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3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随着可持续发展战略深入实施,生态环境保护逐渐成为当下最为紧要的任务之一,水土流失的生态修复及综合治理是落实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基础,重视与加强水土流失治理,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与制定可行性、可操作性的生态修复与综合治理方案,以此强化生态环境保护成效,积极促进我国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基于此,文章对导致赣江水土流失问题严重化的成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等措施,以期有效解决赣江水土流失问题的同时,也能实现项目投资综合效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2.
怀九河是怀柔水库两大主要入库支流之一,是北京城市饮用水源保护地,历史使命重大。论述了怀九河(二期)山区段河道的特点,针对现状河道存在的问题,提出河道防洪与生态修复的综合治理模式,即通过工程措施提高河道行洪能力,恢复常态下河道生态系统,并通过非工程措施主导防洪安全的治理模式,解决河道防洪安全问题,恢复河道天然属性,实现河水自净、水源水质保障的根本目的,为类似山区河道防洪与生态综合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南水北调东线济平干渠工程沿线生态修复配置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南水北调东线济平干渠工程沿线地形、土壤、植被、水文、气象等特征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采用主导因子法,将济平干渠沿线划分为5种立地类型,并结合济平干渠沿线生态修复的目的和要求,选取了50余种植物,根据不同修复部位建立了9个系列41种修复模式,提出了解决济平干渠工程沿线生态修复问题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4.
中国西南喀斯特石漠化治理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西南喀斯特地区石漠化问题严重,虽然通过石漠化治理措施遏制了整体扩张趋势,但是治理形势并不乐观,生态环境质量有待进一步改善。针对中国西南石漠化治理存在的治理成果难以有效维持、无法彻底消除人地矛盾、治理难度不断提高等问题,在系统梳理西南喀斯特地区的特殊性、石漠化成因、西南喀斯特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模式的基础上,从重视区域整体治理与系统修复、探索喀斯特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与途径、加强喀斯特地区生态补偿、探索喀斯特地区社会-生态系统的协同机制四方面,提出了面向区域整体治理与绿色发展的对策建议,为我国西南地区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协同高质量发展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5.
罗勇  顾再柯 《中国水利》2010,(16):40-42
贵州省麻江县共和小流域石漠化综合治理试点项目被评定为优良工程。该工程的主要做法是:加强领导,分工协作;建章立制,完善建设管理制度;强化施工督查,确保工程质量;多渠道筹措资金;加强人口管理,扩大劳务输出,减轻人为干扰,促进生态修复。针对存在的问题,建议加大宣传和投入力度,调整实施组织模式,加强协调和前期工作,加强监督执法和管护工作。  相似文献   

6.
肖时珍  肖华 《人民长江》2012,43(7):85-88
喀斯特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是实现水土资源有效保护、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重要途径。为了确保国家“十二五”期间200个重点县的石漠化治理工作取得更好的成效,全面总结“十一五”期间试点县在石漠化治理过程中取得的成功经验和模式十分重要。以贵州省赫章县为例,结合其“十一五”期间试点工作的基本情况,分析总结了其在石漠化治理过程中的经验和模式,指出,赫章县形成的石漠化草地建设与生态畜牧业主导型模式及初步建立的“资金整合、土地流转、以奖代补、耦合产业”机制,对过去3 a石漠化的综合治理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对全省乃至全国开展石漠化综合治理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贵州织金县石漠化防治对策及效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高贵 《人民长江》2010,41(9):101-103
岩溶地区石漠化的发展已成为当今生态建设中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严重制约了当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针对贵州西部岩溶地区织金县石漠化的成因及防治现状,基于石漠化治理的基本原则,提出了适合项目区实际情况的石漠化治理对策与模式。最后指出,通过实施石漠化综合治理项目,项目区将会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8.
 西南岩溶山区碳酸盐岩布露广泛,岩溶发育较强烈,强烈的岩溶化作用形成地表、地下双层空间结构,造成区域水资源分布极不均衡。在对岩溶山区水文地质、社会经济以及区域环境的相关资料进行研究的基础上,从地下水资源条件、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条件、社会经济条件、生态环境条件4个方面出发,选取了28项指标,同时结合模糊层次分析方法探讨一种岩溶山区地下水可持续指标评价体系及评价方法,以贵州威宁地区为实例,对该地区地下水资源可持续性进行了评价,评价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9.
西南岩溶山区碳酸盐岩布露广泛,岩溶发育较强烈,强烈的岩溶化作用形成地表、地下双层空间结构,造成区域水资源分布极不均衡。在对岩溶山区水文地质、社会经济以及区域环境的相关资料进行研究的基础上,从地下水资源条件、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条件、社会经济条件、生态环境条件4个方面出发,选取了28项指标,同时结合模糊层次分析方法探讨一种岩溶山区地下水可持续指标评价体系及评价方法,以贵州威宁地区为实例,对该地区地下水资源可持续性进行了评价,评价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0.
为了分析喀斯特石漠化地区土地利用、石漠化、水土流失空间分布与面积变化趋势,以石漠化现象较为严重的贵州省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为研究区,利用2000,2005,2010,2015年遥感影像获取务川县土地利用类型空间分布与估算石漠化等级空间分布,并运用修正的通用水土流失方程建立的喀斯特地区水土流失方程进行水土流失计算。结果表明:土地利用变化对石漠化与水土流失有显著影响,林地、草地面积的增加显著降低了水土流失量。务川县2000~2015年林地面积增加80.37 km~2,旱地面积减少91.69 km~2;2010~2015年重度石漠化面积减少263.73 km~2;2000~2015年微度侵蚀面积增加636.13 km~2,轻度侵蚀面积减少157.21 km~2,中度侵蚀面积减少356.28 km~2,强烈侵蚀面积减少111.23 km~2。务川县2000~2015年实施的退耕还林与石漠化治理工程使得水土流失现象有了明显的好转。  相似文献   

11.
西南喀斯特石漠化区土壤形成速率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强烈的人为作用造成我国西南喀斯特区水土流失严重,并导致了石漠化。而碳酸盐岩风化后残留物极少,土壤形成速度极慢,又导致石漠化的恢复极难。因此,西南喀斯特区石漠化的核心问题就是土壤形成与流失的矛盾。目前对于碳酸盐岩成土速率的计算,都是基于剖面上碳酸盐岩溶蚀速率来推算的,溶蚀速率是通过灰岩标准试片溶蚀速率确定的,只考虑了岩-土接触面上的碳酸盐岩溶蚀速率,不考虑碳酸盐岩岩层间和岩体内部的风化作用。而可以包含以上3种成土模式的流域地球化学平衡法,则是在花岗岩地区建立起来的,应用在碳酸盐岩上,必须对其进行修正。碳酸盐岩的风化成土与花岗岩的差异较大,碳酸盐岩的风化分成2个过程,即碳酸盐岩风化形成残积物和残积物进一步风化形成土壤。在综述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在风化速率计算中增加残积物风化模块,以区分碳酸盐岩基岩与残积物2个不同风化过程的方法,来修正基于花岗岩建立的流域地球化学平衡法,以适合碳酸盐岩上土壤形成速率的计算。  相似文献   

12.
由渗漏导致的降水大量流失是造成喀斯特石漠化地区地表水短缺的主要原因,将渗漏的难利用蓝水转化为可供植被生长利用的生态绿水是目前技术条件下提高水资源利用量的有益探索。基于蓝水绿水理论和土壤-植物-大气连续体(SPAC)原理,通过采用EcoHAT系统水循环模型模拟贵阳市非城镇地区的蓝水绿水转化,发现:(1)研究区绿水占降水的份额不到50%,远低于全球65%的平均水平,具有很大的转化利用潜力;(2)增加植被覆盖度和增厚土层均能实现将渗漏蓝水转化为生态绿水,增厚土层的转化效果更为显著;(3)增加植被覆盖度对减少渗漏的转化作用存在一个明显的阈值,当植被覆盖度增长到56%左右时,其减少渗漏的作用急遽减弱。鉴于研究区石漠化的典型性,本研究对类似地区提高水资源利用量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3.
生态建设的重要性和特殊性 一是要认识到西南石漠化区位置的重要性.这里是珠江的源头,长江及东南亚一些国际河流的重要补给区,也是重要的生态屏障,水土流失不但导致当地的生态恶化和居民贫困,也影响我国许多重要河流下游的生态安全和国家"西电东送"的大型水利枢纽工程,因此,理应高度重视西南石漠化区的水土保持和生态安全问题.二是要认识到西南石漠化地区水土流失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