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建设“模型黄河”工程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李国英 《人民黄河》2001,23(12):1-3
“物理模型黄河”(简称“模型黄河”)可对“原型黄河”所反映的自然现象进行反演,模拟和试验,从而提示其内在的自然规律。一方面直接为“原型黄河”提供治理开发方案,中一方面为“数字黄河”工程建设提供物理参数,同时,“模型黄河”还应成为“数字黄河”运行结果中试环节。“模型黄河”工程体系包括黄土高原模型,水库模型,河道模型及河口模型,要保证“模型黄河”工程的建设及正常运行,必须做好工程的总体设计,建立稳定的投资渠道,树立科学的决策意识,培养和造就一流的科研人才队伍。  相似文献   

2.
地表水质模型研究综述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水质模型是进行水污染控制和水环境质量规划的有效工具。简要描述了地表水质模型的分类和国内外研究现状,重点介绍了目前几个主要的综合地表水质模型:Streeter Phelps模型及其修正公式、QUASAR模型、QUAL模型、WASP模型、MIKE模型,并对地表水质模型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调压井试验模型设计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调压井系统,其中包括调压井、引水隧洞、压力管道三部分的变态模型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变态模型比尺应同时满意涌浪方程、水击方程和压力管道水击波速方程的相似条件,并通过工程实例说明了变态模型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4.
分布式流域水文模型的一般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论述了分布式流域水文模型的一般结构和研制思路,并提出了相应的数学物理方程,对于分布式流域水文模型的应用研制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基于神经网络的水沙运动预报模型与回归模型比较及应用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1  
李义天  李荣  黄伟 《泥沙研究》2001,6(1):30-37
河道水沙运动过程中是一个复杂的非线性动力学过程,鉴于神经网络具有很强的处理大规模复杂非线性动力学系统的能力,本文将神经网络理论应用于河道水沙运动规律的模拟与预报,以期识别水流泥沙运动变化过程与其影响因素因子之间的复杂非线性关系,为河道水沙模拟和预报提供一条新的方法和途径。在此基础上将神经网络模型与传统回归模拟进行了对比分析并用于螺山站流量大于5000m^3/s的水沙规律模拟,两模型模拟结果与实际水沙规律一带,神经网络模型在水沙因素选择方面回归模型简单,有较成熟的数学理论基础,而回归模型数学表达直观,易于理解。  相似文献   

6.
NAM模型在珠江流域初步应用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降雨径流模型在水文计算等领域应用十分广泛,在珠江流域应用最多的是新安江模型,且应用效果比较好,但新安江模型只适用于蓄满产流模式,模型结构比较复杂。对另一种降水径流模型——NAM模型在珠江流域西江水系蒙江进行应用实践,NAM模型可用于任何一种产流模式,模型结构比新安江模型简单,模型参数少,从应用效果看,比较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7.
根据莲花水电站轮发电机组技术协议的要求,该电站的水轮机采用模型验收的方式来确认原型水轮机的性能。通过模型验收证明选用的HLA551转轮水力性能优越。模型验收实测最高效率达93.33%,真机最高效率达95.30%,属国内领先水平。  相似文献   

8.
9.
SCS模型是美国水土保持局(Soil Conservation Service,简称SCS,以下同)在本世纪五十年代初期提出的小流域设计洪水模型。目前该模型在美国及其他一些国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1981年在美国举行的国际“降雨——径流模型”会议上,也曾把SCS模型作为专题讨论。本文详细介绍SCS模型的内容,希望对水文工作者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0.
水文模型进展及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水文模型是目前洪水预报的主要方法和途径。对水文模型的概念、分类以及进展情况进行了较为全面和系统的阐述,并对水文模型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可使读者对水文模型的进展和目前研究状况有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  相似文献   

11.
建设"模型黄河"工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模型黄河”是对“原型黄河”所反映的自然现象进行反演、模拟和试验,从而揭示“原型黄河”内在的自然规律。建设“模型内河”(主要包括黄土高原模型、水库模型、河道模型及河口模型),一方面直接为“原型黄河”提供治理开发方案,另一方面为“数字黄河”工程建设提供物理参数。通过“数字黄河”与“模型黄河”的联合运用,确保各种治理开发方案在“原型黄河”上实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有效的目标。  相似文献   

12.
江春波  周琦  申言霞  柳高飞  张帝 《水利学报》2021,52(10):1137-1150
受人类活动及气候变化的影响,我国山区流域洪涝灾害频发,研制洪涝模拟及预报模型对于流域洪涝灾害防治及水环境综合整治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论文评述了洪涝模拟与预报使用的水文及水动力模型的优缺点,指出单一的水文或水动力模型的局限性。基于此,分析并比较了国内外已有的水文模型与水动力模型的不同耦合方式,包括水文模型与水动力模型的串联耦合、水文模型与一维水动力模型的动态单向耦合、水文模型与二维水动力模型的动态单向耦合。总结了各类耦合模型的优势和适用性,评价了已有耦合模型在计算精度、数值格式稳定性和计算效率等方面所取得的创新。论文探讨了流域洪涝发生和发展的水文过程与水动力过程的互馈机制,分析了水文模型与水动力模型新的耦合方法及可行性,介绍了水文与二维及一维水动力的动态双向耦合模型。动态双向耦合模型预期能更加真实地反映流域洪涝发生及发展物理机制,具有提高洪涝模拟预报精度和计算效率的潜力。各类耦合模型各有其自身优势,可以根据流域及城市防洪实际,选取合适的水文与水动力耦合模型,为山区流域洪涝模拟和预报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3.
本文针对电力负荷变化的非平稳性,首先建立起灰色模型分析用电负荷的趋势项,用灰色模型值与原始数据值进行比较,得出一系列误差值,作为二级数据,进一步应用自回归AR(2)模型对灰色模型产生的误差进行适应性调整。以1991年上海市用电负荷为例,预测二周用电负荷的平均相对误差为1.65%,对于特殊的节假日负荷,根据其自身的特点,本文则采用二元线性拟合模型进行预测,以避免产生大的预测误差。采用本文的系统具有一定自适应性,对于非平稳性的电力负荷具有很好的预测效果。  相似文献   

14.
软基沉降预测模型的比较分析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路软基沉降预测是目前高速发展的软土地区公路建设中亟待解决的一大技术难题,预测模型也有多种,预测精度不尽相同。对工程中基于经验公式法预测沉降的传统模型(指数模型、双曲线模型)和成长曲线模型(Logistic模型、Gompertz模型、Weibull模型)给予介绍,并分别对各模型进行了数学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传统模型不能利用施工期间的观测数据,只能用工后资料预测工后沉降,且对工后资料的要求较高;成长曲线模型能较好的反映沉降全过程的变化规律。Weibull模型较其它两种成长模型有较广泛的适应性,其对沉降的预测与实际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15.
以WEP模型为基础,构建了基于物理机制的滦河流域分布式水文模型,采用500 m×500 m正方形网格,将流域离散为215 353个基本计算单元,采用“马赛克”法进行土地利用类型重归类,对冠层截留、地表过程、土壤过程、地下水过程以及汇流过程等水文过程进行连续30 a的模拟计算,并以桃林口水库水文站和滦县水文站的还原流量为准对模型进行了校验.结果表明:模型校验期模拟月径流与观测月径流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85~0.94,纳什效率系数在0.72以上,模拟年径流误差控制在5%左右,表明该模型具有较高精度,可为流域水资源综合开发和管理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16.
淮河流域水质管理模型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淮河流域水质管理模型作为分析研究淮河流域水污染规律的工具 ,以淮河入洪泽湖河口以上流域为研究区域。在深入分析研究区域内水文气象、自然地理、河道和水流特性以及水污染特点的基础上 ,利用Mike 11,MIKEBASIN和ArcView软件研制和开发水质管理模型 ,为有效实施水污染防治和水资源管理提供依据。简要介绍模型的结构 ,主要参数的确定 ,模型的结果和模型的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介绍了内蒙通辽市余粮堡灌域建立地下水资源评价模型和地下水资源系统管理模型过程中应重视的钻探、取样、试验、动态观测、开采量统计以及气象站点的设置等项工作。  相似文献   

18.
本文提出在小尺度水工模型试验中,在特定条件下,毛细现象对试验结果的精度会产生影响,并根据试验成果给出了推求升高度的经验公式。  相似文献   

19.
二滩水电站中期径流序列预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别利用门限回归模型(TR模型)和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对二滩水电站的月平均径流量序列进行了预测。通过计算可知,门限回归模型和人工神经网络模型都可以很好地解决月平均径流的预测问题,相对误差总体上都比较小。但门限回归模型计算繁琐,不能及时、快速得到计算结果,而人工神经网络模型计算快速,占用内存小,还有很好的容错性,即使在数据不完全的情况下,也能及时准确地得到径流预报值。考虑到模型自身的特点和优势,在实际运行中推荐使用人工神经网络模型进行月平均流量的计算和预测。  相似文献   

20.
区域性地面沉降量预测的灰色与时间序列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特殊的地形、地质条件,海河流域因地下水超采造成的地面沉降现象较为严重.选用海河流域沧州地区的地面沉降历史情况作为特殊示例,运用灰色模型(GM)和时间序列模型(ARMA)进行建模、预测,最后尝试将两种模型混合,建立新的预测模型,根据实测沉降数据进行建模,预测未来地面沉降.此外,对三种模型进行比较、说明,来阐述混合模型优越性,以期为整个海河流域的地面沉降研究提供适合的方法.最后通过实例检测证明新的模型综合了原两种模型的特点,优势互补,达到了较好的效果,从而证明了其实用性与可信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