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苇岸泊舟     
南宋马远有一幅《寒江独钓图》,是一幅很有意思的作品,今藏于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静谧的夜晚,淡淡的月色,空空荡荡的江面上,有一叶孤舟静横,小舟上一人把竿,身体略略前倾,凝神专注于水面.小舟的尾部微翘,旁边则是几丝柔痕,将小舟随波闲荡的意味传出.马远是画水的高手,这幅作品可见其功力.他对道禅哲学有很深的研究,此画虽简,但表达的生命感受却是丰富的.  相似文献   

2.
明河见影     
拯救自我的就是自己。人给自己设置障碍,人的不自由是内在世界的迷妄所造成的,四祖道信曾向三祖僧璨求解脱之法,僧璨说:"谁缚你?"道信当下即悟。明代郑文林是一位浙派画家,他的画名并不大,但美国高居翰景元斋所藏的这幅《山水人物图》却是一件非常有魅力的作品。这幅画的画风放旷恣肆,画中透出一种飞旋的节奏,参天的古桧,在风中盘旋,  相似文献   

3.
寇准自幼丧父,家境贫寒,全靠母亲织布度日,寇母常常在深夜一边纺纱,一边教寇准读书,督导寇准苦学成才。寇准上京赶考,得中进士,喜讯传到家里,寇母已身患重病,卧床不起。临终前,她将亲手画好的一幅画交给老仆刘妈:“日后寇准做官,如果有错处,你就把这幅画给他看。” 寇准做宰相后,为贺生日,大摆筵席,准备宴请群僚。刘妈认为时机到了,便把寇母留下的画交给他。寇准展开一看,见是一幅“寒窗课子图”。画上有首诗:“孤灯课读苦含辛,望你修身为万民;勤  相似文献   

4.
正《虢国夫人游春图》是我国盛唐著名宫廷画家张萱的一幅经典名画(以下简称《虢图》)。此图保留了很多唐代政治生活和日常生活的重要历史信息,是中华文化遗产中极为稀有而珍贵的文化瑰宝。此画全图八匹马,九个人,其中哪位是虢国夫人?历史上未见明确记载。1954年杨仁恺先生在其《虢国夫人游春图的初步剖析》一文中认为:  相似文献   

5.
据王幼平回忆,他看过黄镇的两幅画:一幅是毛泽东骑着一匹白马行军的情景;一幅是毛泽东一边讲话,一边揪他身上冬衣露出的牛羊毛的情景。黄镇告诉他:"有一次开大会,我奉命担任会议记录,毛主席讲话时常走到我身边,见他边讲边随手揪冬衣上窜出来的牛羊毛,觉得挺有意思,散会后,我便画了这幅画。"  相似文献   

6.
云烟缥渺     
元代画家商琦《春山图卷》是幅青绿山水,今藏北京故宫博物院.这幅两米多长的长卷,画的是春山缅邈.虽然画的是山,但给人的强烈感觉就是飘了起来.早春之时,乍暖还寒,绵延起伏的群山,在岚气中摇荡,云气氤氲,在微光的照耀下,山体似乎是透明一般.陂陀间,画丛树、溪流、小桥、茅舍,一切都在似有似无间.溪涧潺潺地流淌,读此画似能听到流水的声音.平地上以淡墨汁绿渲染,茸茸的草意隐然跃现.溪流中似乎有冷气溢出,汇入缥缈的云烟.作者传世的作品只有这一件,但就一件作品也可奠定他在中国山水画史上的地位.他属北宋山水画大师李成的一脉画法.画中一切都在云烟中飘动.这哪里是一幅山水,简直就是一幅"云烟".  相似文献   

7.
正《晚香高节图》为元代书画家柯九思(1290-1343年)所作的一幅水墨画,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该图画面内容十分简单,绘有墨竹柯石,左旁有荆棘一枝,右旁有菊花一株。乍看之下,在元代大量的墨竹图中,本幅并无奇异。然而,结合史料,详加考订,在画面之外,图画背后所反应的多族群间的社会关系,颇有探讨价值。赠画人、受画人  相似文献   

8.
鄂州是一幅历史的长卷,打开这幅长卷,你会看到熊红分封、孙权建都、苏轼吟唱;鄂州是一幅神奇的长卷,打开这幅长卷,你会看到百湖如镜、山水相亲、田畴泛碧;鄂州是一幅美丽的长卷,打开这幅长卷,你会看到一主三新、十特百村、城乡一体。  相似文献   

9.
梵高的耳朵     
<正>1998年的纽约,一副名为《没胡子的自画像》的画作以7150万美元的天价竞拍成功,自此成为史上最昂贵的自画像。直到今天,这幅画仍是世界价格最高的十大名画之一。深浅变幻的背景,颤栗跃动的线条,衬出画中那个黄发、瘦削、目光忧郁的男人——梵高。  相似文献   

10.
新桐初引     
明末崔子忠是著名的人物画家,当时与陈洪绶齐名,有"南陈北崔"之说.崔子忠《云林洗桐图》是一幅有影响的作品,今藏台北故宫博物院,绫本,设色,纵160公分,横53公分.画得是倪云林洗桐的故事.这是一幅精心创作的作品,画面清新雅洁,数百年过去,视之如新.画中庭院左侧有假山一片,参差嶙峋,右有青桐一棵,昂然挺立.青桐下有一童仆持刷,在用心地清洗大树.其中段有一位戴着士冠的人,飘然长须,衣着洒落,制度古雅,不近凡尘,且体貌从容,有闲云野鹤之态,真是衣冠唐制度,人物晋风流,此人当是主人倪云林.后人评云林"品若天际冥鸿",于此可见.画面在不经意处,有一女童手捧金兽香炉,香烟缭缭,整个画面都氤氲在这香气之中.使人读此画似能闻到一阵淡淡的香气.  相似文献   

11.
<正>梵高的《星夜》留给世人的创作灵感无穷无尽,许多艺术家对它进行了无数的再创作。2009年台湾的绘本画家幾米将梵高的《星夜》融入自己的绘本《星空》中,画出宛如梦幻的灿烂星空。《星空》讲述了两个孤单的孩子相遇和分别的故事。女孩儿时无  相似文献   

12.
今年《河南水利》第一期上有幅漫画,题目是:“摸错了庙门”。画的是:烈日当空,骄阳似火,禾苗枯焦,机井房屋漏线断,无人问津;而旁边的娘娘庙,烟雾缭绕,庙新菩萨亮,二位善男正在叩头烧香求雨。形成一幅不靠水利求  相似文献   

13.
1937年的北平,风雨飘摇,人心惶惶,七月过后,倭寇终于破城,旧都告别了"黄金十年",从此陷入亡国奴的灾难日子中.在那样一个无可奈何的环境里,许多有志节的士人不甘现实,各自做着精神上的自守和抗争.当时,曾有位南溪先生特地请好友徐燕孙画了一幅高士图,同时又请汪慎生和张大干先生补景.汪慎生补画了石头与兰菊,张大干补了柳树和竹枝.于是,这幅《柳菊高±图》成为它的主人以及三位画家此后岁月的精神象征不管局势如何动荡,生活怎样无着,都始终怀抱高士情结,成为中国士人志趣最为高洁的典型.  相似文献   

14.
宾白 《河北水利》2015,(2):38-39
《韩熙载夜宴图》之所以有名,是因为画面展露的生活场景在今天依稀可见,画中犹如连环画依次展开的夜宴情景,让我们从头到尾看到那个时代贵族纵情音色、骄奢淫逸、放浪形骸的生活,其中看点可谓精彩纷呈。顾闳中,约910年生,是五代南唐时代的杰出画家,任职宫廷画院待诏,就像今天拿工资的画家。他善工人物画,用笔细腻圆劲,用色感性浓丽,也善于捕捉人物的神情意态。正因为如此,才使得《韩熙载夜宴图》位列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韩熙载夜宴图》以连环长画方式,描摹了南唐巨宦韩熙载开  相似文献   

15.
1跳起来摘不到的“桃子” 1989年2月,著名漫画家华君武画了一幅漫画,画面是一只蜗牛背上背着一栋商品房,寓意商品住房价格过高,影响到住房商品化进程。与此同时,另一漫画家丁聪也画了一幅《望房兴叹》的漫画,画面上写着“房价=?年工资”,下面是“一家5口月工资100元”,意为商品房价格与居民收入相  相似文献   

16.
朱蔚彤作画很奇特,他先在两张四寸大小的相纸上滴几滴碳素墨水,尔后便将墨面对合起来,一会儿用手擦拉它们,一会儿又不停地挤压……很快,两张相纸上都映出黑白分明的“北国风光”图案。朱蔚彤眯起眼睛从各个角度去观察它们,忽而拉近相纸,忽而又推远……他似乎悟出了什么,旋即用清水在着墨较浓的一幅雪景图上冲出几道裂纹,又用铁笔在另一幅上勾出滑雪小人,待画面墨迹干后再刷上胶水,并分别给它们起名《坚冰已经打破》、《林海雪原》等。一位画坛权威人士看了朱蔚彤作品后赞叹道:一不用画笔,二不用宣纸,就能作出浑然天成、意境深远的雪景画,这种“敢为天下先”的探索精神值得发扬光大!朱蔚彤从画坛前辈的话语中受到鼓舞,他给此类画取名叫“相纸驱墨画”,一头扎进了更深、更广的探索实践中。  相似文献   

17.
<正>很多人对桃花坞的印象,来源于唐伯虎的名诗《桃花庵歌》:"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换酒钱。"桃花坞是活在诗画中的风流;年画在人们的印象中,和春联是同一种类型,是刻在纸上的民俗;桃花坞年画则是孕育于才子佳人聚集地姑苏城的民间艺术,文人画的风雅用民俗喜闻乐见的形式来表述:展现祈福迎祥的《一团和气》、《花开富贵》;用来驱凶避邪的《神荼郁垒》、《钟馗捉鬼》;说时事风俗的《洋灯美人》、《苏州火车开往吴淞》;讲戏曲故事的《三笑烟缘》、《穆桂英大破天门阵》……一幅年画,就是社会的一扇窗,透过它我们能看清世间百态。  相似文献   

18.
诞生于金泰和二年(公元1202年)的《河防令》,是该年颁布的29种《泰和律》中的一种,也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河防法令。它是在宋以前的治河法规基础上制定的。《河防令》共分11条,原文早佚,删节后的条文收在《河防通议》一书中。  相似文献   

19.
由测量队制就的铅笔地形图一般称为稿绘地形图。在稿绘图上加墨清绘所制成的图称为清绘图。完成清绘图所经历的一段手续称为清绘工作。清绘原图为测量最终之成果,又是复照制版的原图。清绘成绩的优劣和应用上的效果关系很重大。清绘工作必须细心谨慎,做到精确、整洁、不错、不漏、不改。兹将清绘工作应注意的事项列下: (一)搞绘图上的线画,必须清晰正确,它所显示的事物和意义必须明显易读,毫无含糊费解之处。否则,须请示上级得到最後解决後才能进行清绘。最复杂的地段,铅绘难得清晰,应由原测人墨绘。  相似文献   

20.
我国方志优秀传统的传承和意义历史悠久的地方志地方志也称方志,是代表一方的文字资料,是记载某一地区的自然、地理、社会、人文等历史和现状的综合著述,因此是地情、民情和国情的表达,并载入史册。早在三千年前的西周(公元前1066~前771年)就有“小史掌邦国之志,外史掌四方之志”的记载,有《郑志》、《晋乘》、《楚杌》等已失传的古方志(很遗憾,迄今尚无考古发现)。在我国现存的史志文献中,最早描述地理景观的全国性区域志《尚书·禹贡》,作者不详,成书于战国时代(公元前475~前221年);最早论述河道水系的《水经》,传说是西汉公元前206~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