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倪明  王俊  王金文 《人民长江》2003,34(2):21-23
安徽省境内长江岸线长,崩岸段多.多年来在长江崩岸治理中做了大量工作,在护岸型式上不断总结改进,护岸材料上不断改进和革新,护岸监测手段上不断提高.护岸一般采用以下几种型式:丁坝护岸、沉排护岸、沉柳护岸、小颗粒石料护岸、土工编织布沙袋护岸、平顺抛石护岸.平顺抛石护岸长期以来一直是安徽省主要采用的护岸型式,实践证明这是一项行之有效的护岸工程型式.抛石护岸工程质量的关键是在抛石施工中是否科学"定位"和严格控制"虚吨位".抓好这"两位"就能确保抛石护岸工程的质量.  相似文献   

2.
崩岸是河道演变的一种自然属性,具有突发性、危害性和社会关注度高的特点,需采取相应措施,减少灾害损失,根据《国家突发事件应对法》,开展河道崩岸预警工作是十分必要的。本文在总结安徽省近4年来长江崩岸预警工作经验的基础上,探索河道崩岸预警方法。  相似文献   

3.
从基本情况、技术手段、工作机制等方面总结2015—2020年江苏长江崩岸预警段监测工作,分析57个崩岸预警段整体变化情况,提出需要重点关注的岸段.最终对监测分析成果做出评价并提出保护建议,为沿江经济社会防洪安全、水生态环境安全等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4.
本文阐述了长江安徽段崩岸特性与建立崩岸预警机制的必要性,总结了安徽实施长江崩岸预警分析、预警发布和响应状况等实施过程,分析了工程措施与治理成效,提出崩岸预警的思考与建议。  相似文献   

5.
原松  沈健 《水利水电快报》2023,(12):101-106
受三峡水库运行影响,长江中下游河床冲刷加剧。为提高长江崩岸监测预警水平,建立了基于数字孪生技术的长江崩岸预警平台,并以长江中游荆江崩岸预警系统为例进行实例分析。提出了三级尺度的数字孪生崩岸数据模型与按时间顺序组织的数据切片模型方案,使崩岸各类数据通过构建统一的数据模型聚焦于崩岸物理实体,结合优化崩岸地形组织的算法与模型,驱动平台可视化、分析、预测等各功能高效实现,使静态的崩岸现象有变化过程的属性,提高了崩岸预测的信息化与智能化程度,有助于实现对长江崩岸险情的深度分析与预警抢险的高效决策。  相似文献   

6.
长江中下游干流河道为冲积平原河流,河岸地质构造多呈二元结构,河岸抗冲性较差,时有崩岸发生。为了及时掌握崩岸险情的变化情况,为长江中下游防洪减灾提供基础资料,在总结多年长江中下游河段崩岸监测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对长江中下游崩岸监测技术进行了概述和探讨,并以长江某险工险段监测为例,介绍了当前应用较为广泛的几种崩岸监测技术以及对地形测量成果的简要分析方法,同时对未来崩岸监测技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长江南京河段自1998年大水以来崩岸险情发生频次明显增加。河道崩岸的本质原因是深泓逼岸造成岸坡陡于稳定坡度,或岸坡底部被水流掏空导致上部岸坡失稳,使该处岸坡沿接近稳定边坡的滑裂面崩坍,出现崩岸。应从岸坡稳定性和河岸底部水流水沙情况的影响两方面进行研究。在总结崩岸的特征及以往长江河道崩岸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该河段崩岸发生的宏观规律。在岸坡稳定性判定上,主要研究岸坡坡度和河岸构成;通过多年水下地形监测等资料分析河岸底部水流水沙情况的影响。总结提出南京河段崩岸规律、岸坡失稳坡度、崩岸发生的外部条件及预警方法。  相似文献   

8.
多年来,荆江河段崩岸频繁,给长江保护与治理带来了不利影响,为此开展荆江河段河道崩岸预警十分必要和迫切。结合河道及水文泥沙信息系统开发实践,研究了河道崩岸预警系统的总体框架、系统结构、数据库设计、数据分析处理及入库和功能设计,探讨建立荆江河段河道崩岸预警系统,以提供崩岸数据采集、管理、分析、预警、表现、发布等多元化信息服务,为崩岸预警和应急抢险提供技术支持,从而为荆江河段的科学治理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9.
本文根据长江安徽段崩岸实际情况,从水流、地质、河床边界条件等方面地崩岸原因进行深入分析,并据以提出了护岸、弯道曲率控制以及河床边界调整等工程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10.
安徽省境内长江岸线长,崩岸段多,本文概要介绍了我省长期以来在河道监测,护岸工程建设,施工,管理等工作方面的一些具体做法及其效果。  相似文献   

11.
江河崩岸主因为水流冲刷沙质岸坡带来的崩塌,近期大规模的无序采砂也使过去河岸较稳定的河流出现了崩岸。本文分析了安徽省境内长江和淮河崩岸灾害发生的特点,提出了相应的防控措施及建议。  相似文献   

12.
安徽省长江崩岸应急治理工程是国家172项重大水利项目中长江中下游干流河道治理的子项,工程建设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保护范围内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施工监理是把控质量和进度的关键。本文对工程施工监理过程中的相关措施及效果进行探讨,供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13.
14.
三峡工程运行10余年以来,长江下游含沙量锐减,水流富余挟沙能力增大,长江河道普遍处于冲刷态势,各河段都有崩岸灾情发生。各级水利部门对此高度重视,并开展了一系列监测和预警分析工作。从引发崩岸的主要因素出发,建立综合评估法,对各因子的评估技术手段、要求等做了详细介绍,并展示了相关输出成果。该方法采用的技术手段常规通用,具有可操作性,能满足预警分析的时效性要求;考虑相对齐全,主要因子无缺失,分析从整体到局部,采用系列资料且着重当前资料,各独立因子基本都能做到量化分析,得到的结论可靠,可作为防汛减灾工作的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15.
受三峡水库蓄水拦沙的影响,进入长江中游荆江河段的泥沙量剧减,河床持续冲刷下切,崩岸现象频发,不仅影响河势稳定,而且还增大了防洪压力。首先从水沙条件和河床边界条件方面选取10个崩岸影响因子,对其量化处理;其次基于实测数据,采用随机森林模型计算崩岸发生的可能性,并对模型进行率定和验证;最后基于DS证据理论融合崩岸可能性、临江居民区面积和堤外滩体宽度3个预警指标,划分典型断面的崩岸预警等级。研究结果表明:随机森林模型可较好地对崩岸现象进行预测,模型测试集准确率为75%;划分的预警等级与长江水利委员会水文局发布的预警信息总体相符,其中青安二圣洲荆60L断面和北门口荆98R断面预警等级较高,在2018~2020年均为Ⅰ级或Ⅱ级预警。此外还分析了各崩岸影响因子的重要性,其中护岸工程对崩岸的影响最大(重要度为16.6%),河岸坡度对崩岸的影响次之(14.4%),流量的重要度为10.2%。  相似文献   

16.
长江中下游干流河道河岸抗冲性较差,水流冲刷力强,河床冲淤变化频繁,崩岸险情时有发生,河道治理对促进沿江地区经济社会的快速、健康、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简要分析了近年来特别是三峡水库蓄水以来长江中下游水沙变化与河道演变特性,分析了中下游河道崩岸与护岸工程现状、现有护岸工程存在的主要问题,阐释了河道崩岸的影响因素与发生机理,揭示了不同类型护岸工程的破坏机理,简要介绍了河道岸坡稳定性评估方法及其应用,总结了长江中下游的崩岸治理与河道整治技术,最后通过典型实例介绍了崩岸治理与河道整治技术在长江中下游的应用与实践。  相似文献   

17.
为分析安徽省长江崩岸应急治理工程效果,结合实测资料评价了近年长江安徽段崩岸应急治理工程区河岸稳定性;采用水域物探法检测了水下抛石赋存及分布状况;对比了工程实施前后崩岸预警等级的变化情况等。结果表明:安徽省长江崩岸应急治理工程实施效果较好,工程区河岸稳定,有效地减小了崩岸对沿岸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威胁,达到了稳定岸线、增强防洪能力等预期目标,为长江安徽段后续河道治理工程实施创造了有利条件。根据河势演变趋势及崩岸对河势稳定和防洪安全的影响,提出了应适时加固冲刷严重的护岸区,加快推进重点河段治理以及开展一般河段治理研究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长江河道崩岸机理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崩岸是河道平面变表的具体表现形式。崩岸的发生由冲积河流河床演变规律所支配,它与水流动力条件、泥沙输移条件、河床边界条件以及河道形态具有密切的联系。侧重从水流动力条件及泥沙动力学角度出发,分析了长江二元结构组成河岸崩坍的机理。崩岸的发生、发展是以泥沙运动为纽带,通过水流与河床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近岸泥沙运动对河道崩岸的发生有着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由于崩岸产生机理复杂,影响因素多样,导致准确预测崩岸十分困难.为了提高崩岸预测的准确性,分别提出了基于稳定岸坡角和模糊综合评价法的两种崩岸预测方法.前者基于土坡稳定原理,建立了充分考虑河床竖向冲深伴随着岸坡横向展宽这一动态机制的崩岸预测方法,该方法避免了当前绝大多数预测方法不能或没有考虑这一动态变化的缺陷,使得预测结果...  相似文献   

20.
<正>一、创新成果1、对长江安徽段十三个河段河道演变进行了研究,定量计算2003年~2012年河道冲淤量,分析了长江安徽段河道演变规律和冲淤变化特性。2、建立长江安徽段典型河段水流泥沙数学模型,分析水沙输移特性变化条件下长江安徽段河段水流泥沙运动特性和河床演变特性、洲滩变化趋势。3、在边坡临界滑动场与三维极限平衡理论基础上,研发了崩岸过程数值模拟软件,为崩岸评估与预测提供分析工具。4、分析典型崩岸区近岸河床平面套绘、断面套汇、冲淤情况、近岸坡比变化,研究崩岸区所在河段河势演变趋势和近岸河床变化情况,提出长江安徽段崩岸预警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