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4 毫秒
1.
洱海水质评价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对洱海流域水环境状况进行了系统全面评价。评价结果表明洱海污染源以面源为主,湖面降水和内源释放次之,工业和城镇生活的污染贡献率相对较低。洱海的主要超标污染物是总磷和汞,其中总磷污染最为严重。洱海从1992~2001年富营养化水平保持在中营养水平,现正处于中营养向富营养湖泊的过渡阶段。洱海在1993~2000年之间,总硬度和总氮上升趋势明显。洱海运行水位对洱海水体总磷的变化影响明显。  相似文献   

2.
为探究2014~2019年洱海干季水质变化规律及其驱动因子,选用2014~2019年1月和11月GF-1号卫星遥感影像资料,以叶绿素a浓度、透明度、富营养化指数这3个指标为研究标的开展洱海水质反演。结果表明:(1)时间上,2014~2019年洱海叶绿素a浓度和富营养化指数逐年降低,透明度逐渐增加,洱海干季水质呈好转趋势。(2)空间上,洱海2014~2019年11月份整体上呈现叶绿素a浓度和富营养化指数北部低、南部高,透明度北部高、南部低,北部水质较好,南部水质偏差的趋势;1月份整体上呈现叶绿素a浓度中部较高,南、北部偏低,北部水质较好,透明度由北向南递减,富营养化指数由北向南增加的趋势。(3)洱海叶绿素a浓度和富营养化指数均与水体总氮、总磷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水体透明度与总氮、总磷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3.
滇池水体富营养化及控制措施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以叶绿素、总磷、总氮、高锰酸盐指数和透明度等表征富营养化的指标作为评价因子,综合评价和分析了滇池水体富营养化变化特征。在此基础上,总结了过去滇池水体富营养化的防治措施,指出滇池污染治理应围绕水污染控制、水资源开发利用和生态恢复三大问题进行环境工程治理和生态环境治理。  相似文献   

4.
随着流域内人口的增长、城市的膨胀、工业的发展以及农业复种指数的提高,进入滇池的污染物负荷逐年增加,通过累积,至今已造成了对环境的严重破坏,表现在草海异常富营养化,局部沼泽化,我海严重富营养化,“七五”以来,当地政府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和人力对滇池水污染进行控制,已取得了一些明显的效果,但距滇池生态和应有功能的恢复尚有距离。结合滇池的富营养化状况、滇池污染控制现状及西方一些国家已取得的经验等,有必要对滇池的生态恢复措施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5.
湖泊生态系统恢复与水质改善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7  
刘正文 《中国水利》2006,(17):30-33
富营养化是导致湖泊生态系统退化的主要因素。生态恢复必须将生态理论与社会、经济条件相结合,确定合适的目标。实践证明,湖泊生态系统恢复可以显著改善水质。控制或削减外源营养盐负荷是富营养化湖泊生态恢复的前提,但成功生态恢复的负荷或湖水营养盐浓度条件因湖泊形态、地理位置和系统结构的不同而不同,我国湖泊的生态恢复需要在恢复条件、机理与技术多方面开展研究。  相似文献   

6.
改进的模糊综合评价法在洱海水质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单因子评价法评价结果未能较好地反映近年来洱海水环境治理效果这一问题,本文系统收集了洱海1992—2015年的水质监测数据,采用层次分析和熵权法组合赋权的模糊综合评价法,选用多个水质指标,从水质和湖泊富营养化两个方面出发,对洱海水环境变化趋势进行评价,并与单因子评价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从年际变化来看, 1992—2003年期间洱海水质逐渐变差,2003年之后逐渐好转,并趋于稳定;从年内变化来看,洱海水质非汛期好于汛期(6—10月),湖中心区水质好于南部和北部。整体而言,洱海富营养化水平由贫营养逐渐向中营养转变。与单因子评价结果相比,采用改进的模糊综合评价法能更好地反映洱海近20年水质的动态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7.
洱海是大理白族人民的集中饮用水水源地,具有湖泊水质演变过程复杂、面源污染治理难度大、流域水资源短缺程度逐步加重、湖滨带水生植物自然恢复缓慢等环境问题。分析了近年来洱海水质演变情况。按照新时代治水思路的要求,研究提出了高效节水生态农业、生态调蓄带末端拦截、外流域补水、优化洱海4~7月水位调度等措施,以加快洱海水生态系统的修复与水质的持续性改善。为此,构建了洱海水环境数学模型用于开展相关水质改善措施效果的数值模拟。结果表明:(1)高效节水农业可从源头上削减负荷30%以上;(2)生态调蓄带汇流区旱季和降雨初期的雨污水可被全部拦截并回用农田;(3)外流域补水可补齐流域水资源短板,使洱海年度水质改善1.29%~5.15%,并为洱海水位优化调度与湖泊水生态修复提供良好的水资源条件支撑。  相似文献   

8.
洱海是大理白族人民的集中饮用水源地,受自然条件和人类活动加剧影响,近年来洱海水质呈现旱季较好、雨季超标问题突出、年际波动变化明显、水体富营养化程度逐步加重等变化特点.从水质演变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理分析,农业面源是影响洱海水质雨季超标的关键环境因子,降雨径流是面源入湖的主要驱动力和载体,水情条件是驱动洱海水质年际变化的...  相似文献   

9.
湖泊富营养化综合防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的影响给湖泊带来了日益严峻的富营养化问题,为了使湖泊恢复其应有的功能,必须对其进行综合治理.根据污染源的不同,采取相应的防治对策.按照湖泊富营养化与污染控制理论,富营养化防治埘策主要有控制污染源、生态修复和管理对策.  相似文献   

10.
长春南湖水环境的综合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湖是一个以游览、养鱼和游泳为主的小型浅水内陆湖,自80年代以来,富营养化日趋严重,生态平衡遭受严重破坏。为了保护南湖的水体功能必须彻底根治南湖,目的已对南湖采取了(1)点源截流治理工程;(2)小面积放水挖掘方式清淤;(3)生态工程防治及局部辅助化学药剂处理.拟进行的治理技术(1)消除内源清淤治理;(2)控制外源、点源、面源整治;(3)综合生态恢复技术。总投资约2000万元人民币。  相似文献   

11.
不同水期洱海氮磷时空变化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掌握洱海特征污染物入湖后在湖区的迁移规律,基于环境流体动力学模型EFDC,建立了洱海三维水质数学模型,并利用2015年、2016年的水文水质监测数据对模型进行了率定和验证。利用建立的洱海三维水质数学模型,模拟分析了不同水期、不同氮磷污染源浓度汇入条件下的洱海湖区总氮(TN)、总磷(TP)时空演变规律。结果表明:不同水期、不同氮磷污染源浓度汇入条件下的TN、TP分布规律类似;丰水期湖区TN、TP浓度总体上大于平水期和枯水期,高浓度汇入条件下的湖区TN、TP浓度总体上大于中浓度和低浓度;不同水期、不同氮磷污染源浓度汇入条件下洱海湖区TN、TP平均浓度差别不大,分别约为0.50 mg/L和0.03 mg/L;空间分布上,洱海湖区北部TN、TP浓度较高,近岸区域、湖湾的TN、TP浓度高于湖区。研究结果可为保护和治理洱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镜泊湖水质及富营养化现状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解镜泊湖水质及富营养化情况,于2007年4~7月,每月取水样一次,分别监测透明度、COD、TN、TP等水质指标,依据地表水水域环境功能和保护目标,按功能高低依次划分为5类,进行水质分析。结果表明:湖水的透明度较低,COD偏高,pH值小于7,略显酸性,TN、TP较高,其中TN含量严重超标;镜泊湖水质类别属于Ⅴ类,水质较差,属严重富营养化。  相似文献   

13.
现阶段洱海流域综合治理任务艰巨,未能形成有效、完善的入湖河道综合治理体系,流域管理不能适应入湖河道治理及洱海保护的客观要求,入湖污染负荷尚未得到有效控制,流域水生态安全保障体系尚未建立。为此,开展了洱海入湖河道综合整治规划研究,从建立流域管理机制、构建完整防洪体系、打造清水通道、增加入湖清水量以及削减入湖污染物总量等方面,提出了建设洱海流域管理体制、流域截污治污体系、入湖河道生态治理、流域生态建设以及灌区高效节水减排等五大类工程,规划治理河道长度201.32 km,同时还规划新建286.04 km堤防或护岸工程,对35.92 km的河道进行清淤,对15.66 km河道的已建堤防进行修复。  相似文献   

14.
洱海表层水体中氮素空间变异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基于地理信息系统与地统计学技术,对洱海表层水体中不同形态氮素空间变异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洱海表层水体中不同形态氮呈现自南向北逐步增高的空间变化特征;NO3--N质量浓度高值出现在洱海南部区域;溶解性氮和TN质量浓度在洱海中部地区出现高值区;NH4+-N在弥苴河江口及万花溪入洱海处出现两处高值区。TN质量浓度数值差异较大,变异系数为34.84%;NH4+-N、溶解性氮和TN在空间分布上除了受湖水流速、水文情势、水动力学性质、水文气象等结构性因素的控制以外,还受到外来污染、水利工程控制、用排水等人类活动的随机性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15.
东湖富营养化的模糊评价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采用模糊评价模型对湖北省武汉市东湖10个湖区的富营养化水平进行评价,评价对象与标准对象的相似程度采取海明距离进行处理。计算可知,东湖占42.6%面积的区域属中等营养水平,5.8%面积的区域为富营养化水平。评价结果表明,东湖10个湖区中有2个湖区是富营养化水平,4个是中等营养化水平。  相似文献   

16.
利用环太湖水文巡测资料和湖西区、澄锡虞区主要入湖口门水质资料,对2000年前后的太湖水环境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2000年以来太湖湖西区和澄锡虞区由于受引长江水的影响,入湖水量大增,导致河网污染物大量入湖,使输入太湖的污染物量远远超过其本身的纳污(自净)能力,太湖富营养化有加剧的趋势。建议严格强化陆域控源减排,优化"引江济太"调度方案,适度控制引长江水量,以减少竺山湖、梅梁湖、太湖西部沿岸区乃至整个太湖的污染物入湖量。  相似文献   

17.
淀山湖富营养化现状及生态修复措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2008—2010年淀山湖水质监测数据,评价该湖富营养化趋势。结果显示,2008年后,淀山湖的富营养化程度呈改善趋势,但水体富营养化存在区域差异。主要表现在:①2008—2010年的整个湖区水体中主要的富营养化指标TN、TP、SS、Ch-la质量浓度均呈下降趋势;②淀山湖上游来水区水体中TN、TP质量浓度比下游出水区高,综合营养状态指数同样也高;③淀山湖每年夏季暴发蓝藻水华的水域面积在不断减小。结果表明,淀山湖东南区域富营养化程度最轻,水生植物对水体净化、生态系统恢复具有重要价值;淀山湖的生态系统在逐步恢复。为使生态系统能巩固并形成良性循环,一些影响因素亟待解决。  相似文献   

18.
洱海流域水污染防治措施评估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对洱海流域水污染防治措施进行了回顾和总结,系统分析了洱海不同阶段治理措施的特点,对各项措施的实施效果进行了评价。洱海的水质保护历史及其措施对我国湖泊水质的保护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