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本文应用图论原理建立了管网恒定流水力计算的新模型及利用管网图直接确定的方法.分析计算表明新模型具有所需计算信息量少,计算量小,程序通用性强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自压式树状管网神经网络优化设计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0  
应用Hopfield神经网络模型的优化计算原理与方法, 建立了自压式树状管网神经网络优化设计模型, 并用计算机软件模拟方法求解. 研究表明: 人工神经网络法是快速求解自压式树状管网非线性规划模型的一种新方法, 结合两级优化算法可以实现树状管网全局最优设计.  相似文献   

3.
提出了数值模拟城市排水管网非恒定流新的计算方法,即采用扩散波模型,将待求水位和流量分为运动波分量和扩散波分量两部分,并先后求解.在处理明满流过渡时,没有采用Preissmann明窄缝近似方法.用原型观测资料验证计算结果表明,计算值与实测值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4.
杨开林  马吉明 《水利学报》1995,(5):25-34,43
本文发展了一个确定了给水管网道道直径,水泵扬程,水塔尺寸的最优设计非线性规划模型,提出了将管网不等式约束非线性规划转换为无约束规划问题的变量代换法,求解目标函数广义简约梯度的广义节点法,并采用PRP共轭梯度法求解管网非线性规划问题,计算结果表明模型的求解速度比现有同类型非线性管网模型快数十倍。占用计算机内存较少,程序较简单,适用于各种给水管网。  相似文献   

5.
微灌田间管网的优化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白丹 《水利学报》1996,(8):59-64,70
本文提出了一种微灌田间管网优化方法,这一方法将0.618法与线性规划相结合,利用0.618法分配田间管网允许水头差,利用线性规划选择毛管与支管规格.使田间管网所用材料最少,这一方法便于计算机求解,适合解决各种地形条件下及不规则(毛管长度不同)的微灌田间管网优化设计问题.  相似文献   

6.
热力管网泄漏检测数学模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研究了基于恒定流动模拟的静态泄漏检测方法和基于水力瞬变模拟的瞬变泄漏检测法,分析了瞬变泄漏检测法用于热力管网的可行性,建立了瞬态泄漏检测法的数学模型,误差准则,以及泄漏位置的确定方法,并通过实际供热管网泄漏检测数值仿真作了比较,表明用瞬态泄漏检测法可显著改善热网微机监控系统泄漏检测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史义雄 《给水排水》2007,33(4):113-116
针对污水管网设计中设计流量计算工作量大的问题,在分析城市污水管网结构的基础上,提出了管段及节点的编号方法,建立了污水管网节点连续性方程,以求解污水管网设计流量.结合实例,采用Matlab语言编写求解程序,并验证了程序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8.
周云 《水利学报》1995,(9):25-31
目前所有的管网计算方法只限于求解节点流出型管网的问题,而不能用于管路流出型管网。本文提出节点水头法计算管路流出型环状管网的方法,并编制了计算程序,经计算实例证明方法正确合理,管路流出型比节点流出型更加接近实际地管网流出状态,因此,在运行管网的控制管理模拟计算时要比节点流出型管网优越。  相似文献   

9.
基于整数编码遗传算法的树状灌溉管网优化设计方法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针对树状管网布置中较多依赖设计人员经验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整数编码遗传算法的树状管网两级优化方法.第一级优化是根据树状管网单点供水的原则,建立了融合工程设计经验的树状管网优化布置整数编码遗传算法模型,克服了传统二进制编码方法易产生不可行解的问题,可快速寻找出一组符合工程实际情况的管网布置方案.第二级优化在确定管网布置方案组的基础上采用整数编码的遗传算法,以投资最小为目标,建立了管径优化模型与算法.编制了灌溉管网两级优化设计Matlab程序,进行了工程实例验证.与单亲遗传算法(SPGA)和管网布置经验设计方法进行了比较,表明本文提出的基于整数编码的管网优化设计方法可方便地将设计经验融合到优化计算过程中.能降低管网优化设汁的复杂性和求解难度,快速有效求解符合工程实际的管网优化方案.  相似文献   

10.
基于整数编码粒子群算法的树状供水管网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管网年费用折算值为目标函数,以管网布置形式及管径为优化参数,建立了树状供水管网的优化设计模型.利用基于整数编码的粒子群算法对这一模型进行了求解,该方法以某一管网连接状态及各管段管径作为粒子群个体,采用整数编码,通过不断地更新粒子的位置来搜索最优的管网结构及管径值,实现了对管网布置形式及管径的同时优化.优化过程中,对进化过程中产生的不可行解进行处理,提高了优化效率.实例表明,将粒子群算法应用于树状管网优化设计中可以获得更好的优化结果和效率.  相似文献   

11.
大型潮汐河网水质模型的求解方法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有限体积法对描述河流污染物运动规律的对流扩散方程积分,提出了一种处理潮汐河网汉道水质模拟的新方法;同时针对潮汐河网水质离散方程的特点建立了一种水质模型分级求解程式,实际应用表明:综合利用本文提出的汊道模拟方法及模型分级求解对于大型潮汐河网水质模拟不仅可以提高其模拟精度,而且具有极快的求解速度。  相似文献   

12.
拉西瓦水电站精密水准网是进行沉降观测的基准网,为了保证精密水准网基准点和水准点的稳定性,对基准点及水准点的建造方法进行了改进。为了解决水准网闭合差超限等问题,进行了大量的分析与实验工作,总结出了有效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3.
为满足水利水电工程远程视频诊断的需求,提出一种适用于偏远山区的无线网络规划方案。介绍了网络规划中,查勘选址的原则,Mesh多频组网的覆盖方式,链路预算和仿真设备选型,以及通过调整天线高度、下倾角和方向角等手段对网络进行优化的方法。规划方案成功应用于乌东德水电站施工现场,现场骨干网络达到1.4Gbps,满足了后方对高清视频诊断的需求。相较于传统的有线网络、卫星通讯和3G通讯方式,该网络成本更低,建设便捷,更适于偏远山区。  相似文献   

14.
泵站加压式树状供水管网优化设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文芬  陈晨 《人民长江》2016,46(12):63-66
针对传统供水管网优化设计时未考虑整个管网的首末水头约束问题,提出了以管网系统年折算费用最小为目标函数,以水泵扬程和具有标准管径的干、支管管道长度为决策变量的泵站加压式树状供水管网优化设计数学模型。在该模型中,假定水泵扬程已知,将管网优化问题转化成管网投资线性子模型问题,并采用大系统分解-动态聚合方法对该子模型进行求解。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寻优能力强,且计算时间短,计算结果精度较高,为泵站加压式树状供水管网系统优化设计提供了一种可行而有效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5.
岩体裂隙网络非线性渗流分析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裂隙中水流为紊流状态时,流量与水力坡度呈非线性关系,不再满足线性的立方定律,以岩体裂隙网络中结点的水量平衡来建立岩体裂缝网络非线性渗流控制方程式,提出矩阵求解方法和迭代运算步骤,并给出应用算例与验证。算例结果表明,不能采用岩体裂隙网络线性渗流规律来代替岩体裂隙网络非线性渗流规律。  相似文献   

16.
采用BP神经网络对一个SDOF体系被控对象的控制器进行系统辨识,比较了BP算法与LQR经典线性算法控制下体系反应的控制效果,对于影响BP神经网络用于结构振动控制的相关问题进行讨论,同时指出神经网络的应用应参照问题客观数学模型的描述,以利于快速找到问题的合适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7.
树状低压输水灌溉管网线性规划优化模型及其求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当前南方地区大规模低压管道输水灌溉管网规划设计中存在的技术难点,建立以管道输水灌溉系统的年费用最小为目标函数的树状管网优化线性规划模型,并将内点法应用于模型求解,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网络计划技术是一种计划管理方法,是以网络图的形式制定计划,求得计划的最优方案,并据以组织和控制生产,达到预定目标的一种科学管理方法,常用双代号网络计划图六时标注法进行参数计算,主要介绍通过标号法进行双代号网络计划图参数计算,简化双代号网络计划图参数的计算过程,提高计算效率。  相似文献   

19.
灌区自压微灌独立管网系统优化设计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援农  马朋辉  胡亚瑾  于昌福 《水利学报》2016,47(11):1371-1379
微灌管网系统由田间管网系统和骨干管网系统两部分组成,田间管网入口所需压力只与灌水器设计工作水头及田间管网允许水头差有关,因此两部分的优化问题是相互独立的。目前田间管网优化设计主要是在限定面积且布置已定的情况下进行支毛管管径组合优化。本研究在不限定管网系统面积的情况下建立了单向毛管田间管网、双向毛管田间管网及自压微灌骨干管网的优化设计数学模型,可同时完成相应管网的优化布置和优化设计且能得到最佳控制面积。利用解的不可行度对随机产生的初始种群进行选择以改善种群质量,利用罚函数法处理约束条件,应用遗传算法进行优化计算。结果表明:双向毛管田间管网在控制面积及单位面积投资两方面均优于单向毛管田间管网,推荐以双向毛管田间管网优化结果为基础进行骨干管网的优化,算法收敛性能稳定,具有较高的计算精度,此优化设计研究成果对自压微灌系统设计及区域管网优化设计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20.
Water shortage is experienced in different parts of the world in different magnitude. In certain countries, water deficit is a regular phenomenon and in some other countries it happens for a short duration, due to failure of any component in the system. Shortage of water at source can be best tackled by distributing the available water equally among the consumers. This paper deals with the design of water distribution network capable of equitable supply during shortage in addition to the satisfactory performance under non-deficit condition. Performance of a typical water distribution network, with shortage of water at source is illustrated in detail. Head dependent outflow analysis with extended period simulation, is used to determine the actual supply from each node to consumers. Relationship between duration of supply and volume available at source as well as supply from each node are established for understanding the behaviour of network under low supply situation. A term “inequity” which is the maximum difference in supply demand ratio among different consumers is presented. This is based on the actual performance of the network instead of surrogate measures, generally used for reliability. It is illustrated that the maximum “inequity” in supply in a network during the entire duration of supply can be estimated with single analysis. Design of a water distribution network, duly considering equity in addition to the cost minimization and minimum head requirement is presented. Genetic Algorithm is used for solving this multi objective problem. The solution technique is illustrated using two benchmark problems, namely two loop network and Hanoi network. Results show that considerable improvement in equitable supply can be achieved with additional investment on pipes above the least cost solution. Hence it is better to design networks duly considering deficit condition for better reliability. It is also illustrated that it will be difficult to improve equity beyond a limit for a given network, through selection of different pipe diameter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