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RBF神经网络,建立了阿拉尔垦区需水量预测模型。选取农业用水灌溉定额、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城镇生活人均日需水量、农村生活人均日需水量作为模型输入,农业、工业、城镇生活、农村生活需水量作为输出。将2001—2007年用水量数据作为训练样本,用2008—2009年用水量数据对模型进行检验。在农业、工业、城镇生活、农村生活4类需水量中,2009年工业需水量预测的相对误差最大,为-16.24%,总需水量的最大误差仅为1.80%,取得了较满意的结果,表明RBF神经网络模型用于该区需水量预测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
根据2003—2018年上饶市用水量数据,将其分为农业、工业、生活、生态四类进行数据分析,其中农业用水位于主导,工业、生活用水次之。根据灰色理论分别建立不同用水部门的GM(1,1)模型,并对所建模型进行了残差检验和后验差检验。检验结果表明生活用水、工业用水为1级精度,生态用水为2级精度,农业需水模型精度差,需要进行残差修正。通过修正后的模型对上饶市各部门未来需水量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上饶市未来各部门的需水情况均呈现出逐步增加的趋势,工业需水和生活需水增加比例尤为明显,而农业需水则增长缓慢。  相似文献   

3.
中国水资源利用特征及未来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先对我国过去60多年的用水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得出水资源利用时间分布特征:农业用水一直占主导地位,1949—1980年为快速增长期,1980年以后为稳定期甚至下降期;工业用水和生活用水则是在1980年后随着经济快速发展进入激增期。然后,对我国水资源利用空间特征进行分析可知:总用水、生活用水和工业用水呈现南高北低的态势;农业用水和生态环境补水用水呈现北高南低的态势;东、中、西部的用水效率呈现出一定差距,并呈现不同的变化态势。最后,运用情景分析法,分较高、适中和较低3种方案对我国未来10~15 a的需水量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4.
根据鹤岗市工业、农业、生活用水现状和需水量预测,对城市工、农业、生活用水进行供需平衡分析,提出了解决城市缺水问题的措施和途径。  相似文献   

5.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南通市远期需水量将进一步增加。本文通过对农业、工业、生活以及生态用水量相关指标的分析和计算,预测了2030年南通市总需水量和高峰期需水量。在此基础上,通过MIKE11水动力模型,模拟了不同方案下主要控制点的水位变化和最低水位。结果表明:50%和75%用水保证率下引水基本满足要求,95%用水保证率下需增建60~100m~3/s的通吕运河泵站以解决用水矛盾。  相似文献   

6.
水资源短缺加剧了区域、行业间水资源竞争的程度,影响了水资源的演变格局,也对水资源供需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了定量化描述用水竞争现象,辨析了用水竞争力概念、内涵及其驱动因素,引入了用水竞争力指数(WCI),并采用驱动增长率、刚性需水量、用水效益和用水紧缺程度四类指标构建了用水竞争力评价模型,以京津冀地区为例,定量分析得到京津冀地区2001—2015年农业、工业和生活分行业多年平均用水竞争力指数分别为0.09、0.17和0.56,其中生活用水竞争力指数最大并长期保持增长趋势,成为影响京津冀地区用水竞争力的主要行业,其次是工业用水竞争力指数,但呈波动性变化特征,农业用水竞争力指数最小但呈持续增加的趋势。  相似文献   

7.
珠江三角洲经济区城市供水水源规划需水量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珠江三角洲经济区包括广州、深圳、珠海等十几个市(区)、县,经济高速、稳定、持续发展,有稳定、充足的水供应是重要基础条件之一。这个地区从90年代起就进行了供水水源规划工作。需水量预测范围包括城市生活、工业、农业需水。城市生活用水预测常用城市生活用水定额法;工业用水预测常用万元产值工业用水定额法;农业用水预测包括农、林、牧、鱼用水,保证率采用90%以上。在预测基础上,进行多方案比选供需水量平衡。  相似文献   

8.
极端干旱条件下汾河流域水资源安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世芳 《人民黄河》2013,35(7):46-48
利用1934—1970年汾河流域水文实测数据,对汾河全流域的生态环境需水量进行分析计算。研究结果表明,汾河流域在极端干旱条件下水资源安全受到严重威胁:上游区在中等干旱年和特大干旱年份河流允许开发利用水量均为负值,即天然来水量小于生态环境需水量,如遇优先满足工农业及生活用水的情况,生态环境用水势必被挤占;中游区在两种干旱年份的允许开发利用水量极少,如遇特大干旱年允许开发利用水量仅达多年平均年径流量的14.73%;下游区在两种干旱年份条件下的允许开发量均为负值,生态环境和生产生活用水需求均无法满足,且在特大干旱年份缺水情况更为严重。  相似文献   

9.
为定量化描述南水北调来水对京津冀地区用水竞争力的影响,提出基于驱动增长率、刚性需水量、用水效益和用水紧缺程度等4项评价指标的用水竞争力指数模型,分析南水北调不同来水情景下京津冀地区的用水竞争力变化。结果表明:在南水北调来水与本地水联合供水情况下,京津冀地区3个行业的用水紧缺程度得到不同程度的缓解,行业刚性需水量均可得到满足,其中,生活用水紧缺程度降幅最大,工业次之,农业最小;与基准情景S0相比,各受水区在不同情景下的农业、工业和生活用水竞争力指数(water competitiveness index,WCI)平均减小17.3%,缓解了该区域的行业用水竞争压力;在不同来水情景下,京津冀地区用水竞争力指数呈现显著下降趋势,各情景下WCI值平均减小16.1%,区域用水竞争力分布呈现从环渤海湾区和河北南部地区双中心向河北南部单中心转变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关于加强饮用水源地保护的调查与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一、我省主要水源情况 饮用水安全是重要的民生问题.保障饮用水安全,关键在饮用水源地的保护.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全省生活用水量持续增加.目前全省日取水能力超过1万t的自来水厂约152座,1980年全省城镇居民生活用水总量为1.87亿m^3,到2004年已增加至18亿m^3,20多年的时间增加了近10倍.1980年全省城镇公共用水量1.2m^3,到2004年相应增长至7.8亿m^3,增长了6.5倍.用水结构中,全省生活用水的增长速度普遍快于工业用水,1980年全省生活用水占全省总用水量的3.3%,1990年为5.8%,2000年达到9.2%,2004年略有下降,为7.3%.  相似文献   

11.
以《甘肃省地级行政区用水总量控制指标》以及近10年甘肃省发布的《甘肃省水资源公报》等相关成果数据为分析研究对象,分析研究了甘肃省近10年用水总量及其结构演变趋势,提出2015、2020、2030年用水结构调整需求研究结论为近10年甘肃省用水总量比较稳定.在120亿~124亿m,之间小幅度振荡波动:农业用水占用水总量比重较大,且变幅较小;工业、居民生活用水量有所减少:城镇公共、生态用水量有所增加。按照省政府下发的用水总量指标,在未来的水资源供给、管理等工作中,应着重做好增加生活、工业、生态供用水量,减少农业供用水量,从而达到省政府下发的用水总量指标目标.使甘肃省用水分配结构趋于合理,用水效率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12.
施元吉 《水资源保护》2009,25(S1):106-109
从金东区基本情况的调查和城乡生活需水量、工业需水量、农业需水量预测,分析了设计水平年总用水量。通过农村饮水安全水量平衡分析,摸清金东区供水水源和用水分布情况,对今后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有一个整体的思路和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以黄河下游引黄经济用水区为研究对象,分析了研究区20世纪70年代以来经济用水总量的时空分布规律。结果表明:黄河下游引黄用水总量年际变化大、年内和空间分布不均,多年平均春灌期3—6月引黄水量占年引黄水量的54.1%;各河段引黄水量最大的为泺口—利津河段,引黄水量最小的为利津以下河段,最大值为最小值的8.5倍。20世纪90年代以来,农业用水占下游年均引黄水量的90.3%,工业及生活用水量占9.7%,农业用水是黄河下游引黄用水的主体,工业及生活用水年际变化和年内分配较均匀。  相似文献   

14.
1 城市雨洪资源合理利用是城市化发展的要求1.1 城市的用水量和需水量急剧增加,水资源供需矛盾加剧,迫切需要加大对城市雨洪资源的利用。2000年与1980年相比,我国城市生活用水增加了3倍,工业用水增加了1.5倍,城市的绿化、消防、环卫用水也大幅度增加。用水的急剧增加,使我国许多城市水资源供求形势日趋严峻。据统计,全国有400多座城  相似文献   

15.
石川河是渭河的重要支流。对石川河流域水资源分区、地表水、地下水、可利用量、供水基础设施、供用水量变化趋势及用水水平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本流域人均、亩均占有水资源量仅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7.0%和7.9%,属资源性缺水流域;用水以农业用水为主,占比从1980年的85.4%降至2015年的72%;工业、城镇生活、建筑业及第三产业、生态环境用水逐年增加,流域经济发展已由粗放型逐渐向集约型转变;人均用水量高于渭河流域平均值的10.8%,单位GDP用水量高于全省平均水平39.2%,具有一定节水潜力。结果可为流域治理和水资源管理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考虑用水效率提升对不同时期用水定额的影响,核算了1988—2019年北京市水足迹变化过程,利用信息熵方法对比分析了实体水和水足迹用水结构的演变特征。结果表明:北京市实体水开发利用情势不断优化,呈现农业和工业用水量快速下降、生活和生态用水量显著增加的变化规律,形成了以生活用水保障为主、生态用水需求提升为辅的用水格局;北京市水足迹不断上升,商品贸易带来的虚拟水净输入极大缓解了北京市用水压力,但提高了北京市对虚拟水净输入的依赖程度,2015—2019年农业和工业虚拟水净输入在其水足迹中的占比都超过60%,水资源系统常年处于严重超载状态;实体水系统信息熵呈先增后减的态势,生活与生态用水已逐渐成为占绝对优势的用水类型,水足迹系统前期为熵增过程,随后趋于稳定,用水结构较为均衡。  相似文献   

17.
根据太湖流域 1998年的实际水资源量和社会经济发展用水量 ,分析该流域工业、农业和人口用水现状的空间分布 ,就社会经济发展趋势 ,指出近 10年流域内 ,工业水资源消耗增长幅度不大 ,农业保持现有水平 ,生活用水将大幅度增加。  相似文献   

18.
随着珠江三角洲经济区经济建设的发展,城市用水急剧增加,加上河道水质污染加重,水的供需矛盾日益紧张,故编制城市供水水源规划成为城市建设的当务之急。本文着重对规划中有关城市需水量预测的城市生活、工业和农业需水量及水量供需平衡计算,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通过生态环境需水量相关概念的探讨,认为城市生态系统中的生态环境需水量应包括城市生活需水量、城市工业需水量、城市环境需水量3部分。根据城市发展情况,以2000年为基准年计算得到合肥市2010年城市生态环境需水量为5.56亿m3,而2000年该市生态环境需水量为2.98亿m3。2000~2010年合肥市非农人口比重由32.64%增长到48.93%,结果显示,城市化的发展与城市生态环境需水量的增加成正比。结合合肥市发展规划,探讨了未来城市需水的来源,认为今后城市用水来源为董铺水库、大房郢水库及巢湖水资源。巢湖水环境的治理应给予重视。  相似文献   

20.
福建省近10年用水结构变化及驱动力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分析了1999~2008年福建省工、农业和生活用水等用水结构的变化及其驱动力因子。结果表明:福建省用水总量呈上升趋势,年均增加2.52×108m3;农业用水量及其所占比重逐渐减小,工业用水量及其所占比重递增,生活用水量增长缓慢,比重基本不变。用水结构的变化和全省产业结构变化相适应。耕地面积的减少和节水灌溉面积增加是农业用水减少的主要原因;工业产值的迅速增长和工业结构的调整共同促进了工业用水量的增加,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和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水平的提高对工业用水具有负驱动作用;人口增长是生活用水逐年增加的主要驱动因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