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河流泥沙管理必须同时考虑河流的产沙量和需沙量.本文从河床演变、河口平衡和人类活动三个方面研究长江的需沙量.长江的需沙量主要包括:1)长江中下游向着最小能耗平衡纵剖面的河床演变所需的泥沙;2)人工采沙量;3)长江口造陆所需泥沙.长江中下游河道横向摆动受到两岸堤防约束,河床演变主要是纵剖面调整.目前中游远未达到最小能耗的平衡纵剖面,长期发展趋势以淤积为主,因此正常情况下中游以淤积为主.三峡水库蓄水暂时改变了这个演变过程.近20年来长江泥沙逐渐减少,水库蓄水拦沙、河道人工采沙等各种人类活动的影响,加剧了长江输沙量的减小.上海市的发展需要在河口创造大片新生陆地,需要大量的泥沙.长江中下游汛期的泥沙主要为冲泻质,非汛期主要为床沙质,输送到河口的泥沙只有大约90%的较粗泥沙可以用于造陆.河口造陆计划的实现需要长江至少来沙超过3亿t才能维持平衡.目前长江每年的缺沙量约为1亿t.  相似文献   

2.
丹江口水利枢纽修建运行后,形成清水下泄,作为冲积型河流的下游河道将失去原有平衡.河流为了适应新的水文情势必重新建立平衡.自丹江口水库运行以来,下游河道的水沙变化,使泥沙运动和河道形态进行了新的调整.由清水下泄而引发的冲刷、下切、崩岸等河流造床活动,导致形成了新的抗冲层和与之相适应的新的河床坡降、过水断面等水力因素,使河槽的挟沙能力减低,以适应急剧减少的上游来沙量,使河道建立起新的平衡.  相似文献   

3.
杨兴菊  陈星 《治淮》2009,(9):19-20
河床的稳定性指标是研究冲积型河流河床演变时的重要特征参数之一.根据实测水沙资料对淮河中游洪河口至小柳巷段的纵向稳定系数、横向稳定系数和综合稳定系数进行计算,并分析中游河段稳定性.  相似文献   

4.
原文通过河槽具有最小活动假說建立起河床最小活动性方程式,从而使河相关系方程式中的三个未知数(H,B,V)获解.这比以前运用經驗关系求解是大大的进了一步,不过用什么河槽的稳定指标来表示河床最小活动性仍是值得研究的一个問題.  相似文献   

5.
本文用现代过程和历史过程、河流动力学和地理学相结合的方法,从不同时间尺度论述预测河口演变的途径,其中小时间尺度的河口演变与预测,可用定量方式来表示.至于中、长时间尺度的河口演变与预测,目前尚难用定量方式表示,它们只能从宏观上定性地阐明河床发展的趋势. 河口演变预测是指预测河口未来的变化规律.它是人们认识自然进而改造自然的重要依据.鉴于学科的发展水平,本学科目前尚停留在半定量阶段.本文根据预测成功的几个实例,结合用河流动力学分析方法和地理学宏观分析方法,探讨河口演变的预测途径,为了便于阐明问题,将时间尺度分成小尺度、中尺度和大尺度三类. 小时间尺度指短时间系列.较短时间内的河口演变规律,往往是工程建设中所必须掌握的重要内容,所以,亦是工程界最关心的问题之一. 水利工作者为了获得近期河床演变规律,进而预测河床未来的变化,往往利用近代量测技术和力学原理找出河床形态与各水力要素间的定量关系.目前所以预测精度较低,除了理论上尚未完善外,主要是获得资料和累积资料的时间系列较短.我国由于起步较晚,累积到的资料更不完整. 因生产建设的需要,当前多数停留在特征水文年、特征水文条件诸要求下进行的预测,常常缺少系统的理论研究. 大、中时间尺度指更长的或较长的时间系列  相似文献   

6.
依据实测水沙资料研究了沁河下游水沙变化及对主槽断面形态的影响,分析了主槽下切对两岸引水及靠河险工的影响,并采用断面法和沙量平衡法对河道冲淤量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①进入沁河下游的多年平均水、沙量分别为11.2亿m3、504万t,汛期水、沙量分别占全年水、沙量的61.6%、94.4%,多年平均含沙量为4.5 kg/m3,近期来水来沙量呈递减趋势;②断面法计算的沁河下游多年平均淤积量为100万t,其中主槽淤积量占全断面淤积量的43%,伏背—丹河口、丹河口—武陟、武陟—沁河口河段的多年平均淤积量分别为3万、32万、65万t;③主槽深泓下切使得两岸引水困难、靠河工程根石外露,建议开展相关治理研究。  相似文献   

7.
河流为了输水输沙必须建立一定的剖面。对于平衡的河流,这种剖面是在特定的水沙条件下长期自动调整的产物。一旦水沙不相适应,整段河床都将发生变形。一般是当上游来沙量大于河段挟沙力时,河床淤积抬升;反之,河床则被冲深。  相似文献   

8.
河相关系的研究旨在寻求河床形态和流域水文、动力因子间的定量关系。在介绍国内外平原冲积河流及潮汐河口河相关系研究进展的基础上,对基于水文统计的经验分析法、量纲分析法、河床最小活动性假说、水流最小能耗率极值假说以及仙农熵理论等5种代表性的河相关系研究方法进行了对比分析,阐述了5种方法的适用性。同时,进一步指出了目前研究河相关系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相似文献   

9.
黄河下游来水来沙对河槽形态与河型的塑造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来水来沙对河槽形态与河型塑造是冲积河流河床演变研究的重要内容。利用黄河下游泥沙特性可将水流挟沙力转换成下游河道输沙平衡关系,进而推出河槽形态及河型与来水来沙的定量关系。结果表明是高含沙洪水塑造了下游上段纵坡较陡、断面宽浅、主流不稳定的游荡性河道。在当前水沙条件下,比降调整受河口限制,高含沙水流未能通过调大比降使淤积达到平衡,导致河床纵剖面平行抬高,是悬河发展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丹江口水利枢纽修建运行后,形成清水下泄,作为冲积型河流的下游河道将失去原有平衡。河流为了适应新的水文情势必重新建立平衡。自丹江口水库运行以来,下游河道的水沙变化,使泥沙运动和河道形态进行了新的调整。由清水下泄而引发的冲刷、下切、崩岸等河流造床活动,导致形成了新的抗冲层和与之相适应的新的河床坡降、过水断面等水力因素,使河槽的挟沙能力减低,以适应急剧减少的上游来沙量,使河道建立起新的平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