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 毫秒
1.
混合像元普遍存在于遥感图像中,对混合像元进行处理是遥感图像处理的难点.利用SUSAN算子进行边缘识别,提取图像边界;同时利用混合像元的线性分解模型首先对图像进行边缘提取,对非边界图像进行分类,再对边界进行混合像元分解.选取武汉市一部分影像对基于边界提取的混合像元分解进行了实验分析,结果显示,此方法具有定位混合像元简单,容易操作,结果可靠等特点.  相似文献   

2.
对常用光学遥感数据的湖泊水体信息提取方法及其优缺点进行了总结。针对湖泊水体信息提取中的难点——混合像元问题,总结了线性解混、神经网络解混和矢量解混等方法的优缺点。在目前多卫星、多传感器快速发展的条件下,基于多源数据开展湖泊水体协同观测是未来的发展趋势,而在多源遥感数据之间的空间匹配和不同反演结果的融合中,尺度转换是关键。  相似文献   

3.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研究中国西北内陆地区湖泊的面积变化不仅对水资源管理和可持续发展战略有着重要意义,也为评价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对湖泊的影响提供参考。以中国西北内陆区5个典型湖泊为研究对象,利用1970-2015年的Landsat MSS/TM/ETM+/OLI影像数据,利用归一化差异水体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Water Index,NDWI)和改进型归一化差异水体指数(Modified Normalized Difference Water Index,MNDWI)分别提取5个典型湖泊边界并获取湖泊面积,同时利用5个典型湖泊周边的气象站降雨量、蒸发量等气象数据,尝试分析湖泊面积发生变化的原因。结果表明:红碱淖近30年来面积呈减小趋势,入湖河流拦蓄和煤炭地下开采等是导致面积减少的原因;博斯腾湖近40年来的面积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其面积变化主要受地表径流和积雪融水的影响;呼伦湖近40年来面积呈减少的趋势,其面积变化主要受入湖径流量的影响;贝尔湖近30年来呈相对稳定的趋势,其面积变化主要入湖径流量的影响;青海湖近40年来面积呈现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其面积变化主要受区域降水和入湖径流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柴达木盆地湖泊水面变化遥感监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2000—2008年连续9 a的MODIS卫星遥感影像资料,结合当地气象资料,分析了柴达木盆地湖泊面积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分布在盆地中部的西台吉乃尔湖、东台吉乃尔湖、察尔汗盐湖群、大柴达木湖、小柴达木湖等湖水面积随着近年气温升高有明显的增大趋势,而位于盆地东南端的都兰湖等其他湖水面积受气温影响较小,多年来无明显变化。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气温持续升高使盆地周边山区冰川积雪融化汇入溪流,补充高山湖泊,湖泊蓄水溢流,汇入了盆地中部湖群。  相似文献   

5.
6.
基于遥感影像,收集气象、水文、社会经济等资料,并结合文献查阅,分析导致典型新疆昆仑山区湖泊时空演变的核心驱动要素,明确年、月尺度下湖泊面积时空分布特征,甄别典型湖泊在保护进程中存在的关键问题,提出典型湖泊演变问题及保护对策,为维持干旱区水资源平衡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近40年南疆昆仑山区湖泊面积均显著增长,山区湖泊面积变化主要受气候变化影响,与人类活动基本无关。  相似文献   

7.
植被覆盖度是衡量地表植被覆盖状况的一个重要的指标,是洪水预报、水土流失监测和分布式水文模型中的重要参数。通过分析植被在绿、红、近红外波段反射率及其差值的均值和均方根,发现根据植被在绿、红、近红外波段反射率的特定组合及运算能够计算出一个突出植被信息并且比较稳定的参数。在此基础上,基于像元分解模型,提出一种植被覆盖度计算方法。选取植被类型不同的区域分别对计算方法进行适用性和精度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在不同植被类型区域都取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武汉市城市内涝频发,湖泊的减少被认为是导致其发生的重要原因。然而目前尚未有一个统一、科学的数据来表示整个武汉市湖泊的历史变迁。为了掌握近几十年武汉市湖泊的时空变化规律,基于多源遥感数据,采用归一化差异水体指数(NDWI)和面向对象分割结合的水体提取算法,对1973-2015年武汉市的湖泊分布进行了提取,并结合武汉市气象资料和统计年鉴对引起其变化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如下:(1)1973年,武汉市辖区内的湖泊水域面积为1170.84 km2,2015年为856.27 km2,42年间减少了314.57 km2,剧烈减少时期发生在1973-2005年,2005年以后,基本趋于稳定。(2)1973年武汉市中心城区湖泊水域面积为148.90 km2,1973年到1996年,湖泊水域面积基本趋于稳定,而在1996年之后,武汉市中心城区湖泊水域面积开始剧烈减少,2010年之后,武汉市中心城区的湖泊水域面积基本趋于稳定;2015年,武汉市中心城区湖泊水域面积为99.94km2,相对于1973年,减少了48.96 km2。(3)1973年到2015年,武汉市年降水量呈现略增加的趋势,年平均气温则有一定的增加趋势;而在1990年之后,武汉市人口的增加、城镇的快速发展及房地产开发导致了大量的湖泊被侵占;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共同导致了武汉市的湖泊水域面积减少,其中人类活动是其变化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马倩  王冉  谭荣杰  程洁  王喆 《人民黄河》2022,(S1):57-59
岱海是中国重要的自治区级湖泊湿地自然保护区之一,近年来受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岱海湖面严重萎缩,水量逐年减少。基于1977—2019年Landsat系列中高分辨率卫星遥感影像,利用改进的归一化差异水体指数法提取岱海水域面积,结合湖泊数字高程模型(DEM)和实测高程数据,利用逐像元法对岱海水量变化进行了估算。结果表明:1977—2019年岱海水域面积呈现萎缩趋势,43 a间共减少了91.86 km2,缩减比例达63.19%;1977—2019年岱海水量呈现下降趋势,库容量降低了9.03亿m3,年减少速率为0.22亿m3/a;岱海水量与水域面积呈现明显相关性且逐年递减,在不采取任何措施的情况下,以当前的多年平均萎缩速率,自2019年起,岱海将会在7 a后即2026年消亡。  相似文献   

10.
为得到太湖长期动态变化过程,利用1975—2015年Landsat数据,基于归一化差异水体指数法(NDWI)和改进型归一化差异水体指数法(MNDWI)提取湖泊面积数据,并基于ICESat和Hydroweb数据提取太湖水位数据。将两者相结合,得到了太湖容积变化和水量平衡数据。据此,分析了太湖水位、面积和容积变化的规律和趋势,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太湖面积和容积变化近40年来呈缓慢增长趋势,分别从1975年的2 320.07 km~2和-0.047 0 km~3增长到了2015年的2 341.06 km~2和0.275 9 km3,增长趋势不明显;太湖水位总体上呈波动变化趋势,水位从1975年的0.982 6 m变为2015年的1.135 9 m。因此,太湖水位与面积相关性中等(R2≈0.65),容积变化与面积和水位变化的相关性较高(R~20.85)。太湖水量平衡为正平衡且变化不大,为0.009 2 km~3。入湖水量的增加、年降雨量和年蒸发量的变化及政府"退地还湖"政策是导致太湖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针对常用机组组合算法计算量过大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动态搜索的线性混合整数规划法,该方法在基于分支的线性混合整数规划法的计算框架中引入了动态搜索的概念,采用单独考察与时间相关的约束和功率约束等措施来减少进入分支阶段的数量,在实际运用中,可针对不同规模的系统通过调节计算参数灵活地控制计算时间和计算精度。算例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快速、有效,适合求解大规模电力系统安全约束机组组合问题。  相似文献   

12.
城市湖泊作为一种重要的生态和旅游资源,其变迁趋势对城市的发展影响深远。为研究武汉都市发展区湖泊变迁情况,引入2013年6月获取的Landsat 8卫星数据,结合都市发展区1975—2013年近40 a 30多期遥感影像作为数据源,利用NDWI和谱间关系法,结合目视解译的方法提取区域内68个湖泊的时空信息,详细研究湖泊面和湖泊边界线的变化情况,基于GIS的空间分析技术和RS的变化检测的方法建立湖泊变迁专题图,并利用景观学指标分析湖泊变化原因。结果表明研究与武汉市政府水资源统计信息相符,为武汉市湖泊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即时依据。  相似文献   

13.
选择2007—2009年的TM影像、CBERS影像、P5、中国资源卫星、环境减灾卫星等13景高分辨率卫星遥感影像进行预处理后,提取了东居延海水面面积,但MODIS影像解译东居延海水面面积总体偏小,最大误差达13.3%,平均误差为4.9%。通过建立高分辨率影像与MODIS影像解译东居延海水面面积修正模型,对MODIS影像解译结果进行误差修正。结果表明:修正后的MODIS影像解译面积总体精度有较大提高,最大误差为5.8%,平均误差为2.6%。  相似文献   

14.
湖泊的水位数据作为评价湖泊变化的重要指标,对于研究区域水资源变化和生态环境状况具有重要意义.但绝大多数高原湖泊位于人烟稀少、自然条件恶劣的高海拔地区,往往难以获取基础观测数据.以卫星测高数据和遥感影像数据为基础,获得2008—2018年库赛湖水位和面积数据,并结合气象数据对水位变化原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库赛湖水位变化...  相似文献   

15.
堰塞湖水文应急监测方案的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结合高危型堰塞湖的水文应急监测方案的设计,得出应遵循以及时准确获取信息的技术方法,安全简便的监测手段,监测信息应构成必需的完整体系的设计原则;阐述了水文应急监测方案的设计,应充分考虑堰塞湖区域的特殊地质环境,针对堰塞体监测、堰塞湖区域的水文应急监测网络的建设、堰塞湖关键地点的实时视频监视,采用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相适应的监测手段,获取必要的系统水文监测信息,为防灾减灾提供水文应急监测基础信息支撑的具体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受气候暖湿化过程影响,青藏高原湖泊数量及面积增加趋势明显,发生了系列湖岸溃决事件.为防止此类水患威胁到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重大工程设施,可通过人工引流疏导工程将外溢湖水有序、可控引流至下游安全区域.然而,在多年冻土区实施引流疏导工程,势必显著改变区域多年冻土水、热状况空间分布,影响区域生态环境的同时严重破坏了水工...  相似文献   

17.
地下水动态监测,对于水量和水质评价,以及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简要说明唐山市地下水动态监测工作的现状,并以唐山市地下水动态监测工作为例,阐述地下水动态监测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解决办法,以保证地下水动态监测工作的正常顺利进行。最后,从加强地下水管理、优化地下水动态监测站网、实现自动化地下水动态监测提出一定建议。  相似文献   

18.
简要介绍了武汉某深基坑的围护设计、施工和监测方案,并对主要监测结果进行了详细分析,并得出了一些有利于基坑安全的指导性的结论。监测结果表明:地下连续墙后的堆载将对墙体的变形产生很大的影响,施工中,要将开挖土方及时运出场外,确保基坑及相邻建筑物的安全。由于基坑施工周期较长,温度的变化对监测结果也有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介绍一种基于同步相量的电力实时动态监测装置,采用全嵌入式设计,全面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和抗干扰能力;利用高精度测距技术很好地适应线路参数变化带来的测距误差。该装置集同步相量测量、故障录波、实时监测和连续记录为一体,既可作为电力系统动态安全稳定分析的依据,也可为超长时间、大范围和发展性的事故分析提供可靠的数据源。  相似文献   

20.
复合岩层的动态破坏问题在工程中越来越多,因此研究其动态破坏机理很有必要。采用PFC2D软件建立分离式霍普金森压杆(SHPB)数值模型,模拟了复合岩层试样在不同倾角及不同应变率下的动态破坏过程。研究表明:随岩层倾角的增大,复合岩层试样动态抗压强度、动态弹性模量曲线整体呈先减小后增大的近“V”字型变化;动态抗压强度随着应变率的增加而增大,而动态弹性模量受应变率的影响较小;复合岩样裂纹以拉伸为主,随着应变率的增大,试样的动态破坏破碎程度越来越严重;试样的宏观破坏模式受细观裂纹的数量及贯通情况综合影响。研究结果有助于理解复合岩层动态破坏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