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蒸渗计法降水入渗补给系数变化规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三个实验站的地中蒸渗计实测资料,对降水入渗补给系数变化规律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降水入渗补给系数随地下水埋深、降水量有明显的规律性,并且存在最佳埋深.当地下水埋深小于最佳埋深时,降水人补给系数随着埋深的增大而增大,当地下水埋深大于最佳埋深时随着埋深的增大而逐渐减小并趋于稳定;降水人渗补给系数随降水量的变化一般呈反"S"型曲线.  相似文献   

2.
潜水蒸发是四水转化中的重要环节,也是地下水消耗的主要途径。利用历年的降雨入渗补给资料,分析了降雨量、地下水埋深和土质等因素对降雨入渗补给的影响入渗补给过程,论述潜水蒸发与地下水埋深和土质的关系;潜水蒸发与水面蒸发的一致性。在潜水蒸发实验中,潜水蒸发常常出现负值,详细分析了气压、入渗量、蒸发、蒸发筒内空气柱的高度、气温等因素对负值的影响情况。  相似文献   

3.
新疆平原区降水入渗补给地下水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以新疆昌吉地下水均衡试验站测得的降水入渗补给地下水量资料为基础 ,讨论了影响降水入渗补给地下水的因素 ,计算了潜水年降水入渗补给系数 ,建立了年降水入渗补给系数与潜水埋深间的经验公式  相似文献   

4.
降水入渗补给系数与地层的相关分析与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肖起模  邹连文  刘江 《水利学报》1998,29(10):32-35
降水入渗补给系数与地层相关分析的目的,是为推求山丘区降水入渗补给量.鲁中山丘区是由各种不同地层出露组成的山丘区域.在多个水文流域基流分割基础上,建立流域年均降水入渗补给系数与各种地层出露面积占流域总面积权重间的最佳回归方程,利用该回归方程和地层分布及降水量推算不同地下水流域的降水入渗补给量.在地下水开发利用不高的山丘区,降水入渗补给量即为地下水补给量  相似文献   

5.
新疆平原区降水入渗补给地下水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新疆昌吉地下水均衡试验站测得的降水入渗补给地下水量资料为基础,讨论了影响降水入渗补给地下水的因素,计算了潜水年降水入渗补给参数,建立了年降水入渗补给系数与潜水埋深间的经验公式。  相似文献   

6.
在平面地下水下降区,由于埋深较大,降雨入渗补给系数的定量常发生困难,如确定不当,必将影响降雨入渗补给量计算的精度,这次我们统计和计算了1994-1999年逐年的降水量,浅层地下水开采量,地下水升降量,侧向地下水激发补给量,采用水量平衡法,求出逐年相应的年降雨入渗补给系数值及其均值,并进行了初步探讨,供今后水资源评价工作的参考和应用。  相似文献   

7.
农田潜水蒸发的变化规律及其计算方法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依据实验资料,对农田潜水蒸发的变化规律及其计算方法进行了研究,分析了潜水蒸发随埋深的变化规律,潜水蒸发在年内,作物生育期内的变化规律,潜水蒸发系数和潜水蒸发的日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种有作物情况下的潜水蒸发规律与裸地显著不同,潜水蒸发的日变化与外界蒸发力较一致,但是有滞后性,这种滞后性随埋深增加表现愈明显,最后用回归分析方法建立了逐月潜水蒸发模型,给出了较为可靠的潜水蒸发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8.
本文依据实验资料,对农田潜水蒸发的变化规律及其计算方法进行了研究.分析了潜水蒸发随埋深的变化规律、潜水蒸发在年内、作物生育期内的变化规律、潜水蒸发系数和潜水蒸发的日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种有作物情况下的潜水蒸发规律与裸地显著不同;潜水蒸发的日变化与外界蒸发力较一致,但是有滞后性,这种滞后性随埋深增加表现愈明显.最后用回归分析方法建立了逐月潜水蒸发模型,给出了较为可靠的潜水蒸发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9.
潜水深埋时入渗补给的田间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介绍河北省赵县潜水深埋时入渗补给的田间试验研究成果。试验用20m深坚井工程监测土壤水势的垂直变化。根据土壤水势及含水率的变化特征,土壤水分动态的分带由上而下分为入渗、蒸发交替带;非稳定入渗带;相对稳定入渗带和潜水位波动影响入渗带。潜水位深埋时常年处在补给状态。本文还用定位通量法估算入渗补给量,入渗量计算式为q=-K(s)?ψ/?Z。据此法估算试区1985年的入渗量为71.49mm。本项研究为潜水深埋的山前平原带估算入渗补给量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10.
针对华北平原地下水大埋深区面积大,而其地下水垂向补给特征及含水层给水度认识不足的问题,以河北栾城试验站附近某研究区为典型区,基于大田试验的水循环模拟,量化了地下水补给及潜水层给水度大小,并探讨了地下水垂向补给特点等关键问题。研究表明:研究区在两个丰水年2012年及2013年地下水潜在补给量约为236.6mm和223.5mm,当年实际补给量约为144.1mm和129.8mm,日补给量在0.37~0.40mm及0.33~0.38mm之间;经过厚包气带的迟滞和调节作用,地下水补给过程较为平稳,年际年内差异较小;研究区当前地下水埋深条件下潜水含水层给水度约为0.03。  相似文献   

11.
论董志塬地下水资源及其可持续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结合近年野外实际调查和收集到的资料,重点分析董志塬地形、构造、地层特性、地下水容积贮存量、天然补给量、允许开采量及井网布置等问题,揭示董志塬地下水资源特点,提出合理利用,优化配置对策:实施董志塬地下水资源统一管理,厉行节约用水,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降水入渗补给率。  相似文献   

12.
基于2006—2007年中巴资源卫星(ZY01/ZY02)影像数据,采用统计经验法估算盘山风景名胜区的蒸散发量为3 273.1万m3,在此基础上建立区域水平衡模型。结果表明:地下水补给量1 111 m3的保证率为60%,反推入渗系数为0.2,区域地下水资源利用量占补给水量的56.6%,其中农业用水量占总用水量的55.5%以上,水资源利用效率低,且农业面源污染对地下水水质构成威胁。指出该地区的地下水资源保护应强化大气降水的节流,增加地下水补给量;降低农业用水量,提高用水效率;解决农业面源污染和工业点源污染。  相似文献   

13.
流动沙丘降雨入渗和再分配过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通过野外监测和模拟降雨试验对流动沙丘降雨入渗补给、再分配过程和蒸发消耗几个方面作了定量研究。结果表明:科尔沁沙地流动沙丘0~200cm深度土壤层特性具有明显的垂直变化,0~20cm为表层干沙层;20~140cm为降雨影响变化层;140cm以下为深部稳定层。土壤入渗速率受降雨强度的控制,强度大,入渗也大,入渗深度与降雨量和降雨强度之间存在线性关系。湿润锋迁移速率在降雨开始较小,而后逐渐增大,达到峰值之后,又随时间而降低,最后趋于稳定。13.4mm的降雨是无效降水和补给地下水的分界点;≥20mm的降雨可使蒸发层土壤在再分配结束后达到最小持水量;≥50mm的降雨通过土壤水分的再分配可以使120cm深度土壤水分达到饱和持水量,进而下层进行饱和排水入渗。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在流域或盆地尺度上降雨入渗补给地下水水文响应的滞后效应,采用ArcGIS技术,并基于MIKE SHE软件数值分析的方法,建立了丹麦Skjern流域地表水-地下水耦合的分布式水文模型,运用观测值对该模型进行参数率定。通过观测值和模拟值对比,同时分析了Skjern流域气候条件和地下水埋深对地下水水文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丹麦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Skjern流域地下水补给集中在9—12月和1—3月;地下水位埋深为1m左右时,降雨入渗补给很快到达地下水面,地下水补给峰值的滞后时间很短,大约1~2 d;对于地下水位埋深在2~5 m之间的,滞后现象较为明显,峰值滞后4~5 d;对于地下水位埋深>10 m的, 峰值滞后时间则很长。该模型模拟Skjern流域效果较好,模型对于Skjern流域具有一定的适用性和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决吐鲁番盆地地下水水位变化引发的生态环境问题,本文基于吐鲁番盆地地下水补给、径流、排泄特征,利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和标准化系数分析了各因素对地下水位的影响特征,提出了吐鲁番盆地平原区地下水水量水位控制指标.结果 表明地下水开采量、田间灌溉入渗补给量和渠道渗漏补给量对地下水位的影响较大,并且确定了地下水开采量...  相似文献   

16.
库尔勒市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使其地下水开发经历了临界超采期(2000—2006年)、超采增长期(2007—2011年)和高位超采稳定期(2012—2015年)过程。为探究高开采强度下的地下水位埋深动态特征,以库尔勒市地下水监测网覆盖区作为研究区,对以上3个开采强度时段地下水位埋深进行线性趋势分析。所有监测井地下水位埋深均呈持续增大趋势,研究区2000—2011年地下水位埋深总体呈“加速”增大状态;2012—2015年转变为“减速”增大状态。地下水长期超采已使山前倾斜平原地下水位埋深累计增大4.10~12.67 m,冲积平原累计增大9.07~22.26 m,天然生态受到威胁。逐步回归分析表明,研究区监测井地下水位埋深与径流量呈负相关关系,与地下水开采量呈正相关关系,径流量、开采量实质是研究区地下水补给项与排泄项的综合反映。地下水位埋深持续增大是地下水补给量减少、地下水开采强度增大共同作用的结果。研究成果可为库尔勒市水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7.
滹沱河大型入渗试验地下水补给量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采用水均衡法计算了滹沱河入渗试验期间的河道入渗补给量,并求取了滹沱河水源地一带获得的河道入渗补给量。研究表明:试验期间河道入渗水量为1 482.75万m3,河道入渗补给地下水量为1 382.89万m3,河道渗漏补给系数为93%;滹沱河水源地接受的补给量为742.53万m3,水源地范围内的观测井最大水位上升幅度6.823m,地下水补给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8.
西辽河流域平原区地下水动态补给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分布式水循环模拟模型MODCYCLE,建立强人类活动影响下西辽河流域水循环模拟模型,量化西辽河平原地下水补给组成,分析地下水动态补给情况及年际、年内变化。分析结果表明:西辽河流域平原区地下水补给以降水入渗补给为主,与年降水量直接相关。随降水减少,降水入渗补给比重减少,河道入渗补给及灌溉回归补给比重增加。地下水补给的年内变化差异较大,且与年内降水分布直接相关。研究结果可为西辽河平原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前,对土壤水运移机理研究已从定性走向定量、从均质走向非均质。优先流是地下水入渗的普遍现象,在田间土壤水主要以捷径流方式入渗补给地下水。对优先流研究是潜水入渗补给研究的重点与难点之一,其主要方法为染色示踪与X射线成像和地质雷达技术。潜水入渗补给评价方法众多,且每种方法都有其适用条件。因此,综合采用示踪法、地下水位波动法、地中渗透仪法、零通量法和数值模拟法,相互对比验证,提高评价可靠性,是研究地下水入渗补给最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研究河水与地下水的水化学同位素特征及相互作用,对流域内水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意义。以地处神府东胜煤田的黄河流域内的乌兰木伦河流域为研究对象,采用统计分析、Piper三线图和两端元模型分析流域降水、河水、地下水(矿井水、生活井水)的水化学特征、氢氧稳定同位素特征及其分布规律,探讨了流域内降水、河水与地下水的补给关系。水化学分析结果表明:河水的水化学类型为HCO3-Na型和HCO3+SO4-Na型;矿井水的水化学类型为HCO3-Na型、HCO3+Cl-Na型和HCO3+ SO4-Na型;生活井水的水化学类型为HCO3-Ca型,矿井水与河水联系较为密切。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地下水受到大气降水和河水的共同补给,三者之间存在水力联系以及一定程度的水体转化。当地下水井深小于135 m时,大多数采样点河水对其补给贡献率为58.47%~80.94%;当地下水井深大于135 m时,河水对其补给贡献率为21.47%~58.69%。在地下水采样点距离河道8.8 km范围内,河水对地下水的补给贡献率超过45%,表明河水是地下水的重要补给来源之一;当地下水采样点距河道超过8.8 km时,河水对其补给贡献较弱。随着水井深度的增加、与河道距离的增大,河水对地下水的补给贡献率越来越小。该研究可为流域水资源管理与保护提供基础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