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7 毫秒
1.
田间持水量可以反应土壤对作物水分的供给状况,通过和土壤结构以及其他土壤水分参数的结合,可以有效监测土壤旱情.但是传统的室内和田间测定方法都较为复杂,为实际土壤墒情监测带来了一定难度[1,2].本研究采用优化的沙箱法测量田间持水量,通过对淮北平原的三种代表性土壤进行了试验,结果显示沙箱法对于测定土壤田间持水量具有可靠性和实用性,为土壤墒情的日常监测工作提供了便捷有效的测定手段.  相似文献   

2.
不同土壤质地田间持水量实验成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中应用不同田间持水量实验方法,测定不同土壤质地的田间持水量,实验证明,田间持水量与土壤质地、渗透性能及退水能力密切相关。应用这三种实验方法均可准确测得田间持水量,为确定土壤灌溉量、土壤墒情和旱情评价指标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干旱灾害的发生频率增加、范围扩大、持续时间延长和损失加重,严重制约了社会经济的正常运行。通过对GPS卫星空间大地控制网技术的应用、土壤田间持水量和频域反射法测量土壤含水率的率定方法研究及旱情综合分析系统的开发等先进技术的利用,构建了集降水量、土壤墒情、地下水位信息三位一体的信息自动采集系统。为及时了解和掌握土壤墒情和地下水变化情况,逐步提高土壤墒情、地下水自动监测能力和旱情预测预报水平,为抗旱决策提供墒情旱情和地下水信息,预防和减少旱灾损失,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4.
田间持水量测定成果合理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间持水量是土壤排除重力水后的最大土壤含水量,是对作物有效的最高土壤水含量,也是进行土壤墒情评价的重要依据。由于田间持水量测定方法、测定条件等的不同,导致测定结果也不尽相同,为此对田间持水量测定成果进行合理性分析非常必要。从测定方法、测定条件、土壤质地、退水过程、墒情评价等方面,阐述了墒情站点的田间持水量测定成果合理性分析过程,为土壤田间持水量测定、成果分析验证、墒情评价、旱情分析等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5.
姜波  张薇 《吉林水利》2012,(8):21-24
田间持水量是表征田间土壤保持水分能力的指标,是计算土壤灌溉量的重要指标,也是确定墒情和旱情评价指标的重要参数。文章通过三种不同实验方法对吉林省中西部地区五种土壤质地、三层土深的田间持水量进行实验研究,其结果表明,该区田间持水量与土壤质地、土层深度、渗透及退水能力密切相关,其实验数据可应用于该区计算土壤灌溉量,确定墒情和旱情评价指标等。  相似文献   

6.
田间持水量的测定与旱情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针对近年来不断加剧的旱情,分析了土壤结构及各种水分常数,通过测定田间持水量来推断出毛管断裂含水量,并和实测的土壤含水量加以比较,确定有无旱情发生.应用本方法,对2003年做了旱情分析.  相似文献   

7.
孙瑞  刘田田 《江苏水利》2016,(10):56-58
介绍了徐州市田间持水量测定方法,通过对测定成果进行分析,得出该地区田间持水量与土壤质地、土层深度、渗透及退水能力密切相关,其实验数据可应用于徐州市计算土壤灌溉量,确定墒情和旱情评价指标等。  相似文献   

8.
本文介绍了土壤田间持水量测定方法,并通过对安徽省田间持水量测定成果分析,提交了了安徽省的田间持水量空间分布成果,得出田间持水量在垂向分布上自表层向下随深度减小,自苗期到成熟期随着作物生长而减小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曹建业 《海河水利》2005,(4):43-44,49
对全国旱情监测预测系统——旱情地面验证的山西太谷小灌区2003年度旱情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旱情监测既需监测气象要素、土壤墒情,更需监测作物生长情况。作物生长情况是旱情和田间管理信息的综合反映。只有在监测气象要素、土壤墒情的同时密切监测作物生长情况,才能准确预测预报旱情、充分发挥农田水利设施的作用.使干旱对作物的影响降到最低度。  相似文献   

10.
根据华北半湿润偏旱井灌区节水农业综合技术示范区的建设实践,在河北平原三河井灌区,通过实时监测冬小麦田间土壤含水率,计算出其田间土壤含水量与田间持水量之差即为灌水定额;当实时监测的田间土壤含水率低于冬小麦适宜生长含水率高于凋谢系数时,便对监测地块进行灌溉。采用移动式管道喷灌或支管退行式畦灌模式进行冬小麦灌溉,使灌水定额控制在750m^3/hm^2以内,达到节水增产增收的目的,促进农业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11.
《水科学与水工程》2021,14(3):171-183
To better understand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mechanisms of droughts at different drought stages, this study selected the Xiangjiang River Basin in China as the study area, and evaluated soil moisture (SM) at different depths for drought monitoring, through SM data simulated with the variable infiltration capacity (VIC) model.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unreasonable drought/wetness classifications based on the soil moisture anomaly percentage index (SMAPI), an improved soil moisture anomaly percentage index (ISMAPI) was developed by introducing the Box–Cox transformation. The drought/wetness frequency generated by ISMAPI demonstrated preferable spatial comparability in comparison with those from SMAPI. The lag time of ISMAPI relative to the standardized precipitation evapotranspiration index was closely related to soil depth, and was characterized by a fast response in shallow soil layers and a relatively slow response in deep soil layers. SM in shallow soil layers provided a measure for monitoring short-term droughts, whereas SM in deep soil layers provided a better measure for long-term persistent drought events. Furthermore, the occurrence and mitigation time of drought events identified by SM in deep soil layers usually lagged behind that identified by SM in shallow soil layers. Compared with deep SM, SM in shallow soil layers responded faster to meteorological anomalies, thereby resulting in shorter periods of SM persistence in shallow soil layers than in deep soil layers. This can explain the differences of SM at different depths in drought monitoring.  相似文献   

12.
砂姜黑土区多目标农田排水系统优化布置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景卫华  罗纨  贾忠华  温季 《水利学报》2012,43(7):842-851
砂姜黑土区受其土质以及降雨特点的影响,涝渍与干旱灾害交替出现,以往单一的排水系统设计标准难以满足除涝抗旱以及环境保护等多重目标。本文利用田间水文模型-DRAINMOD,以淮北平原砂姜黑土区为例,模拟分析了不同排水系统布置方案对提高作物产量以及减少农田排水对环境的不利影响等因素。结果表明,在综合考虑作物产量、经济效益、环境保护以及节约耕地等多重目标下,研究区农田排水系统宜采用暗管浅密布置的方案,推荐排水暗管布置间距在18~30m之间,埋深以不超过1.2m为宜;仅在农沟一级采用暗管代替排水明沟可节约耕地10%以上。本研究成果可为当地排水系统改建、新建工程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长江上游地区土层薄,蓄水容量差,由于雨量集中,容易导致洪、旱灾害交替发生,进行坡面径流调控降低土壤含水量是流域治理的有效手段,坡面径流的快速测评可为径流调控提供数据支持。研究采用野外调查和取样分析的方法,得到长江上游不同土壤类型土层厚度和物理性质;统计分析长江上游不同地区 5 年一遇最大 24 h 降雨量,基于径流形成原理,计算得到长江上游地区径流系数为 0.53 ;不同地区壤中流占总径流量的比例均值为 30% ,研究结果可为坡面径流调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土壤水分传感器田间比测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比较不同工作原理和型号的土壤水分传感器在土壤墒情监测中的性能表现,在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的安徽六安淠史杭蒸发实验站对?15?种土壤水分传感器进行了为期半年的室外田间埋设条件下的实验研究,并采用稳定率、灵敏率、准确率等?3?个指标及赋分排序法对实验结果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拟定的?3?个评估指标简单、可行、计算方便,具有一定的科学意义;赋分排序法可以对传感器的整体性能给出客观评价.本次比测实验研究,对土壤水分传感器评估体系的完善、大范围实践应用及旱情监测系统的建立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5.
以山西省汾河流域为例,采用水量和能量平衡原理的VIC模型模拟了区域内径流和土壤含水量的变化过程,并构建了土壤干旱指数进行实例研究。结果表明:建立的VIC模型能够较好地模拟研究区站点的径流和土壤含水量的变化过程,基于土壤含水量模拟的土壤干旱指数与实际干旱的发生具有较好的相关性,土壤干旱指数物理意义清晰,能较好地刻画区域干旱在时空上的发生、发展及结束过程,对区域干旱监测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推进全面抗旱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06年春季严重旱情暴露出目前我国的抗旱减灾体系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仍不相适应,抗旱减灾能力仍然不足.只有坚持从单一抗旱向全面抗旱转变,才能全面提高我国抗御水旱灾害的能力.具体措施包括加强抗旱基础设施建设,推行抗旱预案制度,完善全国抗旱信息系统,加强生态抗旱工作,建立抗旱物资储备制度和抗旱服务组织,加快抗旱立法,积极推进洪水管理.  相似文献   

17.
江淮丘陵区干旱成因与减灾措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淮丘陵区由于特殊的气候、地形和水文地质条件,水资源供给不足,干旱灾害频发,因此,有必要探讨解决该区干旱成灾的措施。通过对江淮丘陵区气候、地形地貌、地质、土壤、水利工程、社会经济及人类活动等方面的剖析,探讨了该区干旱缺水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在工程措施方面,要加大水利基础设施投入,不断提高水利工程的蓄水、供水能力;在非工程措施方面,要重视种植结构调整,因地制宜地推进中低产田土壤改良工作,不断增强土壤蓄水保墒能力,努力发展节水高效型农业,不断提高该区抗旱减灾能力。  相似文献   

18.
应用田间持水量实验成果,以旱情调查、历史旱情分析数据成果、历史典型年的墒情农情等资料分析建立起不同土壤质地、不同土层深度、不同干旱等级框架下的墒情评价指标。实践检验证明该评价指标使用简便、评价范围广且针对性强、评价结果合理并符合旱情实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