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 毫秒
1.
郑国渠断想     
周瑞昆 《陕西水利》2010,(5):171-171
水牵民生,渠载春秋。这是一条极具传奇色彩、绵延两千多年至今依然清流涓涓肥田沃野的古老渠道,屡屡湮灭在岁月的荒草之间,却又如凤凰涅桨般一次次浴火重生。在它满目疮痍的身躯上,曾经承载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精神与梦想,上演着一幕幕征战杀伐、兴衰更替的传奇故事。  相似文献   

2.
寻觅郑国渠     
访郑国渠首的念头是一位朋友逗起的,他说:你没去过郑国渠首?那里风景美极啦!弄得我心里老是个事。国庆有假,便想去。走时下起了雨,好在纵横的公路网使矗立在广表的关中平原的城镇、村庄四通八达,一件雨雾迷蒙中,汽车从渭河、任河大桥上,从一级、二级平坦笔直的公路上欢唱着一驰而过,不用像当年那样鸣鸣叫着在泥泞中挣扎。接近王桥镇时,路边出现了一条宽阔丰满得小河一样的水渠,就是有名的任惠渠,它的前身也就是郑国渠了。忽左忽右在沿着水渠前行,过王桥,按朋友所指,询问渠首所在地张家山,便走上一条满足大小坑凹的路,七、…  相似文献   

3.
也说郑国渠     
战国末期,秦国日益强大,东方六国受到威胁,紧临秦国的韩国首当其冲,势小力单无力抗衡。于是韩王想出一个“疲秦”的计策,指派水工郑国劝说秦国兴建一项大型水利工程,想以此使秦国疲惫不堪,无力东伐。秦果中计。在施工中,秦发觉韩玉的阴谋后,要杀掉郑国。郑国却从容地对秦王说,修此渠道,只能“为韩(国)延(缓)数岁之命,而为秦(国)建万世之功”。秦王听后,认为有理,  相似文献   

4.
郑国是春秋战国末期的水利专家。郑国渠是当时的一项著名的大型水利工程。它起自瓠口(今陕西泾阳),引泾东流,注入洛水,干渠全长近300华里,灌溉农田4万余公顷。然而这一灌区全部处于最高地带,因而形成了完全自流灌溉系统是很不容易的。其科学性、合理性令今日的水利专家赞叹不已。若要追究兴建这项著明的水利工程的原因,却是一个计谋的产物。 公元前246年,秦王政即位,雄心勃勃,统一六国已成为大势所趋。六国之中,韩国最弱,无  相似文献   

5.
郑国渠是秦始皇统一六国前在其本土关中修建的大型灌溉渠道。这条渠道是在法家路线的指导下,在广大人民的艰苦劳动下兴建的。它的顺利建成,改变了秦国农业生产的面貌,壮大了秦国的经济力量,从而使关中变成了一个巩固而强盛的战略后方,支援了秦始皇统一中国的战争。研究兴建郑国渠的历史,对于我们认识法家路线及其对祖国科学技术发展的作用,了解秦始皇的历史功绩,进一步批判林彪尊儒反法、攻击秦始皇,妄图开历史倒车的反革命罪行,具有现实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泾河水利,从秦开郑国渠起,迄今已有两千余年的历史了。两千余年来,在引洪淤灌发展农业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笔者从70年代起就与考古工作者合作,对历代引泾灌溉工程  相似文献   

7.
<正>"田於何所?池阳、谷口。郑国在前,白渠在后。举锸为云,决渠为雨。泾水一石,其泥数斗,且溉且粪,长我禾黍。衣食京师,亿万之口。"——汉代民谣。民谣真实地记载了郑国渠、白公渠将关中变为沃野,给秦汉两代的关中人民带来了丰衣足食的生活。但它说的仅是秦汉两代的景况,实则在后来历史的长河中,郑国渠支撑起了汉唐两个朝代的繁荣和强盛。民谣中的郑国,战国时期韩国著名的水利专家,郑国渠就是以他的名字命  相似文献   

8.
<正>古有郑国渠,今有引汉济渭!在热火朝天的引汉济渭工程建设工地采访时,笔者不时听到这样的话。尽管工程还在建设中,但毋庸讳言,引汉济渭——这项陕西历史上最为宏大的水利工程,构建关中水网的一招大棋,必将会以巅峰之作的身份载入三秦乃至共和国的水利史册。如果2200多年前的水工大师郑国在天之灵有知,当会发出伟哉!壮哉!之类的感叹。盛世风流,水主沉浮关中是一块物产丰饶的土地,是天府之国和天下陆海  相似文献   

9.
丰利渠丰利渠是郑国渠的第三代工程,渠首位置上移到泾河岩石岸上,工程规模比郑白二渠渠首大而且艰巨得多;渠道工程大体沿用白渠。丰利渠渠首,建造在岩石河岸上,全部工程经两次施工完成:第一次在宋熙宁年间(公元1069~1077年),由侯可负责施工,完成了十分之三,第二次是大观二年(公元1108年),由赵  相似文献   

10.
<正>郑国(生卒年不详),战国末期水利专家,韩国(今河南中西部一带,一说今郑州)人。郑国以他在秦国主持兴建的郑国渠而名留青史。郑国渠是战国时期继都江堰之后又一著名水利工程,它的兴建对增强秦国的经济实力和完成统一大业起了重要作用。公元前256年,商鞅施行变法,为郑国渠的修建埋下了种子。秦国地广人稀,商鞅鼓励开垦土地,兴修水利。商鞅奖励耕战的政策使秦国迅速强大,野心勃勃的秦国开始把目光投向邻国韩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