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6 毫秒
1.
虚拟水战略背景下的湖南省水资源安全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邹君  杨玉蓉 《人民长江》2008,39(11):6-9
水资源安全是近年来国内外的研究热点.我国水资源安全研究成果不多,且存在国家尺度研究多,区域尺度研究少等诸多特点.区域水资源安全具有动态性特点.随着全球水资源稀缺的日趋严重,虚拟水战略将成为诸多缺水国家和地区广为采用的宏观战略,从而在水资源开发利用领域形成了一种水资源全球配置的新环境-虚拟水战略背景.首先简要分析了湖南水资源安全的现状,然后重点讨论了虚拟水战略背景对湖南水资源安全的影响.认为在虚拟水战略背景下,湖南将面临更为严峻的国内外水资源市场竞争的挑战,在农业水资源开发利用、水资源供需矛盾以及水环境和水旱灾害等方面也将面临更大压力.这种挑战与压力有利于推动湖南水资源战略研究和管理利用水平的提高.针对可能出现的水资源安全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2.
加强水部门能力建设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部门能力建设是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支撑,其内容包括政策环境、机构体制和人力资源开发三方面.在分析研究当前国内水行政管理体制的基础上,论述了营造有助于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良好政策环境、建立有利于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良好机构和开发有利于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人力资源.  相似文献   

3.
水资源保护的定位与体系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王健 《中国水利》2005,(11):11-15
水资源保护工作的定位,与环境保护工作及其体制相关.在资源与环境部门分立的体制下,应在具体制度中明确并界定工作职责.水资源保护工作包括水功能区划、水资源保护规划、入河排污口的监管、水质监测、供水水源地保护等领域.水利部门必须逐步将工作重心向水资源工作倾斜,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必须高度重视水质保护与水生态保护工作.  相似文献   

4.
论述了区域性水资源优化配置的核心是水资源统管、调整水价和涵养水源、正确处理好水与自然生态环境、水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是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的两方面保障.  相似文献   

5.
替代水源指用其他方法直接或间接获得的水资源,而不是从湖库、河流、地下水获得的水.它通常指由节水、再利用、雨水、海水淡化、人工降雨等方式获得的水资源.世界各国通过利用替代水源来应对严重干旱、水资源需求的增加和河流环境的恶化.  相似文献   

6.
浅论江苏省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江苏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水资源匮乏和水污染日益严重,特别是污(废)水的大量排放,江河湖库水环境恶化的趋势和局部水污染尚没有得到有效遏制,水污染事故和省际间、地区间水污染纠纷频频发生,水危机已成为江苏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制约因素.面对这样的形势,各级环境和水资源管理部门准确定位,积极推进水环境保护工作.2003年由省水利和环保部门共同完成了<江苏省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并报经省政府批准正式实施.目前,<江苏省地表水(环境)区划>已成为取水许可及排污口审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等管理工作的重要依据,对江苏的水环境保护和水生态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水源热泵能够节能,有关部门已开始推广技术,但取水、排水工程建设会造成地下水资源浪费、地下水资源环境和水文地质环境的变化,没有引起社会的甚至水行政主管部门的重视.通过简要分析水源热泵水工程建设造成地下水资源浪费的原因,对水文地质环境的不利影响,以及可能造成的水资源污染,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水工程建设应进行水资源论证、审批,水质水量监测管理等规范性管理措施,以及建立水质监测、水资源费征收、工程关停等管理制度.  相似文献   

8.
针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供水安全保障能力不足、可持续发展的水生态与环境安全保障脆弱、应对突发事件的水资源安全保障能力薄弱、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双重影响导致水资源安全形势更加严峻等,提出保障国家水资源安全的目标、主要任务和对策措施,以及今后5~10年我国重大水资源配置工程建设主要任务.  相似文献   

9.
基于水足迹分析法的四川省水资源利用评价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水资源危机已成为全球可持续发展的一个日益突出的问题.为创新水资源问题的研究思路和完善水资源管理,通过引进国际水资源领域较先进的水足迹分析法,计算分析了四川省2004年的水足迹及其相关评价指标.结果表明:2004年四川省的水足迹达1073.38亿m3,人均水足迹为1249m3/a,水匮乏度为44.10%、水自给率达99.18%,而水依赖度仅为0.82%,过高的自给率和水足迹给该省的水资源带来巨大的压力.最后,对四川省的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提出了调整产业结构、优化配置水资源、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加强虚拟水贸易和改变消费方式等建议.  相似文献   

10.
水管理概况 在英国负责水管理的机构是环境部,其主要职责是制定水方面的所有政策包括水资源的供应、水环境和水工业规章系统.环境部下设的环境机构负责水资源保护(污水治理)和防洪.  相似文献   

11.
河北省水安全现状分析及对策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水资源与水环境两方面分析了河北省水安全的现状,指出影响水安全的因素在于自然因素、人为因素及人与自然的不协调因素,并针对水安全问题可能引发的健康安全、粮食安全、经济安全、生态环境安全进行了讨论,最后探讨了解决河北省水安全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从经济、社会、人口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高度,提出了节水是一项长期战略任务的观点,并从河北省水资源紧缺状况、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与水环境问题、水的供需展望等不同层面,对这一观点进行了充分的分析与论证。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澳大利亚北澳地区的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通过和河北省水资源开发利用与管理的对比分析,总结了北澳在水资源的权属、规划、水量分配、开发利用与保护及管理体制等方面和河北省的差异,提出了河北省水资源管理可以借鉴的经验和做法,对河北省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保护好有限的水资源,改善水生态与环境,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4.
河北省地表水资源水环境状况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资源本身具有质和量双重属性,二者互为依存。采用最新的动态分质水资源评价方法对河北省现状地表水资源水环境进行综合分析,论述了河北省的水资源水环境状况,提出了一些建议措施。  相似文献   

15.
河北省是我国水资源极为缺乏的地区之一,地下水开发利用程度居全国之首.由于地下水开发利用的不合理,产生了一系列资源环境及社会问题.本文将对以上问题做出阐述并从现代水资源管理角度提出防治对策,以促进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是了解水资源发展水平的关键,在水资源可持续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基于DPSIR概念模型选取14个指标构成评价体系,采用熵权TOPSIS方法和障碍度模型对河北省2010-2017年水资源承载力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2010-2017年河北省水资源承载力水平呈上升趋势;从分类指标来看,除影响子系统承载力水平下降外,其余子系统承载力水平都有不同程度的提升;从障碍度分析来看,影响水资源承载力发展的主要因素为压力子系统,就主要障碍因子而言,2010-2013年为工业用水量、人均用水量以及生态环境用水比重;2014-2017年为农业化肥施用量、人均水资源量、建成区绿化覆盖率。DPSIR-TOPSIS模型对河北省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有较好的适用性,对该地区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环境变化对河北省可利用水资源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环境变化及其对可利用水资源的影响是复杂的,根据20世纪50年代以来的大量统计数据分析表明,近30年来,由于自然环境的变化、人类活动的增强,河北省可利用水资源量处于减少的态势。地下水超采所引起的地下水位持续下降,不仅造成地表产流减少,而且使降水对地下水的补给量减少。作物产量水平的提高,在直接消耗大量水资源和土壤水分的同时,也使农田蒸散发加强,从而造成地表径流量和地下水补给量的减少。在新一轮水资源评价中,要充分考虑环境变化对水资源的影响,加强地下水位大埋深条件下,地表产流量,地下水补给量,以及作物产量水平提高对水资源影响的实验研究,以提高新一轮水资源评价成果的精度。  相似文献   

18.
河北是个水旱灾害频繁的省份,面临着严重资源性缺水、突发性暴雨洪水灾害和水环境恶化等难题,在21世纪,力争用30年的时间建成“三个体系”,实现“三个确保”,加速由工程水利向资源水利、由传统水利的现代水利的转变。  相似文献   

19.
从沧州市水环境现状看污水资源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河北省沧州市水环境现状的分析,提出污水资源化是缓解沧州市水资源短缺与治理水污染相结合的一项综合性战略措施,分析了污水资源化的必要性,提出污水资源化后用于农田灌溉、工业冷却及市政用水等具体实施建议。预计污水资源化后沧州市可以每年增加再生水资源近3亿m^2,水环境质量也会大大提高。  相似文献   

20.
河北平原深层地下水开采程度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河北平原深层地下水水头(埋深)多年动态分析,结合地质环境问题现状,评价了深层地下水开采程度,认为占河北平原面积60%以上的区域内,深层地下水处于严重超采状态,这一结论为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提供了参考依据。最后,从节水、调整开采层位、调水、调蓄和污水资源化等方面提出了缓解地下水超采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