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淮南采煤沉陷区蓄洪除涝潜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淮南采煤沉陷区为研究对象,借助ArcGIS软件平台及ArcSWAT模块预测了研究区2020年、2030年的沉陷、集水范围与面积。在划分沉陷区集水范围的基础上,分别计算区域内3个主要沉陷区不同频率的暴雨产流量,分析了沉陷区的蓄涝能力。研究结果表明:合理利用沉陷区蓄水能力,对当地未来蓄洪除涝作用显著,能有效缓解当地的洪涝压力。  相似文献   

2.
为明确船闸下游口门区水流结构特征并实现口门区通航水流条件定量预测,以船闸下游口门区概化模型为基础,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开展了船闸下游口门区通航水流条件计算,研究了口门区水流结构特征和通航水流条件分布规律,并对来流流速、入流角、口门区几何参数等因素进行敏感性分析,提出了船闸下游口门区流速极值预测公式。结果表明:船闸下游口门区水流结构呈平面二维形态,经实际工程物理模型实测数据验证,回归分析得到的口门区流速极值预测公式的可靠性较好,为类似工程船闸下游口门区通航水流条件研究提供了一种方便快捷的预测方法。  相似文献   

3.
泥石流主要发生在山区,给人们的生活、生产、生存带来严重危害。以贵州省关岭县为例,从地形地貌、地质构造、水文气候、人类活动4个方面选取了高程、地层岩性、年降水量、人口密度等9个评价指标,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各指标因子对泥石流的影响权重;基于GIS技术构建研究区泥石流危险评价模型,对研究区泥石流灾害的危险性进行分级,评价泥石流危险性原因,绘制危险性分布图。研究结果表明:泥石流极高危险区和高危险性区主要分布在研究区中部和北部区域,面积达到研究区总面积的30%;危险性最小区主要分布在研究区西北、东南等区域,占研究区面积的11.47%;选取的9个评价指标都是影响泥石流发生的重要因子。通过研究将理论分析指导实际应用,对政府有效进行关岭县泥石流灾害的预警及防治对策制订提供参考,为减灾防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运用环境同位素和水化学成分作为水循环研究的示踪剂,揭示了陕西"二华"(华县、华阴)地区浅层地下水循环特征。通过现场调查并对浅层地下水采样,进行室内水化学和氢氧同位素组成测定,分析了浅层地下水氢氧同位素和水化学组成的空间分布规律。结果表明:研究区浅层地下水δ18O、δD分布规律反映降水是浅层地下水主要补给源,其径流方向为由南向北,渭河沿岸地区存在地下水漏斗区,渭河河水侧向补给该区域;水化学特征表现为研究区渭河沿岸水质矿化度较高,为微咸水分布区,靠近秦岭山前、研究区中部矿化度较低,为淡水分布区;研究区地下水硬度普遍偏大,其中下庙街、华阴农场、七连、夫水一带为极硬水分布区,整体上从南向北,水质从硬水过渡到极硬水。  相似文献   

5.
受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办公室委托,长江科学院水资源综合利用研究所承担了“三峡水库消落区管理制度研究’’项目。根据项目研究需要,水资源所于2009年6月4日至6月5日组织相关技术骨干,赴三峡水库消落区开展长江干流消落区考察工作。考察组对三峡水库干流消落区的分布特点、土地及植被类型、消落区的利用方式进行了全面考察。随后考察组人员对如何加强消落区管理以及消落区管理体制与制度建设等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为更加全面地制定符合实际的消落区管理制度奠定了现实基础。  相似文献   

6.
鄂尔多斯砒砂岩区水资源短缺,生态环境脆弱,严重制约了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良性循环。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系统总结了砒砂岩区降雨产汇流水文模拟、径流调控、径流资源高效利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分析了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覆土区、覆沙区、裸露区三种砒砂岩区域的径流高效利用措施与模式,探讨了鄂尔多斯砒砂岩区径流资源调控与高效利用研究中面临的挑战和未来发展方向,以期为开展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陕西“二华”地区浅层地下水循环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运用环境同位素和水化学成分作为水循环研究的示踪剂,揭示了陕西"二华"(华县、华阴)地区浅层地下水循环特征。通过现场调查并对浅层地下水采样,进行室内水化学和氢氧同位素组成测定,分析了浅层地下水氢氧同位素和水化学组成的空间分布规律。结果表明:研究区浅层地下水δ18O、δD分布规律反映降水是浅层地下水主要补给源,其径流方向为由南向北,渭河沿岸地区存在地下水漏斗区,渭河河水侧向补给该区域;水化学特征表现为研究区渭河沿岸水质矿化度较高,为微咸水分布区,靠近秦岭山前、研究区中部矿化度较低,为淡水分布区;研究区地下水硬度普遍偏大,其中下庙街、华阴农场、七连、夫水一带为极硬水分布区,整体上从南向北,水质从硬水过渡到极硬水。  相似文献   

8.
黄河源区水源涵养能力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黄河源区是黄河流域的主要产流区和水源涵养区,近年来源区径流量呈下降趋势,气温、降水、辐射、潜在蒸散发等是影响水源涵养的主要气候因素,草地退化、湿地萎缩、冻土消融也使得水源涵养单元受到显著影响。为科学认识和理解黄河源区水源涵养功能对湿地保护、水资源调蓄的重要意义,总结了水源涵养功能及其评估方法,阐述了黄河源区生态景观演变过程和泥炭地储水量研究现状,分析了不同水源涵养单元对源区水源涵养能力的影响。指出融合多种研究手段、方法,多尺度、多过程、多要素揭示黄河源区水源涵养变化机理是未来黄河源区水源涵养功能研究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
以重庆市隧道工程建设过程中日益凸显的地质环境问题为研究对象,运用层次分析法和专家打分法,通过遴选指标、确定权重构建了综合评价模型,并对重庆市绕城高速玉峰山隧道进行了地质环境负效应评价。根据综合评价分级标准,将玉峰山隧道地质环境负效应分为4个等级,分别为严重区、较严重区、中等区、较轻区。通过调查验证,评价结果与实际情况一致性较好。研究为该评价方法的推广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以西南某矿山尾矿库为研究对象,基于研究区8个监测点的地下水水质调查结果,应用数学统计分析法和水文化学分析软件,研究了该矿山地下水中氟化物的来源及特征分布。结果表明:研究区地下水中氟化物浓度范围为0.36~12 mg/L之间,平均值为2.2 mg/L,超过了《地下水水质标准》规定的1.0 mg/L。氟化物的超标区域主要分布在研究区的径流区域,即尾矿库的修建区域。研究区地下水中氟化物浓度升高的主要原因是由于矿渣堆积造成的,且研究区的气候、岩石类型、水文地质等环境因素也是导致区内安宁河流域氟化物升高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