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1 毫秒
1.
本文依据实验资料,对农田潜水蒸发的变化规律及其计算方法进行了研究.分析了潜水蒸发随埋深的变化规律、潜水蒸发在年内、作物生育期内的变化规律、潜水蒸发系数和潜水蒸发的日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种有作物情况下的潜水蒸发规律与裸地显著不同;潜水蒸发的日变化与外界蒸发力较一致,但是有滞后性,这种滞后性随埋深增加表现愈明显.最后用回归分析方法建立了逐月潜水蒸发模型,给出了较为可靠的潜水蒸发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2.
农田潜水蒸发的变化规律及其计算方法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依据实验资料,对农田潜水蒸发的变化规律及其计算方法进行了研究,分析了潜水蒸发随埋深的变化规律,潜水蒸发在年内,作物生育期内的变化规律,潜水蒸发系数和潜水蒸发的日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种有作物情况下的潜水蒸发规律与裸地显著不同,潜水蒸发的日变化与外界蒸发力较一致,但是有滞后性,这种滞后性随埋深增加表现愈明显,最后用回归分析方法建立了逐月潜水蒸发模型,给出了较为可靠的潜水蒸发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3.
有作物条件下的潜水蒸发计算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民黄河》2014,(2):40-42
为了更好地考虑作物生长对潜水蒸发的影响,将作物增量(有作物时与裸土时潜水蒸发量的差值)用于计算逐日潜水蒸发量。逐日作物增量与由阿维里扬诺夫公式计算结果代替的裸土时潜水蒸发之和为有作物时的潜水蒸发量。在对作物增量与生长季节及潜水埋深之间关系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作物增量的计算方法。与现有方法的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提出的方法可以得到更好的计算结果。  相似文献   

4.
潜水就是浅层地下水,其消耗主要是潜水蒸发。所谓潜水蒸发是指潜水在土壤水吸力的作用下,向土壤包气带中输送水分并经由土壤和植物进入大气的过程。现代农田水分研究理论将土壤、植物、大气作为一个连续体,称为SPAC系统,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越来越意识到把潜水融合到该系统中的必要性,因为浅层地下水必然会和SPAC系统中的水分产生联系,潜水影响包气带的水分分布,从而影响作物根系从土壤中吸水。在灌水和降雨不足以满足作物的需水要求时,浅层地下水会对缺水量有一定的补充作用。如果地下水能对作物的生长有所贡献,那么在制定灌溉制度时就要考虑地下水的影响,灌溉量取决于潜水蒸发和作物腾发的关系。降雨通过入渗能够补给潜水,潜水通过潜水蒸发进入土壤和大气。因此,研究潜水蒸发对研究农田水分循环有着重要价值。同时,潜水蒸发的研究对制定灌溉制度、调控地下水埋深以适应植物生长、防治盐碱化和进行水资源评价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有作物生长影响和无作物时潜水蒸发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本文利用田间实测资料建立了夏玉米根系吸水函数并推导出作物生长条件下地下水位为定水位时一维非饱和土壤水分稳定运动的解析解。利用所得解析解,对有作物生长影响和无作物时潜水蒸发的关系进行了研究,提出了计算有作物生长时潜水蒸发的简易方法。  相似文献   

6.
苏浩 《东北水利水电》2013,31(6):53-54,70
本文根据鞍山市台安径流实验站1999年实测数据资料,通过对不同土质及不同埋深的作物在生育期对潜水蒸发影响的分析,探讨了辽宁中部平原区降雨量及作物生育期对潜水蒸发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潜水蒸发规律和调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依据山西省水科所地中蒸渗试验资料,对潜水蒸发类型、影响因素、规律及其调控措施进行了比较全面的论述。认为潜水蒸发不仅是地下水均衡要素中的一项,而且是土壤盐分累积的动力,同时潜水是作物可利用的重要水源。提出1.5m为潜水埋深的调控基础深度。  相似文献   

8.
文章根据鞍山市台安径流实验站1999年实测数据资料,通过分析潜水蒸发影响因素的敏感性,用双因素无重复方差分析法比较了地下水埋深、土质和月份(即作物不同生育期)3种最主要因素对潜水蒸发影响的显著程度,推求出辽宁中部平原区潜水蒸发预测模型。  相似文献   

9.
在干旱地区,由于降雨量较小,土壤水势梯度常常小于零,潜水蒸发不仅成为作物耗水和土壤水蒸发的主要来源,而且在灌区还可以补充作物根系层中需要的水分,从而减少灌水量。同时,潜水蒸发又会引起盐分的上升和积累,造成土壤次生盐碱化,在地下水埋深较浅和地下水矿化度较大的地区,这一现象尤为严重。因此,研究潜水蒸发对地下水资源的评价与保护、合理灌溉和防止土壤盐碱化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0.
关于潜水蒸发经验公式的探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潜水蒸发是浅层地下水消耗的主要途径。在平原区,当没有降雨、开采、沟河排泄及外泄地下径流的情况下,地下水位的消落,基本是潜水蒸发的结果。在地下水埋藏较浅的地区,其蒸发量极为可观,特别是在植被区作物生长时期尤为明显,构成了地下水垂直消耗的主要途径。在地下咸水区,潜水蒸发又引起了盐分的上升、积聚,造成土壤次生盐碱化。因此,研究潜水蒸发就成为研究地下水动态变化、地下水资源评价、保护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农作物灌溉增产效益影响因素的分析,提出以作物有效灌溉水量和作物总产量作为计算作物灌溉增产量的主要影响因素,并通过对影响因素的随机特性分析,构造了以时间序列分析法为基础的农作物灌溉增产量与有效灌溉水量和作物总产量的关系,并对由此建立的线性模型进行了显著性检验和模拟性检验。  相似文献   

12.
野外条件下作物根系吸水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根据带有作物根系吸水项的垂向一维土壤水分运动方程,通过有限差分方法,用野外实测资料计算了作物根系吸水率.根据计算结果,用多元非线性回归的方法,得出了作物根系吸水的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13.
浙江红壤区水分条件对冬小麦生长的动态耦合模拟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吕军 《水利学报》1998,29(7):0068-0073
本文讨论了土壤水分运动与作物生长动态耦合模型的建立方法.经与试验结果比较,验证了土壤水分运动和作物生长动态耦合模型对冬小麦生长过程模拟的可靠性,分析了模型中有关作物旱害和渍害耦合参数的灵敏性.应用该模型对南方多雨地区冬小麦生长进行的分析。  相似文献   

14.
山西省小麦、玉米依靠降雨满足作物需水程度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山西省播种面积较大、产量较高的小麦、玉米两种主要粮食作物,分析了全省及11个分区有效灌溉面积上作物全生育期降雨有效利用量,与相应作物需水量作比较,分析了全省及各分区水地作物依靠降雨满足其需水要求的程度。结果表明:全省平水年有效降雨量满足作物需水要求的程度,小麦为31%、尚缺水69%,玉米为50%、缺水50%;干旱年满足程度则更低。降水总体上远不能满足作物耗水需要,且缺口很大。  相似文献   

15.
葡萄痕量灌溉技术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引进北京普泉公司痕量灌溉技术,建立葡萄井水痕量灌溉试验区,开展葡萄痕量灌溉试验研究。监测土壤湿润范围、土壤含水率变化、作物生长状况,并与大田葡萄沟灌进行试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痕量灌溉节水效果优越,作物根系层土壤长期处于适宜含水率范围,能够为作物生长创造良好的水环境,灌溉均匀度高于滴灌均匀度,研究提出了葡萄痕量灌溉制度。  相似文献   

16.
基于改进后的Mann-Kendall趋势检验方法(MMK)对东北三省1949—2015年各省主要作物种植时序变化特征进行研究。利用1949—2015年该地区典型气象灾害(干旱、洪涝、低温、风雹、台风)的受灾、成灾及绝收面积构建对应灾害类型的灾害减产成数,并利用趋势分析、脱钩关系评价模型评价识别各类灾害对东北三省粮食生产的影响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949—2015年东北三省粮食作物种植面积比例降低趋势显著,典型作物产量由高到低为:玉米、稻谷、小麦及大豆,且四种作物产量均呈增加趋势。东北三省受灾害影响程度由高到低分别为:旱灾、洪涝、风雹、低温及台风。粮食种植面积和粮食产量与典型气象灾害间的脱钩关系相似,2000年以来东北三省旱灾和洪涝灾害与种植面积间以绝对脱钩关系为主。  相似文献   

17.
旱作节水技术在贵州的应用现状与发展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贵州水资源利用潜力、水资源开发利用状况及存在问题的分析,全省各地实施坡改梯工程建设、"三小"工程建设、横坡聚垄种植技术、旱地地膜覆盖技术、作物秸秆覆盖技术等旱作节水技术,旱作面积稳步发展,种类走向特色化,旱作农业取得了显著的效益。  相似文献   

18.
冯广龙  罗远培 《水利学报》1998,29(2):0042-0047
根据根、冠间相互作用机制及其对土水环境响应特征,建立了以土壤水分为参变量的根、冠关系模拟调控模型,并基于常规及适应跟踪控制思想,给出了2种计算作物需水量、规划灌溉方案的方法. 作为例子,分别计算出了1992、1994两年冬小麦生长季内逐日1m土体应具备的水量,模拟值与实测值经统计相关检验,均达到了极显著水平.实验证明,两种方法可用来根据不同生产目标,制定农田灌溉方案。  相似文献   

19.
作物系数和需水量是制定作物灌溉制度和计算水资源平衡的重要参数,不同气候和栽培条件下作物系数和需水量会发生变化,试验旨在明确鲁北地区麦秸盖田对夏玉米作物系数和需水量的影响。通过大田试验以水量平衡法计算作物需水量,以Penman-Monteith公式计算参照作物蒸散量和作物系数。结果表明麦秸盖田比露地栽培生育期内作物需水量减少30.4 mm,作物系数降低7.2%,水分利用效率增加21.0%。  相似文献   

20.
黏弹性人工边界地震动输入方法及实现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本文对实现黏弹性边界的常用方法进行了总结,对相应于黏弹性边界的地震动输入公式进行了详细推导,把自由场应力的求解也转化为自由场速度的求解,简化了地震动输入公式,并给出了地震动输入的简化方法。基于ABAQUS软件,进行算例分析并和理论解进行对比,验证了各种黏弹性边界实现方式及本文地震动输入方法的合理性和正确性。最后,对大朝山重力坝典型挡水坝段进行地震响应分析,通过施加黏弹性边界并输入相应地震动,评价了无限地基辐射阻尼的影响,并与无质量地基模型的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考虑辐射阻尼效应后坝体地震响应明显降低,故在实际工程抗震分析时对其影响应予以适当考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