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内蒙古河套灌区用水试验及结果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用水灌溉试验,推得试验区灌溉定额、灌区咽归系数及灌区有效用水系数。河套灌区回归水量少,灌区利用黄河水的效率很高。所用灌溉定额经套种、复种指数修正后,推估出内蒙古河套灌区耗用的黄河水量与实际耗用黄河水量相近,说明试验结果具有一定的可靠性和适用性。  相似文献   

2.
合理可行的灌溉制度,对优化灌溉规模、水资源调度方案优化及灌溉管理中制定最优配水、调水计划都是十分必要的。以龙塘水库为例,结合灌区概况,在确定基本资料的基础上,通过水量平衡法确定出水稻灌溉制度。对设计成果进行分析得出,龙塘水库灌区水稻泡田期灌溉定额为139.6 m~3/亩,生育期灌溉定额为340.3 m~3/亩,水稻灌溉定额为479.9 m~3/亩,满足要求,设计成果可为灌区规划设计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3.
水源有限条件下作物合理灌溉定额的确定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刘文兆 《水利学报》1998,29(9):0075-0080
给定农田腾发量ET与灌溉定额M间的关系时,分别以两者为自变量的作物水分生产函数在确定作物合理灌溉定额中的作用是等价的.作物产量与灌溉定额间的关系Y=Y(M)一般表现为二次抛物线型.本文揭示了在水源有限,整个灌区不能施行充分灌溉时,Y=Y(M)中的常数项a的正负性对作物合理灌溉定额的推求有决定性的影响.分别以整个灌区上的总净收益和总产量最大为目标,在假定仅种植单一作物,且地力及其它因素一致的条件下,给出了与Y=Y(M)中的常数项a大于或小于零以及灌溉水利用系数随灌溉面积变化与否相对应的作物合理灌溉定额的计算式。  相似文献   

4.
湖南省种植业以水稻为主,以往的灌区规划设计中灌溉用水多采用:水田用水按双季稻,单季稻种植比8:2计算水稻灌溉定额,旱土用水按水田用水的1/4计,文中通过对涔天河灌区扩建工程灌区范围内作物种植结构现状分析,从水,土资源的合理利用以及发展优质,高效农业的角度出发,进行作物种植结构优化,并计算分析了除水稻外的10种主要旱作物的灌溉定额,为优化灌区设计,经济合理分配用水提供了前提。  相似文献   

5.
缺水灌区作物灌溉定额确定方法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姚崇仁 《水利学报》1989,(12):54-62
本文应用数学分析方法,分别以缺水灌区的作物总产量和总净产值最大为目标,推导出了作物最优灌溉定额与该灌区控制面积中未灌溉面积上作物产量的关系,并介绍了利用这一关系确定缺水灌区作物最优灌溉定额的方法。最后给出了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6.
云南省农业灌溉用水定额标准的编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简要介绍云南省在农业灌溉用水管理水平落后、灌溉试验资料缺乏条件下的农业灌溉用水定额标准编制技术方法,从理论计算和灌区实际调查两方面综合分析得到灌溉用水定额,并以全省宏观层面的水资源供需分析及与已审定的规划设计和研究成果相比较,最终得到反映云南现状生产力水平的农业灌溉用水定额标准。全省共划分出6个农业灌溉用水定额分区,水稻还进一步细化至二级分区,反映出不同气候、土壤、水资源条件对水稻灌溉用水定额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山西省13个典型县区的主要作物灌溉用水定额的调查,取得不同灌溉组合形式下的样本数据16400余个.利用VB6语言编制的计算机程序,分别计算了主要作物在不同工程类型、水源类型、灌区规模条件下的综合用水定额及基准定额,得出渠道防渗、管道输水、喷灌、滴灌、井灌、井渠结合、大型灌区、中型灌区的灌溉用水定额调节系数分别为0.955、0.863、0.509、0.515、0.933、0.985、1.057、1.000.  相似文献   

8.
辽宁省水稻灌溉制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邹俏俏 《东北水利水电》2013,31(5):55-56,72
水稻作为一种主要的粮食作物,在辽宁省内种植较为普遍,根据地形地势、河流水势、气候特点、土壤类型及灌区分布情况,辽宁省共划分为9个水稻灌溉分区。每个分区选择1~2个代表站,根据代表站的试验资料,包括育苗期用水、泡田、水层深度、生育期起止时间、田间渗漏等,分析计算各站的净灌溉定额,从而反映所在分区的水稻净灌溉定额水平,以满足水资源平衡分析及灌区改造设计的需要。  相似文献   

9.
文章通过灌区中上游区沙壕渠典型区,不同作物灌溉定额以及土壤含水率的实时监测,对现行灌溉管理制度及输配水计划进行用水合理评价,提出适合本地区水土资源特征、气候特点的节水型灌溉制度和适宜作物生长的土壤水分区间,为实现灌区水资源利用最大化和制定科学的输配水管理制度提供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10.
张巨俭  吴焕文 《水利学报》1993,(9):37-41,54
本文以黑河地区灌溉试验资料为依据,分析了黑河地区各种作物产量与耗水量之间的关系,提出了分配给某灌区灌溉用水量一定时,作物灌溉定额的最优决策模型,并对灌区农业开发潜力进行了论证。  相似文献   

11.
一、灌溉模数变化规律 灌溉模数又称灌水率,是指灌区单位面积上所需的灌溉流量,有净灌溉模数和毛灌模数之分,它是根据灌溉制度确立的。利用它可以计算灌区渠首的引水流量和灌溉渠道的设计流量,制定灌区用水计划。 净灌溉模数是单位面积田间实际需水流量。对于一个灌区来讲,它应根据各种作物的每次灌水定额逐一进行计算。对于某一种作物,每次灌水所需的灌水模数为:  相似文献   

12.
发展节水型农业,推广节水灌溉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水稻灌溉试验资料为基础,结合灌区调查成果,优化,筛选淠史杭灌区中稻节水高产灌溉模式。水稻“浅湿间歇”灌溉制度。制定了灌水、间歇、蓄雨等三项技术指标。研究了节水增产的原因和依据。分析了发展节水型农业的必要性,推广节水灌溉势在必行。浅湿间歇灌溉制度,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3.
灌区水量平衡计算在论证灌区规模、灌溉作物种类、灌溉定额等是一项必不可少的工作,对其计算方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4.
台州市路桥区市民生活及用水日趋紧张,缺水问题日益凸显,节水已成了急需解决的课题。造成全区用水紧缺的主要原因就是农业灌溉用水占了总用水量的大头。为达到水资源总体平衡与优化配置,全面掌握长潭灌区农业种植模式改变后(农业种植模式由原来的双季水稻加冬季旱作物调整为单季水稻加蔬菜、瓜果经济作物),水稻用水灌溉定额的变化情况,特就节水灌溉与传统灌溉定额进行试验。对试验场地的基本情况、试验处理与观测方法等作了介绍。试验成果表明,节水灌溉模式灌溉用水明显少于传统灌溉模式。  相似文献   

15.
初步分析广东省某大型灌区设计灌溉定额的变化,并合理确定其设计灌水率。  相似文献   

16.
经过对三屯河灌区3种作物灌溉制度的监测发现,制种玉米在整个生育期内需要灌水9次,灌溉定额为4 422. 05 m~3/hm~2,有些偏高;葡萄在整个生育期内灌水13次,灌溉定额为4 169. 63 m~3/hm~2,比较适宜;籽用葫芦在整个生育期内灌水10~11次,灌溉定额为3 285. 75 m~3/hm~2,比较适宜。该项研究成果对于昌吉市三屯河灌区3种作物灌溉制度的合理优化有着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7.
1节水灌溉意义从自然生态的现状看,水资源缺乏已成为世界的必然趋势。合理利用水资源,科学节水灌溉,是解决水田缺水,扩大灌溉效益增产、稳产的根本出路。将灌水定额合理地降到最低点则是一举多效的措施。一是现有蓄灌工程可以扩大效益,二是浅水灌溉可以提高水温,促进早熟高产,减少肥水流失,达到节水增产目的。推行节水灌溉则是科学种田利国利民举措,水利工作者研究农作灌溉水技术对水利工作十分必要。2灌溉水层深度研究总结延寿县中和灌区试验田、东明试验站、山河灌区试验田十几年的试验观测资料,分析其多种的灌水方法,以及老灌…  相似文献   

18.
红格地区是二滩水库移民集中安置区。红格灌区水源缺乏,需从距灌区外约8km 的金沙江提水。输水建筑物由6 个抽水泵站和渠道组成。本文对灌溉定额、灌溉需水量、渠线和渠道纵坡、对不良地基的处理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9.
松原灌区盐碱地改良灌溉洗盐定额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次试验主要研究了松原灌区苏打盐碱地改良适宜的灌溉洗盐定额,以及合理的冲洗次数和方法。通过开展灌溉冲洗的洗盐效果试验研究,提出了以建立起适合水稻生长的地表"淡化表层"[1]环境作为灌溉冲洗的控制标准,并制定了相应的灌溉洗盐定额。以便为松原灌区新垦盐碱地的大面积开发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周振民 《人民黄河》1989,11(4):42-46
黄河下游引黄灌区的灌溉用水计算,目前一般采用作物的灌溉定额与种植面积相乘的方法求得。这一方法的基本缺陷是对各种作物生长阶段的需水量按灌溉定额取固定数值,这与各种作物生长期内的实际需水量有很大矛盾。为了正确计算灌区内不同典型年各种作物的灌溉用水,从而制定合理引黄水量,本文以陈垓引黄灌区为例,将灌区内农作物概化为小麦、早秋、棉花和晚秋四种,以水量平衡原理为基础,并考虑到作物种植规划和引黄的工程技术条件,以及对引用黄河水资源与地下水开发利用情况,计算出典型年全年的及年内各不同时段的合理引黄水量,为陈垓引黄灌区的科学规划和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