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甘南是黄河重要水源补给生态功能区,具有降水丰沛、河流众多、湿地辽阔、生境多样等生态优势.该区实施生态保护与建设,具有显著的生态价值、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2.
黄河上游甘南段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估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民黄河》2015,(5):74-76
黄河上游甘南段具有涵养水源、净化环境、维持生物多样性等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根据甘南生态系统特点,采用Costanza提出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评估研究方法,利用Landsat TM遥感影像数据对2000年、2005年、2010年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进行估算,结果表明:2005年甘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与2000年相比损失640万美元,随着生态恢复与重建工作的开展,2010年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比2005年上升4 549万美元;2000年甘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是同期国内生产总值的8.47倍,远高于经济产品的价值。巨大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环境保护是维护和提升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3.
黄河上游河道生态需水量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建立了河道生态需水量计算模型,把黄河上游分为上、中、下3段,根据黄河沿、玛曲、唐乃亥、安宁渡、青铜峡和头道拐6个水文站1960~1990年系列资料,计算的25%、50%、70%、95%4个水文频率年生态需水量分别为235.811 8亿、230.482 0亿、193.823 8亿m3和166.056 3亿m3,河道内平均年生态需水量为径流量的13%左右。  相似文献   

4.
石羊河流域上游水源涵养区保护与流域供水安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石羊河流域上游水源涵养区草场退化、水土流失加剧、天然植被破坏、生态功能下降等问题,提出了建立健全保护治理统一管理机制、加大退耕还林还草力度、打击乱采乱开活动、开展"下山分流"生态移民工程、开展人工增雨增雪、建立稳定的资金投入机制、加强科学研究为流域生态安全把脉、完善水资源保障工程、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持之以恒开展人工生态建设等十大保护与利用措施,推动流域生态好转,保障经济社会用水安全,实现流域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6.
黄河上游玛曲湿地生态敏感性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生态因子评分方法和GIS空间分析功能,对黄河上游玛曲湿地的生态系统进行敏感性研究,在对水域、草地、林地、地形地貌、城市建设、交通6个因子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生成玛曲湿地生态敏感性区划图,根据其生态敏感性划分出极度敏感区、高度敏感区、中度敏感区、低度敏感区4个等级。研究表明,黄河上游玛曲湿地极度敏感区和高度敏感区面积占总面积的81%,生态敏感性强,环境脆弱,易受到人类活动的破坏和气候变化的影响,在今后的发展中应严格控制开发利用,着重进行保护。  相似文献   

7.
黄河源区是黄河流域重要产水区和水源涵养区,在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双重胁迫下,黄河源区各类型生态系统发生了显著变化,影响了源区水源涵养功能。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阐述了水源涵养的概念和内涵,系统梳理了黄河源区水源涵养主体的变化过程,论述了水源涵养功能对水源涵养主体变化的响应特征,分析了黄河源区未来水源涵养能力演变所面临的形势,并基于此提出了黄河源区水源涵养能力提升的对策与建议。可为黄河源区水源涵养相关研究的进一步开展及其水源涵养能力提升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8.
《人民黄河》2016,(9):56-58
生态补偿的目的是调动水源地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者的积极性,保证水源地的可持续发展。在流域水生态补偿机制构建过程中,补偿标准应建立在充分考虑流域上游生态保护方所承担的机会成本以及流域下游生态受益方支付意愿的基础上,再通过政府财政状况和相关生态补偿资金进行核定。运用支付意愿法和机会成本法对汾河水库上游水源涵养区水生态补偿标准进行了测算,确定了补偿标准的范围为5.0亿~14.8亿元,并根据汾河水库上游娄烦县、岚县、宁武县、静乐县的常住人口数量和植被恢复面积对补偿资金进行了分配。  相似文献   

9.
1 前言 黄河故道历史上水旱灾害频发,风沙暴烈,洪、涝、旱、碱、蝗等交替发生,成为“大雨大灾、小雨小灾、无雨旱灾”的苦地方。建国初期的治淮、导沂工程和历年来的淮河、沂沭泗两大水系的整治,为黄河故道治理开发以及开辟水源和泄洪疏通奠定了基础。50-60年代,国家投巨资在黄河故道绿化造林,建设果园,生态环境得到一定改善。70年代省内黄河故道制定了“就地拦蓄、固沙防冲、建库防洪、留有出路,灌溉兴利、发展生产”的治理原则,取得了初步成效。80年代中期开始综合治理开发,提出了“统一规划,综合治  相似文献   

10.
青藏高原是我国河流主要发源地和水量供给地之一 ,被誉为“亚洲第一水塔”。随着西部地区大开发战略的实施 ,地处青藏高原腹地江河源头地区生态环境保护已引起了全社会的重视。水资源作为人类生存和发展基本资源和构成环境基本要素 ,应成为源头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及研究主要对象和任务。黄河在青海省属最大河流 ,出境多年平均水量达 2 81亿 m3,占黄河年径流量的 48.4% ,而境内集水面积仅占黄河流域面积的 2 3.4% ,青海省境内黄河上游区是黄河主要产流区和水量的供给地之一 [1 ]。从出境水量、所处地理位置、经济地位和水资源开发利用条…  相似文献   

11.
研究河道生态需水阈值对于提升河流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及河道生态需水管理具有重要意义。针对黄河流域甘肃段河流断流、水污染严重及泥沙含量高等水与生态环境问题,依据30个水文站1956—2016年的河流月径流资料,采用年内展布计算法确定生态基流量,并与自净需水量、输沙需水量按照“取大”原则整合为基本生态流量;采用逐月频率计算法确定目标生态流量。综合基本生态流量与目标生态流量分布特征,获得年内河道生态需水阈值,对其进行等级评价并分析满足程度。结果表明:年内水量较枯、较丰时段黄河干流河道生态需水阈值分别为74.78~393.29 m3/s、595.35~1 108.84 m3/s;玛曲至上诠段支流分别为8.97~26.81 m3/s、30.16~156.20 m3/s;上诠至安宁渡段支流分别为0.64~11.93 m3/s、3.50~124.61m3/s;安宁渡以下段支流分别为5.67~7.76 m3/s、14.77~30.53 m<...  相似文献   

12.
黄河河源区水资源变化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黄河唐乃亥以上黄河河源区是黄河上游主要产水区.近几年来,由于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影响,黄河河源区水资源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河川径流减少,源头区出现前所未有的断流现象,使该地区草原退化、植被破坏,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文中分析了黄河河源区水资源特性的变化和引起变化的各种影响因素,并分析了水资源变化对上游生态环境所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宁夏引黄灌区适宜生态需水估算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欲实现黄河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合理配置有限的水资源,大型引黄灌区水量平衡机制和耗水机理研究是一项基础性的工作,其中灌区生态需水的估算显得尤为重要。为此,在充分掌握相关资料的基础上,采用各自的计算模型对宁夏引黄灌区各类生态耗水要素的适宜需水量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在现状条件下,平水年份(降水频率50%)灌区周边的适宜生态需水量为11.12亿m3,枯水年份(降水频率75%)灌区周边的适宜生态需水量为12.72亿m3,这一研究结果为灌区基于生态的水资源的合理配置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黄河水利枢纽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河水利枢纽工程在调节水量丰枯,改善干旱与半干旱地区生态状况以及调节生态用水等方面作用巨大。但工程也改变了河流自身的形态,降低了河流形态多样性。客观地评价黄河水利工程建设对流域经济、社会、环境发展的得失,提醒人们对水利工程的工程理念进行反思。水利枢纽工程在满足社会需求的同时,兼顾生态系统的健康和可持续性,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  相似文献   

15.
宁夏引黄灌区适宜生态需水估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实现黄河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合理配置有限的水资源,在充分掌握相关资料的基础上,对宁夏引黄灌区非农地(荒地)、湖泊湿地、人工防护林、城市以及地质的适宜需水量采用相应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并汇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现状条件下,平水年份(降水频率50%)灌区周边的适宜生态需水量为 11.12亿m3,枯水年份(降水频率75%)灌区周边的适宜生态需水量为12.72亿m3,该成果可为灌区基于生态的水资源合理配置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陈伟 《中国水利》2014,(23):20-22
生态补偿问题已成为被关注的热点。通过全面考察水源地保护区农民生活、生产的现状,重点探讨了影响水源地保护区农民生产、生活的制约因素,以及农民对新型水源地经济发展模式的需求及意愿。根据研究,生态保护成为制约水源地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且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矛盾会随着国家对环保重视程度的日益加强而愈演愈烈。在认真分析影响制约当地经济发展因素和农民需求与意愿的基础上,提出了完善政策扶持机制、以项目带动经济补偿、初步建立有益于生态补偿的财政转移支付形式、加快建立水源地环境资源评估与保护标准体系等建议。  相似文献   

17.
随着黄河区域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黄河水资源的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在担负农业用水和非农业供水的同一渠系内实行“两水分供、两费分计”是以河养河的重要举措,对水资源的优化配置、节约和高效利用黄河水,增加供水单位效益,促进人与黄河和谐相处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黄河下游河流最小生态环境需水量初步研究   总被引:64,自引:11,他引:64  
倪晋仁  金玲  赵业安  刘小勇 《水利学报》2002,33(10):0001-0007
根据河流生态环境需水量的概念,针对黄河河流系统的主要功能目标,利用1950年以来的观测资料,分析了黄河下游河流各类最小生态环境需水量。研究表明,黄河下游汛期最小生态环境需水量主要由输沙用水的需求决定,由于黄河下游汛期占全年的大部分来沙量,因而在汛期需水量应该首先满足输沙功能的最低要求。在非汛期,高村、艾山、利津三部对应的各种功能所需临界流量也以输沙需水量为最大,但因该阶段各个河段输沙效率较低,可以优先考虑河流污染防治功能与河流生态功能,取其所需临界流量中较大的一个作为河流生态环境需水量。  相似文献   

19.
基于能值水生态足迹模型的黄河流域水资源利用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辨析黄河流域突出的水资源问题,科学分析流域水资源利用状况,将能值理论和水生态足迹法相结合,构建能值水生态足迹模型,计算和分析了黄河流域2011—2018年的能值水生态足迹、能值水生态承载力和水生态盈亏状况.结果表明:2011—2018年黄河流域能值水生态足迹呈平稳上升趋势,能值水生态承载力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但历年能...  相似文献   

20.
黄河河口鱼类春季生态需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黄河河口鱼类春季生态需水主要满足河道淡水鱼类栖息地及产卵场、河道洄游鱼类上溯通道和近海洄游鱼类低盐产卵场需求。综合考虑鱼类生活习性,径流传播以及与近海淡咸水混合时间和小浪底水库运行以来月均流量特征,鱼类需水应重点关注3—5月。依据河道淡水鱼类和洄游鱼类的生活习性,从洄游通道的全程连续性出发,需要的低流量为240 m~3/s。结合自然时期流量脉冲特征,每年需要一次4月中旬持续8 d的峰值为890 m~3/s的流量脉冲;在此条件下,春季入海径流量为21.6亿m~3,已满足近海洄游鱼类低盐产卵环境要求的21亿m~3冲淡水量。小浪底水库运行以来,平均春季径流量已达到21亿m~3。通过优化年内或年际调度模式,满足鱼类春季生态需水具有很大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