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金亚飚 《给水排水》2008,34(3):70-73
钢铁企业工业循环冷却水系统复杂、水量大、用户多且分散,用户位置的高低、用水量的大小也往往不同,在调试和生产运行过程中,各用户之间水量不平衡、水压不匹配的现象时有发生,有的用户剩余水头过多导致超压,而有的用户压力和用水量却经常得不到满足,影响生产、浪费水资源和能源.以某大型钢铁企业炼钢工程的循环水系统为例,就工业循环冷却水系统水力平衡的设计的方法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2.
水量平衡分析方法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合理认识和评价区域水资源,针对水循环过程中的特定环节,用系统论方法分析其结构和水量组成要素,分别建立了天然水系统和社会水系统的水量平衡方程。将一定区域内各种水量要素计算结果代入相应的水量平衡方程,检验等式是否平衡,当出现不平衡时,揭示以下问题:①水量平衡分析过程中水量要素不够全面,缺某项水量要素的测验或统计数据;②部分水量要素的测验结果或统计结果不符合实际情况,水量要素的测验或统计不准确。运用该方法进行天津市水量平衡分析,并取得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3.
本文作者针对在热水系统设计中经常出现的膨胀管溢流,致使热水流入冷水箱的问题,指出对于系统中存在的膨胀容积的加热设备,其膨胀管高出水箱水面的垂直高度与根据《规范》中公式计算所得结果不一致。此外,作者根据盐量平衡原理,并综合考虑其它因素,提出冷却水循环系统补充水量最大不应大于循环水量的2%。  相似文献   

4.
为合理认识和分析评价酒店分散式污水处理及回用工程项目的综合效益,针对中水回用过程中水量平衡计算环节,用系统论方法确定了其结构和水量组成要素,通过分析研究各要素间相互作用和依赖关系,明确了影响系统水量平衡的相关因素。结合实例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系数,得出了造成系统水量不平衡的主要原因,最后为酒店中水回用工程的投资应用和合理配置提出了针对性建议。  相似文献   

5.
蒲城电厂三期扩建工程要求设计中对电厂一、二、三期的水量平衡统筹考虑,分级综合利用,确定采用澄清过滤-UF-RO工艺,对一、二期循环水排污水、锅炉补给水系统再生废水及RO浓排水进行处理,处理后的淡水满足作为三期工业水的水质要求,排污浓水回用于一、二、三期脱硫系统,实现了三期工程的零排放.  相似文献   

6.
要使煤气洗涤水封闭循环,就需对循环水系统进行优化调控和部分水质净化处理以实现水量平衡和水质稳定.文中重点阐述了换水法和化学混凝法的水质稳定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换水法可以有效地消除冷却塔产生的大量泡沫,避免洗涤塔填料的堵塞及净煤气出口温度的增高;混凝法研究采用聚合硫酸铝-阴离子型聚丙烯酸胺复合配方,以热系统循环水的10~20%的比例处理冷系统洗涤水,并以此处理水作为热系统的补充水,以达到水质稳定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文章介绍了油田水平衡试验的内容与方法,在查清油田用水状况的基础上,对大庆油田呼伦贝尔地区,自水源地取水点至油田内各生产环节的总用水量、新水量、循环水量、串联水量、排水量、漏失水量和耗水量,进行了全作业区生产和生活供水、用水、排水、耗水的水平衡测试。并对作业区用水进行了合理化分析、节水潜力分析,从而为作业区制定合理用水规划提出了建设性意见,也可为相关技术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水平衡分析对城市水资源合理配置、提高水系统效率以及城市水务管理具有重要意义。以北海市辖区2009-2011年各项水量数据建立水量平衡模型,推导了水量平衡概化公式,检验了城市水量平衡关系,并分析了水资源系统各部分组成的合理性,最后给出了一些对策。初步研究表明,北海市辖区水平衡性较好,水资源系统具备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9.
阐述了西、北江下游水系构成、水流特性、相关水文站的流量测验与整编方法,通过对闭合区水量平衡分析,找出水量不平衡时段,并进一步分析影响闭合区水量出现不平衡主要原因和影响因素;针对水量不平衡的原因和影响因素,分别对清水河和潮水河流量测验提出改进方案,尤其对受潮汐影响的河段的流量测验与整编提出新的方案———在线测流。  相似文献   

10.
苏州某厂区雨水收集利用方案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苏州市某厂区雨水收集利用方案,分别进行了年均水量平衡计算和月均水量平衡计算,并在选定了地下雨水清水池容积后对月均水量平衡进行了核算,最终得出了该方案雨水收集量能够满足厂区内绿化用水量、水面蒸发量和其他水量损失需要的结论。经济效益分析表明,该系统每年可节约自来水44 430 m~3,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