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北京大兴区第四系地下水氟分布特征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京大兴地区西南部第四系地下水氟含量普遍超标,严重制约区域供水。通过取样化验,分析了研究区高氟地下水的分布特征和分布范围。综合区域水文地质、地貌、地质构造、地层岩性及水化学等方面特征,分析了高氟水的成因,认为浅层高氟水的形成机理属于F-蒸发浓缩富集型,而深层高氟水中的氟则是来自于基底富氟白云岩。研究成果对区域供水井的设计施工,以及保障区域供水安全具有现实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2.
针对研究区211眼机井地下水水质调查结果,分析研究区高氟水分布特征、演化规律、水化学特征、高氟水形成的主导条件、影响氟富集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该区域浅层地下水中F-质量浓度随地下水埋深的增加呈上升趋势;地下水化学类型以HCO3-Na·Mg和HCO3-Na型碱性水为主;主导氟富集的环境条件是强碱化水化学环境,地下水中F-质量浓度与Na+质量浓度呈正相关,F-质量浓度与Ca2+质量浓度和HCO-3质量浓度分别呈负相关关系;除自然因素外,人类频繁活动也影响着水体中氟化物质量浓度的变化。  相似文献   

3.
运城盆地高氟地下水的分布及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运城盆地高氟地下水分布规律及成因探讨,确认高氟水是由于本区半干旱的气候、富含氟化物的包气带土壤、碱性的地球化学环境及独特的水文地质的构造等环境背景条件下形成的  相似文献   

4.
安徽省高含氟地下水成因及其分布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地球化学、水文地质扣地下水中氟离子来源及其富集条件的角度,详细介绍了安徽省高含氟地下水形成的原因及其分布特征,以及地方性氟中毒疾病的分布情况,并提出了解决地下水高含氟区居民安全饮水办法,供各级政府在解决农村居民安全饮水时参考。  相似文献   

5.
高氟地下水影响因素信息的提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揭示高氟地下水氟富集机理为研究目的,在了解关中盆地水文地质的基础上,分析了高氟地下水氟富集的影响因素,并分析和讨论了其形成机理.结果表明:高氟地下水分布区其水文地质特征有一定的特点;地下水中氟的含量与水温、pH等以及地下水的水化学成分有关,HCO3-、Na+促进了含氟矿物向地下水中迁移和转化,而Ca2抑制氟含量的增加;因子分析表明,水-岩相互作用,碳酸盐矿物的溶解和Na-Ca离子交换控制着关中盆地地下水氟富集的主要水化学过程;包气带中可溶性氟向下迁移主要是受溶滤作用影响,而氟在地下水中的富集则取决于蒸发浓缩作用.  相似文献   

6.
区域地下水化学特征和化学组分的形成,受气象、地貌、含水层岩性及水文地球化学环境的控制。通过研究5个水文地质区的水化学特征,论述了地下水矿化度和化学类型的区域性差异及特.点,以及与自然地理相对应的分带规律。  相似文献   

7.
盐池北部高氟地下水的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宁东能源化工基地的建设,对能源基地后备区集中供水水源地地下水水质的研究显得极为迫切和必要。利用盐池县北部不同深度86件地下水样品氟含量测试结果,探讨了高氟地下水的空间分布规律,结合地形地貌、地层岩性、水文地质条件和水化学特征对高氟地下水分布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高氟地下水的平面分布受地形地貌控制,即汇水洼地和基岩梁岗的地下水氟含量高,风积沙带的氟含量低;在垂向上,受地下水循环更替速率影响,第四系风积砂和环河组100~200m地下水的氟含量较低;白垩系环河组砂泥岩中氟含量较高是高氟地下水的直接原因,四周封闭的洼地地貌形成强烈的蒸发积盐环境,是大面积高氟地下水形成的主要原因;弱碱性、高TDS和SO4·Cl-Na型水等水化学特征,有利于地下水中氟的富集。  相似文献   

8.
以研究区高氟、高砷地下水化学指标统计数据为基础,选取25组数据,分析了氟、砷浓度的水化学影响因素,结果表明:HCO3-浓度高的碱性环境中氟、砷浓度较高;随着Na/(Cl+SO4)比值的增加,氟离子浓度也呈增加趋势;地下水中氟、砷浓度高的区域TDS含量也较高,反映出地质环境背景为苏打化地区。对比As3+与As5+的含量分布,分析As3+与∑As散点图,得到含水层中As3+与As5+的分布规律,即高砷水集中在承压含水层,含水层中超标砷离子主要为As5+。  相似文献   

9.
临汾市尧都区氟离子分布状况及形成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阐述了地下水中氟离子含量与氟本身的特性及地质、地貌、水文地质、人为因素的关系,分析了临汾市尧都区氟离子形成的原因,针对不同地区氟离子形成原因,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高氟区可采用集中供水方式;东部黄土台地区应采取打井或调水方式提供低氟水,最后提出治理含氟工业废水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忻府区高氟地下水分布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柴茂 《山西水利》2007,23(1):25-26
通过对忻府区部分地下水氟超标现象的探究,认为氟异常情况是在干旱半干旱地区的气候、富含氟化物的包气带土壤、独特水文地质等综合条件下形成的。  相似文献   

11.
白城市地下水中氟分布特征及风险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氟地下水导致的氟中毒是一直以来困扰白城市居民的地方病。岩石中的氟在风化、流水搬运、淋滤、蒸发浓缩等作用的影响下富集于该地区的地下水中,致使部分地区地下水中氟超标。首先利用白城市地下水检测数据结合SPSS、Aquachem等软件对研究区潜水、承压水的水化学参数和类型进行对比分析。其次利用Kriging插值法分别绘制研究区潜水、承压水氟含量分布图,对各含水层中氟的分布特征进行对比研究。最后结合USEPA健康风险评价模型进行风险评价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地下水整体上呈弱碱性,属于淡水,潜水的水化学类型以HCO_3-Ca,HCO_3-Ca+Mg,HCO_3-Ca+Na,HCO_3+Cl-Na,HCO_3-Na+Mg型为主,第四系承压水的水化学类型以HCO_3-Na,HCO_3-Na+Ca,HCO_3-Na+Mg型为主;研究区潜水中氟含量超标区整体大于承压水,研究区潜水的健康风险区分布范围广泛,主要分布在研究区的中部和北部。  相似文献   

12.
海河平原区是我国政治文化中心和工农业生产基地,也是高氟地下水的重灾区。调查研究该地区高氟地下水的分布规律、影响因素、健康风险对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和水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根据2014-2015年海河平原区269眼浅层地下水监测井的氟化物检测数据,研究区地下水中氟化物浓度最高为2.26mg/L。高氟水主要分布在研究区中部,原生地质条件和人类活动是影响高氟水形成的主要因素。采用非致癌物质健康风险评估模型对高氟水地区的健康风险进行了量化评估,该地区氟化物健康风险平均为0.45×10~(-8)。避免高氟水危害应实施水源优选、水质监测、合理开发地下水等多个方面的措施。  相似文献   

13.
关中盆地潜水水文地球化学演化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关中盆地水文地质背景的基础上,根据地下水的水文地球化学特征,讨论了研究区潜水的形成机理。结果表明:地下水水动力和水化学类型具有明显的水平分带特征,水动力场对水化学类型的分布起着控制性作用;Cl-浓度与TDS的大小可用来表征研究区的蒸发强度;研究区内地下水离子交换作用主要发生在高矿化度的地下水中。PHREEQC模拟结果显示,沿地下水流向,路径1、2以方解石和石膏的沉淀为主,离子交换方式主要是Na+-Ca2+交换;而路径3则以方解石沉淀、白云石和石膏溶解为主,除发生Na+-Ca2+离子交换外,还存在着Ca2+-Mg2+交换现象。  相似文献   

14.
以和田河流域绿洲区2014年44组浅层地下水样的化学数据为基础,运用描述性统计分析法、Piper三线图、Gibbs图和离子比值法对该区浅层地下水水化学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地下水呈中性-偏碱性,大部分为硬度较高的微咸水,且处于氧化状态下。常见阳离子的含量差别较大,由大到小依次为Na~+Ca~(2+)Mg~(2+)K~+;常见阴离子的含量差别不大,由大到小依次为HCO_3~-Cl~-SO_4~(2-)。沿地下水流程从强径流区到弱径流区,离子的含量越来越多,TDS逐渐升高,水化学类型从混合型转变为以Cl-Na型和Cl·HCO_3-Na·Ca型为主。影响研究区地下水化学成分形成和变化的因素主要有蒸发浓缩作用、溶滤作用、阳离子交替吸附作用及人类活动。  相似文献   

15.
柳林泉域岩溶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及演化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对柳林泉域水文地质详细调查的基础上,系统研究了柳林泉域岩溶水水化学类型及分带规律,并对其形成演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柳林泉域岩溶地下水是矿化度较低的优质淡水,水中优势阳离子为Ca2+、Mg2+,优势阴离子为HCO3-;水化学类型从补给区到深埋区经历了HCO3-Ca·Mg、HCO3-Ca→SO4·HCO3-Ca、HCO3.SO4-Ca·Mg→Cl.SO4-Na·Ca、Cl·SO4-Na的变化过程,具有典型的干旱、半干旱地区水化学演化特征。  相似文献   

16.
河套平原地下高矿化咸水分布广泛,使得河套地区土壤盐渍化、沙漠化等环境问题突出。因此针对河套平原高矿化咸水水化学类型、分布特征、成因机理进行了调查研究。研究表明:河套平原受地质、氧化、还原因子影响,表现出21种水化学类型,主要以Na+Ca+Mg-HCO_3+SO_4+Cl和Na+Mg-HCO_3+SO_4+Cl型水为主;河套平原地下水呈现出明显的水平分带规律,自西向东由北向南可分出5条高矿化水分布带;高矿化带离子成分主要来源于蒸发-浓缩作用,主要受气候、沉积环境、水文地质条件等因素的影响,而后套平原扇前洼地、黄河北岸和西山嘴高矿化水分布带的地下水则受深层海相沉积地下水的影响。研究结果可为区域水资源合理配置,促进水资源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论述大庆林甸县地下水中氟离子空间分布规律,并利用水化学统计分析和水化学模拟方法揭示其产生机理。结果表明:①研究区内高氟地下水多为中等TDS的弱碱性水,其水化学类型以钠镁、钠钙水为主,氟含量与地下水中主要离子成分配比有一定相关关系;②潜水中氟离子聚积成因主要跟阳离子交换和蒸发浓缩作用有关,而承压水中氟离子的形成机理主要为含氟矿物的溶解。  相似文献   

18.
银北平原浅层地下水的水化学特征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结合银北平原已有的地质、水文地质资料,基于水化学数据、室内释放试验,分析了浅层地下水的水文地球化学分布特征及成因。结果表明:银北平原浅层地下水水化学类型具有一定的分带性,从山前至平原,阴离子由西南向东北从HCO3型过渡到HCO3.SO4(SO4.HCO3)型,再逐渐向HCO3.SO4.Cl、HCO3.Cl(Cl.HCO3)型转化,阳离子则由Ca(Ca.Na、Ca.Mg)型向Na.Mg(Na)型转化;山前洪积倾斜平原地处边山地带,受地形地貌、地层岩性等因素影响,溶滤作用是控制地下水水化学变化的主要形式;冲洪积和河湖积平原则受气候、灌溉活动等作用,蒸发浓缩、蒸发浓缩-混合作用控制着平原内水化学的变化;地层岩性为地下水质的基本组成提供重要的物源。  相似文献   

19.
毕节地区岩溶地下水水化学特征与水质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贵州毕节地区岩溶地下水资源丰富。由于母岩碳酸盐岩的特殊地球化学背景,地下水化学特征和水质特殊,为了查明该区地下水资源能否开采作为饮用水资源,开展毕节地区岩溶地下水水化学特征与水质评价研究。根据研究区所取22组水样的水化学测试结果,运用水化学软件AqQA做Piper三线图,分析研究区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并对水样进行了舒卡列夫分类。运用单因子评价和模糊综合评价2种方法分别对研究区的岩溶地下水质量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①研究区水化学类型主要为HCO3-Ca·Mg型,主要分布在研究区的西部和南部,且大部分区域碳酸盐硬度>50%;②单因子评价结果显示研究区的地下水质量能够满足饮用水标准的占59.1%;③模糊综合评价的结果表明研究区的地下水质量能够满足饮用水标准的水样点占81.8%。从总体来看,研究区地下水资源可以开采作为饮用水资源。该研究结果为今后在该区开采岩溶地下水资源提供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