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给太湖流域综合治理提供该湖湖区准确的调蓄能力,长委会南京河床实验站日前已全面完成了该湖水下地形的测绘工作。1990年底,太湖流域管理局委托南京河床实验站对太湖水下地形进行了全面测绘。该站接受这一任务后,首先对太湖进行了实际查勘,风浪和湖震试  相似文献   

2.
长委完成清江隔河岩水库水文泥沙初始观测水库水文泥沙观测是了解库区地形、水文变化情况,确保水库安全运行、优化高度的重要保证手段。长委会荆江河床实验站受湖北省清江水电开发总公司委托,承担清江隔河岩水库水文泥沙初始观测任务,采用CPS、红外测距仪、测绘系统...  相似文献   

3.
0引言 工程观测是掌握水利工程现状、及时发现工程隐患,并为水利工程设计、施工和科研提供基础资料的重要手段。河道河床变形观测是工程观测的重要内容之一,按照水利工程观测相关规范,它包括过水断面、大断面和河床水下地形观测,其中最主要也是最困难的就是河床水下地形的观测。河床水下地形观测主要是测量各观测点的相对位置和相应的水深,  相似文献   

4.
长委会荆江河床实验站曾玄文工程师新近研制出 PC—1500机水位数据采集装置。该装置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功能齐全,价格便宜,工作可靠,用户满意。可用于江河、湖泊、水库、水塔、水井等的水位数据自动采集处理以及无人值守、长距离有线远传水位观测。  相似文献   

5.
长委会荆江河床实验站开发应用微机技术,研制成功两种水文测验新仪器,实现了水位、雨量观测和流速、流量测验数据的自动采集处理。 1.IJJ—1型流量测算仪:该仪器采用PC—1500计算机作主机,全套设备装在一台小手提箱内,便于携带。适用于各种转子式流速仪的流量、输沙率测验。在各种测船、缆道和人工涉水测流中都可  相似文献   

6.
论文目录(4)4一001.4一0024一0034一0044一0054一0064一0074一0084一0094一0104一0 114一0 124一0 134一0 144一0 154一0 164一0 174一018 r4一0194一0204一0214一0224一0234一0244一0254一0264一0274一028向治安,邹家忠等(长办水文局)长江河流泥沙原型观测及观测技术研究,嵘张应龙,张美德(荆江实验站)松滋河(沙道观)分流分沙变化,单剑武(荆江实验站)裁弯前后藕池河东支分流分沙的变化,刘庚临(荆江实验站)藕池河分析安乡河自然演变及分流分沙变化,徐沛初(长办南实站)长江南京河段兴隆州汉道河床演变及堵汉影响预测,王志昆(长办南实站)嘶马段…  相似文献   

7.
利用多波束测深系统开展西江干流九江大桥段河道汛前、汛后水下地形测量,并生成了水下地形三维图,利用GIS强大的空间分析技术开展汛前、汛后监测数据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该段河床是稳定的,但河床险段下游存在小幅河床冲刷,长期的冲刷可能会对河床产生危害,可采取一定的河床加固措施用以长期稳定该处河床。  相似文献   

8.
下荆江裁弯经验总结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长江中游从枝城到洞庭湖出口城陵矶的一段河道长约400公里,通称荆江.其中藕池口以上河段称上荆江,长约160公里;藕池口以下河段称下荆江,长约240公里。荆江是长江中下游的防洪重点河段。为了制订综合治理荆江的方案,1955年我办建立荆江观测队(现为荆江河床实验站)以来,对荆江河道进行了长期、系统的观测研究。  相似文献   

9.
今年五六月份,笔者参加长办水文处河道观测检查组,到各队、站进行了一次较为全面性的检查,发现各观测单位在操作方法上,有一些不一致的问题,比如“悬索偏角改正”就是问题之一,各个队站各搞一套,如偏角表的使用方面:荆江河床实验站系采用宜昌站1956年试验偏角表,汉口观测队则采用水  相似文献   

10.
钱海峰  葛俊  吴友斌  仲琳 《人民长江》2012,(Z2):109-110
新中国成立以来,长江南京段经过多次大规模河道整治,整理成本不断增大,环境污染日益严重,需要研究并使用更科学合理的整治方式。结合该河段护岸工程现状,对八卦洲洲头塌方段、三江口窝崩治理效果进行分析。根据实测水下地形资料,分析比较了实施护岸工程前后河床地形及剖面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在南京河段水沙条件下,结合四面六边体框架群的护岸型式,抛石对窝崩治理的促淤、减速、稳定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11.
三峡工程大江截流水文测验设计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三峡工程大江截流,是实现拦断长江主河槽,形成二期围堰,为大江主体工程创造干地施工条件的关键工程。它具有水深大,流量大和抛投量大,截流过程中水流泥沙条件和地形变化复杂等特点。为指挥截流平抛垫底,围峡工程坝区河段开展水位,流速,流量,泥沙,水面动态,水下地形及河床冲淤等项目观测,提供高质量的水文原型观测资料和成果。  相似文献   

12.
河床演变野外采集源数据滤波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现代测控技术的迅速发展,由野外实测而得到的数据已成为一种非常重要的和极具潜力的河床冲淤演变信息来源。为确保河床演变分析源数据的可靠性,结合源数据的特点,对其滤波方法进行了深入研究。本文在简述现代河床演变参数实测技术的基础上,考虑现代水下地形测量的动态特征,提出了适合于地形数据滤波的趋势面法和基于M估计的抗差滤波法,以及适合于动态水位观测数据的卡尔曼滤波模型,对模型优缺点、及关键参数的确定进行了深入分析,实践验证取得了理想的滤波效果。  相似文献   

13.
多波束水下地形测量系统在肇庆景丰联围监测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由于各种因素使西江中下游河床下切,洪水的冲刷极易造成堤围险段深槽迫岸、座湾顶冲,危及堤围安全。为了有效监控堤围的变化情况,减少及避免堤围由于河床下切以及洪水冲刷造成的安全隐患,提高堤围的防护能力,通过多波束水下地形测量系统,对景丰联围进行水下地形测量,为堤围的科学监管提供实时准确的数据。  相似文献   

14.
目前,河道水下地形测量中水边界一般采用测船定位或人工肩负GPS现场施测,不仅投入人员设备多、作业时间长,严重影响了水下地形测量的进度。雷达结合罗经和GPS水边界测量集成系统对不同的水边界和水中建筑物测量有较好的辨识能力,实现了水道水边界连续测量和表达,施测精度满足《水道观测规范》1/10 000水下地形测量精度要求,并得到了成功应用。  相似文献   

15.
水库建成后,水库淤积及坝下游冲刷是重点研究的内容。水道地形资料是分析研究水库淤积及坝下游河床冲淤演变的重要依据。通过水道地形观测误差来源及实测数据分析,提出了测深仪选型、等精度观测等改进措施,并在三峡水库淤积及坝下游荆江河段河床冲刷演变观测中得到成功应用。  相似文献   

16.
利用水背水文站2010—2020年固定大断面的实测资料和水背站附近水下地形测量资料,采用GIS技术,构建了用于河床变化分析的水下断面地形数据库和水背站附近水下地形三维模型,分析寻乌水干流水背水文站段河道单断面的时空冲淤变化和河道冲淤变化情况,查找了影响因素及变化带来的影响,结果表明:GIS技术是研究河道地形变化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寻乌水干流水背站断面2010—2015年多年平均河底高程下降0.75 m, 2015—2020年多年平均河底高程下降0.52 m。河道河床在2010—2020年主槽地形呈冲刷之势,平均下切深度1.27 m。电站拦沙、河道采砂及废弃矿山综合治理成为该段河道地形变化的主要因素。河道逐年下切会增大河流槽蓄量,增加污染物在下游河道的回荡时间,进而使水质恶化。同时,河床剧烈演变有可能触发跨河桥梁险情甚至引起沿河路基被掏空、岸堤坍塌等。  相似文献   

17.
通过实测地形资料建立水下地形数字高程模型,分析韩江河口的滩涂资源量、河口等深线以及河口河床冲淤变化的平面分布等揭示韩江河口滩涂演变特性,为其规划治理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基于拥有GNSS技术的智能化iBoat BS2新型无人测量船进行水下测量,介绍了智能化无人船测量系统的功能,利用水下地形测量的原理,对得到的实验数据进行分析。通过实验可以得出水下地形数据精度较高,表明了该技术可有效提高水下测量的效率,在现代水利断面测量中具有一定优势,以便更好地掌握水利工程引河河床冲淤状态,为今后规划实施、河道整治提供决策资料。  相似文献   

19.
采用不同年份实测的水下地形资料,对比分析近10 a来新街河干流岸线、滩槽、深泓、河床冲淤强度等特征因素的演变情况,并指出了不同河段冲淤变化的原因。结果显示,近10 a来,新街河河床演变呈现出新的河床演变特征和趋势。  相似文献   

20.
利用西江干流(肇庆—思贤滘段)河段1997—2012年的固定大断面的实测资料和思贤滘附近地形测量资料,采用GIS技术,构建了用于河床变化分析的水下断面地形数据库和思贤滘附近水下地形三维模型,用以分析该段河道深泓变化、断面形态特征变化、单断面的时空冲淤变化和河道冲淤变化情况。结果表明:GIS技术是研究河道地形变化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西江干流(肇庆—思贤滘段)河床在1999—2007年间主槽地形平均下切深度10.5 m,2007—2012年间呈现轻微淤积之势,平均淤积厚度1.3 m,河道地形变化主要集中在羚羊峡至砚洲岛和砚洲岛下游河道,航道疏浚工程成为该段河道地形变化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