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2 毫秒
1.
为从整体上研究岩溶含水系统泉流量对降雨量的响应特征,以贵州后寨典型小流域为例,改进基于一维扩散流的Criss和Winston流量曲线模型(CW模型),使得模型适用于有岩溶管道流等流态的非达西流地区。模拟结果表明:改进的CW模型在流量峰值和峰值后的衰减段都比原模型的模拟精度高,冒水坑28场降雨流量模拟获得平均滞后时间为1.77d,与谱分析计算的滞后时间范围相吻合;通过灵敏度分析发现,参数b对流量的灵敏程度高于参数β且流量变化幅度不同。  相似文献   

2.
降雨条件下岩溶槽谷泉水的水文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在示踪试验判断岩溶含水介质形态的基础上,通过观测降雨条件下姜家泉泉水的电导率、pH值、水温、泉口实时水位、降雨量以及降雨的pH值、钙离子浓度、电导率和计算出的泉水方解石饱和指数及CO2分压,分析了降雨条件下岩溶槽谷泉水文地球化学行为的动态变化。研究结果表明在以管道为主的岩溶含水介质槽谷中,泉水水位随降雨暴涨暴落,其水温、电导率、pH值、方解石饱和指数和CO2分压对降雨响应迅速,能敏锐地感应和反馈环境的变化。酸雨将可能引起泉水pH值的降低和电导率的升高,因而应重视酸雨对岩溶泉水文地球化学行为和岩溶含水介质演化过程的影响。降雨期间雨水将地表土壤带入地下河,引起泉水浊度的升高,表明此时泉水可能受到微生物的污染。  相似文献   

3.
典型岩溶地下河入、出口处强降雨过程中水动态变化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在强降雨过程中,对典型岩溶地下河入口、出口处pH值、电导率、水温、水位进行监测,对比分析了强降雨过程中该地下河入口、出口处水动态变化特征,及入口处水动态变化对出口处的影响。结果表明:强降雨过程中,地下河系统水动态变化对降雨的响应速度快,降雨随岩溶裂隙进入地下河迅速,岩溶含水层对强降雨过程中水资源调蓄能力差。地下河入口、出口处水动态变化差异性较大,上游地下河入口处水化学特征变化速度快,幅度大,受环境影响因素大。地下河出口处水化学变化较上游有规律,主要受稀释作用影响。影响入口处水动态变化的环境因素对出口处水动态变化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4.
杨平恒  李林立  蒲俊兵 《人民长江》2007,38(11):160-162
以重庆金佛山岩溶动力系统监测站为例,通过多功能自动化监测记录仪Greenspan,对表层岩溶泉的降雨量、水温、pH值、电导率昼夜变化进行了监测.昼夜尺度监测表明,表层岩溶动力系统对环境变化比较敏感,响应及时,其地球化学行为表现为明显的昼夜变化,且在不同气候条件下,水的物理化学动态变化有不同的表现.降雨对岩溶泉有较强的稀释作用,但在降雨数小时后,表层岩溶高裂隙率和渗透性开始发挥作用,水动力作用和CO2效应逐渐占主导地位.由于岩溶泉流经的基岩内部结构和岩溶泉流经出露的时间的不同,其时间有较大差异,并且从降雨前后泉水化学性质变化,表层岩溶地球化学行为有必要把水、岩、CO2气体作为一个整体来解释物理化学的变化.植被对降水有较强的调蓄作用,延长了水-岩相互作用时间,降低了降雨对岩溶泉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应用岩溶工程地质理论,研究岩溶发育规律是碳酸盐岩地区进行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本文汇集了武都水库工程枢纽大量勘探,试验成果,分析,研究了枢纽区岩溶作用,岩溶发育特征,岩溶水动力条件,岩溶水化学成份,详细阐明了枢纽区岩溶发育规律。  相似文献   

6.
库区三叠系中统白山组碳酸盐岩地层,针对岩溶发育主要规律层组类型,岩溶形态多样,岩溶发育程度、规模与岩性关系密切,发育方向受地质构造控制,河流排水基准面具有明显的对应性,岩溶发育时期及发育深度、水动力条件、径流补排交替强烈。因此,对该地区域的水库岩溶发育特征进行区域调查分析、研究,为今后的水库渗漏治理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焦作矿区裂隙岩溶水优势流形成机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根据优势面分析原理对焦作矿区裂隙岩溶水优势流形成机理进行了比较系统地研究,分析了优势结构面控水特征和规律。抽水试验实例以及数值模拟结果均表明裂隙岩溶水运动存在优势流,利用综合优势判断裂隙岩溶水优势流方法实用、可行。结论对于基岩矿坑涌水量数值计算或用数值法进行裂隙岩溶水资源评价时参数正确分区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六盘山东麓岩溶水系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六盘山东麓地区岩溶出露状态、形成模式等受构造作用控制,各个岩溶水系统之间无水力联系,成为各自独立的水文地质单元,无统一的水动力场,具有多区补给、多途径流和多级排泄的水流特征.根据六盘山东麓地区岩溶特征对该区岩溶水系统进行了初步划分,并对岩溶水系统的形成模式,补、径、排条件和动态特征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根据多年来的勘测、研究资料,分析娘子关泉岩溶水的水动力特征以及岩溶水的补、排规律,为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泉水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河谷深岩溶的发育程度和发育深度对水库的岩溶渗漏及防渗影响甚大。在对区内水文网和岩溶地貌发育特征、地表水和地下水水力比降关系、水动力条件及岩溶发育基本条件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对河谷深岩溶的发育进行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四川省碳酸盐岩的分布、岩溶发育特征,针对在碳酸盐岩地区的建库问题,从水动力条件和通道条件两方面对水库渗漏进行了分析评价,认为要充分发挥岩溶地区水库的效益,必须充分掌握水库工程区内岩溶的发育规模、发育程度及分布特征,研究岩溶地区的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条件,以提高在岩溶地区建库的可能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12.
岩溶水快速流与某些地下洞室涌水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阐述了裸露型岩溶发育地区岩溶水快速流的某些特征,并结合工程实例进行了分析,可供类似地区地下洞室设计、施工参考。  相似文献   

13.
受岩溶地貌分布和岩溶发育的影响,岩溶地区降雨径流过程复杂,径流模拟有助于识别岩溶地区径流产生的主要影响因素。针对会仙岩溶湿地睦洞河小流域岩溶地貌特点,建立双水箱并联错时模型,采用以Excel为基础建立的人工神经网络进行参数优选。以睦洞河小流域实测出流量为评价依据,采用相对误差、Nash-Sutcliffe效率系数和相关系数对率定期和验证期的径流模拟效果进行评价,率定期的年均相对误差为7.5%、Nash-Sutcliffe效率系数为0.63、相关系数为0.72,验证期的年均相对误差为10.5%、Nash-Sutcliffe效率系数为0.56、相关系数为0.63,说明模型能够在研究区得到良好的模拟效果。对睦洞河小流域水箱模型径流模拟的参数敏感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地表下渗性能、岩溶快速流和慢速流的存在以及岩溶基流等岩溶地貌特点主要影响岩溶小流域的径流分配和产流量大小。  相似文献   

14.
通过取样分析,对西龙河水源地水化学特征进行了分析,根据该水源地水文地质条件,认为该水源地开采后岩溶水水化学特征的影响因素包括含水介质和补给条件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15.
以岩溶含水层的复杂结构和水流运动特性为重点,简要阐述了岩溶含水层系统中物理概念和水流模型,包括等效连续介质模型、裂隙网络模型、双重介质模型、三重介质模型、连续管流耦合模型以及Darcy-Stokes耦合模型,对各模型特点及在应用中的优缺点进行了分析比较和评述,指出Darcy-Stokes耦合模型可以广泛应用于岩溶含水层的水流模拟细观研究;三重介质模型能较真实反映简单结构岩溶含水介质及岩溶水流态复杂性,应用和发展前景非常广阔。已有岩溶水流运动数学模型还不能够真正解决工程实际问题,有待进一步探索;在岩溶含水层非饱和水流运动机理、交叉岩溶裂隙水力特性、水文地质不确定性以及多场耦合数学模型研究等方面也有待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6.
邢台百泉岩溶地下水系统水-岩反应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岩溶水是一种具有独特性质的地下水,它赋存和运移于岩溶化地层中,并且在运动过程中不断地进行差异性溶蚀,使岩层中原有的孔隙和裂隙扩展,使水质产生变化.通过对邢台百泉岩溶地下水系统水-岩反应特征分析及对水质的影响程度分析,揭示岩溶地下水质量浓度变化规律,为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岩溶地下水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地下水含水介质空间变异结构变异结构区域背景条件分析,是地下水空间变异性分析重要环节,本文以北百泉财溶水系统的局部为例,对岩溶含水介质结构特征的地质背景,水文地质背景以及区域岩溶发育特征进行了分析,其分析结果为定量提取该地下水系统空间变异结构信息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杨晓军 《山西水利》2009,25(3):24-25
分析了马圈泉岩溶水的补给、水动力特征,水化学与水质特征及泉水的动态特征,简述了其开发利用情况,介绍了岩溶水资源量及可开采量的计算方法,并提出保护岩溶泉域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复杂水动力条件下的真假地下分水岭水位判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江坪河水电站河间河湾地块两个可能渗漏地段地层结构、水动力场、岩溶发育等的综合分析,提出两个地段上的控制孔ZK1、ZK3的水位在垂直和水平方向上水动力中所代表的的局限性和作为防渗设计依据的不充分性;并通过进一步的勘探,充分肯定了ZK1区域不存在岩溶渗漏问题,而在ZK3区域存在岩溶渗漏通道。其研究和分析方法对具有复杂水动力场的同类型岩溶峰丛山区进行工程建设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20.
岩溶区深埋隧洞水文地质概念模型及突水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岩溶地区复杂的水文地质条件,以建立岩溶区域水文地质概念模型和典型隧洞突涌水概念模型为目标,通过分析贵州夹岩深埋长引水隧洞工程区的岩溶水文地质资料,结合地层结构、岩性组合、地貌特征等因素,研究该工程区内岩溶地下水的补、径、排关系。在此基础上,依托实地调查的典型涌水支洞,分析研究了不同情形下涌水量对降雨事件的响应,总结得出典型岩溶隧洞突涌水模式分为断裂构造与暗河联合控水模式、岩溶管道控水模式和层理面控水模式,并提出了相应的预防及处理措施。对典型1#支洞不良地质段采取掌子面灌浆封堵措施,有效阻止了重大突涌水事件的再次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