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基于洪季磨刀门河口实测水沙观测资料和河床表层沉积物数据,通过对不同区域不同时刻悬沙浓度和粒度、沉积物粒径组成分析,运用因子分析和粒度谱等统计计算方法,重点研究近期洪季磨刀门河口及滨海水域悬沙与河床沙交换过程及其动力机制。结果表明:磨刀门河口拦门沙内河道及汊道口区域的动力以径流为主的涨落潮流流系,悬沙与河床沙交换过程较弱;拦门沙浅滩区域泥沙运动表现为"波浪掀沙,潮流输沙"特性,再悬浮泥沙平均量占实测悬沙浓度的32%;拦门沙外滨海水域悬沙组成受径流与潮汐相对强度影响显著,构成上大潮时以再悬浮泥沙为主,小潮时则以径流下泄悬沙沉积为主,而悬沙输运方向受到东南向波浪和沿岸流控制。  相似文献   

2.
车越  何青 《西北水电》2001,(3):59-60
河口是一个复杂多变的区域,本文对悬沙中重金属研究的历史过程和现状进行了综述,介绍了重金属的分析方法、形态,并对当前河口地区悬沙中重金属的分布情况进行了描述。  相似文献   

3.
伶仃洋河口近年潮位变化分析及原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实测资料分析了伶仃洋河口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来年最高、最低潮位变化规律,得出高潮位抬升与口门港口、航道建设大幅度开挖、大规模采砂等致河口纳潮容积增大有关,低潮位抬升与口门地区滩涂围垦致口门水道泄洪路径延长、河口泄洪断面缩窄等有关。了解和掌握伶仃洋河口近年潮位变化,对河口防洪、综合治理及管理等有着重要意义,对掌握河口未来变化趋势、适应河口变化调整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4.
长江口细颗粒悬沙浓度垂向分布   总被引:12,自引:7,他引:12  
时钟  凌鸿烈 《泥沙研究》1999,17(2):59-64
在长江口利用“声学悬沙观测系统”观测到大潮四种典型的高时空分辨率细颗粒悬沙浓度声学向分布图和垂线分布曲线,悬沙垂线分布曲线表明:(1)在涨潮地1形,沙2的垂向变化梯度小。(2)在涨急时呈射流形射流顶的悬沙分布达10g/L悬浙江省 浓度的垂向变化梯度大。(3)在落潮时从水面到水底悬沙浓度按指数增加,可能代表恒定均流中悬沙处于平衡条件的分布,泥沙垂各扩散系数εS在数值上大约是泥沙颗粒沉降速度ωS的两部  相似文献   

5.
九龙江口及厦门湾悬沙分布和输移沉积的多时相遥感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通过对九在江口及厦门湾地区七个时相遥感资料的处理与信息提取,着重描述了该地区在不同时相、不同径流和不同潮流时刻的悬浮泥沙的分布、水流形态和泥沙输移状况、并且进行了泥沙来源、运动规律、沉积环境和岸线稳定性的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6.
长江河口悬沙浓度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2003年2、7月在长江口进行了枯、洪季大规模综合水文观测,本文以此次观测资料为基础,采用数理统计、水文学等方法以江阴-南通-徐六泾-南支-南港-南槽(北槽)的格局对长江河口悬沙浓度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分析结果表明:(1)徐六泾节点至江阴潮流界河段主要受径流影响,悬沙浓度比较稳定,而在徐六泾以下多级分汊区段,由于各汊道的分流比等因素的不同,悬沙浓度的分布也存在着差异;(2)悬沙浓度受径流、潮流作用影响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潮周期变化;(3)涨、落潮悬沙浓度大小与流速大小密切相关,但存在着一定的滞后性;(4)单宽输沙量在时空上存在着复杂的变化;(5)在长江口南北槽拦门沙最大浑浊带中,泥沙的再悬浮过程比其他河段复杂多变,同时也存在着一定的规律性、周期性。  相似文献   

7.
本文介绍了显式有限元迎风格式及动边界判断,并且通过实测资料初步确定和讨论了输沙方程中的有关参数及其对输沙计算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较好地模拟了伶仃洋海区二维潮流和输沙.河床冲淤的计算结果在定性上也较为合理.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长江口六条主要水道洪季泥沙实测资料的分析整理,得出含沙量垂向分布近似呈指数分布,同时含沙量在平面上呈现出区域性变化的特点.由此,运用Rouse公式分别计算长江口各主要水道的悬沙有效沉速,结果表明,悬沙有效沉速基本在2.00~9.00mm/s之间变化.  相似文献   

9.
江苏辐射沙洲陈家坞槽悬沙变化过程及垂线分布资料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辐射沙洲陈家坞槽14号站位连续2个潮次的水文、泥沙测量资料进行了分析研究,论述了在非恒定流作用下泥沙的悬浮与沉降过程。定量分析了重力作用与紊动作用对含沙量和床面变形率的影响关系。对水体悬沙的垂线分布进行了拟合,给出了对数拟合关系式,并对该关系式进行了讨论和验证,初步明确了陈家坞槽主槽的悬沙垂线分布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0.
何用  胡晓张 《人民珠江》2010,31(6):21-24,76
建立珠江河口二维水沙数学模型,计算研究珠江河口规划治导线方案下伶仃洋的水沙运动和冲淤变化情况,并对伶仃洋水域演变趋势进行了分析预测。  相似文献   

11.
将辽东湾北部浅海海域划分为12个区,对各区悬沙浓度进行了定量计算,进而分析了悬沙的时空变化,探讨了影响悬沙高值区出现的因素和辽东湾北部海域悬沙的输移方向.结果表明:风速对于海域整体悬沙浓度和浑水区出现的范围有明显影响;辽东湾北部海域悬浮泥沙浓度高值区的出现与风向和潮流的方向有关,而与风速关系不大;近岸地区,涨潮表层平均悬沙浓度明显比落潮时大,5~10m的深水区,落潮表层平均悬沙浓度明显高于涨潮;涨潮悬沙输移主要表现为SW-NE方向,落潮则相反.  相似文献   

12.
13.
梁云  陈根发 《江淮水利科技》2022,17(4):5-7,43
干旱是一种严重的自然灾害,西南地区是我国受干旱影响比较严重的地区。分析干旱的时空变化特征,可以为 应对气候变化和抗旱减灾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本文利用西南地区 31 个气象站 1951—2010 年的月降水量数据,计算尺度分别为 1 个月、3 个月和 1 年的标准化降水指数(SPI),分析了 60 年西南地区月、季和年干旱的时空变化特征。西南地 区干旱发生频率具有空间差异性,四川大部、云南南部发生干旱的频率高,而四川中部和广西东南部发生重旱的频率高。 60 年中西南地区降水量总体没有发生显著性变化,但是阶段性变化显著。年干旱、秋季的站次比具有明显增加的趋势,给西南地区抗旱带来更大的挑战。  相似文献   

14.
伶仃洋三维潮流输沙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作者使用垂向坐标变换技术,结合有限差分方法建立了三维潮流输沙的数学模型。为了增加模型的稳定性和减少数值耗散,对悬沙对流扩散方程中的水平对流项采用三阶迎风格式离散。应用本模型对伶仃洋的枯季和洪季的潮流输沙的悬沙场进行了数值模拟,将模拟结果与实测资料进行比较,二者吻合较好。模拟结果分析表明:伶仃洋悬沙运动主要集中在西滩,对伶仃航道影响不大;洪季水体含沙浓度高于枯季;水体含沙浓度沿水深存在浓度梯度,且洪季的浓度梯度明显大于枯季。  相似文献   

15.
基于里下河腹部区2010~2018年46条河流86个断面的逐月水质监测数据,运用单因子评价方法和GIS空间分析方法,分析里下河腹部区水质时空变化特征,为里下河腹部区水环境治理与保护提供依据。里下河腹部区水质时间变化特征为:非汛期(1~4月、10~12月)水质优于汛期(5~9月), 12月水质最佳,7月水质最差;近年来高锰酸盐指数和氨氮浓度总体均呈较为明显的下降趋势。水质空间变化分析表明:非汛期水质总体较好,中部的泰州兴化、扬州高邮段水质较差;汛期水质总体较差,仅部分流域性或区域性骨干河道水质达标,西南部、东北部和中部地区水质最差。区域水质时空变化特征与外引水源水量关系密切,外引水源对改善区域水质的影响逐渐增大。  相似文献   

16.
大庆湿地时空变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庆湿地是黑龙江省湿地相对集中的地区,它对大庆的气候、环境和经济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然而,近几十年来由于大庆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大庆湿地正在遭受着日益严重的污染和破坏。为了保持大庆湿地的生态平衡,必须找到一条改善大庆湿地生态环境的出路。同时,随着地理信息系统在科学研究中的广泛应用,将GIS空间分析方法应用到湿地的研究中已成为必然趋势。本文以大庆湿地为研究对象,综合利用2001年和2007年数据,分析大庆湿地的时间变化特征;利用1988年、1996年和2010年数据,充分运用GIS空间分析方法,重点分析了大庆市区湿地的空间变化特征,并分析其原因,最后提出保护大庆湿地生态系统的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7.
利用静止轨道水色遥感卫星GOCI的一天多景数据,采用基于半经验辐射传输模型(SERT),反演获得杭州湾海区悬浮泥沙浓度的时空分布;结合三维无结构三角形网格的有限体积海洋数值模型(FVCOM),模拟卫星成像时刻杭州湾水位、潮流分布状况.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潮流变化是该海区在涨落潮、大小潮悬沙分布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风浪作用导致杭州湾海域悬沙浓度枯季明显大于洪季.  相似文献   

18.
杭州湾湾口水体含沙量的时空分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卫星遥感资料,结合现场实测数据,研究杭州湾湾口水体含沙量的时空分布,综合分析得出:杭州湾水体含沙量具有冬大夏小、高浓度悬沙广泛分布的特性,岛屿效应引起的局部高含沙是杭州湾岛屿群的共性。  相似文献   

19.
三峡水库蓄水后库区干流泥沙含量时空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水体中某些污染物会以吸附态的形式吸附在泥沙上,因此,分析水库形成后水体中泥沙含量变化对研究水环境的变化具有积极意义。以实测泥沙资料为依据,分析了三峡水库蓄水前后2个多月相似年份干流泥沙含量时空分布的变化。结果表明,正常蓄水位实现后的第一年,同蓄水前相比,库区干流泥沙含量发生了很大变化,从库中至库首的干流江段,泥沙含量年均值比蓄水前下降了90%以上,且汛期下降幅度最大;同一水域泥沙含量的季节性差异比蓄水前明显减小。蓄水后从库尾至库首泥沙含量呈明显的沿程下降趋势。库区干流泥沙含量在蓄水后出现的新特征,可合理解释某些水质参数浓度的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