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三峡水库运用后坝区河势变化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是三峡工程坝区泥沙模型试验研究在河势变化方面的初步总结,旨在揭示坝区河势发展的特定规律,为坝区上游船闸及升船机引航道的布置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本文回顾了1983年以来长江科学院开展三峡工程泥沙问题研究,通过原型观测调查、数学模型计算和泥沙模型试验相结合的途径所取得的主要成果。这些成果包括水库长期使用、水库变动回水区泥沙淤积、坝区泥沙冲淤,以及坝下游冲刷问题。  相似文献   

3.
三峡工程泥沙研究进展综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胡向阳 《人民长江》2000,31(1):22-24
三峡工程泥沙研究工作从1958年全面开展至今已40多年,长江科学院继续就与技术设计有关的坝区库区泥沙问题开展研究。长江科学院近两年来对三峡工程库区和坝区泥沙问题进行了大量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金沙江和嘉陵江来沙量占长江上游来沙量的83%,溪洛渡、向家坝和亭子口水库建成后,可使三峡水库泥沙淤积达到了初步平衡的时间推迟。三峡工程通航建筑物引航道的防淤清淤措施研究表明,枢纽运用初期引航道泥沙淤积物可采用机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泥沙模型试验水沙测量与控制系统,该系统可用于大型泥沙模型试验的含沙量和泥沙颗粒级配测量、水沙循环控制和水库水位自动测量报警等功能,已成功应用于多项国家重点科技项目。  相似文献   

5.
潘庆Shen 《人民长江》1995,26(3):51-55
根据三峡水利枢纽坝区泥沙模型试验成果和国内葛洲坝等水利枢纽泄洪和电厂排沙底孔的实测资料,对三峡工程坝区水流运动特性进行了论述,对初步设计选定的电站排沙工程设施进行研究。认为初设选定的排沙设施布置基本合理。从三峡水利枢纽坝区水流泥沙运动特点来看,电站防沙措施采用集中布置,以及在高程较低的部位布置一些排沙底孔,其防沙效果是明显的。但紧靠左、右岸的排沙底孔,则以适当降低其高程并相应左移和右移为宜。在不考  相似文献   

6.
三峡工程的泥沙研究将是长期的长江三峡工程的泥沙研究将是长期的.将分:1.近期(开工以后至2003年三期围堰截流以前)主要研究为设计和施工服务.这时的主要泥沙问题之一是坝区泥沙冲淤问题.坝区有船闸、升船机等通航建筑物和电厂,泥沙冲淤问题异常复杂.为互相...  相似文献   

7.
三峡工程明渠通航设计优化及泥沙淤积影响的科研试验顺利完成长江科学院陈永奎长江科学院水工研究所和河流研究所与长委设计院施工处密切配合,于今年7月底,在汉口的三峡工程1:150比尺坝区泥沙模型上,顺利完成了三峡明渠通航技术阶段的设计优化及泥沙淤积影响等有...  相似文献   

8.
根据三峡工程蓄水初期2003年6月-2006年10月坝区河段实测水文及地形资料,对三峡坝区泥沙模型进行了泥沙淤积验证,分析了模型试验成果与原形实测资料间产生偏差的原因,认为三峡坝区泥沙模型的试验结果与原型实测资料基本一致,模型的泥沙淤积规律和淤积分布与原型基本相同,定量预报具有一定精度;造成原型与模型淤积偏差的主要原因是,模型沙的相似性、模型含沙量比尺和冲淤时间比尺的适应性、模型异重流运动的相似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进一步开展三峡坝区泥沙问题研究和适当调整模型部分比尺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三峡枢纽通航水流条件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配合三峡工程的可行性论证、初步设计及技术设计阶段的工作内容,对三峡工程通航水流条件进行了大量试验研究工作,先后采用了五座定床正态整体水工模型。研究过程中,结合变态泥沙模型试验成果与1/100比尺的正态水工模型和坝区数学模型,采用水力学试验与遥控自航船模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从水库运用开始到70 6年中各特定年份淤积地形条件下,各种引航道布置型式的通航水流条件。为决策部门优选通航建筑物布置方案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介绍水库泥沙淤积过程的基本规律,如泥沙粒径的分选现象、库区淤积的基本形态、由淤积初步平衡到达输沙平衡经历的“淤粗悬细”过程,以及三峡水库悬移质淤积过程的特点,如淤积形态为三角洲淤积,初期排沙比大,变动回水区的淤积比值小、达到初步平衡的年限很长等。三峡工程坝区系宽谷河段,包括庙河至伍相庙连续微弯段和三斗坪、乐天溪弯道段,没有急弯和窄浅河段。根据分析计算和长系列泥沙模型试验成果,三峡水库悬移质泥沙淤积达到初步平衡阶段,汛期限制水位运用时,坝上游河势尚较蓄水前平顺,曲溪口至太平溪、太平溪经伍相庙至祠堂包山咀,将不出现蓄水前的连续急弯;坝区主河槽的断面面积应约为30000m~2左右,最小库面宽度约...  相似文献   

11.
三峡大坝泄2号坝段水平位移变形性态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基于三峡大坝关键监测部位——泄2号坝段实测坝顶水平位移较大的情况,对其在初期蓄水及运行过程中水平位移变形性态进行了定性分析,并结合统计回归模型进行了变形原因分析。结果表明,泄2号坝段结构和工作性态正常,为三峡大坝安全运行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2.
三峡工程塑料冷却水管现场试验与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将塑料水管作为大坝混凝土的冷却水管在国外已得到较广泛的使用 ,而国内仅在二滩水利枢纽中普遍使用。在三峡工程中进行塑料水管替代黑铁管作为混凝土冷却水管现场试验 ,分析比较其冷却效果 ,以便在满足三峡工程实际应用的前提下 ,寻找合适的塑料管材、施工方法与施工工艺。此次试验表明 :三峡工程采用塑料水管代替黑铁管作为坝体冷却水管将在简化施工、进度和温控效果上带来一定效益  相似文献   

13.
三峡工程经过近半个世纪的研究,现在已经正式开工兴建。三峡工程经过充分论证,得出的结论是:兴建三峡工程,在技术上是可行的,在经济上是合理的。然而在论证过程中,社会各界人士对某些有关问题感到担心和疑虑,也许这些问题现在还有人未彻底认识清楚。本文就下列问题谈谈我们的认识:泥沙问题、水库诱发地震和库岸稳定问题。战时大坝安全问题、生态与环境问题和水库移民安置问题。  相似文献   

14.
利用大型三向六自由度地震模拟振动台,对我国三峡工程溢流坝段进行了动力模型试验,试验真实模拟了复杂的大坝结构及坝体与库水的动力相互作用。在全面分析了大坝的动力特性其在多类地震输入下的地震反应后,对大坝的抗震安全性作出评估,得出了一些可作为设计今年依据的有益结论。  相似文献   

15.
三峡工程动工三年来两坝间河道演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成金海 《人民长江》1996,27(12):5-7
根据葛洲坝运行以来的实测资料,首先分析了两坝之间达到冲淤平衡后河道的基本状况,然后重点分析了三峡工程动工以后两坝间河道的演变情况。认为三峡工程动工后,对两坝间 影响主要在:(1)施工中的填方和弃渣增大了河道的淤积量,增大了葛洲坝的库容损失;(2)弃渣使泥沙组成粗化,这有可能增大葛洲坝水轮机的磨损;(3)对航道的影响在三峡坝区主要是航道变窄,但航深仍能保持施工前的水平。  相似文献   

16.
论三峡水库“蓄清排浑”运用方式及其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泥沙问题是三峡工程的关键技术问题之一,在三峡工程论证和初步设计阶段提出水库采取"蓄清排浑"的运用方式,可以解决泥沙问题。2003年水库蓄水运用以来的实践表明,水库基本遵循了"蓄清排浑"调度运用原则,并根据上游来水来沙减少等新情况对水库运用方式进行了优化调整。本文系统分析了三峡水库"蓄清排浑"运行方式及其优化调整的利弊,包括提前5年实施175 m试验性蓄水、汛期水位动态变化、汛末提前蓄水等对水库淤积和坝下游河道演变的影响,提出了进一步优化水库调度方式,形成"蓄清排浑"运用的新模式,保持水库长期使用的建议,试图为三峡水库科学高效安全运用提供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17.
为确保三峡工程右岸大坝在2006年6月前全线达到坝顶高程185 m,从大体积混凝土的温度控制、浇筑强度和质量等方面对三峡三期工程采用3 m升层的混凝土施工技术和实施措施进行了研究,详细介绍了研究成果及其在三峡三期工程中的成功应用.这项技术突破了大坝柱状块分层厚度1.5~2.0 m的施工惯例,并为大体积混凝土3 m层夏季施工积累了难得的工程经验.  相似文献   

18.
葛洲坝工程泥沙问题的研究与实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唐日长 《人民长江》1995,26(1):37-40
根据葛洲坝工程泥沙问题的研究与实践,对坝区和库区主要泥沙问题的研究成果与实际运行情况进行了对比分析。葛洲坝工程系低水头枢纽,坝区和库区的边界条件、水沙运动都很复杂。经过工程运行十余年实践,检验了前期工程泥沙问题的主要研究成果。坝区方面:研究了坝区淤积;通过坝区河势规划研究枢纽总体布置;采用“静水通航、动水冲沙”措施,解决船闸引航道的航行水流条件和泥沙淤积问题;根据弯道水流、泥沙运动规律,研究处理凸  相似文献   

19.
戴会超  蔡德所 《水力发电》2003,29(12):59-61
三峡工程采用了光纤分布式测温系统。通过对其左岸电厂14号坝段浇筑过程中混凝土水化热的释放过程的监测研究表明,优选的光纤分布式温度测量系统安装方便,可快捷、准确地检测到坝体混凝土结构内部温度场的变化,有利于大坝的健康诊断和安全运行。在三峡工程泄洪16号坝段上游面垂直裂缝处布置和安装光纤测缝计的成活率为100%,监测表明,裂缝一直趋于闭合(受压),速率缓慢、平稳,逐渐趋于稳定。光纤测缝计同白光光纤信号调节器相连接,形成了绝对测量的光纤测缝系统,连接、检测均比较方便。  相似文献   

20.
对混凝土坝来说,裂缝是常见的现象,混凝土大坝裂缝问题的解决是坝工界的一项重大课题。三峡三期大坝在一、二期大坝混凝土施工的基础上,认真总结各方面的经验和教训,从混凝土施工全过程的每一个环节精细研究、改进、试验、创新,创造了一套特有的施工技术和施工工艺,经过在工程中的全面应用,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并创造了无裂缝混凝土重力坝的世界奇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