堰、形成三级水位差”的畅流活水方案。基于Infoworks ICM构建常州市主城区水动力数学模型,模拟澡港河入口水位3.80~4.00 m多种方案下,运北主城区内部河道流量分配情况,确定最佳入城水位,并结合现场试验验证了活水效果。结果表明,常州市运北主城区畅流活水方案实施后大部分河道流量显著增加,流速达7 cm/s以上,多项水质指标达到Ⅲ类及以上水平。研究成果可为其他平原河网地区水环境提升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将无锡运东大包围调水试验过程划分为背景期、调度期和恢复期3个阶段,通过长系列河网水动力-水质多要素同步原型观测,获得河网干支流水动力特性,掌握不同控制断面水质指标的变化规律,并分析水动力过程对不同水质指标改善的敏感性。在此基础上,基于引水流量、汊道分流比、河网流速、水位以及水质改善幅度控制阈值,论证白屈港-严埭港-转水河-环城河-古运河沿线主引水通道的可行性与存在的问题,构建区域精细化河网水动力模型,在模型率定验证基础上模拟了高水位单通道自引泵排、低水位单通道泵引泵排、双通道自引泵排运行方案,比选了不同生态补水方案的水动力与水质效果,为无锡运东大包围畅流活水方案制定提供了研究方法与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9.
水环境治理中采取引配水措施在我国已经有了较为广泛的应用,京杭运河(以下简称运河)杭州段引配水工作开展已有10 a,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从引配水改善水质的稀释机理角度出发,提出了引配水量与水质改善关系的分析方法,经过计算分析,得出运河近、远期引配水的流量需求,并结合钱塘江水资源状况进行了论证,为引配水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以杭州市运河引配水系统为例,围绕引配水工程对自然、社会和经济子系统的影响,分别从其合理性、利润和效益三方面建立了包含3个目标、8个指标和17个因子的城市引配水系统综合效益水平评价指标体系.通过改进信息熵的专家自身权重算法,运用欧式贴近度的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2003-2008年杭州市运河引配水综合效益水平及变化趋势进行定量评价.结果显示,以改善水质为主要目的的杭州市运河引配水系统自引配水以来,综合效益水平逐年提高,且增长速率逐年增大,其中环境效益最为明显,保持在稳定水平;经济和社会受益较小,但逐年提高.改进的专家自身权重算法有效避免了专家多次打分形成的主观误差,评价更客观、合理.  相似文献   

11.
WASP5水质模型在平原河网区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平原河网区水环境为研究对象,选择了WASP5系统作为平原河网水质模拟的基本工具,针对WASP5系统自带的DYNHYD5水动力模型功能的局限性,以及平原河网水力调控系统复杂的特征,选择了具有产汇流模拟、闸坝控制模拟及河网水流模拟等功能的三级联解平原河网水动力模型。通过利用C++语言编程,实现了三级联解平原河网水动力模型与WASP5水质模型的耦合,使之可以应用于平原河网水环境的模拟。并把研究成果运用到实际引调水工程中去,模拟引调水工程中不同实施方案下的环境效益,为引调水工程实施方案的确定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由于水污染物的大量排放,近几年来,大运河镇江段遭受到了严重污染,因而调引江水对大运河镇江段进行冲污释污便成了改善大运河镇江段水质的一项常用的措施。为了解此项措施实施后的效果,本文采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对大运河镇江段调引江水前后的水质状况进行了评价。该评价方法解决了水质评价中污染程度界线的模糊性问题,从而使得评价结果更具合理性和可信度。根据评价结果中各监测断面调引江水前后水质级别的变化情况,可以判定调引江水对大运河镇江段水质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因此,可作为保护大运河镇江段水环境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3.
东南沿海平原河网区域水质水量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东南沿海平原河网区域水质改善的可行方案,针对温岭市金清水系污染来源复杂的问题,开展水质水量模型研究。采取"流域分区-用户定位-排污计算"的污染负荷计算思路,建立水质水量耦合模型,以河网主要污染物氨氮为评价指标,提出重点断面的水质改善目标以及对应的污染控制方案与引水方案。结果表明:实施削减氨氮污染物入河量至1 023 t的污染控制方案与向南官河引水10 m3/s的引水方案组合可使各重点断面平均水质达到V类水标准;实施削减氨氮污染物入河量至728 t的污染控制方案与向南官河引水20 m~3/s的引水方案组合可使各重点断面平均水质达到Ⅳ类水标准。研究成果为温岭市金清水系面向众多污染源的精细化、精准化污染治理提供参考,为类似区域的水质改善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夏季引流条件下苏州古城区河网水质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探寻城市河网水动力提升对水环境改善的影响,评估引水调流效益,以苏州古城区河网为例,在夏季丰水期条件下通过对不同流量引水条件下数条河流水动力及水质的监测和分析,探讨水动力作用对河网水体的水质改善效果。结果表明,在汛期允许最佳引流条件下,苏州齐门河、平门河及学士河的污染物通量分别下降了15.2%,16.5%和13.2%,其中古城区北部河网水环境改善情况明显高于南部河网。引水调流方案能够有效增强古城河网流动性,而河网水体中COD和溶解氧含量在不同水动力条件下的变化较为敏感,可以作为古城区河网典型水质指标参数,反映水动力调控的影响效果。  相似文献   

15.
引水改善平原感潮河网水质效果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张家港市三大水循环体系为例,构建一维河网水动力水质数学模型,揭示了不同长江潮位与内河引水量的响应关系,不同引水量与河网水质改善效果、引水服务面积的响应关系。结果表明:随着长江高潮位的升高,内河引水量呈现线性增长趋势;当中部水系引水量达到1.4×10~7m~3时,氨氮浓度改善率达到50%以上,浓度变化指数达到0.6以上,且整体提升了1个水质类别;引水服务面积随着引水量的增大呈现线性增长趋势,而单位引水量服务面积呈现对数函数下降趋势,其中东北部水系单位引水量服务面积最大,为0.352~0.891 km~2/万m~3。  相似文献   

16.
以昆山主城及周边区域为研究对象,在合理确定水质改善目标的基础上,依托流域、区域水文水力资料,宏观确定引排格局、引水水源和水量,结合已有规划和现状工况设计活水畅流方案情景,并通过MIKE11水动力水质数学模型进行微观模拟验证和决策分析,提出活水畅流工程建设布局及调度方案,旨在对其他平原河网地区开展引调水改善城市水环境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为探究新沟河工程应急调水的相关问题,评估工程实际调度效果,基于新沟河工程应急调水试验期间实测水量水质数据,采用水质综合污染指数法,引入水质改善系数、类别变化指数等分析评估了新沟河工程沿线水质对引水的响应规律。结果表明:调水试验期间新沟河西支分流比为0.30~0.59,受到西支分流的影响,新沟河东支入太湖日均流量占新沟河日均引江流量的9%~22%,长江来水对京杭运河以南东支的影响时间约为西直湖港北枢纽开启并持续引水3 d后;干流水质改善效果与本底水质以及断面距离来水水源的远近有关,本底综合污染指数较大的断面,其最大水质改善系数总体较大,当断面本底水质状况接近时,距离来水水源较近的断面水质改善系数较大。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探究入河污染负荷削减对河网水环境改善的效果,针对台州市提出的河网水质改善需求,以浙南温黄平原河网为例,设定河网主要污染物氨氮为评价指标,建立能反映出河网水动力水质时空变化规律的模型,通过对入河污染物削减率和配水水源的调节,进行方案模拟计算。结果表明:在长潭水库和灵江联合配水、入河污染负荷削减率达到55%时,水质改善效果最好;温黄平原整体河网平均水质达到较好的Ⅳ类水。提高入河污染物削减率虽然能够大幅度的强化内部河网的治污体系,但控制污染物排放、调水引流、加强区域内截污治污多措并举才能从根本上有利于河网水环境改善。本模型的应用研究可为台州及其他类似城市的河网水污染治理和控制提供参考,为建立有效可行的城市河网水污染防治安全体系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