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黄河从河南郑州的桃花峪至山东利津段称之为黄河下游河段,河长786 km。此间,除了南岸东平湖至济南区间为低山丘陵外,其余均为平原,历史上一直利用堤防挡水,防洪压力严峻。历史上黄河下游决口、改道频繁,灾害严重,对黄河下游河道进行治理是十分必要的。在此主要分析黄河下游河道的基本情况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2.
2007年黄河上游水情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黄河上游的三大区间唐乃亥、龙羊峡-刘家峡区间(以下简称龙刘区间)、刘家峡-兰州区间(以下简称刘兰区间)2007年的水文情势进行了系统的统计分析,阐述了降水-径流的变化过程,对黄河上游的来水来沙进行了量的分析,为黄河下游水量调度提供了第一手资料,保证了黄河下游水量的调度。  相似文献   

3.
关于黄河下游河道治理的两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黄河下游河道治理的治标性问题,即如何治理黄河下游河道的滩区,提出了三点建议,指出黄河下游治理不要停留在概念上,要通过各个方面开展实际工作,在实际工作中逐步取得共识,尽快地开展滩区治理工作;针对黄河下游河道治理的治本性问题,即如何改善进入黄河下游的水沙关系,指出需要研究黄河下游河道的生态用水量,合理配置黄河水资源。  相似文献   

4.
, 《山西水利》2012,(9):25-25
黄河的上、中、下游都有洪水,除黄河上游兰州以上和黄河下游大汶河流域的洪水来源外,黄河中游的三个地区即河口镇至龙门区间、龙门至三门峡区间、三门峡至花园口区间,是黄河洪水的主要来源区。  相似文献   

5.
对21世纪黄河下游防洪减灾的探讨和建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龚时Yang 《人民黄河》1999,21(12):1-3,8
从自然因素看,黄河下游洪灾的形成,不仅由于洪水本身量的大小,更主要的是泥沙太多,致使河道不断淤积抬高,排洪能力日益降低,河势游荡变化剧烈。因此,为了减灾,既要控制和削减洪水,更要着重解决河道的泥沙淤积问题。然而,多年的实践说明,解决泥沙淤积需要采取多种途径,通过长期努力才能奏效。因此,黄河下游防洪减灾将是今后治理黄河的一项长期的首要任务。1 21世纪黄河下游仍有发生大洪水的可能黄河下游的大洪水和特大洪水主要来自三门峡至花园口和三门峡至河口镇两个区间。前者称为“下大洪水”,后者称为“上大洪水”。人…  相似文献   

6.
黄河下游悬河决口灾害的风险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陈新民  夏佳  罗国煜 《水利学报》2000,31(10):0066-0071
本文运用风险分析理论和方法,对黄河下游河南境内的若干河段进行了决口灾害的风险评价。结果发现,鹅湾-渠村河段发生决口灾害的风险最大。文中的分析结果可为黄河下游悬河治理的优化决策、重点治理河段的科学确定提供重要依据和可靠保证。  相似文献   

7.
黄河下游滩区受淹后国家补偿问题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廖义伟 《人民黄河》2004,26(11):1-4
通过对黄河下游滩区基本情况和功能的分析以及与淮河行洪区的比较,指出黄河下游滩区频繁受淹对黄河治理开发的不利影响主要有:①中小洪水时影响防洪安全;②影响滩区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区域经济的发展;③限制了黄河治理方略的实施;④影响了河道依法管理的进程。黄河下游滩区具有明显的蓄滞洪区的性质和功能,几十年来,这些功能的发挥为黄河的安澜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但由于黄河处理泥沙的特殊需要,滩区没有按蓄滞洪区进行控制运用,造成了黄河下游滩区没有能够享有蓄滞洪区的补偿政策。因而,应尽快将黄河下游滩区列入国家蓄滞洪区名录,受淹后由国家给予相应补偿,国家补偿的基本方式包括:①风险公平的事前基本补偿;②临时撤离的安置补偿;③基本生产损失的补偿等。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黄河河口镇至龙门区间近40年的实测水文资料,对黄河龙门水文站发生的Q>6000m^3/s的75场次洪水(按照不同流量级别)进行了统计分析,得出了河龙区间Q>6000m^3/s的洪水来源,基本组成,年内分配以及区间内不同区段洪水的遭遇等基本特性,研究河龙区间洪水的基本特性,对于提高该区间洪水测驸精度和黄河下游的防汛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论黄河防洪长治久安之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隆  蔡琳 《人民黄河》1997,19(8):47-52
黄河下游防洪问题一直是国家的心腹之患。根据黄河洪水泥沙的随机性和下游河道的自然特点,本文在分析历代治黄策略的基础上,论述了当前和今后应采取的治理方针。认为近期采取“拦、调、排、放”的综合治理措施,保持稳定下游现行河道、争取较长期的防洪安澜是可能的。  相似文献   

10.
黄河下游滩区人与水争地问题十分突出。由于受黄河洪水、淤沙的影响.在黄河下游形成了特殊的自然环境,经济发展受到制约。黄河下游滩区的经济发展特别是可持续发展,应作为治理及开发黄河的重要目标。以科学发展观重新认识黄河下游滩区经济发展中的资源、环境保护等问题非常现实与必要。  相似文献   

11.
用全沙观点研究黄河泥沙问题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龙毓骞  张原锋 《人民黄河》2002,24(8):28-29,39
黄河现行的输沙率测验存在系统误差,漏测及计算方法引起的沙量误差虽然占全沙量的百分数较小,但在水库及下游河道的冲淤演变中所起的作用却不能忽视,采用Einstein全沙的概念,对实测输沙率进行修正后,用沙量平衡法计算的冲淤量与断面法计算的冲淤量基本一致,改正后的输沙率可作为全沙输沙用于黄河泥沙问题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黄河中游高含沙水流泥沙粒径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玮祎  石辉 《人民黄河》2006,28(7):17-18,26
利用三角坐标对黄河中游5条支流悬移质颗粒级配资料进行了分析,发现黄河中游的高含沙水流粒径组成大致在如下范围之内:〈0.005mm的粒径占5%-25%,0.005~0.010mm的粒径占2%~16%,〉0.010mm的粒径占60%-90%。因各支流所在流域差异,使其高含沙水流的粒度组成也有所差异,但均集中于一定的粒径配比范围内。  相似文献   

13.
黄河中游粗沙区来沙量与粗泥沙模数变化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黄河下游河道泥沙淤积与中游多沙、粗沙区的来沙关系非常密切,其中粒径在于0.05mm的粗泥沙是淤积下河道的主要成分。通过重点分析不同年代粗沙区来沙量、粗泥沙模数的变化及水利水保措施对减少粗泥沙的作用,说明黄河中游兴建的水利、水土保持工程对控制水土流失、减少入黄泥沙特别是粗颗粒泥沙发挥了很大作用。  相似文献   

14.
粗细泥沙挟沙能力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文中导出了均匀沙、非均匀粗细泥沙平衡和不平衡状态下的挟沙能力公式,反映出含沙量、来沙量、级配和粘性对挟沙能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现有的水槽试验资料及天然河流实测资料表明,在水流输沙计算中考虑泥沙级配对水流挟沙力的影响,能够深入地把握水流挟沙的力学机制,进而提高输沙计算的精度。  相似文献   

16.
利用实测资料系统分析了1950.7~2005.6年不同历史时期黄河干流泥沙配置的特点.选取利津站沙量、上游宁蒙河段平滩流量、中游潼关高程、下游平滩流量、下游悬河状况、引沙量以及水库特征库容变化等指标,对不同时期黄河泥沙配置的合理性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7.
黄河下游低含沙水流挟沙力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费祥俊 《人民黄河》2003,25(9):16-18,25
冲积河流在低含沙水流冲刷后,床面粗化使水流挟沙能力下降现象十分明显。三门峡水库蓄清排浑运用后,黄河下游河道汛期淤积、非汛期冲刷,同样由于断面展宽,床面粗化及悬沙组成也变粗,使得水流挟沙力急剧下降。因此讨论低含沙水流冲刷条件下的水流挟沙力是评估水库下泄大流量冲刷下游河道效果的关键问题。通过试验及野外资料提出的低含沙水流挟沙力公式,它形式简单,与已有公式不同的是,它反映了河道边界条件(即坡降、床沙粗细及断面形态)及泥沙特性对挟沙力的影响。经黄河下游实测资料验证满意,可用以定量估算下游大流量低含沙量时冲刷的减淤作用及艾山-利津河段不淤(或微冲)需要的临界流量。  相似文献   

18.
《人民黄河》2017,(9):13-17
扬动流速是泥沙由间歇性滚动、滑动、跳跃运动转化为悬浮运动的临界流速,确定扬动流速对于预判沙质河床冲淤状态具有重要意义。在回顾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认为扬动流速概念适用的对象主要是非黏性沙质颗粒,它们的扬动状态同含沙量垂线分布图形存在的关系较为清晰,从而依据张红武及张罗号先后建立的含沙量垂线分布公式分别计算了不同悬浮指标下相对含沙量为0.85时的相对水深,得到一定水流条件下的颗粒悬浮高度拟合关系式,再通过假定泥沙扬动的临界状态为颗粒实际离开床面的运动高度已达相对水深0.03,即可得出泥沙扬动流速公式。通过与沙玉清和张罗号扬动流速公式的比较以及沙质河床实测水沙资料的检验,结果表明本文建立的泥沙扬动流速公式能较好地描述天然河流的泥沙扬动规律。  相似文献   

19.
《人民黄河》2016,(10):40-42
小浪底水库在初期运行管理中采用了调控水位、异重流排沙、调水调沙、相机降低水位排沙、拦粗排细等综合调度运行方式,对减少水库和下游河道的泥沙淤积取得了显著效果。截至2016年汛前,水库累计淤积泥沙30.97亿m3,库区泥沙淤积形态及下游河道过流能力均发生了较大变化,为进一步提高淤积库容的利用率、尽量延长淤积库容的使用年限,对水库泥沙重点监测内容、淤积形态调整、汛期限制水位、调水调沙清水用量等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黄河宁夏河段下河沿、青铜峡、石嘴山3个水文站近60 a来实测水文泥沙资料的分析,运用统计分析方法,研究了黄河宁夏河段水沙变化特性以及河道冲淤情况,尤其是龙羊峡、刘家峡水库投入运行后所带来的影响。在此基础上,从输沙率与流量、汛期和非汛期输沙量与水量的关系探索了维持青铜峡—石嘴山段河道冲淤平衡的临界来沙系数和分粒径临界来沙系数。结果表明:(1)龙刘水库联调对宁夏河段来水来沙量影响较大,以下河沿站为例,来水量与来沙量呈减少趋势,且减少主要发生在汛期,输沙量减幅大于来水量减幅;青铜峡—石嘴山段汛期临界来沙系数为0.002 36 kg·s/m6;粗、中、细沙的临界来沙系数不同,其中细沙的临界来沙系数最大,中沙和粗沙的相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