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近四十年西江磨刀门水道河床演变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将西江磨刀门水道1962、1977、1999年的河道地形图数字化,建立磨刀门水道三个年份的水下数字高程模型(DEM),在此基础上将河道分为上、中、下三段进行了河床演变及其成因分析。结果表明:磨刀门水道1977年前后河道发生过明显的河道冲淤转化;1962年至1977年磨刀门水道处于淤积状态,淤积量达9.92×106 m3,河道上游向窄深发展,下游则向宽浅演变;而从1977至1999年磨刀门水道则处于冲刷状态,冲刷量为25.53×106 m3,河道平均水深增加,逐渐向窄深演变。磨刀门水道河床演变是自然环境变化和人类活动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人类活动的影响最为强烈。  相似文献   

2.
珠江河口磨刀门整治后河床演变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磨刀门是珠江八大口门之一,为珠江三角洲主要泄洪通道和输沙出海通道。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对磨刀门水道进行了整治规划和综合治理,磨刀门内海区整治后形成今日的规则河道(横洲水道),该文就磨刀门整治前后的演变及其历史演变进行系统的分析,对磨刀门河道演变的时空分布和变化特征进行研究,指出河床演变的结论是在特定的时空上形成的。  相似文献   

3.
根据宝珠寺水电站运行条件下游河床冲淤演变模型试验结果,分析了下游河床冲淤演变规律,指出在左岸堆碴对下游河床淤的影响及应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4.
5.
根据宝珠寺水电站运行条件下下游河床冲淤演变模型试验结果 ,分析了下游河床冲淤演变规律 ,指出了左岸堆碴对下游河床冲淤的影响及应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6.
磨刀门整治试验工程前后内海区冲淤变化及其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珠江分八大口门注入南海,珠江的西江干流主要出口在珠江三角洲西侧的磨刀门,为强迳流弱潮流河口。西江马口站多年平均流量7490m~3/s,最大流量54400m~3/s。经磨刀门出海的洪水量约占马口流量的33%,占西北江洪水总量的25%。马口站多年平均输沙量为7418万t,其中经天河下泄的泥沙为4313万t,占58.14%。汛期输沙量占全年输沙量的94.6%。三灶站平均潮差,大潮为1.38m,中  相似文献   

7.
2000年黄河下游河道冲淤及河床演变情况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根据1999年11月-2000年10月黄河下游的监测资料,分析了小浪底水库的出库水沙特点,全面研究了下游河道冲淤,床沙粗化,河道断面形态变化及河热变化,对小浪底水库调水调沙运用的减淤效果进行了分析计算。同时,就2000年10月-2001年2月向天津紧急供水对减淤的影响也作了分析研究。研究表明,尽管这一时期进入黄河下游的水量为历史最枯,但黄河下游仍减淤2.16亿t,而且未出现大的河势变化及工程险情。  相似文献   

8.
黄河内蒙平原段1954年~1991年河床的冲淤演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 黄河内蒙平原段概况黄河内蒙平原段西起巴彦淖尔盟磴口县,东至呼和浩特市托克托县,全长5l6km.该段黄河发育在阴山与鄂尔多斯高原之间的断陷盆地之上,河床的土壤主要以第四纪全新统的冲洪积砂壤土和次生黄土为主,河床平均比降1/8000.黄河两岸有十几条一级支流,其中右岸的十大孔兑,是区内著名的强暴雨区和输沙区.沿黄河南岸分布有库布其沙漠.区内降水200mm至400mm,由西向东递增.年平均大风七十多天.区内有巴彦高勒、三湖河、昭君坟、头道拐四个水文站,其中巴彦高勒和头道拐两水文站位于黄河平原段的首与尾.头道拐站实测黄河多年平均来水量240.9亿m~3,年均输沙量1.37亿t,中水河宽300—600m.巴彦高勒至三湖河口段,长度213.6km,属游荡性河道.河槽宽浅、宽  相似文献   

9.
磨刀门水道洪水水位变化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北江干流洪水进入河网纵横的珠江三角洲以后,经八大口门出海。由于受人类活动的影响,洪水的下泄多受到一定的沮滞。本文试以磨刀门水道为例,进行洪水水位变化的分析。1样本的选取自天河以下,多年以来建造了许多水利工程,主要有:1973年磨刀门石峡河东、西河口水闸建成;  相似文献   

10.
河湾水流与河床冲淤综合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在两个弯道模型试验基础上,综合分析了国内外的有关研究成果文中首先阐明河流蜿蜒弯曲的必然趋势和河湾内环(副)流伴随主流形在螺旋流动前进的特征,并对弯道内主流位向变化,环流强度,水面横比降等作了分析,推荐了计算公式,其次,对河湾水流的横断面流速分布和沿河宽的单宽流量分布给出了计算方法,并分析求得了河湾冲刷深度的公式依此可以计算河湾冲淤河床的平衡断面。  相似文献   

11.
珠江河口磨刀门口外拦门沙的形成,受径流、潮流、沿岸流、波浪影响,且河口的地形条件及泥沙运动也是拦门沙的重要影响因素。根据近40 a来实测地形资料,对磨刀门口外中心拦门沙、西侧拦门沙、东西两汊深槽的演变进行了分析,并对拦门沙区域的冲淤变化进行了讨论。分析结果表明珠江河口磨刀门口外拦门沙区东、西汊不断向海延伸、拓宽,大洪水对东、西汊的发育起到显著促进作用;东汊走向则有一定摆动,东汊发育具有显著的季节性特征,受波浪改造作用明显;中心拦门沙内外坡以冲刷为主,滩顶淤积加高,南北径缩短;西侧交杯沙在波浪作用下呈新月形发育,交杯四沙向陆并岸的过程中,易受到洪水冲决作用,在并岸的浅滩中冲出深槽。研究结果可为河口规划、整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长江中游河道宽阔,分汊河段较多,洲滩冲淤消长变化较大,河道深泓主流摆动也较频繁,三峡水库蓄水运行后,分汊河道演变及航道条件随之发生改变。以长江中游主要碍航浅水道之一的嘉鱼水道为例,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近期实测资料,分析微弯分汊型河段自身演变,认识三峡水库蓄水前后水道演变过程和特点,分析水道演变的影响因素,探讨三峡工程对本水道演变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预测水道演变趋势和航道条件变化。分析结果表明:三峡水库蓄水改变了嘉鱼水道过渡段单双槽交替的变化规律,弱化了汪家洲边滩与复兴洲低滩彼此消长的关系,河道洲滩以冲刷为主,预计在三峡工程的长期影响下低滩仍会有所冲刷,左汊进口更趋宽浅,主流摆动空间增大,航道条件的不稳定性较大。  相似文献   

13.
冲积性河流河床横断面形态的变化调整,不仅影响河流的排洪输沙能力,而且还会影响河流两岸堤防的安全与稳定、岸边土地的规划利用及居民的正常生活生产。为此,深入研究河道横断面形态调整规律及其机理具有重要意义。主要对冲积性河流河床横断面形态现有研究成果和进展进行总结,归纳现有研究方法的优点与不足,提出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①现有研究手段和方法的完善。基于实测资料的经验分析,虽然简单方便,但其局限性很大,许多成果只对具体的实例有较好的适应性;而数学模型仅能模拟室内模型小河或人工渠道的调整过程,对于复杂天然河流的模拟,还需要进一步完善。②注重实测资料分析与理论研究的结合,深化对河床断面形态调整内在机理的理论认识。目前较为流行的力学理论、线性理论和滞后响应理论所建立的模型中各个影响参数和调整的内在机理都还有待进一步研究细化。③应拓展现有计算方法的应用范围。以往的计算方法一般是针对某一特定河段建立的,缺乏在其他河段的应用,需要扩大应用计算方法的适用范围,提高实用性。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80年代以来珠江三角洲网河区河性演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20世纪80年代以来珠江三角洲网河受大规模采沙影响,其河道特性发生的显著变化,基于实测资料,从网河区河道的河床演变、水沙条件、同流量水位变化、西江和北江分流分沙变化、河槽容积及河道行洪能力等方面分析了珠三角网河区河性的演变情况。结果表明:20世纪80年代以来,网河区河床下切严重,来流量变化不大,来沙量大幅下降,同流量下水位下降明显,思贤滘对西江、北江的分水分沙有所调整,河槽容积增大,河道的行洪能力提高。随着规模取沙的减少,2005年后网河区河道进入新的平衡演变阶段。  相似文献   

15.
磨刀门河口是珠江八大口门中输水输沙量最大的河口,口外拦门沙发育,其泄洪安全一直是磨刀门口门治理的头等大事。本文基于2003年洪季磨刀门河口拦门沙水域水文观测资料及近年典型洪枯季河床地形资料,分析了河口拦门沙排洪动力特征及拦门沙典型地貌单元对洪水的响应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磨刀门拦门沙水域洪水季节水体分层明显,表现为浮力射流;外海高盐水被拦门沙阻挡,无法越过拦门沙向里侵入;拦门沙对洪水的壅水作用主要表现为低水位的壅高,灯笼山站与大横琴高潮位及低潮位水位差均和马口流量有较好的线性正相关关系。由于洪水季节磨刀门河口径流占显著优势,洪水成为拦门沙演变的主要动力,通过拦门沙典型地貌单元年际、年内演变特征分析发现,在洪水的冲决下拦门沙东、西汊得到较快发展,其中东汊的冲决效果更强烈,当洪水来临时东汊成为排洪的重要通道;洪水对交杯四沙冲刷作用较明显,特别是交杯四沙内侧南北向并岸沙堤易被洪水冲开;受洪水冲刷影响,拦门沙西汊前缘次一级分汊体系的雏形已经形成。  相似文献   

16.
长江中下游河道近50年变迁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近50年来长江中下游河道演变分析表明,河道演变具有如下特点:河道总体河势基本稳定,局部河势变化较大;河道总体冲淤相对平衡,部分河段冲淤幅度较大;荆江和洞庭湖关系调整幅度加大;人为因素未改变河道演变基本规律;坐崩是长江中下游岸线崩退和护岸工程崩毁的主要形式;人为因素对长江口河道演变的影响增加。  相似文献   

17.
通过文献研究方法,简述了塔里木河干流的演变历史、河床特性及河道变化,分析了塔里木河干流河床演变原因,探讨了水闸设计与河床演变之间的关系,并提出塔里木河干流水闸设计的要点。  相似文献   

18.
1 IntroductionTheLowerJingjiangsectionislocatedonmiddleChangjiang (Yangtze)River.Thisriversectionisatypicalmeanderingstreamwithmeanderingchannelswherefloodscannotbesmoothlyreleasedanddifficultyencounteredinnavigation .Studiesonandplanningforrivercutoffo…  相似文献   

19.
潘庆燊 《人民长江》2002,33(Z1):40-45
River cutoff works have been implemented on Lower Jingjiang section for 30 years. Engineering practices have shown that channel straightening has been the river regulation measure for the permanent control of the meandering Lower Jingjiang section. River cutoff have been carried out in accordance with the evolution property of meandering rivers and these works have brought about expected benefits. It has also been noted that certain aspects in river cutoff had not been fully understood. River cutoff is a dynamic engineering. River channel evolution properties shall be fully understood so as to adroitly guide actions according to circumstances in cutoff works. In addition, river channel evolution observation and engineering effectiveness monitoring should be strengthened with a view to update the designs. The diversion canals for channel shortening are of great importance that will account for the success or failure of river cutoff works. The newly formed river channels and the river regime control works on the adjacent upper and lower reaches are guarantees for river cutoff works to be brought into play in the long run.  相似文献   

20.
吕晓兵 《人民长江》2011,42(4):12-15
为了使黄石市的城市防洪工程建设更具科学性,必须对长江黄石河段的河道演变特性,特别是近年来的变化情况有所了解。依据测绘及历史资料成果,选取4个典型断面,对黄石河段的平面形态、冲淤变化、岸线、深槽、边滩等演变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由于燕矶至西塞山段边界条件较好,河势基本稳定;戴家洲分汊段有节点控制,双分汊河形将长期保持;黄石河段由于受地质和边界条件的控制,目前的微弯单一河形将维持相当长的时间;三峡工程建成后,黄石河段整体河势不会发生大的变化,但河道及岸滩将发生一定程度的冲刷,需要加强守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