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西汝泽  高月霞 《治淮》2004,(9):15-17
临淮岗洪水控制工程是治淮骨干工程,淮河干流上的大型水利枢纽,总投资22.67亿元.它与淮河上游的山区水库、中游的行蓄洪区、淮北大堤以及茨淮新河、淮洪新河构成淮河中游多层次的综合防洪体系.当淮河上中游发生大洪水时,启用临淮岗工程可有效控制洪水泄量,以保证正阳关水位26.4m,流量不超过10000m3/s,从而使淮河中游防洪标准从40年一遇提高到100年一遇,其防洪效益是显而易见的.  相似文献   

2.
临淮岗洪水控制工程是控制淮河干流洪水的关键工程和提高淮河中游防洪标准的战略工程,主要任务是防御淮河大洪水,启用机率低。另一方面,该工程具有蓄水、灌溉、航运、供水及生态等综合利用效益。本文探讨了临淮岗工程综合利用调度方案,阐述了其对淮河干流水资源调控的关键作用,通过综合利用对临淮岗工程坝上和蚌埠闸供水量、水位、下泄流量等水资源的影响分析,提出了建立完善的兴利调度协调机制,实施临淮岗工程与蚌埠闸水量联合调度的方案。  相似文献   

3.
《治淮》2003,(7)
面对严峻的淮河防洪形势,淮河防总对全流域的洪水实施科学决策、统一调度.在信息准确、充分协商的基础上,按照上级批准的洪水调度方案统筹搞好洪水调度。蚌埠闸、洪泽湖提前预泄.为处理上游来水赢得了先机,有计划、有步骤地及时启用沿淮行蓄洪区,有效地减轻了淮河干流的防洪压力,充分利用茨淮新河、怀洪新河分洪,保证了淮北大堤和重要城市  相似文献   

4.
林怡然 《治淮》1996,(11):10-12
1996年6、7月淮河洪水,是1991年洪水以来出现的一次较大洪水。在国务院作出“关于进一步治理淮河和太湖的决定”后,经过5年治理,淮河正阳关以上河道部分堤距已展宽,一些重要堤防也进行了加固处理。1996年洪水虽然量级不大,但淮河干流临淮岗以上河段水位较高。淮河干流除东风湖行洪区外,其它行蓄洪区却没有启用。因此,分析1996年淮河干流洪水特性,对于了解河道泄洪能力,合理确定整治措施,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5.
应用MIKE建立淮河干流蚌埠至浮山段水动力数学模型,利用典型年2007年实测洪水过程,对模型的参数进行率定和验证。通过建立一、二维模型,将淮河干流河道与行洪区进行耦合连接,进而对100 a一遇洪水演进过程进行模拟,建立行洪区不同启用条件下的水位—流量关系,从而对调整规划实施后行洪区启用条件进行合理性分析及优化,为行蓄洪区的调度运用提供依据。结果表明:遭遇100 a一遇洪水时,规划条件下花园湖行洪区按照临淮关水位达到20.60 m时启用,并且以进、退洪闸同时开启的闸门调度方式运用,行洪效果相对较好。  相似文献   

6.
张法宝 《治淮》2011,(9):5-7
一、基本情况 安徽省淮河流域面积6.7万km2,耕地293万hm2,人口3728万,涉及蚌埠、淮南等10个市38个县(市、区)。先后实施了淮河干流扩大排洪通道工程、行蓄洪区整治工程、淮北大堤加固工程、临淮岗洪水控制工程和跨省淮北支流治理等防洪工程,淮河中游防洪能力得到较大提高,  相似文献   

7.
刘玲  余生 《治淮》2008,(1):30-31
临淮岗洪水控制工程是淮河中游防御大洪水的控制性枢纽工程,临淮岗枢纽调度运用是整个淮河洪水调度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工程启用条件由下游防洪要求决定,临淮岗枢纽的下泄洪流量是根据临淮岗至正阳关区间支流洪水来量实行倒控制,使设计标准内洪水,正阳关水位不超过26.40m,流量不超过10000m^3/s,以保护淮北大堤及重要工矿城市的防洪安全。  相似文献   

8.
淮河流域冯铁营引河工程是扩大淮河洪水出路、减轻中游洪涝灾害的关键性工程,针对引河建成后淮河及洪泽湖的防洪情势的调整问题,需要进行综合评估。以现状及规划蚌埠至洪泽湖河段防洪工程体系为基础,构建了一维和二维耦合、河道-湖泊-蓄滞洪区为一体的水动力数学模型,分别在设计洪水及典型洪水的条件下,通过分析水位、流量、比降等水动力因素的变化,客观评价了引河工程的防洪效益及影响。评价结果表明:(1)该工程有效降低了淮河干流的水位,缩短了高水位历时,减轻了中游地区的洪涝灾害;(2)该工程调整了淮河干流的沿程水面比降,提高了浮山以上河段的造床能力;(3)在入海水道二期工程的作用下,引河分洪对下游的影响主要局限在冯出口附近,而且可以通过优化调度使其影响减轻甚至消除,不会增加洪泽湖防洪排涝的负担。研究成果可为河湖一体化治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李君廷 《治淮》2023,(9):21-23
临淮岗洪水控制工程是控制淮河干流洪水的关键工程和提高淮河中游防洪标准的战略工程,在重要规划及文件中,均对临淮岗工程提出了在确保防洪安全和不影响排涝的前提下,可兼顾洪水资源利用,发挥其综合效益的要求。临淮岗工程试验性蓄水在高水位差工况下泄水涉及防洪、抗旱、航运、堤防、沿河码头、滩地种植和其他工农业活动,蓄水期间对深浅孔闸控制运行按照泄水满足时效性、安全性以及调度要求进行方案研究。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淮河干流正阳关至吴家渡段河道泄流能力、河道整治工程方案及洪水调度方式等,针对河段的特点,建立了该段河道水动力数学模型,模拟了2005年和2007年洪水过程。验证计算结果表明,模型计算精度较高,可为正阳关至吴家渡段河道综合治理和行洪区优化调度等研究提供计算平台。利用该模型分析了荆山湖行洪区在2007年洪水过程中的运用效果,计算结果表明,荆山湖行洪区运用可以降低田家庵站的水位,加快了所在河段洪水汇流速度。  相似文献   

11.
现代水利要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在峡江水库防洪库容设置研究时,拟定了“水库和分蓄洪区同时承担防洪任务”和“水库为主、分蓄洪区仅分蓄坝址以下洪水”两种洪水调度方案。经分析比较,选择前者作为设置峡江水库防洪库容的运用方案,并且采用“依据坝前水位结合上游来水流量指示调度”的洪水调度运行方式。此方案既能充分利用现有的分蓄洪工程,又能尽量保护土地资源、减小库区淹没损失,在不增加工程投资前提下可减少新增的淹没区域,且能满足工程下游的防洪要求。  相似文献   

12.
孤山水电站库区白河县老城区临汉江的街道人口密集、移民安置困难。为了在保证防洪调度安全的同时,提高发电经济效益,结合上下游水库的调度运行方式,分析了孤山水电站汛期预泄调度方式的制约因素。选取了5个典型历史洪水过程,在研究库区防洪运行控制水位、预泄调度时机的基础上,拟定了汛期调度方式,并对发电和航运效益的影响进行了分析。所提出的调度方式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水利水电开发与该地淹没损失的矛盾。  相似文献   

13.
随着流域河道岸线利用程度越来越高,各种已建、正建或拟建的涉河工程及滩涂开发利用使河流的水动力条件产生变化,带来了防洪和社会经济等方面的影响。根据建设方提交的工程信息预先生成涉河工程的防洪评价报告简本,使其与正式防洪评价报告对比分析,便于水行政主管部门科学决策。选择淮河干流中游蚌埠市区段25 km为研究对象,基于虚拟现实、3S、科学计算可视化技术及耦合水动力模型,研制淮河涉河工程防洪影响评价辅助决策系统;系统提高了淮河干流涉河工程项目信息管理水平,为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批防洪评价报告及科学决策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4.
为了分析东荆河分泄汉江洪水时,运用民垸分蓄洪对两岸的防洪效果,建立了东荆河一维非恒定河网模型和民垸行洪区二维水流模型,分析了单个民垸运用或多个民垸联合运用对东荆河洪水位的影响。结果表明:单个民垸运用可以使东荆河部分控制站的洪水位下降,发生1954年型长江洪水时,只需启用联合大垸就可以使所有控制站的水位降低到设计洪水位以下;但对于1964年型汉江洪水,需共同运用联合大垸和天星洲内垸行洪,才可使所有控制站的水位降低到设计洪水位以下。  相似文献   

15.
白洋淀是大清河流域重要枢纽工程,基于雄安新区建设对大清河流域防洪提出更高的要求,大清河流域水工程联合防洪调度研究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以白洋淀最高水位最小作为联合防洪调度目标,建立联合防洪调度模型并进行求解。在保证水库工程安全的前提下,进行了不同洪水条件下的联合防洪调度研究,通过优化调度,可保证在遭遇百年一遇洪水不开启文安洼蓄滞洪区;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白洋淀最高水位,可有效减轻了堤防和白洋淀防洪压力,为保障雄安新区防洪安全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16.
通过分析大渡河瀑布沟水库上游与中下游来水特性、洪水遭遇规律和下游防洪要求等,对各种条件下设计洪水、典型大洪水进行调洪演算。根据预报预泄调度方案对原设计调洪规则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在不降低水库防洪标准和基本不增加下游防洪压力,并适度承担风险的前提下,水库最大下泄流量较优化前明显偏小,高水位持续时间也缩短。研究结果为今后实施中小洪水实时预报调度提供了技术支撑,并为进一步研究洪水资源化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丰满水电站重建工程施工期仍由原丰满大坝承担挡水、泄洪任务,并兼作上游围堰。丰满水库的防洪、供水任务不能因为重建工程施工而改变,期间丰满三期水电站独立运行改造后承担发电和保下游供水任务。为了更好地解决重建工程施工期间防洪供水矛盾,在确保原工程承担的防洪、供水及发电等社会责任的同时,为重建工程提供可靠的施工条件是本洪水调度及供水调度保障方案研究的目的,其研究成果可作为重建工程施工期间水库调度运用的依据。本文结合梯级水电站特点和重建工程施工期防洪和供水任务、临时建筑物施工度汛及极端工况等约束条件,研究提出了相关方案,其研究思路综合考虑的各方面因素可供类似工程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18.
基于所建立的淮河中游洪水演进模型,对正阳关-茨淮新河河口段内行洪区弃用、洪泛区分洪后淮干水位变化进行了计算分析,包括弃用上六坊堤、下六坊堤行洪区对淮河干流水位的影响。结果显示,淮河在遭遇50年一遇和100年一遇洪水情况下,弃用上、下六坊堤行洪区后洪峰水位仅上升2~4 cm,验证了《淮河流域防洪规划报告》中废弃上述两个行洪区的合理性。同时分析了淮河遭遇200年一遇洪水、黄苏段洪泛区弃守分洪对淮干水位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在弃守分洪后的3~4 d内溃口对应的淮干水位降低10~14 cm,溃口上下游淮干水位也有不同程度下降,可见利用黄苏段分洪可以显著降低淮河干流水位,从而有效保护附近重要堤防的安全,为防洪调度争取更多的时间和空间。  相似文献   

19.
小洪河与上中游水库群、西平县杨庄滞洪区、西平县老王坡滞洪区是淮河防洪体系重要组成部分,小洪河防洪工程联合运用承担了豫南防汛工作中重点防洪任务,自2008年来未发生洪水过程,西平县小洪河城区段通过城市水系治理工程,行洪能力有了很大提高;对2020年7月21日至23日发生在小洪河流域大到暴雨产生的小洪河洪水,进行降雨、洪水过程、洪水量级、洪水传播时间、工程防洪调度等方面分析;发现上游水库调度对7·22洪水产生很大影响,7·22洪水中小洪河桂李站实测最高水位和最大流量与保证水位、流量关系存在异常现象;提出水库工程防洪调度运用防洪库容全部拦蓄原则,建议调整小洪河桂李站防汛特征水位,为小洪河流域洪水精准调度提供基本依据。  相似文献   

20.
泥沙淤积与洞庭湖调蓄量变化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李义天  邓金运  孙昭华  李荣 《水利学报》2000,31(12):0048-0053
本文通过实测资料分析并比较了洞庭湖八十年代和六十年代调蓄量,在相同的入湖流量和出口城陵矶水位的条件下,得到汛期高水位时八十年代调蓄量大于六十年代的认识。调蓄量增大的主要原因是由于螺山至汉口河段的大量淤积,城陵矶附近长江干流的洪水位不断抬升,造成相同水位下洞庭湖出流量大幅度减少。上述调蓄量的增大,对降低长江中游河段水位起到积极的作用,但同时加重了湖区的防洪压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