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 毫秒
1.
堰塞湖除险工程时间紧、施工强度高、道路阻塞,施工设备应急保障是堰塞湖除险成功的关键.文中主要介绍了施工设备的选型、配套、筹措、检修、输送和处置等方法.  相似文献   

2.
2008年6月10日,唐家山堰塞湖的应急处置取得了决定性重大胜利。然而,地震堰塞湖的问题并没有结束。据报道,目前震区还存在多个地震堰塞湖,而唐家山堰塞湖泄洪虽然完成,但剩余的8000多万m^3“悬水”仍有待于进一步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3.
梁军 《四川水利》2009,30(4):2-9
“5.12”地震引发的104座堰塞湖,在世界范围内属于首次。整治堰塞湖是一项综合性的社会工程.本文从现场勘查、风险评估、排险避险、安全度汛和后期治理等各方面,概略地记述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党委政府、专家团队、应急抢险单位所做的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总结了在处置堰塞湖过程中的一些经验与方法。  相似文献   

4.
由于地震形成的堰塞湖是一种严重的次生灾害,利用遥感对堰塞湖的动态范围进行监测已成为一种重要的手段。基于堰塞湖在光学遥感图像和雷达图像上的分布特征,为满足全天候实时监测的要求,本文建立了光学遥感数据和雷达微波数据进行堰塞湖监测的技术流程,阐述了从原始数据获取到堰塞湖面积范围确定的步骤。最后分别以光学遥感数据和微波遥感数据为例,对“5. 12"汉川地震发生后形成的唐家山堰塞湖的动态范围信息进行了提取。  相似文献   

5.
唐家山堰塞湖应急处置技术特点与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川汶川大地震造成北川附近唐家山山体大滑坡,形成一座危害程度极高的堰塞湖。为避免堰塞坝溃决而导致严重的次生灾害,由水利部组织实施了唐家山堰塞湖除险工程措施。工程应急处置方案为开挖泄流渠引流冲刷,并在实施过程对方案进行动态调整优化。唐家山堰塞湖排险施工历时17 d,成功地解除了险情,工程施工与泄流过程未造成人员伤亡。在唐家山应急除险中,充分体现行业专业优势和技术支撑作用,应急处置中采取的“因势利导、借力自然、安全可控”的技术思路,可作为其他大型堰塞湖抢险的科学指导原则。  相似文献   

6.
唐家山堰塞湖应急处置施工技术和施工组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波  蒋乃明  熊进 《人民长江》2008,39(22):4-6
唐家山堰塞坝顺流向长802 m,横向宽610 m,高82~124 m,堰塞体积为2 037万m\+3,抬高水位约70 m,蓄水量约3.18亿m\+3。由于施工过程中不确定因素多,拟定了3个开挖方案,根据工程特性,经过比较,选择以机械开挖为主,小规模爆破(孤石解炮、清石坎等)为辅,人工装运钢丝石笼码砌护坡的基本方案。针对明渠沿线地形地质特点,施工时划分为3个作业区,即上游高地为第1区,中间凹地为第2区,下游石坎和陡坡段为第3区。 在实际施工中,由于参战各方共同努力,保证了机械设备24 h高效率施工,提前超额完成了指挥部下达的泄流渠开挖任务。  相似文献   

7.
堰塞湖应急排险中的爆破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交通困难、机械设备无法到达,是堰塞湖应急排险的最大难题.采用爆破方式炸开缺口泄流就成了这一类堰塞湖应急排险的有效手段.文中叙述了根据不同堰塞体结构所确定的不同爆破方式,在实际施工中,对块石堰体采用裸露接触爆破、对土质堰体采用人工挖孔抛掷爆破的方案取得了较好效果,为堰塞湖的抢险处理提供了可以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8.
地震堰塞湖/坝的除险加固技术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震堰塞湖/坝是4类堰塞湖/坝中破坏性最为严重的一种。2008年5月12日汶川8级强震造成具有一定规模的堰塞湖/坝共35座,其中极高危级的唐家山堰塞湖/坝成为当下世界关注的“悬湖”。简要介绍了唐家山堰塞湖的除险过程,并通过对我国1949年以来的地震情况及5.12汶川地震堰塞湖形成情况的分析,概述了对地震堰塞湖/坝先应急除险、后加固处理等综合技术。  相似文献   

9.
潘荣 《人民长江》2008,39(19):13-14
通过对"2008·5·12"汶川地震期间嘉陵江堰塞湖的水情测报分析,说明了水文部门在宝成铁路抢险和嘉陵江河道疏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嘉陵江堰塞湖水情变化幅度大,水情监测、拍报、预报难度高,需要水文部门进一步优化完善站网,加强测报能力建设,提高自动测报水平,稳步推进水文现代化,更好地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提出了要加强水文、气象、地震等部门之间的协作,共同防灾减灾.  相似文献   

10.
周兴波  周建平  杜效鹄  陈祖煜 《水利学报》2021,52(10):1229-1239
基于2018年金沙江白格堰塞湖应急处置工作,全面总结了部际联合会商、央地协同联动等应急抢险工作机制,深入分析了金沙江中游梯级水库群联合调度削峰对防灾减灾所发挥的重要作用。研究表明,若无梨园水库拦蓄,将可能新增淹没面积约160 km2,必对沿江两岸造成更大的损失。据此认识到,迅速获取堰塞湖信息是抢险处置的前提,快速研判堰塞湖风险是重要支撑,精准分析溃决洪水是核心技术,协同联动工作机制是基本保证,动态抢险工程管理是科学方法,完善的高坝水库群是应对洪灾的根本手段。进而提出加强乏信息条件下堰塞湖多源信息快速获取与处理技术、乏信息条件下风险快速研判技术能力、抢险处置专用装备研发、抢险工程统筹管理和协同联动体系完善、高坝水库群开发建设和风险防控与应急调度体系建设等建议,为堰塞湖应急管理水平提升和流域综合防灾减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基于遥感与GIS的堰塞湖库区淹没分析与灾害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以遥感与GIS作为数据获取与分析处理的技术手段,研究堰塞湖的库区淹没分析与灾害评估方法。利用遥感获取堰塞湖库区淹没影响区域的城镇居民地等土地利用信息,并动态获取堰塞湖库区的淹没状况;结合高精度DEM数据,在三维GIS平台上分析堰塞湖上游汇水流域范围。利用实时降雨等数据和库区回水计算模型,动态计算堰塞湖库区的库容、回水范围、库区的淹没状况;在GIS平台上评估淹没区的灾害状况。用"5.12"地震唐家山堰塞湖的库区淹没分析和灾害评估为例实证了本文提出的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12.
为避免土石坝漫顶后迅速溃决,采用水槽试验的手段对临时加高坝顶和在坝体下游面铺设防 水布两种工程除险措施进行了研究。试验发现,临时加高坝顶后,可以有效地减缓漫顶时间,推迟洪 峰的到来,但是临时加高坝顶会使坝前水位升高,使得溃坝形成的洪峰流量值增大,因此在实践中采 用该工程措施时要慎重。而在下游坡面铺设防水布后,可以有效地减缓下游面的冲刷速度,不仅可以 将整个溃坝历时延长,推迟洪峰的出现,同时形成的溃坝洪峰值也会有所降低,相比较而言,该措施 是一种比较适宜的工程应急除险措施。  相似文献   

13.
应急抢险工程的技术工作与常规工程技术工作主要内容大体相同,但要求和方法不尽相同;应急抢险工程技术方案的选择以快速扼制灾害影响为原则,技术管理以快速解决现场技术问题为原则,程序上应适当简化,方法上应更加灵活,责任上应更加明确。  相似文献   

14.
本文针对沙沱水电站工程混凝土施工工序多、时间紧、任务重的施工特点,从应急抢险的技术准备、施工资源准备、组织管理等方面进行总结,为应急抢险任务中的混凝土施工提供了工程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15.
“5·12”汶川地震对土石坝的损害及应急处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四川汶川地震灾区开展水库震损核查工作的实践,归纳了土石坝的震损现象,指出了各自的危害,初步分析了产生的原因,提出了应急处置措施,包括实际已采取的措施,以及从专业理论角度考虑可以采用的措施,针对有关研究和震区水利工作提出了建议。由于不可能在短期内对震损大坝做到彻底加固,每个震损工程都由地方政府领导作为责任人,配备专人观察水库的运行情况和震损现象的发展,制定了水库下游人员撤离的预案,以防止大坝溃决造成人员伤亡。  相似文献   

16.
四川茂县维城乡后山古滑坡形成机制及稳定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结合灾后应急勘察,通过大比例尺工程地质测绘及钻探等手段对维城乡后山堆积体结构进行了系统调查,认为后山堆积体为一古滑坡。滑坡形成前为一变质砂岩和千枚岩构成的顺向坡且顺坡面走向陡倾长大结构面发育,峡谷期河流的快速下蚀作用使斜坡前缘形成陡立临空面,重力作用下,坡体后缘顺层滑移拉裂并最终整体滑动形成古滑坡,运用理正软件搜索古滑坡潜在不稳定滑面.并对其稳定性进行计算和评价,认为其局部复活但整体处于稳定状态。  相似文献   

17.
2010年6月格尔木河提前进入主汛期,致使温泉水库入库洪峰流量及库水位均创历史记录, 其砂砾石坝溃决风险很大。在应急抢险中,按照确保大坝不溃、把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的原则,确定 了抢挖应急溢洪道,分流超过校核洪水位的洪水,降低库水位保坝的方案。经过抢险施工,排除了险 情,确保了下游人员生命财产安全。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清平文家沟“8. 13”特大山洪泥石流形成原因的分析,说明其发生泥石流的必然性和 对绵远河清平段的巨大危害性。提出河道的排险治理措施,并开展河道排险施工,减少泥石流继续对 清平场镇及乡村的危害,取得了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