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利用传感器技术、无线通信、IE等技术,开展黄河下游坝岸工程工情险情信息自动采集系统应用研究。结果表明:实现了险情发现快速、准确,查险人员劳动强度降低,提高了抢险的时效性。  相似文献   

2.
“黄河险工控导工程工情险情实时监测系统”是“数字黄河”工程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该系统利用现代先进的传感器技术、电子技术、计算机网络与通信技术、图像识别技术,借助于工程内部埋设的传感器和工程外部安装的数字摄像机,对工程内部的运行状况及出险情况进行实时监测与监视。并以此为基础,通过现有黄河广域网和无线宽带网,实现了工程的网络化分级管理,为防汛指挥提供了及时、准确、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3.
系统概况 该系统是基于INTRANET的面向工情险情会商的 地理信息系统(WEBGIS),是黄委为实现从传统防汛向现 代防汛的转变,以及适应防汛会商决策的需求,并且结合 现代网络条件和现有技术开发力量而开发建设的面向 委、省、市、县四级的应用系统。系统采用B/S的运行方 式,并依据水利业务系统的功能特点,分别采用JAVA、  相似文献   

4.
2015年9月至2017年5月,焦作黄河河务局在大玉兰控导工程开展了黄河坝岸险情监控报警报险系统研究工作,旨在实现坝岸险情实时监测及工程现场信息采集。在推广与应用过程中,对供电系统和传感系统进行了改进。该系统提供了黄河坝岸险情的监控、查险、报险一体化解决方案,使当前黄河出险情况、抢险现场、工程运行状况尽在掌握,改变了"巡查靠人眼、决策靠电话"的防汛工作局面,推动了信息化与治黄业务的深度融合。  相似文献   

5.
正黄河坝岸险情监控报警报险系统由焦作黄河河务局等单位自行研发,研发过程中应用了多项现代信息技术,探索了信息化与治黄业务深度融合的互联网+模式,改变了防守靠人力、巡查靠人眼、决策靠电话的防汛工作现状,并在河南黄(沁)河多处防洪工程中得到应用,实现了黄河坝岸险情的远程实时监测及工程现场的信息采集,为险情的及时、有效抢护以及保障黄河防洪工程安全提供了重要技术手段。先后取得4项国家新型实用技术专利,另有2项国家发明专利已被受理,获得黄委科技进步二等奖、河南黄河河务局科技进步一等奖。  相似文献   

6.
浅谈黄河下游工情险情会商系统的整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2年,黄河水利委员会开始对基于GIS的"山东防汛指挥系统""河南黄河工情险情会商系统"和"黄河下游工情险情会商系统"进行整合,以基于WebGIS(MapXtreme)和地图服务中间件(MIP)搭建了黄河水利委员会地图服务平台,开发完成了Internet/Intranet版本的"黄河下游工情险情会商系统".系统在不同比例尺电子地图上实现了无缝自动漫游,具有水文信息查询,防洪工程基础信息查询,防汛部署基本信息查询,实时工情、险情信息上报和查询统计,实时险情信息报警、处理、滚动显示,险情批复,以及系统管理维护等功能.平台是按"数字黄河"三层架构搭建的,可以满足更广泛的需求.  相似文献   

7.
工情信息采集系统建设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工情信息是实施防汛抢险决策指挥的重要依据。1998年以来,国家防办在工情信息采集转移方面做了一些尝试,已经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还存在不少问题,南非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8.
《中国水利》2005,(5):63-64
该系统是基于INTRANET的面向工情险情会商的地理信息系统(WEBGIS),是黄委为实现从传统防汛向现代防汛的转变,以及适应防汛会商决策的需求,并且结合现代网络条件和现有技术开发力量而开发建设的面向委、省、市、县四级的应用系统。系统采用B/S的运行方式,并依据水利业务系统的功能特点,分别采用JAVA、INTERNET、地理信息系统、遥感、中间件等业界主流技术实现了面向数字防汛抢险报险等环节的应用需求。系统实现了8大类50种信息,4种电子地图,240余层信息图层,  相似文献   

9.
黄河坝岸工程由丁坝、垛(短丁坝)、护岸三者组成。新修坝岸工程施工或抢险,一般是采用柳石结构(如柳石枕或柳石搂厢),它属于一种临时性或半永久性工程,待基础达到稳定冲刷深度后,再改建为石坝。但近年来,有的地方柳枝缺乏,收购困难,价格也不断提高。且在距山场较远的地方修坝,石料单价很高,达到50~80元/m~3,相应的增加了工程造价,  相似文献   

10.
黄河坝岸网罩护根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石走失是造成黄河下游坝岸出险的重要原因,也是下游防洪中长期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利用大面积铅丝网将坝岸松散根石罩护起来的防护方法,经室内外动床模型试验和原型试验证明,理论正确,操作简便,能有效防止坝岸工程根石走失,可以在险工、河道整治工程中广泛采用。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介绍了利用现代化技术和高科技设备,建设茨淮新河防汛抢险实时工情采集系统的情况,该系统可实现防汛抢险时前后方同时在一个平台上会商、决策,提高了抢险队伍的抢险能力及抢险水平.  相似文献   

12.
黄河坝岸险情监控报警报险系统的研发与应用改变了防守靠人力、巡查靠人眼、决策靠电话的防汛工作状况。通过系统选址与布设的论述及运用实例分析,认为安装选址优先考虑在坝身有问题和受河势影响容易发生险情的坝岸,且安装时采样点宜选取在沿根石台外沿或相应黄河花园口站流量4 000 m~3/s(沁河武陟站流量500 m~3/s)水位线位置处。系统的推广与应用有效降低了人工查险的劳动强度和工作风险,提高了黄河沿岸河务工作的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3.
1988年8月9日之后,在短短的十几天时问内,黄河下游连续发生了4次洪水。花园口水文站洪峰流量分别为6400、6300、6900、6620m^3/s。洪水的特点是。洪峰连续出现,中水持续时间长,花园口站流量大于3000m^3/s时间达18天,大于5000m^3/s时间达8天多;总水量较大,8月份总水量较多年平均偏多32%。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光纤光栅变形监测系统、振弦式地层变形监测系统及电阻式监测系统的功能和作用,探讨三种监测系统对坝体变形的适应性,分析监测数据,对比分析每种系统监测的灵敏度、可靠性等。结果表明:光纤光栅式监测系统灵敏度最高,采集信息量大,可较好地监测坝体微小变形,待多年数据累积后可做到提前预警;振弦式及电阻式监测系统运行稳定,耐久性较好,人机界面友好,历史数据查询便捷。  相似文献   

15.
分析了黄河河道工程险情发生的原因,重点论述了丁坝附近的水流结构特性及丁坝主要险情的机理;依据历年来工程出险资料统计分析了现状河道工程险情的特点,即现状河道条件下,河道工程重大险情基本上集中在控导工程一类,从险情的时间分布上,有涨峰阶段,洪峰阶段和落峰阶段;更为严重的是黄河河道工程险情不仅易在大水时期发生,小水时、非汛期也可能发生;在1000-2000m^2/s流量下出险的频率最高,可达到33.7%。  相似文献   

16.
根石走失是造成黄河下游坝岸出险的重要原因,也是下游防洪中长期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利用大面积铅丝网将坝岸松散根石罩护起来的防护方法,经室内外动床模型试验和原型试验证明,理论正确,操作简便,能有效防止坝岸工程根石走失,可以在险工、河道整治工程中广泛采用。  相似文献   

17.
1 险工坝岸现状 黄河山东段现有险工坝岸101处,近3800坝段,其结构主要为传统的砌石坝、如石坝和乱石坝等。坝体通常由土坝基、石护坡和根石3部分组成。其中,根石既是险工坝岸的基础,又是坝身的保护体,是根据水流冲刷情况逐步抛投石块加固而成的,本身不稳固,容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振弦式监测系统的原理、系统安设及应用效果。系统运行以来,实现了对坝体变形的实时动态监测。通过对系统监测数据的采集、处理、分析,能够预知险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郭利伟  张丽娟  贾混田 《山西水利》2004,20(5):32-32,38
YX—6800控制系统实现了数据采集传输一体自动化,应用效益十分明显,是防汛组网的优选设备,可有效地应用于水利调度。  相似文献   

20.
《中国水利》2005,(5):68-69
该系统是一套实时工情的采集、存储、管理和展示的信息系统,支持实时工情在国家防总办公室,省级、地市级防办及县级工情信息采集点之间的高效传输,为各级防汛指挥部门防汛会商决策提供技术支持。该系统应用了自主开发数据的通信中间件;信息数据传输实现了实时工情及相关联数据可整体打包发送和接收,确保数据完整性;支持数据可断点续传,确保传输效率;系统采用多重访问控制,下级用户不能直接访问上级数据库,增强了安全性;解决了多媒体信息传输问题。系统开发了数据库访问中间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