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马来西亚巴贡水电站的放水孔具有高水头、高流速、连续运行时间长等特点。为有效解决泄洪消能问题,通过多方案比选,借鉴国外成熟的技术,推荐采用锥形阀及椭圆形消能室的方案;经水工模型试验验证,该方案能可靠、有效地解决放水孔的水力学、结构等难题,最终设计得到业主、工程师代表和特别咨询团专家的批准和同意。目前放水孔施工完毕,即将投入运行。此外,锥形阀及椭圆形消能室作为国际上一种成熟的洞内消能形式,也值得在国内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
小型水库的放水设备,常见的有斜管、转动门盖、铁盖板(即底孔拍门)、坝后闸阀、深孔平板闸门等。除斜管为表层放水外,其余均为深孔放水。从灌溉角度看,深孔放水,灌溉水温低,不利于农作物生长。斜管分级放水,采用表层水灌溉,水温较高,适宜于农作物的正常生长。但许多地区早期建成的斜管放水工程,一般存在管理不便,漏水严重,操作不安全等问题。致使这种型式不能广泛采用。一九六五年修建德安县东山水库时,总结了通用放水设备的优缺点,根据东山水库以灌  相似文献   

3.
水库工程的放水涵管是水利的“肝脏“和“咽喉“。而现在面上小型水库普遍存在放水涵管老化断裂漏水的状况,其原因各不相同,采用不同的切合实际的方法处理,既能使水库脱险发挥效益,又能使工程量少、投资小。六卜水库放水涵管断裂渗漏采用了孔桩法处理,工程投资省,施工简易可行,防渗效果理想。  相似文献   

4.
在处理放水洞有压洞身段渗水时,要按照相关的流程以及进行施工和相应的裂缝处理、填浆处理,同时要选择合适的施工施工以及施工工具,才能够确保施工最终的效果,保障整体质量和水平。文章结合实际探讨了努尔加水库放水洞有压洞身段工程概况,并分析了如何处理洞身段渗水的方法,希望能给相关研究者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文章分析了西川水库概况及放水洞、溢洪道存在的问题,对两个设施的除险加固方案均设计了多种方案进行比较选择,最终提出放水洞采用放水塔方式进行加固,大开挖施工;溢洪道采用进口段、控制段、泄槽段加固,并将其出口改为陡坎跌水的除险加固设计方案,可供同类水库除险加固参考。  相似文献   

6.
小型水库的放水设备,常见的有斜管、转动门盖、铁盖板(即底孔拍门)、坝后闸阀、深孔平板闸门等。除斜管为表层放水外,其余均为深孔放水。从灌溉角度看,深孔放水,灌溉水温低,不利于农作物生长。斜管分级放水,采用表层水灌溉,水温较高,适宜于农作物的正常生长。但许多地区早期建成的斜管放水工程,一般存在管理不便,漏水严重,操作不安全等问题。致使这种型式不能广泛采用。一九六五年修建德安县东山水库时,总结了通用放水设备的优缺点,根据东山水库以灌溉为主的特点,设计了一种在分级斜管上安装拍门的放水设备。这种放水形式,现无通用名称,暂叫它做“拍门式分级斜管”。东山水库一九六五年冬开工,一九六六年春开始受益,  相似文献   

7.
米山水库是一座以防洪、灌溉、城市及工业供水为主,兼顾发电和养殖等综合利用的多年调节大(2)型水库。在水库除险加固中,不但要保证工程施工安全顺利进行,还要尽可能减少水库放水损失。本文在充分考虑现场地形条件、主体工程布置特点和施工总进度安排等因素的条件下,综合设计施工导流方案,提出的导流措施既能保证工程安全施工,又能节省工程投资,同时还减少了水库的放水损失。  相似文献   

8.
现有的小型水库、山弯塘的放水设施,多采用横穿大坝下的放水涵洞与库内的石质放水卧管组合而成,其放水卧管上的放水孔,多采用石塞或木塞加水泥堵水,弊病较多。后有少数水库在放水卧管下端与放水涵洞交接处修建一竖井,人可进入竖井,在库水面以下放水。实践证明,此法投资大,竖井与大坝隔水相望,操作不方便,且放水设备如闸阀等易锈蚀、卡死,给工程管理增加了困难,造成蓄水大量漏失。为此,四川省渠县水电局设计、制成了一种水库液压放水问。这种放水阀在没有电能的条件下,可以实现小型水库放水、关水远距离操控。经 1996、1…  相似文献   

9.
李海鹏  张宁 《西北水电》2012,(4):90-94,98
黄河拉西瓦水电站Ⅱ号变形体高程2 610 m部位锚索施工,岩体破碎、拉裂缝较宽、架空严重,造孔施工中存在塌孔、掉块、卡钻、漏风等问题,造孔相当困难,采用跟管钻进、护壁灌浆处理,效果均不理想。为了实现顺利造孔,达到设计要求,采用固壁灌浆、大扭矩低转速地质钻机钻进及一些特殊处理方法,最终取得了成功。  相似文献   

10.
巴贡水电站地处降雨量充沛的热带岛屿,枢纽中有1座202 m高的混凝土面板石坝、陡槽溢洪道、放水隧洞和水电厂。溢洪道下泄流量大,落差大,泄水冲沟对施工干扰大,施工道路及设备布置困难。针对施工中的难点制定了施工方案,重点论述其中的道路规划、设备布置、模板选型及混凝土浇筑方案等。  相似文献   

11.
三峡工程导流底孔跨缝布置于泄洪坝段共22个,主要承担三期施工导流任务并在三期围堰挡水发电期间,与泄洪深孔联合泄洪。导流底孔运用3年后封堵,并回填。导流底孔布置上受因素多,运用条件变化大,孔口作用水头高结构受力复杂。因此对导流底孔的水力设计,结构设计,防泥沙磨损措施和  相似文献   

12.
简要地介绍了广州市中旅商业城基坑支护及周边建筑物安全监测的成果.中旅商业城基坑挖深达19 m,采用综合支护体系,在基坑周边布置了表面和内部观测仪器,观测了水平位移、沉降、地下水位、锚力等,观测成果表明:基坑的工作状态良好,各监测项目资料规律性较好,基坑边壁及周边土体的最大水平位移为8~28mm,小于设计指标,水平位移速度最大为0.6mm/d,且很快收敛.基坑和周边建筑物是稳定安全的.
  相似文献   

13.
泄洪深孔是三峡枢纽工程中最重要、要求最严、施工难度最大的结构物之一。在施工过程中不断改进模板工艺和混凝土施工工艺,加强温度控制措施,严格执行验收程序和各项质量管理制度,通过上述各项措施的实施确保了深孔过流面质量满足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4.
三峡工程泄洪坝段布置在河床中部,自下而上设有底孔、中孔和表孔,其底孔承担着三期工程施工期的导流和泄洪任务。为防止导流底孔过流面在高速水流条件下产生气蚀,要求对底孔过流面进行表面处理,以形成过流防护层。按照设计要求,采取现场工艺试验的方法进行了防护材料、施工方案的比选;施工后的过流面防护层经过3 a的运行,经检测防护效果远超预期。因此,在今后的类似工程中,是否需要花大成本进行过流面防护,值得进一步论证研究。  相似文献   

15.
三峡水利枢纽有世界最大规模的船闸,溢洪道及电站,金属结构设备设计遇到一系列关键技术难题,对此通过一系列重点科研攻关和设计研究,并经多次专家专题讨论,完成了各项设计,一、二期工程已陆续完成制造、安装、调试,将投入正式运行,现就设计中的重点如深孔弧形门转铰式水封,深孔,导流底孔,电站进口等检修闸门采用无门槽反钩闸门,泄洪事故检修门及电站快速闸门定轮支承型式选择,电站排沙底孔衬砌材料选择,船闸人字闸门及启闭机,新型套筒式伸缩节以及金属结构的防腐设计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16.
万家寨水利枢纽底孔承担着枢纽泄洪排沙的主要任务,文章对底孔弧门的设计和运行情况进行了分析,指出了弧门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7.
阿海水电站可研阶段溢流表孔采用Y型传统宽尾墩+底流消能方式,通过类比国内已建成并成功运行的水电站消能工设计经验,结合阿海水电站泄洪消能特点,基于水力学试验及研究成果,通过消能技术优化和比选,技施阶段拟定了表孔X型宽尾墩+台阶面+消力池的泄洪建筑物消能布置形式。在消能技术上,对阿海水电站在龙头水库尚未建成的情况下汛期小流量频繁泄洪、水舌冲击消力池底板、下游河道消能防冲等问题得到了协调解决。  相似文献   

18.
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分三期施工。二期工程图左岸主河床,右岩明渠(建于一期)导流,建主河床泄洪坝段及左岸电站厂房。泄洪坝段布置三层泄洪孔口,其中22个底孔用于第三期施工导流,是确保第三期右岸电站厂房施工安全及在三期围堰挡水条件下左岸电站厂房发电运行安全的重要建筑物。因此,对导流底孔作一研究探讨其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三峡工程从根本上改变了川江航运面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三峡双线五级船闸经过十年建设和一年的试运行检验,2004年7月8日,通过了国务院长江三峡二期工程船闸验收委员会的正式验收,三峡船闸具备在135至139米水位下正式通航的条件。在试运行的一年里,通过三峡船闸的货物多达3000多万吨,超过了葛洲坝工程建成以来年通过葛洲坝船闸1800万吨的最高水平,显示了三峡船闸的吞吐能力和船闸设计、施工水平。由于三峡水库蓄水后,航运条件得到改善,运输量特别是货运量大增,川江航道成为长江最繁忙的水运线,首次进入国内最发达的水运航运线行列。三峡船闸的运行压力很大。许多人关心船闸的设计规模是否合理,船闸能否适应川江航运未来发展,如何确保船闸安全,对此,本刊编辑部请三峡二期工程船闸验收委员会副主任、验收专家组组长、两院院士潘家铮对上述问题进行了解答。  相似文献   

20.
利用三维有限元方法,对苏阿皮蒂水利枢纽泄洪底孔坝段在竣工期和运行期进行了四种工况的数值模拟分析,得到了坝体结构的应力变形情况。由计算结果可知,竣工期在自重荷载作用下,整个坝体往上游方向发生位移,位移自下而上逐渐增大;运行期受上游水压力和地震惯性力作用,整个坝体往下游方向发生位移,位移自下而上逐渐增大;四种工况下,坝体位移分布连续,最大位移均较小,变形满足要求;竣工期和运行期的坝体结构、坝踵、坝趾应力均满足重力坝设计规范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