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对两部制水价政策效应的理论分析基础上,运用湖北漳河灌区农业水价改革调查资料,分析了灌区水价改革的实践效果及其成因。研究表明,两部制水价政策强化了农田灌溉中的水量限制,而忽视了在既定制度约束下农民对水利工程供水的理性需求和灌溉系统的有效供水能力的现实约束。在农业用水交易充满不确定性和水权制度尚未形成的现实条件下,水市场交易的不确定性、水市场信息的不对称性和农田水利投资的滞后性,导致农业两部制水价改革难以达到节约用水和改善水资源分配效应的预期目标。因此,提出灌区两部制水价改革成功的关键在于以交易合约化为核心的农业水市场建设。  相似文献   

2.
张奇 《湖南水利水电》2015,(3):60-62,78
通过供水价格这一经济杠杆的调节作用,进一步遏制农业灌区用水单位粗放灌溉,过度消耗水资源的现象。水价核算,是促进有偿用水和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工程持续健康发展和安全运行的保障,是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的组成部分。文章对下坂地水利工程水价测算方法进行探讨与分析,可供同类水利工程供水水价核算借鉴。  相似文献   

3.
针对当前我国农业水价形成机制不健全、农业水价定价不科学等问题,本文从理论上对农业水价形成机制进行了剖析,构建了农业供水水价成本模型,并以R县为研究对象,开展农业水价形成机制实践。结果表明,农业用水是特殊商品,其形成机制应是在市场框架和政府调控下的定价和调价的制度安排,对其定价时应充分考虑水价成本和农民承担能力。通过对R县农业供水成本测算,得出R县自流、提水灌区供水运行成本分别为462.30元/hm2、690.15元/hm2,为减轻农民负担,明确R县自流、提水灌区执行水价为225元/hm2、300元/hm2,差额部分由县财政补充。研究成果可为农业供水水价制定和水费的收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农业用水是用水总量的重要组成,推动农业节水对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意义重大,水价作为经济杠杆对水资源管理和农业节水具有重要作用。该文对中山市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和水产养殖供水成本进行了核算,并具体分析了农民水费承受能力。结果表明,农业供水终端水价:粮食作物运行维护成本水价为95.730元/(亩·a),经济作物完全成本水价为135.545元/(亩·a),水产养殖补偿成本水价为317.647元/(亩·a),均在农民承受能力范围以内。考虑到农民缴费意愿和财政补助的可能性,中山市国有骨干农业供水工程水价继续由政府财政全额补贴,末级渠系和小型灌区等农业水价实行协商定价管理。  相似文献   

5.
对水利供水特殊供水价格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谈昌莉 《人民长江》1999,30(9):46-48
水利供水的价格问题关系到水资源的充分合理利用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结合水利供水的特点,按照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和商品价值规律理论,对水利供水的两部制水价,补贴水价、超计划用水介等进行了研究。为了水利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建议按照水利产业政策,建立健全水利供水价格体系;对水利供水工程应实行基本水价和计量水价相结合的两部制水价及超计划用水累进加价的水价政策;对水利工程供水的政策性亏损部分,实行水价补贴政策;争  相似文献   

6.
刘冬霞 《陕西水利》2009,(6):138-139
阐述了农业灌溉用水两部制水价的基本原理,通过供水成本测算分析,制定两部制水价方案,为签订供水协议提供科学依据,同时提出了相应的配套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7.
实施两部制水价的利与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行两部制水价,即一部分是按额定分配水量计算的固定收费,无论用水户是否用水,这部分水费必须支付;另一部分是按实际用水量计算的可变收整,水费多少完全取决于实际用水量.对省直供水单位实施两部制水价进行了利弊分析.  相似文献   

8.
文章基于基本水价与计量水价两部制水价,探索农业供水水价与农田水利工程运行维护成本的密切关系,建立以水利工程设施位置为自变量的梯级水价模型。并以某县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试点为算例,验算模型合理性。研究得出梯级水价模型为灌区水价制定、区域内产业结构调整、规划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分析了现行农业水价政策对淠史杭灌区灌溉用水的影响和水价不能按成本收费原因;对灌区末级渠系水价成本和用水户承受能力进行调查分析;提出推行末级渠系水价改革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首先,分析了水价在黄河流域水资源管理和建设水市场中的作用,提出了制定黄河流域水务要充分考虑的原则,并针对黄河流域农业用水量大,水资源稀缺和水量丰枯不均的特点,建议其采用季节性水价和累进制水价相结合的水价结构;其次,提出了黄河流域水价分两个级别水价管理区进行管理的思想,一级水价管理区以水系,经济社会发展和水资源紧缺程度等因素划分,确定其水价管理目标,采用统一的水价管理政策;二级水价管理区以行政区划为基础,对同类用水户实行统一水价政策,将外调水,当地地表水和地下水等多种水源综合起来统一制定用水价格。  相似文献   

11.
文章对用水者协会在灌区农业水价综合改革中的作用开展探索和研究。首先,分析了灌区农业水价综合改革项目基本情况,其次,研究了农民用水户协会在灌区管理方面、工程维护方面、节水等方面取得的成效,最后,从用水户协会存在的几个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意见和建议,可适用于大中型灌区的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提升灌区管理的智能化水平。  相似文献   

12.
针对河北省实际,提出实行农业用水计量收费、定额管理、超额加价的农业水价模式,工业高耗水行业实行"差别水价",居民生活用水实行"阶梯式水价",城市非居民用水实行"定额用水,累进加价"模式。  相似文献   

13.
根据和谐用水原则和水价设计模型,通过利用农业用水、工业用水和生活用水方面的模型和计算,对黑河中游地区成本水价和可承受水价进行了计算和分析。  相似文献   

14.
陶城铺引黄灌区兴建于1987年2月,年实际灌溉面积5.87万hm2以上。该灌区自1989年运行以来,始终坚持科学管理,坚持"以井保丰,以河补源,井渠结合,多水并用"的用水原则,在灌区水费计收中,1996-2007年实行按方收费到乡(镇)的计收办法。2007年,按照上级有关部门要求对灌区水费征收机制进行改革,农业灌溉用水执行终端水价。2007年9月,首次对陶城铺引黄灌区灌溉用水终端成本进行核算,核算成本为每公顷次339.45元。2007年12月,省物价局等部门批复陶城铺引黄灌区农业灌溉用水终端水价为每公顷次240.00元。自2008年起,阳谷县水费征收执行用水终端水价。由于灌区末  相似文献   

15.
新疆玛纳斯河灌区农业水价承受力调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马占宝  杨晶 《中国水利》2005,(16):22-24
按现行水价政策和国家产业政策,农业供水实行成本定价,从理论上讲,既符合国家政策又能被农户接受,但现实工作中供水成本难以得到用户承认或接受.在对灌区内典型单位具体农户实际调研的基础上,对农业生产成本、效益进行了分析,确定了农业用水的水价承受能力,提出提高农户对水价承受能力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以赣抚平原灌区为研究对象,计算了灌区各类用水户对现行水价的经济承受能力,发现现行水价均在用水户经济可承受范围之内,说明赣抚平原灌区各类供水定价是非常科学合理的;分析还发现农业水价、工业水价、生活水价有很大的提价空间.  相似文献   

17.
王昕 《陕西水利》2012,(5):160-161
农业水价改革是调节农户灌溉行为,实现农业节水的重要政策工具。本文以宝鸡峡礼泉灌区农户调查资料为基础,分析灌溉水价对灌溉用水、粮食生产和农民收入的影响,探讨农业用水户的实际水费承受能力,以期为灌区农业水价改革及制定合理水价政策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为解决灌区管理中用水效率低、工程建管不完善、农业水价总体偏低等问题,利用“以电折水、以时折水”等方法,获取灌区重要节点水量,并通过有线和无线方式进行数据传输,形成具有实时显示、查询、管理等功能的智慧灌区平台(GMS),进而提升灌区科学管理水平和用水效率。以颍上县人民河灌区为例,对智慧灌区平台(GMS)的农业水价改革专题模块的设计及应用进行了探讨,模块设计包括专题水价管理、灌溉定额、用水单位管理、用水量统计、水费征收管理等功能,分析了 GMS 在颍上县人民河灌区的应用成效,智慧灌区平台(GMS)的应用提升了灌区用水计量精准率和灌区现代化管理水平,为推进农业水价改革提供了支撑。  相似文献   

19.
刘志坚  墨峡 《四川水利》2006,27(2):63-63
武引三台灌区共有水田面积2.27hm^3,今年计划提供农业用水3500万m^3。为保障灌区上下游均衡受益,缓解用水高峰时段的供用水矛盾,该濑区有关乡镇将推行“计量供水,按方收费,丰枯季节浮动与终端农业水价相结合”的农村水价政策,对灌区内基础条件较好、已具备计量条件的地方,执行分时段供水计量收费的水价标准。即当年10月~次年3月,  相似文献   

20.
在分析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成本组成和口门共用成本特点的基础上,选择了分项共用成本的分摊方法,按照基本水价和计量水价组成的两部制水价机制,设计了前低后高的干线口门水价测算方案,测算了中线工程沿线各省(市)两部制水价,通过敏感性分析,识别了影响口门水价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设计的两部制水价方案和测算方法可行,测算得到的水价在用水户可承受水平之内,而供水量变化是影响水价的最主要因素。两部制水价机制可为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口门水价的制定和调整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