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三峡水库石榴树包滑坡灾害预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滑坡预报是滑坡研究中尚未很好解决的课题.对于三峡水库石榴树包滑坡,使用灰色理论模型作为主要中、长期预测模型,以变形速率为主要判据进行状态预测.对于临滑阶段则使用Verhulst理论模型,并以最大位移为判据对滑坡破坏时间进行预测,另外通过对滑坡体引起的三峡库区各主要港口的涌浪进行预测和滑坡灾害评价,为防灾减灾对策的制订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2.
黄河李家峡Ⅱ号滑坡,属典型顶层岩质滑坡.本文首先论述了滑坡发生的地质环境、滑体形态、结构特征、以及滑动带和滑床形态特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滑坡的成因与破坏机制,并分区进行了稳定性验算和监测成果分析.认为李家峡Ⅱ号滑坡Ⅱ—2滑区及其次滑体,在施工期和运行期间,由于水位的抬高将有局部失稳下滑的可能性,建议工程单位应采取“削头减荷、压脚阻滑”的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3.
强震是近几十年来诱发云南地区滑坡地质灾害的主要因素之一。通过对云南地震数据分析及 典型滑坡震害的调查与评估,建立了震级与震中烈度及峰值加速度的对应关系,构建了堆积体滑坡地质 概化模型。基于此,采用GeoStudio软件模拟5、6、7、8级地震条件下滑坡的动力响应过程,分析了位移、 应力及安全系数的响应规律,初步揭示了强震效应对滑坡失稳破坏的影响机制,为云南地区地震诱发滑 坡地质灾害的防灾减灾工作提供了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4.
吴庚  宋书学  陈雪兵  熊勇 《人民长江》2023,(11):175-181
深层原生裂隙在膨胀土地层中普遍存在,沿裂隙面的深层滑动是膨胀土边坡失稳的重要模式。为掌握深层裂隙性失稳模式下膨胀土高边坡的变形演化特征,开展了高边坡开挖卸荷的现场原型试验。由试验测得了从稳定发展至破坏过程中边坡的水平位移,获得了滑裂面几何形态,进而推导了深层裂隙性失稳模式的力学机制;采用位移速率幂指数作为边坡变形演化趋势的量化参数,分析了开挖速率及降雨对边坡变形状态的影响;按变形发展快慢趋势,将边坡变形划分为缓慢稳定、缓慢失稳、短时失稳和快速失稳4种状态类别,并提出定量判别阈值;根据不同变形状态下边坡的位移速率及其幂指数的分布规律,提出了适用于膨胀土深层裂隙性滑坡的预警方法。所得成果为膨胀土边坡变形控制和滑坡预警提供了理论和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5.
新疆则克台堰塞湖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则克台堰塞湖是加郎普特滑坡地质灾害发生后形成的,严重威胁着下游则克台镇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在分析堰塞湖的地质环境条件和成因机制的基础上,从渗透稳定性、抗冲刷稳定性和抗滑稳定性三个方面对其进行稳定性分析。结果表明:堰塞体目前处于相对稳定状态,发生整体失稳和管涌潜蚀失稳的可能性很小。在地震工况时,下游坝坡发生局部塌滑的可能性较大,但不影响坝体整体稳定,坝体可能的失稳方式为漫顶冲刷破坏。  相似文献   

6.
澜沧江上游梅里石3号巨型古滑坡成因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梅里石3号滑坡为例,经过详细工程地质勘察,定性分析了滑坡的成因机制。结果表明,该滑坡是反倾岩体倾倒变形破坏的产物,其成因机制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及研究价值。采用离散元和有限元相结合的方法,研究澜沧江快速下切过程中原始斜坡发生倾倒变形破坏的全过程,即弯曲变形、倾倒—弯曲、倾倒—折断、蠕滑—拉裂4个阶段。地质分析表明滑坡为倾倒变形体发生整体失稳形成,数值模拟中岩体倾倒变形各阶段的变形破坏特征与地质分析相互印证,与实际情况相符。  相似文献   

7.
木竹坪滑坡变形破坏过程数值模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江水布垭水库蓄水后,木竹坪滑坡发生了多次塌滑.采用FLAC3D和 DDA软件模拟了木竹坪滑坡的演化过程,结果表明:水布垭水库蓄水引起的木竹坪滑坡变形较大,对滑坡体内部应力影响十分明显,特别是蓄水引起了较大的塑性应变,使滑体前缘的力学参数变化、抗滑能力削弱后产生蠕滑,进而使得滑坡的整体稳定性降低并发生加速滑动,从轻微变形到最终解体失稳有一个较明显的"蠕变-加速-破坏"过程,属典型的牵引式滑坡.  相似文献   

8.
在雨季对某机场滑坡的外观变形特征进行监测,根据各区域的变形特征分析得出滑坡变形机制为推移式滑坡,与前期勘察结论相一致,总结该滑坡变形直至失稳破坏的4个阶段,在详细监测数据的基础上提出了该滑坡雨季预警的综合指标,并在后续监测预警中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利用数值分析方法来分析边坡的稳定性正逐渐被人们所重视。以某公路边坡工程为例采用考虑地形变化的极限平衡法和考虑变形发展过程的有限元强度折减法相结合的方法对全强风化岩质边坡的失稳机制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边坡的失稳破坏机制表现为典型的牵引破坏,全强风化岩体遇水容易软化,边坡中前部抗滑段饱和时会导致岩体强度极大下降,对于边坡的稳定十分不利,中前部边坡失稳导致滑坡逐渐向上发展,牵引逐级发育,前一级潜在破坏为后一级的发展提供了临空空间。针对这种失稳机制,建议工程措施应重视阻滑段的疏排水,通过工程加固手段阻止第一级破坏发生。  相似文献   

10.
综述了滑坡失稳时间预报的研究现状,将目前滑坡时间预测方法归纳为基于蠕变经验公式建立的回归模型和基于数学理论的回归模型;简要分析了各模型和方法的适用性以及相关预报判据和预警阈值。为了得出更加准确的结果,必须在对滑坡类型、地质特征、变形特点和形成因素的深入研究基础上,结合合适的预报判据和预警阈值,建立能够描述滑坡发展演化过程以及变形破坏机理的预报模型或方法。  相似文献   

11.
《人民黄河》2017,(7):139-143
三峡库区因降雨充沛、地质环境脆弱而地质灾害频发,库水及降雨作用是导致库区滑坡变形破坏的重要影响因素。藕塘滑坡为一滑体深厚、多序次解体、规模巨大的靠椅状顺层岩质涉水滑坡,通过建立藕塘滑坡多滑带地质模型,来研究库水联合降雨作用下滑坡的变形和稳定性。结果表明,藕塘滑坡为动水压力型滑坡,浅层滑体对降雨强度和库水位波动敏感性较高,其稳定性主要受库水位波动影响;深层滑体稳定性在降雨强度低于160 mm/d时受库水位波动和降雨强度综合作用影响,反之主要受降雨强度影响;虽然前缘反翘段和前期治理工程具有一定阻滑作用,但藕塘滑坡整体处于潜在欠稳定状态,在大暴雨及库水位骤降作用下可能发生失稳破坏。  相似文献   

12.
2019年6月28日04:28,重庆潼南果园滑坡在长期强降雨的条件下发生了滑动,方量约10万m3,摧毁房屋1栋。根据对滑坡变形的监测和现场人工巡查,在临滑时准确发出了预警,并预警成功,有效避免了财产损失。通过绘制果园滑坡全过程变形-时间曲线,分析改进型切线角特征和宏观变形过程,认为果园滑坡变形过程可分为稳定阶段、匀速变形和加速变形3个阶段,属于渐变型滑坡。当滑坡地表位移发生阶跃变形,变形速率发生突变,改进型切线角达到89.4°时,滑坡进入临滑阶段。研究成果可为这类浅层土质滑坡监测预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3S技术在滑坡监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我国滑坡灾害分布广泛且发生频繁,提高滑坡灾害动态监测技术的水平对于防灾减灾具有重要的意义。由于常规监测手段落后,须耗费大量的人力,并且难以及时取得滑坡体临滑前期的先兆信息,往往难以达到预警的效果。“3S”技术作为一项快速、经济的新技术,在大面积的滑坡灾害动态监测研究方面表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分析了应用“3S”技术进行滑坡灾害动态监测的基本思路及若干关键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14.
滑坡可能对人类生命、财产、经济活动造成损失,以三峡库区下土地岭滑坡为例,对单体滑坡进行了定量风险分析。采用剩余推力法和Monte Carlo方法得到一般工况和暴雨工况下滑坡的稳定性系数和破坏概率,并针对滑坡影响区域内承灾体进行易损性分析,最后得到其可能的经济损失价值和伤亡人口状况。结果表明:暴雨对滑坡灾害损失的影响显著,滑坡失稳前的防灾减灾工作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5.
某电厂后边坡为高陡边坡,且发生倾倒,岩体破碎,边坡失稳将危及电厂安全。针对边坡不同的失稳破坏模式,可以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为对电厂后边坡防治设计提供理论支撑,依据边坡岩体结构、变形破坏型式以及风化、波速等差异,自外向内将边坡岩体分为极强、强、弱3个倾倒变形区。综合分析各变形区边坡的形态、岩性组成等,结果表明:极强倾倒变形区岩体呈散体结构,易发生蠕滑-拉裂式滑坡;强倾倒变形区岩体呈碎裂、镶嵌结构,倾向坡外结构面发育,存在蠕滑-拉裂式滑塌;弱倾倒变形区岩体一般不会出现自身失稳破坏。  相似文献   

16.
针对滑坡临滑预报难点问题,以建立滑坡的监测预警系统为目标,依据原有T-t模型的固定临滑判据,以西原模型为基础通过理论推导出蠕变型滑坡等速应变速率和临滑切线角的关系式,建立了通过滑坡均速阶段速率确定临滑切线角的动态评估方法,继而通过对20个典型蠕变破坏与23个未破坏滑坡监测数据验证了该方法的可靠性。在此评估方法的基础上结合当今流行的无线传感器网络、云平台技术研发了一套基于无线组网技术的滑坡智能监测预警系统。结果表明,该滑坡监测预警系统具有滑坡自动评估、无线组网、自适应Kalman滤波、变频采样控制、数据掉线重传、虚拟化存储、三维地理信息展示等技术特点。目前该系统已在川黔铁路裁缝岩滑坡取得应用,为铁路运营提供准确、可靠的监测预警信息。  相似文献   

17.
滑坡发生后,对引起滑坡原因分析及采取防治措施有很大影响。在分析野猪湾1#滑坡的基本 特征、变形破坏特征及形成机理的基础上,对滑坡进行了稳定性分析,结果表明,滑坡在天然状态下基本 稳定,但在暴雨等不利工况下可能发生破坏、失稳。为此,提出抗滑桩+截排水是该滑坡的最优治理方 案,为实施工程治理提供了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18.
2018年5月5日,四川乐山市三河口乡发生高速岩质滑坡,方量约23.4万m~3,滑坡自启动至堆积过程影像记录清晰。基于现场勘探和无人机航空摄影,对滑坡发育的形貌特征、结构特征、运动及堆积过程进行了调查,对滑坡的变形破裂扩展、形成机理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斜坡侧缘和后缘节理对滑坡启动起到主控作用,滑坡主滑用时16 s,最大水平运动距离约215 m,最大运动速度约24.1 m/s;斜坡在重力作用下沿层面发生蠕变,随着变形累积,周缘节理破裂逐渐贯通、掉块,侧缘的渐进贯通对最终破坏起到控制作用。该滑坡运动和破坏模式较为典型,研究成果对其他类似顺层岩质斜坡失稳机理研究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为了研究边坡渐进破坏过程及稳定性演化规律,在传统条分法基础上引入两种土体本构模型,将变形与受力结合建立新型条分法,并提出一种新型边坡稳定性分析方法,从滑面点、滑面和滑体进行多维度描述,有效地展现滑坡渐进破坏过程。对卡子湾滑坡进行实例分析,结果表明:用传统稳定性方法计算的稳定系数为1.065 9,即滑坡为欠稳定状态,结合滑坡的点面体评价指标分析,滑坡在临界状态前移过程中,条分法计算的第29条块出现突变,证明滑坡在临界状态点移动至第29条块后可能会突然发生整体破坏,并且将理想弹塑性模型与剪应力模型的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得到基于剪应力本构模型的条分法更加接近滑坡受力情况,此类方法可以为滑坡的监测预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GIS支持下的大型高边坡安全监测预警模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近年来在边坡工程变形预测和滑坡研究中,GIS作为一项新技术得到不断应用。目前大多数学者只是将GIS技术作为一个数据准备和处理的手段,采用统计分析方法来研究边坡破坏和各种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将定量的力学分析模型和GIS技术结合来进行边坡稳定性研究较少。为提高边坡变形失稳和滑坡的安全评价的精度,提出了GIS支持下的高边坡工程安全监测滑坡预警模型,将GIS与边坡确定性分析模型结合,给出边坡稳定的安全判断,并以现场的位移监测成果为依据,基于现场观测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和统计推断方法,形成一个综合的边坡变形失稳的预警模型,从而能更好更全面地对边坡失稳给以科学的解释和工程应用合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