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钱塘江河口段受潮汐和上游径流的作用,水体含氯度变化较大,对沿江工农业、生活取水产生了较大影响。依据钱塘江河口段七堡站9个月实时监测的水体含氯度数据,分析了潮汐和径流对饮用水源地含氯度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潮汐作用的减弱,七堡站咸水入侵的强度、含氯度日超标时间等均逐渐减小;上游径流量的增大,可有效降低饮用水源地的含氯度,但随着径流量的增加,径流的抑咸作用越来越小,当径流量超过一定值后,继续增加流量对氯度的稀释作用已非常微弱。依据分析结果,参照国家规定的饮用水含氯度标准,确定了大、中、小潮期间,水体含氯度符合标准的时间,以及上游抑咸的最佳下泄流量。  相似文献   

2.
基于钱塘江河口段上、中、下游3个站点连续5天高频次的流速、潮位、水深、含氯度等实测资料,采用通量机制分解法计算每个潮周期的含氯度输运通量,分析了含氯度输运通量与潮差的相关性、水盐输运分离现象、强潮作用下盐水入侵的动力机制及其对抗咸的启示。结果表明:河口段下游的含氯度输运主要受斯托克斯效应控制,而上游则受平流输运和潮泵输运共同主导,垂直切变作用对含氯度输运的影响非常有限;在河口段的上游存在水体向下游输运,而含氯度向上游输运的现象,该现象会加剧上游河段的盐水上溯;向陆的含氯度输运通量与潮差存在较强的正相关关系,可将潮差作为盐水入侵程度及抗咸调度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3.
一维潮流与含氯度耦合数学模型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东江三角洲的实际情况,建立一维潮流与含氯度耦合数学模型,通过对东江下游及其三角洲供水水源工程8个基本布置方案的对比分析,定量计算不同方案对水动力条件、咸潮界的影响。结果表明:该模型能较好地模拟潮流与含氯度的变化,可为东江三角洲河网区河道治理、城市供水工程建设等相关问题的研究提供科学依据及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闽江下游河道咸潮入侵频繁发生,严重影响沿岸生活用水安全。该文收集闽江下游河道典型断面含氯度和水文参数等多年实测资料,统计分析闽江下游河道含氯度时空分布特征,并研究其指示意义。结果表明:空间分布上,闽江河道自马尾往南北港上游含氯度逐渐减小,魁岐和螺洲以下河道径流与潮流相互作用明显,咸淡水掺混强烈;时间分布上,2013年以来,闽江下游河道含氯度有逐渐增大的趋势,年内季节变化总体为春夏水体含氯度水平低,秋冬水体含氯度水平较高,含氯度日周期变化与潮汐时间基本一致。建议水厂根据潮位与河道含氯度变化规律择时取水,可以有效增加取水时间。  相似文献   

5.
珠江三角洲咸潮活动规律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大量实测水文、地形和含氯度等基础资料的分析,了解珠江三角洲及其河口地形变化及含氯度变化规律,并通过数学模型分析不同来流、地形变化及三角洲分流变化对珠江三角洲咸潮入侵的影响。研究成果为澳门珠海供水保障规划提供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大量实测水文、地形和含氯度等基础资料的分析,了解珠江三角洲及其河口地形变化及含氯度变化规律,并通过数学模型分析不同来流、地形变化及三角洲分流变化对珠江三角洲咸潮入侵的影响。研究成果为澳门珠海供水保障规划提供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7.
根据相似原理导得了盐水入侵模型试验研究所需的相似条件。在盐水入侵模型试验中,恰当地选择模型的上、下边界,复演了强混合型潮汐河口含氯度的纵向分布,为水厂确定取水口的位置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磨刀门水道咸潮上溯频发,引起广泛关注。对该地区建立了基于极大重叠离散小波变化(MODWT)和Elman神经网络的咸潮模拟模型(MOD-Elman),模拟预测日均氯度,并借助一维纵向扩散方程分析河段的含氯度分布。结果表明:(1)MOD-Elman模型对非平稳的含氯度变化模拟效果较优且泛化能力较好;(2)咸潮影响预测图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站点之间各点含氯度变化。利用MOD-Elman模型和一维纵向扩散方程,可预测未来一段时间内磨刀门的受咸潮影响情况,对预警压咸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9.
钱塘江江水含盐度计算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由于工农业发展的需要,入海河口淡水资源的充分利用愈来愈迫切。为此,必须研究河口咸、淡水掺混的规律。 钱塘江河口含氯度(含盐度‰=1.81×含氯度‰ 0.03‰)的实测资料表明,大多数情况下,主流与岸边、水面与河底相差在20%以内,断面分布比较均匀,属强混合型  相似文献   

10.
采用珠江三角洲网河及河口区一、二维联解潮流、含氯度数学模型,计算分析了广州港出海航道三期工程建设对咸潮上溯、水厂取水等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