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向黄河相机补水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分析长江、淮河和黄河的来水丰枯遭遇规律,结合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规划的工程基础,重点研究了东线工程向黄河相机补水的可能性及补水潜力。认为东线工程无论是水源还是工程运用条件均有能力向黄河相机补水,补水不仅对黄河下游河道减淤有利,而且对黄河下游及河口地区生态环境保护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黄河河源区水沙特性及来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河源区控制站唐乃亥站多年平均年径流量200亿m^3,占黄河流域年径流量580亿m^3的35.2%,占青海境内黄河干流年径流量的91.0%。唐乃亥以上不仅是黄河河源区,也是黄河水量的主要供给地和水源涵养区之一。利用黄河源区干流主要测站(黄河沿、吉迈、玛曲、唐乃亥站)建站至2002年实测径流量和输沙量资料,初步分析了唐乃亥站水沙特性及来源。  相似文献   

3.
采用黄河干流骨干水库综合利用调度模拟模型,以2020年为设计水平年,模拟分析了龙羊峡、刘家峡水库(简称"龙刘水库")现状运用方式和汛期分别增加下泄10亿、15亿、20亿、25亿、30亿、35亿m3和40亿m3(基本不蓄水)等8个方案(调度运行方式)对全河水资源利用与泥沙冲淤的影响。结果表明:调整龙刘水库的运行方式对协调河道内外供水有一定的作用,随着龙刘水库汛期下泄水量的增加,河道减淤量增加、经济损失率逐渐加大。推荐将龙刘水库汛期增泄15亿~25亿m3水量作为现阶段调整龙刘水库运用方式的试验方案。  相似文献   

4.
黄河宁蒙河道排洪指标及径流条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侯素珍  王平 《人民黄河》2005,27(9):24-25,27
平滩流量是表征黄河宁蒙河道排洪输沙功能的重要指标。根据防洪形势需求,以历年实测资料分析为依据,初步确定了黄河内蒙河道排洪指标在2500m^3/s左右。达到和维持该指标的径流条件为年水量170亿m^3、汛期水量70亿m^3,并需要洪峰流量大于1500m^3/s、洪量大于25亿m^3的洪水过程。同时分析指出,未来一般年份的径流条件基本能满足实现这一目标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按照不同的供水范围和目标分析,南水北调西线第一期工程调水40亿m^3,产生的可定量计算的直接经济效益为248.01亿元,其中城镇供水经济效益,生态环境供水经济效益(含黄河干流补水经济效益),水力发电经济效益分别为200,17.40,30.87亿元,根据不同的测算条件分析得出,调入黄河干流的水成本价为0.7-1.0元/m^3.  相似文献   

6.
莱西市地处胶东半岛的西部,属典型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多年平均降水量为635.67mm,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3.65亿m^3,其中自产水量2.52亿m^3,入境水量1.13亿m^3。全市多年地下水补给量为1.88亿m^3,其中地表水地下水重复量达0.88亿m^3。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约518m^3,只有我国人均占有量的24%,世界人均占有量的6%;亩均水资源占有160m^3,为我国亩均水资源占有量的9%;全市人均水  相似文献   

7.
80年代黄河上游来水来沙偏丰,唐乃亥以上来水来沙量分别比多年平均值偏丰16%和64%。由于龙羊峡、刘家峡两水库拦沙和削减洪峰调平流量,使河口镇实测水量比还原后的天然值偏小40%,并使汛期水量减少,非汛期水量增加。两库的调节作用,使河口镇年平均来沙量减少0.4亿t左右。  相似文献   

8.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总干渠渠首分配河北省水量47.55亿m^3,扣除沿程损失后到冀豫边界河北省净水量37.57亿m^3。由于来水过程时空分配难以满足当地用水过程.需5.9亿m^3库容进行调节,以减少弃水,充分利用调水资源。  相似文献   

9.
南水北调中线引丹江口水库弃水可调水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主要供水目标是华北平原的京、律、冀等地区,汉江丹江口水库是南水北调中线近期工程的水源地,地理位置优越,能自流向京、津地区和黄淮海平原供水,而且水质好。南水北调可调水量受到各方面的关注,近期有专家提出引丹江口水库弃不北调的方案。丹江口水库的弃水可调水量究竟能否满足南水北调(中线)供水区的要求,采用两种方法对比作了深入分析。结果表明,丹江口水库的弃水多年平均可达50亿m^3,但多年平均弃水可调水量仅为12.6~14.5亿m^3,年内分配不均,只发生在汛期的较短时间内,多年平均可调水天数不足25d,年际变化大,有36%的年份完全没有弃水发生。  相似文献   

10.
本文采用黄河大柳树水库可行性研究阶段的有关成果,分析了大柳树水库对黄河水沙及龙门至潼关河段和黄河下游河道的冲淤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大柳树水库投入运用后,将使黄河水量的年内分配进一步均化,使汛期7~10月水量减少24.7亿m3,非汛期11月至翌年6月水量增加21.4亿m3,年水量减少33亿m3;在水库拦沙期,前20年黄河中游年均减沙0.6~0.93亿t,后30年年均减沙0.45~0.78亿t;大柳树拦沙使龙门至潼关段减淤3.57亿t,使黄河下游减淤15亿t;大柳树水库调节水量对中游冲淤影响很小,而对下游的影响程度主要取决于黄河下游的来水来沙条件,对于设计水平1950~1975年系列,使黄河下游年均增淤约0.32亿t。  相似文献   

11.
南水北调西线工程是从长江上游干支流调水入黄河上游的跨流域调水工程 .对该工程的研究始于 195 2年 ,调水规模约为 16 0~ 170亿m3 ,基本能解决黄河流域 2 0 5 0年左右的缺水问题 .通过对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可调水量分析、方案总体布局、生态和社会影响分析等主要问题的研究 ,结合该工程建设难度巨大、涉及各方面关系复杂的特点 ,提出整个工程要分期建设 ,并建议将从大渡河和雅砻江支流自流调水 4 0亿m3 入黄河作为第一期工程 .  相似文献   

12.
北京市水资源严重短缺,在考虑南水北调中线扩能增加供水量的条件下,到2030年水资源供求缺口仍有9~14亿m~3。南水北调东线外调水源可靠、水量充足、水质达标,向北延伸具有可行性。通过水资源供需平衡计算,确定2030年东线北延进京工程调水规模10亿m~3。基于低碳发展理念,探索在河北省文安县新建文安洼水库(库容4.2亿m~3)将汛期不调水调节为全年连续输水进京。北京境内工程布局以优水优用、一水多用为目标,现有一环输水线路(107 km)水源为优质中线水,供城市生活为主;规划二环输水线路(140 km)水源为东线北延水,供生态环境为主。以此,促进形成一环、二环分质供水,相对独立,调度灵活,运行安全及备用可靠的工程体系。  相似文献   

13.
现代化水网建设与水资源优化配置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我国南水北调东线山东段、山东胶东调水等工程的相继开工建设,为山东省当地水、黄河水和长江水联合运用提供了难得的契机.结合跨流域调水工程,就山东省现代化水网建设及利用该系统进行水资源优化配置加以研究.在确定出水资源系统网络概化图的基础上,建立了山东省水资源供需平衡计算机模拟模型,按照现状年、2010年和2030年共3个水平年不同调水方案下的6个方案进行了模拟计算,为新时期山东省水资源开发利用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胶东地区是严重缺水地区,近年来随着城市人口不断增长,工农业生产和经济快速发展,缺水问题越来越突出。以胶东地区缺水较为严重的潍坊、青岛、烟台、威海四个地市为研究区域,结合引黄济青工程和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实施跨流域调水,缓解供需矛盾,以2020年和2025年为规划水平年,基于水量平衡分析,构建以缺水量最小和调水工程效益最大为目标的多水源多目标优化配置模型,确定调引不同水源(黄河水,黄河水和长江水)时的水资源优化配置方案。配置结果表明:只调引黄河水,受水区不同规划年的缺水量分别降低14%~83%、10%~31%;同时调引黄河水和长江水,受水区不同规划年的缺水量分别降低28%~81%、19%~53%。可见优化配置方案可以有效缓解胶东地区水资源紧缺状况和供需水矛盾,为胶东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5.
蒋晓辉  刘昌明 《水利学报》2004,35(12):0077-0083
本文根据水资源量可再生能力的评判条件,提出了水资源量再生能力评判系数及计算方法,并在水库合理调度和水资源优化配置的基础上,建立了黄河干流水资源再生能力的评判和调控模型。模型对不同需水水平年黄河干流水资源量再生能力进行了评判,并从维持水资源可再生性角度,考虑了南水北调及降低需水水平对黄河水资源可再生能力的调控作用。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为黄河干流水资源可再生能力的评判及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了合理控制阈值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Xu  Z. X.  Takeuchi  K.  Ishidaira  H.  Zhang  X. W. 《Water Resources Management》2002,16(3):239-261
The water resource issue is one of the most significant problemsthat the Yellow River basin will face this century, and one which has received much attention by public and government for several years. Water authorities will face great challenges in meeting the in-stream flow requirements and providing more water for growing populations, industry and agriculture. In order toevaluate the sustainability of the water resource system inthe study area, an object-oriented system dynamics approachhas been used to develop a model for the water resourcessystem in the Yellow River basin, which is referred to asthe Water Resources System Dynamics (WRSD) model. It hasbeen developed for simulating a water resource system andcapturing the dynamic character of the main elements affectingwater demand and supply in the study area. For thebusiness-as-usual (BaU) scenario, the water demands in theYellow River basin are estimated 50.9, 56.5, and 59.5billion m3 for 2010, 2020, and 2030. The existing andpotential water supplies from surface water, aquifers andtreated waste-water are estimated, and potential waterdemands for domestic, industrial and agricultural uses areprojected. Various water supply and demand scenarios havethen been explored by changing variables and parameters,and the sustainability index of the water supply system isestimated for different sub-regions over various periods.  相似文献   

17.
对南水北调工程解决中国北方用水问题的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李思悦  张全发 《人民黄河》2005,27(8):28-29,43
简要介绍了南水北调工程,分析了调水后我国北方用水情况,对今后的用水及缺水情况进行了预测。分析了预测结果表明:调水后,黄河上游(西线受水区)基本能满足正常来水年年份用水;在中等枯水年份,2030年和2050年分别缺水80亿m^3和50亿m^3。整个中线受水区2020年缺水量高达207亿m^3。淮河流域(东线受水区)基本能满足2030年水平的需水要求,但2050年将缺水20~40亿m^3;山东半岛依然为严重缺水区,缺水量达38.911亿m^3。  相似文献   

18.
抓紧实施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向黄河补充生态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河源头区是黄河的“水塔”,“水塔”水量减少,生态趋于恶化。这涉及整个黄河水量和生态环境的变化,向黄河源头河段补充生态水,向西北地区供给生态水,象国内其他补充生态水工程一样,建议主要由中央财政拨款建设,并按市场经济机制,完全能够解决工程的运行维护费用。  相似文献   

19.
黄河干流沿程水沙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中国河流泥沙公报"数据,结合流域内长系列年降水量资料,探讨黄河干流沿程水沙的历史变化情况。通过对17个雨量站长系列降水量资料的分析,认为气候不是黄河径流量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黄河年径流量沿程降低,而且愈往下游降低的幅度愈大,这主要是引水量增加和水土保持措施引起的;中下游沙量明显降低,降低的幅度沿程增加,这主要是水土保持、水利枢纽建设及其对水沙量的调节、上游引水和气候变化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水利枢纽工程的兴建和水库运行方式的改变引起了沙量的突变。分析还表明,黄河利津站年水沙量自20世纪50年代的474亿m3和14亿t大幅度减少至2000年以来6年的平均值132亿m3和1.5亿t,给黄河口的演变带来很大的影响,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