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志康  郑光俊  王莉 《人民长江》2009,40(23):93-95
新老混凝土结合是大坝加高工程的主要技术难题之一。丹江口水利枢纽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水源工程,其大坝加高工程新老混凝土结合措施的设计至关重要。目前国内尚无混凝土高坝加高的成熟经验和工程实例,参考国际上大坝加高和加固经验,结合丹江口工程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新老混凝土结合的结构措施和施工措施。为分析新老混凝土结合面的应力状态和结合措施的效果,进行了三维有限元仿真计算,对键槽方案、结合面锚筋布置方案和混凝土材料进行了比选。  相似文献   

2.
丹江口大坝加高工程新老混凝土结合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大坝加高工程中,新老混凝土结合问题是主要技术难题之一;同时,坝体加高前后的坝踵应力变化、新老坝体能否联合受力也是设计关心的主要问题。根据丹江口大坝加高施工方案,对大坝加高施工期以及完建后的运行期新老混凝土结合面工作状态、新老坝体联合受力情况、水库水位抬高后对坝踵应力影响等问题,采用数值模拟方法进行了仿真计算分析。得出了大坝加高及水库水位升高后,与大坝加高前相比,坝踵附近垂直向应力状态没有恶化;在任一时刻,新老混凝土结合面都是部分张开、部分接触,但缝面还是能有效地传递水平推力等结论。  相似文献   

3.
某重力坝加高工程中,为了减少温度应力,每年5~9月份停工,损失了近一半施工时间,为此研究了大坝加高中全年施工的可行性。首先,从理论上阐明,大坝加高中新混凝土温度应力不同于基础约束问题,而接近于上下层约束问题,其温度应力小于基础约束块,而且温差计算起点较高,因此温度应力较小,夏季施工是可能的。然后,严格模拟实际施工条件进行三维有限元仿真应力分析,计算结果表明,大坝加高工程中在采取必要措施后,热天不必停工,可以全年浇筑新混凝土,使施工进度有较大提高,但汛期应满足上游库水位限制的要求,文中给出了大坝加高中热天施工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4.
简兴昌  范五一 《人民长江》2009,40(24):41-43
作为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工程的丹江口水库,其混凝土大坝需要加高14.6 m才能通过自流,将水引至京、津和华北地区。如此大规模的混凝土大坝加高工程,国内尚无成熟的经验和工程实例。简要介绍了丹江口大坝加高概况及方法,着重对丹江口混凝土大坝加高的施工度汛、新老混凝土结合和混凝土坝加高施工方案3个关键技术问题进行了研究分析。为保证度汛安全,每个表孔坝段加高及闸门、启闭设备安装调试应在一个枯水季节内全部完成,确保汛期闸门正常启闭。为解决新浇混凝土温控防裂和贴坡混凝土引起的坝体应力问题,参考国外混凝土坝加高工程经验,结合实际情况,两岸混凝土坝加高拟定3种方案。根据仿真计算分析和现场试验的结果,两岸坝段最终选择直接贴坡浇筑方案,在采取结构和施工措施后可保证新老坝体联合受力,施工简便。  相似文献   

5.
新老混凝土粘结问题是大坝加高工程设计施工中必须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文章以新疆维天吉水利枢纽二期工程为例,利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对不同老混凝土表面处理方式对大坝加高的影响展开研究。研究结果显示,人工深凿是对老混凝土表面进行处理的最佳方案,建议在工程设计施工中采用。  相似文献   

6.
丹江口大坝加高工程是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工程,主要是在老坝体的基础上进行二期加宽、加高.因此,如何确保新老混凝土结合成整体使之联合受力是本工程施工的关键.本文分析了该工程的修护、加高等特点,研究了新老混凝土结合面处理工艺、锚杆施工工艺、混凝土浇筑工艺,混凝土温控措施等,总结出混凝土大坝大规模修护、加高的施工经验,供类似工程施工参考.  相似文献   

7.
丹江口大坝加高工程新老混凝土结合施工方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为丹江口大坝加高工程所作的新老混凝土结合的试验及新老混凝土结合的施工方案。  相似文献   

8.
论述了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工程丹江口大坝加高工程贴坡新老混凝土结合施工的技术要求、施工程序、施工方法及质量控制措施等。  相似文献   

9.
丹江口大坝加高试验达到初期工程设计高程1996年6月1日丹江口水利枢纽管理局召开丹江口大坝加高第二次新老混凝土结合现场试验施工(阶段)总结会,丹江口大坝新老混凝土结合第二次试验,已从133m浇筑到162m,达到丹江口大坝初期工程的设计高程。丹江口大坝...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以某水库大坝工程为例,根据水库大坝运行的实际状况,分析了大坝加高施工的技术难点,然后从新老混凝土结合、坝体初期混凝土拆除、土石坝加高、溢流坝加高等方面,提出水库大坝加高施工工艺及其控制的要点,以期为水利工程加高、扩建改造等相关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