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根据河池市水资源现状,先构建水资源安全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再运用层次分析法定量计算确定各层指标权重,采用率定方程确定各指标的安全度,应用综合指数法对河池市水资源状况进行了综合安全评价。研究表明,2005-2010年河池市水资源系统总体上处于安全状态.但仍有很多指标不安全,甚至为严重不安全。为保证社会经济和环境各方面协调发展.对河池市水资源安全保障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2.
浙江省水资源保障能力现状及远期预测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工程保障能力、生产保障能力、生活保障能力、环境保障能力和可持续发展保障能力作为一级指标,人均用水量、水利投资系数等15个指标作为二级指标构建了浙江省水资源保障能力指标体系.对各指标分别赋予了权重,然后,根据浙江省2000~2005年各项指标的基础数据对浙江省的水资源保障能力进行了评估.评估结论为:到2020年浙江省水资源工程保障能力、环境保障能力、可持续发展保障能力处于适应状态,生产和生活保障能力处于完全适应状态.  相似文献   

3.
为科学评价珠江现状水资源状况,构建目标层、准则层和指标层3级层次的幸福珠江优质水资源评价指标体系并建立评价模型。通过变异系数法确定指标权重,利用加权平均法计算优质水资源综合得分,根据得分评判等级。以珠江流域最具代表性的广东省为例,对建立的优质水资源评价模型进行验证应用。结果表明:广东省现状水资源优质状况总体一般,各地区水资源问题各异,与地方实际情况相符,说明所建立的评价模型具有可行性。评价成果及建议对广东省进一步加强优质水资源建设工作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4.
基于DPSIR模型的深圳市水资源承载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本文采用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反应模型(Driving forces-Pressure-State-Impact-Response,简称DPSIR模型),提出了一个广义的水资源承载能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提出了具体确定水资源承载能力综合评价指标的7个原则,即符合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原则、本地化原则、预警性原则、反映评价目的原则、指标数量适度原则、适于量化原则和相对指标原则。根据深圳市水资源情势及社会经济发展状况,提出了深圳市水资源承载能力综合评价的9个评价指标,包括:人均GDP、万元GDP综合耗水率、城镇居民人均月生活用水量、废污水排放率、水资源开发利用率、人均水资源可利用量、水质优良率、植被覆盖率和水资源综合管理效率。应用该指标体系,采用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对深圳市2002年水资源承载能力现状评价的结果与实际情况一致。  相似文献   

5.
为科学合理地评价区域水资源管理现代化水平,从水资源保障、用水效率、水资源保护、水资源公共管理能力、水资源支撑能力5个方面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将模糊层次分析法(FAHP)和熵权法耦合,确定评价指标综合权重,基于物元理论建立水资源管理现代化评价模型。以南京市高淳区为例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南京市高淳区水资源现代化管理水平处于初等现代化阶段,与实际情况相符,验证了所构建评价模型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针对水资源承载力多元复杂综合体系,在江宁区水资源承载力特征分析基础上,突出水质、水生态区域水资源承载力的重要作用,对区域水资源承载力定义进行了界定。基于水资源的水量、水质、水生态3个要素,构建由目标层、要素层、表征层及指标层构成的多层次、分要素、能力-负荷双向表征的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单要素评价法对江宁区水资源承载力进行了现状评价。结果表明,江宁区现状水量要素能支撑人口经济发展,水质、水生态状况相对较差,对区域人口经济的承载能力薄弱。  相似文献   

7.
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湘婷 《人民黄河》2007,29(6):31-32,34
从防洪减灾及用水安全、水资源的可持续开发、水资源的合理配置、水资源保护和水资源节约5个方面对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进行评价。建立了包括总指标、准则层、子准则层、基础指标4个层次的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采用Delph i方法确定了指标值赋分标准,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指标权重。  相似文献   

8.
根据区域水资源现状,选取18个评价指标,建立了包括水资源、经济社会、生态环境、供需4个准则层的区域水安全评价指标体系;通过熵权法确定指标权重,采用基于模糊集对分析的水资源安全评价方法,对2016年新疆水资源安全状况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新疆水资源整体的安全状况属于基本安全等级,空间分布上北疆优于南疆和东疆;评价结果与物元分析法和综合指数法评价结果总体上一致,评价结果具有合理性。  相似文献   

9.
本文根据辽河水资源现状及特点,以辽河干流区域为研究对象,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对人口密度、灌溉率等11个指标进行综合评价,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权重,通过综合评价计算,对辽河干流2010年水资源承载能力进行评价。评价结果与实际情况基本一致,具有一定可信度,为辽河干流水资源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有利于保障生态、环境、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为研究广西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发展水平,构建了4个准则层17个指标的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的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方法,对广西水资源进行可持续利用评价。评价结果表明:广西水资源可持续发展能力中等,为基本可持续水平,水资源利用效率权重偏小;为满足广西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要求,建议提高水资源开发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1.
尼洋河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尼洋河区域的自然、社会经济特点,利用层次分析法构建由目标层、准则层和指标层组成的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指标体系,选择了能够较好体现本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实质的29个指标;采用熵修正的层次法确定了各准则层和各指标的权重;运用评价模型求得社会发展、经济发展、水资源利用、生态环境状况、水资源管理5个准则层指数,对照评价标准得出该地区水资源利用为基本可持续状态。  相似文献   

12.
基于三标度法的区域水资源综合评价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总结出评价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程度的若干主要指标,运用三标度法,确定各评价指标对于评价目标的影响程度。以模糊数学为工具,建立二级综合评价的数学模型,对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程度进行定性和定量的综合评价。应用该方法对江苏省张家港市的水资源状况进行综合评价并得出结论。  相似文献   

13.
吕平毓  吕睿 《人民长江》2016,47(24):40-45
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和保障。从水资源、社会、经济、生态环境等4个方面,选取了29个指标构建重庆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收集了2005~2014年的相关指标数据,应用改进的主成分分析法(Modified-PCA)进行评价,得出了重庆市近10 a来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水平的变化状况,并对其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根据分析结果,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进一步推进重庆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系统发展的对策。研究成果对谋求水资源、生态环境、经济以及社会的相互协调,实现重庆市可持续发展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4.
洛阳市水资源评价及其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洛阳市的降水量、地表水资源量、地下水资源量及水资源总量进行评价。从总量中扣除维持生态系统功能所需的最小用水量 ,得出水资源可利用量。指出 ,目前洛阳水资源可利用率达 90 %以上 ,是洛阳多年平均水资源可利用量的上限 ,若要改善目前的生态状况 ,还需增加更多的生态水量。为制定洛阳市社会经济发展规划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5.
遵循独立、科学、系统、层次和可操作性的原则,在充分分析国内外大量相关指标的基础上,结合浙江省实际情况,提出了包括防汛防台抗旱管理、水利工程管理、水行政管理、水利工程完好率、人才保障能力、资金保障能力等6项准则层的浙江省水利管理与服务能力现代化发展水平评估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利用模糊聚类循环迭代法科学确定指标权重,并构建了发展水平综合评估模型。对浙江省2015年的水利管理与服务能力现代化水平进行评价,将结果与2020年的预期值进行对比,查找问题和薄弱环节并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应用模糊理论中的模糊隶属度评判原理,通过分析云南省楚雄市三个县不同水平年水资源紧缺程度、缺水原因和趋势,划分缺水的类型。计算结果与现状比较吻合,本理论为楚雄市将来解决水资源紧缺和提高水资源综合利用率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根据水资源优化配置理论,在充分考虑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用水需求的基础上,以节点划分控制区域法对各水平年不同保证率条件下萍乡市水资源进行供需平衡分析,得出萍乡市水资源优化配置方案,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区域内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邢台市地下热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叙述邢台市地下热水资源状况,如地下热水埋藏条件、盖层、热储层、热源、水源等,分析了地下热水资源的形成原因。根据调查资料和计算成果,评价邢台市地下热水资源量及开发利用现状,提出了地下热水开发利用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如地面沉降,地下热水利用后尾水排放引起的热污染,以及对农业生产造成的危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