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土壤中的"水、肥、气、热"四性是作物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其中水居首位。如果土壤的水分适量,四性处于协调的生态环境中,作物才能正常生长、成熟。反之水分超量或不足,则四性失调。以水调肥、以水调气、以水调热,水是最积极、最活跃的因素,涝渍灾害就是由于土壤中水分过多,影响了作物的正常生长,造成了作物减产。  相似文献   

2.
土壤肥力有五个因子,即水、气、肥、热和微生物。其中肥是植物营养因素;气、热、微生物是环境因素;而水既是营养因素,又是环境因素。土壤中的水,不仅影响着土壤空气的变化,也影响着肥、热和土壤微生物的状况。可见,水是土壤肥力中最活跃的因素。人们都知道,水是植物细胞原生质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3.
水、肥、气、热、光是农作物的五大生活因素,它们相互间不可代替,缺一不可,同等重要。水是其中的活跃因素。在土壤中,以水调气,以水调肥,以水调温,促进土壤熟化,改善土壤结构,满足作物生长发育的需要,达到农业高产稳产的目的。因此,农田水分状况与农作物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农田水分存在形式有地面水、土壤水和地下水三种。这三种水分是可以相互转化的。作物根系从土壤中吸取的是土壤水;只有将地面水和地下水转化为土壤水,才能被作物根系吸收利用。土壤孔隙中有空气和水分存在,水气比例失调,就会造成作物生长环境和土壤物理性状变坏,不利于作物生长。各种农田水利工程措施,灌溉或排水降渍,归根结蒂都是为了调节农田水分状况,促使土壤中的水、肥、气、热状况处于协调状态,为作物生长发育创造良好条件。  相似文献   

4.
协调农业生产中水、肥、气、热关系,构建水肥气热耦合技术,对实现农业节水省肥、增产提质具有重要意义。论述了水肥耦合、水气耦合、水热耦合以及水肥气热耦合效应的研究进展,提出了今后水肥气热耦合技术发展方向。为我国精细农业发展和农业生产提质增效和绿色发展提供更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5.
阐述了土壤中水对肥、气、热等其它诸因素的影响,造成水土流失、土壤肥力下降的主要成因,以及对水土流失、土壤肥力下降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6.
土壤是农业自然资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农业自然资源是由地貌、土壤、植被等因素构成的.土壤是植物生长发育的自然基地,良好的植物生长,不仅要求水、气、热、肥诸因素同时存在,而且必须处于相互协调的状态.合理开发和利用土壤资源,必须遵循自然发展的客观规律,以达到有目的的用土、改土、更好地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小麦灌溉的必要性小麦灌溉的必要性可从以下几方面认识:1、小麦生育期的降雨量严重不足,必须靠灌溉来补充。水、肥、气、热是作物生长的四大基本要素。水为四者之首,欲使作物得到稳定高产,必须首先满足作物对水份的需求。然而气象统计资料表明,淮北地区小麦生长期的降雨量与小麦需水量,在量值和时空分布上均不匹配。例如濉溪县小麦全生育期多年雨量均值为296.8mm,比安徽省水科所测定的小麦全生育期需水量的上限(500mm,包括播前水80mm)差200mm,比其下限(430mm)差130mm。据濉溪县气象  相似文献   

8.
白城市节水灌溉示范基地是我市的高标准节水灌溉示范项目区,位于洮南市境内,白城至长春公路285~286km处的两侧。 该基地 2000年种植旱田50hm2,其中玉米 18 hm2、绿豆 20 hm2、高梁6hm2、芝麻 3hm2、葵花 2hm2,另外还有果树和大棚蔬菜。全部采用了喷灌、微喷和滴灌等节水灌溉措施,在今年的特大干旱中取得了显著的效果。l节水灌溉可实现农作物增产增收。 2000年节水灌溉示范基地根据天气情况和作物相应生长阶段的需要,以高质量的灌溉水调节作物生长所需肥、气、热等因素,创造优良的生长…  相似文献   

9.
墒情是指土壤含有适于种子发芽和作物生长的湿度状况。墒情的好坏对农作物生长发育有直接关系。好的墒情不但保证农作物适量的供水,而且还能调节土壤温度,有利于微生物活动,促进土壤养份分解,使水、肥、气、热统一发挥作用,达到高产稳产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稻田由于地下水位过高或耕层长期滞水,使土壤水多气少,水、肥、气、热失调。并伴有过量的毒害物质,产生渍害,危害水稻正常生长,影响产量。水稻是我省的主产作物,近年来稻田渍害已成为影响我省水稻增产的障碍性因素之一,且渍害面积尚有继续扩大之趋势。因此,寻求有效的治渍措施是水稻生产中一项急待解决的问题,这对于保护和开发利用我省土地资源、发展粮食生产,具有深远的意义。我们于1982年选择了我省上高县东边大队渍害稻田为技术治理的中间试验区,进行了以地下排水为中心的水利措施治理试验。其目的主要是探索治理渍害稻田地下排水工程的合理布局及其效应,为治理渍害稻田地下排水工程的规划设计及生产应用方面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