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万珊  张永丽  王君勤 《四川水利》2011,(2):29-30,35
介绍人工湿地的特点和处理污水的机理,包括人工湿地的类型、净化机理等。通过试验证明,人工湿地处理农村生活污水效果较好,具有较高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人工湿地理论水力停留时间与实际水力停留时间之间的差异与原因,以及水力停留时间与人工湿地其它指标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文章以辽宁复州河人工湿地为研究对象,用NaCl作示踪剂,通过对人工湿地出水口电导率进行监测,从而测定人工湿地的水力停留时间。监测结果表明,人工湿地理论水力停留时间比实际水力停留时间要长。原因主要为湿地运行过程中出现了淤积堵塞的情况,湿地实际孔隙率变小;人工湿地水力停留时间与湿地孔隙率、湿地类型以及湿地堵塞情况息息相关。研究所取得的数据可以为湿地的设计及湿地后期维护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3.
人工湿地是近20a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污水处理技术,与传统的污水处理方法相比较具有高效、节能、基建和运行费用低、操作与维护简单等优点,可以用来处理多种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本文介绍了人工湿地的相关概念、发展历史、研究现状、分类、原理等。阐述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不仅是一种经济高效的污水生态处理技术,而且是适合我国国情的污水处理技术,但湿地污水处理技术在性能上仍须有待发展与完善。  相似文献   

4.
人工湿地净化作用与微生物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工湿地中微生物的活动是污水中污染物降解的主要机制,通过科学实验,文章分析了微生物在实际运行人工湿地的分布特征规律,重点研究人工湿地净化作用与微生物的相关关系,有利于进一步厘清湿地微生物生态系统综合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5.
人工湿地净化污水机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工湿地是一种新型的污水处理技术,它具有处理效率高、效果好、投入少、维持费用低等特点。重点阐述人工湿地净化污水的机理,提出了人工湿地技术未来的研究方向,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人工湿地技术自研发应用以来,在水环境改善、水生态修复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作用,与我国新时期生态文明建设、水污染防控及海绵城市建设等国家战略需求也高度契合,结合国内外人工湿地发展现状,重点介绍了北京市近年在人工湿地技术研究及建设方面的进展,特别剖析了北京市在北方低温地区人工湿地冬季越冬运行、湿地水力设计、水质净化效果及建设发展模式等方面所取得的发展经验,并提出人工湿地技术研究及建设运营过程中仍存在的问题及相关建议,以期为后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提出了一种净化污水的人工湿地系统并介绍了其除污效果。对不同类型的除污系统进行了试验:单级人工湿地的除污效果高达80%以上,而生物化合物除污效果不到50%,多级复合型人工湿地的除污效率更高。基于试验研究结果,认为应用人工湿地可有效保护水资源,避免其受到污染。  相似文献   

8.
王海阳 《吉林水利》2021,(3):44-47,55
为研究人工湿地对大连地区污染河水的净化效果,以大连复州河为例,实验构建了不同基质和不同植物的人工湿地.系统稳定运行两年时间,实验结果表明,作为人工湿地基质,砾石对SS、TP的去除效果强于碎石,碎石和砾石对COD、TN、NH3-N去除效果相差不大;作为人工湿地植物,芦苇对SS、TP的去除效果强于黄菖蒲,黄菖蒲对TN、NH3-N的去除效果强于芦苇,两者对COD去除效果相差不大;温度对人工湿地的COD、TN、NH3-N去除率影响较大,对TP去除率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9.
通过研究人工湿地的水力负荷、水力停留时间对处理效果的影响以及湿地内部不同深度处污染物去除效果的变化情况,分析人工湿地水力学因素与去除率之间的关系,为人工湿地的设计管理及推广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基质是人工湿地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研究不同类型的基质材料对污水的净化能力,设计建设了5种常见基质材料的人工湿地进行污水处理效果分析。通过试验,得出了5种湿地基质对污水浊度、溶解氧、氨氮、硝酸盐氮、化学需氧量以及总磷的去除效果。根据试验分析结果,筛选出净化能力较强的基质作为人工湿地基质,可以提高人工湿地对污水的净化能力、延长材料的使用时间,减少湿地建设的投资成本。  相似文献   

11.
北方潜流人工湿地水质梯级净化能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振国  刘丽 《人民长江》2011,42(19):51-53
潜流人工湿地是人工湿地的主要类型,湿地梯级净化效果需要进一步研究。以官厅水库黑土洼地湿地系统示范工程为研究对象,通过近4 a实验,总结得出湿地对各类污染物的梯级净化效果。分析结果表明,人工湿地示范工程对水质净化效果较为明显,各个主要污染物的去除率平均达到40%以上;前两级湿地污染物的去除率占总去除率的比例大部分达到50%以上;潜流人工湿地具有进一步净化水质的潜力。基于分析结果,对于北方人工湿地的建设提出了有指导价值的建议,并指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2.
针对受农村生活源与农业面源污染的水体,开展人工湿地水质净化技术研究。研究区位于贵州省盘县,设计人工湿地处理来水能力为3.5万m3/d,人工湿地面积45 hm2。经过人工湿地处理后可基本实现水质净化目标,使其达到景观水体标准,不仅有效保障处理水质,更可营造城市水景,可改善研究区所在地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3.
北方某人工湿地净化能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对北方某人工湿地长期观测取得的大量详尽数据的基础上,分析了人工湿地系统总体净化能力和潜流人工湿地水质动态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该人工湿地示范工程对水质净化效果较为明显,对各类污染物的去除率平均可达40%;潜流人工湿地可对污水进行深度处理,对BOD5、NH4-N的去除效果最好,去除率为80%~90%,对NO3-N、TN的去除效果较好,去除率为65%~75%,对CODMn和SS的去除效果一般,去除率为40%~60%,对TP的去除效果随着时间推移逐渐减弱,碎石吸附对TP去除起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人工湿地技术已广泛应用于生活饮用水水源的水质保持和净化提升。结合水专项4个典型的人工湿地技术案例——石臼漾湿地、鹊山引黄水库湿地、氿滨湿地以及贯泾港湿地,对人工湿地饮用水源水质保持和净化提升技术进行评估,总结该技术在设计参数、运行管理、处理效果方面的共性特征,并给出相关参考意见,推进该技术的标准化以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湿地净化污水作用及其机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湿地能改善水质,为多种水污染提供了一个有效、廉价的治理场所。人工湿地作为近20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传统的污水处理技术已越来越受到各国的重视。系统的阐述了湿地土壤、植物、微生物在污水净化中的作用及机理,并展望了湿地未来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6.
不同植物配置人工湿地冬季生活污水净化效果比较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以某三级串联水平潜流人工湿地污水处理工程为实验基地,研究了5种华南地区常见湿地植物的选择和配置对净化冬季生活污水的影响,为华南地区人工湿地合理优化配置植物提供一定的依据。结果表明:人工湿地系统在冬季对COD、BOD5、TP和大肠菌群仍有较好的去除效果,对TN的去除效果较差。在实验条件下,COD和BOD5的降解主要发生在第一级湿地单元,TP和TN的降解主要发生在第三级湿地单元。三级串联湿地系统净化效果较佳的植物搭配是:第一级栽种水生美人蕉,第二级栽种再力花,第三级栽种菖蒲。  相似文献   

17.
采用磁分离/人工湿地组合工艺处理河道水,磁分离净水技术在去除水体当中的悬浮颗粒物和总磷时具有去除效率高、运行费用低、占地少的优点;人工湿地可以对溶解性污染物进行去除,是一种较好的生态废水处理方式,处理成本低、管理简单.将磁分离技术和人工温地有机结合起来,可以取长补短,充分发挥两者的优势.在人工湿地的基础上发展磁分离/人工湿地工艺,可以处理受污染的城市河道水和城市公园湖泊景观水,也可以应用于农村水环境治理,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水平潜流湿地对城市湖泊污水的净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简要介绍了人工湿地的定义、分类和发展历史及现状,以西安市兴庆湖为研究对象,在水力负荷为0.5m3/(m2.d)和水深0.7 m时,分析水平潜流湿地对城市湖泊污水中的SS、COD、氮、磷等的净化效果,为人工湿地在西北地区城市湖泊的推广应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城市湖泊污水处理的实验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西安市兴庆湖为研究对象,对湖泊的水质进行了水平潜流和自由表面流净化的实验研究,比较了两种湿地的净化效果。在相同的水力负荷、水力停留时间、水深等条件下,分析了两种人工湿地对城市湖泊中的有机物、氮、磷等主要污染物的净化效果,及不同影响因素对系统处理效果的影响,比较了两种人工湿地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人工湿地的去污机理以及工艺流程,并采用湿地技术结合现有渠道进行污水灌溉工程的规划设计,使污水净化后达到灌溉用水标准,解决东北屯的水浇地问题.提出了人工湿地系统是一种正在不断得到研究、应用和发展的污水处理实用新技术,由于其处理效果好、操作管理简单及维护和运行费用低等特点,在我国尤其是中小城镇及广大农村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