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西安市第四污水处理厂工艺设计介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安市第四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采用倒置A2/O工艺,污泥处理采用重力浓缩、两级中温消化和离心脱水工艺,近期建设规模25万m3/d.设计进水水质采用85%的保证率确定,工艺设计参数通过模型试验测定.介绍了该工程的设计进出水水质指标、工艺流程、主要构筑物的工艺设计参数以及工艺设计特点.  相似文献   

2.
UCT工艺在污水处理工程设计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坂雪岗污水处理厂是深圳市第一个采用BOT方式建设的污水处理厂,处理规模4万m3/d.采用改良UCT工艺,进水采用两点进水方式,80%的污水进入厌氧区,20%的污水进入缺氧区,由配水井和配水堰板配水;通过阀门调节,可实现UCT、常规A2/O、改良A2/O、A/O4种工艺的变换.介绍了工艺特点及其设计、运行参数,出水水质达到GB 18918-2002一级A标准.  相似文献   

3.
分点进水多级A/O污水处理工艺设计计算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分点进水多级A/O污水处理工艺主要设计参数的理论推导和选取方法,通过实际工程设计,分别对多级A/O工艺的反应器级数、反应器流量比例系数(Ri=Qi/Q)、反应器缺氧区和好氧区容积等进行了详细计算,并与单级A/O工艺进行了比较.分点进水多级A/O工艺具有系统污泥浓度高、硝酸盐浓度低、BOD5浓度均衡、节省反应池容积、无需内回流装置等优点.  相似文献   

4.
郭公庄水厂一期工程供水能力为50万m3/d,针对其多水源特征,采用预臭氧—机械澄清—主臭氧—活性炭吸附—超滤膜—紫外线消毒的处理工艺。为了实现水力条件好、水头损失小、便于维护管理、节省占地面积等要求,设计将进水溢流井、预臭氧接触池和机械混合井组合成一个构筑物,介绍了其组合方案及其工艺设计参数。  相似文献   

5.
安庆市城东污水处理厂改良型A2/O工艺的设计与运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安庆市城东污水处理厂是安庆市的第一座城市污水处理厂,利用德国政府贷款修建。该厂总规模为24万m3/d,近期规模为12万m3/d,采用两点进水A2/O工艺,90%的污水进入厌氧区,10%的污水进入预缺氧选择池,好氧区采用3个串联的方形曝气池,不同于国内A2/O工艺中多采用的廊道曝气池。具体介绍了两点进水A2/O工艺的设计参数及运行效果,出水水质可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B标准。  相似文献   

6.
南方某城市污水处理厂工艺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永波  刘奕玲  李白红 《给水排水》2006,32(Z1):110-111
南方某城市污水处理厂利用实际进水水质低于设计水质而富余的容量,在不增加氧化沟曝气设备情况下,通过调整工艺参数、新增进水提升泵、二沉池、改造配套管道及控制系统等手段进行工艺优化改造,在基本不增加电耗和直接运行成本的条件下,使污水处理规模提高近一倍,处理后的出水水质达到排放标准,环境、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7.
采用分段进水A/O工艺处理高氨氮城镇生活污水,通过改变试验配水中淀粉的投加量来调整COD浓度,以达到不同的C/N要求,探讨C/N对分段进水A/O工艺系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改变进水COD浓度来改变C/N ,C/N对有机物和氮磷的去除均有一定的影响;不同C/N对COD和氨氮的去除影响不大,但对TN和TP影响很大;随着C/N的升高,TN和TP去除率基本呈现线性增长趋势,反硝化和除磷进行地越来越彻底,但是考虑到碳源过量对硝化效果的负面影响,C/N并非越高越好,需要确定一个最佳的C/N范围。  相似文献   

8.
基于ASM2D模型对龙王嘴污水处理厂的工艺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扬  邵青 《给水排水》2014,(2):117-121
目前比较成熟的包括脱氮除磷过程的活性污泥模型为ASM2D,但该模型由于参数和过程较多,限制其应用于实际污水处理工艺中。以ASM2D模型为基础,对采用改良型A2/O工艺的武汉市龙王嘴污水处理厂进行稳态和动态模拟。通过调整进水组分百分比与参数,在应用Matlab/Simulink软件后,所得仿真结果与实测值均较吻合,成功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与实用性,并可在此基础上实现对污水处理厂的进一步控制研究。  相似文献   

9.
文章介绍了芜湖市某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的进水水质分析和出水水质要求,分析认为该工程适宜采用脱氮除磷二级生化处理工艺。通过对改良AAO、氧化沟、MSBR等三种二级生物处理工艺方案的优缺点进行对比,最终确定采用改良型AAO工艺作为二级生物处理工艺,实现污水高效处理。  相似文献   

10.
为探究泵站进水流速大小与泵站进水池水流流态、漩涡的产生与发展变化规律,结合泵站实际运行情况,建立引渠、前池、进水池和进水管的泵站物理模型和湍流数学模型,采用VOF模型和非定常的SST k-ω湍流模型对9种不同流速的泵站进水水流特性进行数值模拟,分析不同进水流速的泵站进水池水流流场分布、漩涡涡量的变化及分布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当进水流速为0.322 2~0.564 2 m/s时,泵站表面漩涡的强度随进水流速的增大而增强:当进水流速为0.322 2~0.401 6 m/s时,进水池出现Ⅲ、Ⅳ型漩涡;当进水流速为0.483 5 m/s时,进水池出现Ⅴ型漩涡;当进水流速为0.520 8~0.564 2 m/s时,进水池出现Ⅵ型漩涡。将数值计算结果与模型试验结果进行对比,两者基本吻合。研究结果可为泵站工程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