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黄骅市连续5年干旱后,今春又遇严重干旱,往年此时农村群众饮水十分困难,而今春却是百姓饮水无忧,这得益于黄骅市水务局实施的苦咸水淡化工程,将苦涩难咽的苦咸水淡化为可口的洁净水。  相似文献   

2.
浅谈苦咸水淡化技术——电渗析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苦咸水淡化有多种方法,我们在实践中用电渗析法淡化苦咸水,取得了理想效果。目前,我们建有4座苦咸水淡化站,利用电渗析法淡化苦咸水,成品水经河北省水环境监测中心分析测试,各顶指标均超过国家Ⅰ类饮用水标准,制水成本仅3.89元每吨。  相似文献   

3.
风能海水(苦咸水)淡化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风能开发和海水淡化技术及其工程应用得到迅速发展.将风能等可再生能源直接用于海水淡化已经成为新能源利用技术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并有50多年的研究历史.文中从已有的示范工程和技术研究方面对目前的研究和发展现状进行了回顾,并简要分析了其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苦咸水在我国的西北和内蒙地区分布甚广、储量较多 ,严重危害人们健康。反渗透淡化苦碱水处理技术具有简单高效 ,除盐率高和运行费用低等特点 ,很适合技术经济较为落后的西北地区推广使用 ,尤其是用风能和太阳能作动力的反渗透淡化苦碱水装置来解决广大无电地区人们的生活用水问题是一种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的措施  相似文献   

5.
沧州市水务工作者经多年的攻关与实践,在运用电渗析法淡化苦咸水方面取得突出成绩,为类似地区解决农村人饮水困难和饮水安全问题闯出了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6.
甘肃省庆阳市属于严重的干旱缺水地区,该市原二水厂出水浊度、总硬度、硫酸盐、溶解性固体超标,为此采用反渗透技术,对二水厂1.92万m3/d的出水进行深度处理,再将反渗透系统出水与V型滤池滤后水进行勾兑,形成了3.8万m3/d的生产规模。工程中采用了反渗透浓水回收装置,使水的回收率达到85%以上。系统运行数据表明,各项技术指标达到了设计要求,水质经检验达到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  相似文献   

7.
结合环县苦咸水试点村供水工程主要设计实践,针对在水资源贫乏,降雨稀少的地区,对如何采用地下苦咸水进行淡化处理,使水质达到饮用标准要求的工程设计技术进行了全面阐述。  相似文献   

8.
采用几种材料分别进行苦咸水淡化试验,考察了不同试验条件下的处理效果,结果表明,几种材料中纳滤膜对苦咸水的处理效果最佳。探讨了影响纳滤膜脱盐效率的因素,研制了适合于农牧区使用的小型苦咸水淡化器样机。  相似文献   

9.
沧州市一直把解决人饮困难做为落实“三个代表”的具体体现,因地制宜、大胆实践,积极探索,试验成功了苦咸水淡化技术,在解决人饮困难方面取得重要进展,为苦咸水区解决人饮困难探索出一条新路子。  相似文献   

10.
11.
河北省微咸水储量丰富、分布面积广,现状条件下利用率低,有很大的开发利用潜力.微咸水可作为种植、养殖和生活用水,既有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又有很好的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12.
微咸水淡化是解决水资源短缺、提高水资源供给保障能力的可行途径。我国微咸水资源蕴藏丰富且主要集中在淡水资源短缺的西北和华北地区,总量约200亿m3,具有重要淡化利用价值。在综述国内微咸水脱盐及淡化利用领域的技术优缺点、应用范围及相关经验的基础上,从脱盐技术特征、能源供给、数值模拟辅助工艺优化、数字管理等方面进行总结国外先进微咸水淡化处理工艺,并提出我国微咸水资源化利用技术对策及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3.
中国利用微咸水灌溉研究 与实践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利用微咸水进行灌溉是应对水资源短缺的重要措施之一。中国在微咸水灌溉方面已进行了大 量研究和实践,并取得了许多成功经验。本文概括总结了中国利用微咸水进行灌溉的方式和关键技 术,以及微咸水灌溉的优点,并探讨了微咸水灌溉存在的问题及今后应加强的工作  相似文献   

14.
干旱区微咸水灌溉的水-土环境效应预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运用MODFLOW及SWAP模型对微咸水灌溉的水-土环境效应进行了预测.模型参数用2004年的观测资料进行率定,并用2002年的资料对模型的可靠性进行了检验.结果显示,淋洗灌溉定额条件下,不同作物的土壤盐分积累及作物相对减产率分别比正常灌溉定额条件下有所降低;微成水灌溉后土壤盐分的积累随着时间的推移呈递减趋势,大约在10年后盐分达到进出平衡状态,平衡时土壤的含盐量(0.126%)仍属于轻度盐渍土;抽取地下微咸水灌溉后,淋洗灌溉定额条件地下水位的下降幅度及含水层盐分的增加量都比正常灌溉定额条件下有所降低.采用微咸水灌溉,淋洗灌溉比正常灌溉对环境有利.  相似文献   

15.
为解决边远地区生活饮水安全问题,本文介绍了一种可变负荷和可变回收率运行的小型苦咸水淡化装置。该装置新增了变频器、电动阀和浓水回流管路,其中变频器和电动阀用于装置产水负荷的动态调节以增强对新能源发电输出功率波动的适应性,浓水回流管路可灵活设置装置的综合回收率,提高了对不同地区苦咸水的硬度和含盐量的适应能力。同时本装置还配有超滤、加药装置和UV杀菌器等较为完善的预处理设备,能适应不同的苦咸水进水水质(硬度、浊度和细菌污染等)。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利用MODFLOW模型和MT3DMS模型对内蒙河套地区的一个灌区微咸水灌溉条件下的地下水位、水量、水质和含盐量进行了系统的模拟分析。结果表明,在抽取地下水灌溉后地下水位略有下降,10年后水位降深量仅为0.057~0.11m,可达到动态平衡。两种灌溉水平下,含水层盐分有增加趋势,但增加幅度较小,在4%~9%之间。采用微咸水灌溉,淋洗灌溉定额比正常灌溉定额的方案对环境有利,虽然淋洗灌溉定额也使含水层盐分增加,但就增加的幅度看,在未来相当一段时间内不会造成严重的环境问题。  相似文献   

17.
土壤水电导率可直接表征土壤水易溶盐状况,为分析单、双管微咸水膜下滴灌棉田根区土壤盐分空间分布差异,采用WET探针对0~60 cm深度的剖面土壤水电导率进行网格化监测。通过统计特征值分析、半方差函数构建和Kriging空间插值等,获取土壤水电导率空间变异与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单、双管滴灌模式下土壤水电导率均呈中等强度变异,且最优半方差函数拟合模型为高斯模型。同时,单管模式下结构性因素引起的变异强于双管模式。在试验壤土条件下,双管模式积盐程度相对较高,差异性达到了显著性水平(P 0. 05);单管模式则因相对较大的滴头流量,具有更强的横向渗流扩展洗盐能力。研究结果可为优化微咸水灌溉方式提供一定指导。  相似文献   

18.
针对稳定线性冷源热传导问题,为研究人工冻结法冻结管周围土体温度场的瞬态变化,基于冻结锋面将土体分为冻结区及降温区,构建相应人工冻结相变温度场模型,并采用变量替换法得到冻结温度场解析解,利用指数积分函数解析式表达了冻结区和未冻结区的温度场分布。将理论解析计算结果与冻结槽试验结果进行比对,验证了理论封闭解的有效可靠性,并进一步通过参数化分析了与土体传热介质冻结温度场演变规律有关的初始温度、冻结温度、冻结温差、结冰潜热、盐水温度和冻结管吸热系数等影响因素的敏感性。结果表明:冻结锋面半径与冻结时间存在着平方根关系,冻结温度场呈对数型函数分布,且曲线曲率随冻结时间的增加而逐渐减小;土体初始温度、冻结温度、结冰潜能和盐水温度与冻结锋面半径均呈负相关,冻结管吸热系数与冻结锋面半径呈正相关;土体冻结温差、土体结冰潜能和冻结管吸热系数与土体冻结锋面半径的发展均呈现近似线性关系,传热介质初始温度和盐水温度对冻结锋面半径随冻结时间变化的对数型曲线曲率影响最大,结冰潜热和冻结管吸热系数次之,冻结温度最小。研究成果对认识稳定线性冷源作用下冻结管周围不良地基土温度场演变规律和进一步形成规范及指导冻结法施工技术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马芸  夏锦红  桂超 《人民长江》2019,50(2):169-173
为了研究土中水相变(潜热)热传导过程中冻结温度场演变规律,构建了稳定线性冷源作用下单管冻结相变温度场模型,由变量替换法求得冻结温度场随冻结时间演变规律近似解析解,同时利用指数积分函数解析式表达了冻结区和未冻结区的温度场分布,并将理论解析解与冻结槽试验结果进行比对。研究表明:理论与试验结果误差在合理范围内,验证了瞬态冻结温度场分布近似解析解的有效可靠性;单管冻结锋面半径和冻结时间有着平方根关系;冻结温度场在时空维度上服从对数分布,且曲线曲率随冻结时间的增加而逐渐减小。研究成果对认识稳定线性冷源作用下冻结管周围不良地基土温度场演变规律和指导冻结法施工技术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混沌优化方法是解决非线性问题的一种新颖而有效的方法。本文介绍了混沌优化方法的基本原理及其优点,并且分别对两类混沌优化方法——完全混沌优化方法和混合混沌优化方法的国内外研究发展现状及其在水文水资源领域中的应用情况做了较为详细的介绍。同时,也提出了目前在混沌优化理论研究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最后,对混沌优化理论未来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