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万州和平广场滑坡堆积体形成时间与堆积过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云志  张业明 《人民长江》2005,36(12):44-46
万州和平广场滑坡堆积体是三峡库区重点治理的4大滑坡之一,该滑坡堆积体是以崩滑堆积为主、坡积与河流冲积为辅,混合成因的松散堆积体。通过堆积体物质分布高程对比、滑带土绝对年龄测定和新构造运动分析,证实堆积体形成的时间为中更新世中期(Q2^2)至中更新世晚期(Q2^3),距今约30万~20万a;经历了多序次的长江河床下切与物质堆积过程。  相似文献   

2.
紫坪铺水库区倒流坡库岸堆积体塌岸预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紫坪铺水库区倒流坡库岸堆积体由滑坡堆积及崩坡积组成,水库蓄水后将回水至该堆积体中下部,本文对该堆积体进行了塌岸预测分析。分析表明:堆积体的Ⅰ、Ⅱ区将发生塌岸作用,需治理。  相似文献   

3.
索风营水电站水库及坝址区以峡谷地形为主,由于受重力及地质水流作用较强烈,两岸发育所形成的崩塌、滑坡等物理地质现象较为严重。其中石灰岩分布区沿峡谷陡壁底部往往有体积较大的崩塌体和碎屑岩分布,地形相对宽缓部位沿地面及斜坡往往有坡积层和残积层分布。该工程坝址区共分布有7个堆积体,这些堆积体的存在给工程的坝址选择和枢纽布置带来一定的影响,同时也给工程建设增加了处理难度。本文就索风营水电站堆积体及其对枢纽建筑物的影响作简要介绍,并结合本工程遇到的实际问题,提出在堆积体分析和处理方面的一些肤浅认识。  相似文献   

4.
某堆积体滑坡位于狮子坪水电站近坝库段右岸,属崩塌堆积体在水库库水作用下沿基覆界面发生的后退式逐步破坏滑坡。 2009 年 9 月水库初次蓄水导致了崩塌堆积体强烈变形破坏,对 317 国道造成极大的危害。研究该崩塌堆积体滑坡成因机制对 317 国道沿线同类型滑坡治理具有重要意义。从堆积体结构以及赋存的地质环境,结合水库蓄水过程坡体变形破坏迹象,研究了该崩塌堆积在水库蓄水过程中的变形机制,评价预测堆积体的稳定性。分析表明:堆积体在现有 2 490 m 水位天然条件下处于蠕滑状态,在暴雨及地震或水库蓄水至正常蓄水位 2 540 m 的条件下,滑坡将发生失稳破坏;堆积体进行了必要的应急治理后,目前处于相对稳定状态。  相似文献   

5.
对在重力和降雨作用下形成的复合堆积体的特性及成因机理,以东义河水牙堆积体现有的地质勘察资料为基础,对其特性和形成机理进行了分析研究。研究认为:水牙堆积体下部存在一定厚度且范围很大的洪积扇,覆盖于原来洪积扇剖面之上的碎石土堆积层为水牙滑坡体的滑坡舌堆积,此堆积体滑坡为岩质滑坡,并且由一区牵引着二区发生变形破坏。研究结果可为该类堆积体的防治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6.
四川茂县维城乡后山古滑坡形成机制及稳定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结合灾后应急勘察,通过大比例尺工程地质测绘及钻探等手段对维城乡后山堆积体结构进行了系统调查,认为后山堆积体为一古滑坡。滑坡形成前为一变质砂岩和千枚岩构成的顺向坡且顺坡面走向陡倾长大结构面发育,峡谷期河流的快速下蚀作用使斜坡前缘形成陡立临空面,重力作用下,坡体后缘顺层滑移拉裂并最终整体滑动形成古滑坡,运用理正软件搜索古滑坡潜在不稳定滑面.并对其稳定性进行计算和评价,认为其局部复活但整体处于稳定状态。  相似文献   

7.
经采用非线性有限元方法对天龙湖电站较场滑坡堆积体在自重应力,九度地震状态下和削坡整治后的应力,应变、单元安全系数和塑性区分布情况分析认为,天然状态下较场滑坡堆积体是稳定的,九度地震条件下较场滑坡堆积体处于临界破坏状态或不稳定,经削坡整治后较场滑坡堆积本能处于稳定状态。  相似文献   

8.
根据黄藏寺水利枢纽工程的前期勘测成果,H8堆积体分为Ⅰ区、Ⅱ区和Ⅲ区。几十年来Ⅰ区的前缘受河水冲刷,处于缓慢蠕动变形阶段,Ⅱ区和Ⅲ区处于稳定状态。自2016年工程开工,大坝的施工严重影响了H8堆积体的稳定,直接导致Ⅰ区在短期内产生滑坡,Ⅱ区和Ⅲ区暂稳定。通过现场实时调查及变形监测发现,Ⅰ区经历了Ⅰ_1区蠕动~Ⅰ_1区滑动~Ⅰ_1+Ⅰ_2滑动3个动态变化过程。结合实际揭露的滑动面特征和反演计算,确定符合实际的滑动面参数,对H8堆积体Ⅰ区的稳定性进行数值模拟计算,分析了Ⅰ区产生滑坡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治理措施。该研究可为H8堆积体后期的综合治理提供可靠的地质技术支持,为类似大型水利枢纽工程坝前堆积体的防治提供重要的施工经验。  相似文献   

9.
平扎营老滑坡位于三峡库区重庆市云阳县境内,为一近故陵向斜轴部的大型顺层堆积体滑坡。老滑坡边界特征清晰,三峡库区蓄水后,堆积体变形迹象明显,滑坡复活后威胁人口众多,经济及社会影响大。故对此滑坡采取现场航空三维影像拍摄、探槽、钻孔等多种勘查手段,获取详实的工程勘察资料。通过采用变形分区、多剖面控制的方法,对该滑坡特征及成因机制进行了分析,同时总结了岸坡滑动变形演化的模式,评价了坡体稳定性并对水位变化对稳定性的影响进行了分析,以期为库区内滑坡的防治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0.
坡体表面点转动方位能有效揭示滑坡变形演化过程,为此自主研发了坡体表面点转动方位测定仪,实现了点转动方位定量测量。同时,构建黄土滑坡物理模拟试验,分别在滑坡体后缘、中部以及前缘地表布设2个测定仪。试验过程中采用连续长时的灌水方式来模拟灌溉水入渗对边坡变形的影响,进一步揭示了滑坡孕育过程中多点转动方位响应特征变化规律。试验研究结果表明:①随着灌溉水的不断入渗,坡体内部渗流通道不断发育、扩张,坡脚底部渗流量从24 mL/min增加到1 515 mL/min,呈双指数增长趋势。②滑坡演化过程中坡体中后部率先出现裂缝,裂缝垂直于坡面方向逐渐发展,1#、2#、3#、4#转动方位角逐渐增大,呈线性增长,随着后缘裂缝贯通后,坡体前缘裂缝逐渐发育,1#、2#测定仪转动方位角激增,前缘土体塑性流出。③前缘土体滑出坡体以后,坡体应力状态以及渗流路径发生改变,致使坡体中部3#、4#监测仪转动方向发生改变,转角方位急剧减小,中后部土体塑性流出,坡体发生二次滑动。④依据坡体表面点转动方位变化趋势,可以将灌溉型黄土滑坡演化过程概化为稳定孕育、匀速变形以及加速破坏3个阶段,其中稳定孕育阶段占整个滑坡历时时长的99.5%,匀速变形阶段占0.2%~0.3%,而加速破坏阶段仅为10~15 s,进一步表明灌溉性黄土滑坡具有明显的突发性特征。研究成果可应用于边坡滑坡变形监测。  相似文献   

11.
黄土滑坡的变形演化过程往往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呈现出非线性特征。基于小波分析函数(Wavelet Analysis,WA)、提升回归树(Boosting Regression Tree,BT),以及极限训练机(Extreme Learning Machine,ELM)方法,提出一种名为WA-BT-ELM的黄土滑坡位移预测新方法。该方法将非线性位移数据作为一时间序列,运用小波分析函数将监测点累积位移曲线分解为若干子小波;随后使用提升回归树对所有子小波进行重要度分析,剔除相关性不高的子小波以去掉冗杂信息;最后运用极限训练机,结合筛选得到的子小波对滑坡位移进行预测分析。基于该模型对甘肃省永靖县黑方台滑坡区的滑坡位移监测数据进行预测,得到了优于ANN,BPNN,SVM,ELM,以及WA-ELM预测模型的结果,故认为WA-BT-ELM模型是一种有效的黄土滑坡位移预测方法。  相似文献   

12.
不同年代黄土动剪切模量和阻尼比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形成年代对黄土动力特性的影响,对Q_4全新世黄土、Q_3晚更新世黄土和Q_2中更新世黄土试样进行共振柱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条件下,动剪切模量G随形成年代的增加而增加;对动剪切模量采用两种常见的经验模型进行拟合对比,结果发现Davidenkov模型要比Hardin—Drnevich模型更加精确,并给出了模型的拟合参数;采用经验公式对不同年代黄土的最大动剪切模量和固结应力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拟合,并确定了拟合参数;阻尼比也随形成年代的增加而增加,在半对数坐标系中,阻尼比与剪应变呈近似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13.
巨袁臻  许强  彭大雷  周飞  亓星 《人民长江》2017,48(11):62-67
20世纪60年代以来,大量的灌溉系统在黄土地区建设运营,解决了农业的干旱问题,但同时灌溉也诱发了大量的滑坡。其中,2015年1月28日20:00,甘肃省永靖县焦家村发生了一起中等规模的黄土滑坡,滑坡严重影响其下方309国道线和六盘峡水库的安全。采用对裂缝分布、水文地质的调查,结合低空摄影测量、精细工程地质测绘、室内三轴试验等研究方法,对焦家4号滑坡的基本特征进行了分析,对形成滑坡的成灾机理有了初步认识。结果表明:(1)滑坡发生前,后缘裂缝有明显的变形情况;(2)滑坡滑动距离为548.3 m,体积为15.35万m~3,面积为6.6万m~2;(3)饱和黄土应力应变模式表现为强烈的应变软化剪缩型,并具有一定的静态液化特性;(4)滑坡是饱和黄土层静态液化引起的。  相似文献   

14.
下蜀土边坡降雨型滑坡的成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萍  薛涛  虞玉诚 《水利水电技术》2016,47(12):117-120
在分析降雨型滑坡破坏模式以及下蜀土边坡稳定性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对南京典型剖面下蜀土物理力学性质进行分析,总结了下蜀土滑坡的主要成因。研究结果表明,随着降雨过程中包气带水分运移,下蜀土非饱和土体边坡内孔隙水压力和岩土界面基质吸力的分布不断发生变化,土体抗剪强度也随之不断变化,受其影响,边坡极易发生降雨型滑坡。  相似文献   

15.
以宁夏石碑塬滑坡为研究对象,在工程地质测绘和试验测试的基础上建立了有限差分数值模型,对该黄土坡液化过程进行了模拟。分析结果表明:该黄土边坡在天然工况下处于稳定状态;在地震作用下,非饱和黄土几乎没有液化现象,而在地下水位附近的饱和黄土易发生液化,导致其物理力学参数降低,即使在很缓的角度下也易产生边坡失稳;地震结束之后,由于液化导致孔压比减小,黄土渗透性较之前更低,边坡的孔隙水压力消散缓慢,滑带强度恢复也缓慢,易产生长距离滑动。   相似文献   

16.
原状Q2黄土结构损伤演化的细观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和CT机配套的多功能土工三轴仪,对原状Q2黄土在三轴剪切过程中内部结构的变化进行了动态、定量和无损的量测,得到了软化破坏土样内部结构演化的CT图像和相应的CT数据,从细观上解释了软化破坏过程。试验结果表明,原状Q2黄土内部存在大量孔隙、裂隙、姜石等结构缺陷,初始损伤明显且具有各向异性。原状Q2黄土软化破坏细观变形可大致分为4个阶段,即微压密阶段,损伤开始阶段,损伤快速发展阶段和损伤减缓发展阶段。剪切过程呈现以局部变形为主的细观变形特点,但整体上CT数减小,方差增大。用CT数和方差均可较好的描述原状Q2黄土软化破坏的损伤演化规律,随着含水率和固结围压的增大,CT数和方差变化率越小。  相似文献   

17.
黄河上游某电站#1滑坡运动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分析黄河上游某电站^#1滑坡的运动特征,详细论述了滑坡区地质环境、滑坡体的堆积特征,并阐述了滑坡形成的机制.通过地貌对比与分析,对滑坡发生前的原始地形地貌形态进行了恢复,采用离散单元法对滑坡运动过程进行了计算机模拟,模拟结果揭示了^#1滑坡的形成机制及其运动特征,表明^#1滑坡形成时滑速较大,与实际调查结果非常吻合.  相似文献   

18.
汶川震区滑坡堆积体降雨入渗产流特征人工模拟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甘凤玲  何丙辉  王涛 《水利学报》2016,47(6):780-788
5.12汶川地震引发了大量的滑坡堆积体,在雨水的冲刷下,不仅会造成山体崩塌,还会发生次生灾害。本文以汶川震区滑坡堆积体为研究对象,采用室内人工模拟降雨方法,探讨了不同降雨强度和土石比条件下滑坡堆积体坡面产流与入渗规律。结果表明:(1)除土石比1∶4的滑坡堆积体在所设计的降雨强度(1.0,1.5和2.0 mm/min)和土石比为1∶2滑坡堆积体在降雨强度为1.0 mm/min时没有出现产流,其他条件下的滑坡堆积体的产流时间随着降雨强度的增大而减小,而产流率随着降雨强度的增大而增大,且土石比为1∶1的平均产流率比土石比为1∶2的滑坡堆积体大。(2)根据3种入渗模型的对比分析,可知Horton模型为最适合震区堆积体的入渗模型。(3)在降雨强度为1.5 mm/min时,土石比1∶1的滑坡堆积体累积产流量比土石比为1∶2的堆积体大;在降雨强度为2.0 mm/min时,土石比1∶1和1∶2滑坡堆积体累积产流量的变化规律几乎相同。本研究可为汶川震区滑坡堆积体的灾后修复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