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上覆水磷浓度对沉积物孔隙水中磷垂向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探究上覆水磷浓度对沉积物孔隙水中磷垂向分布的影响,通过室内实验,利用薄膜扩散平衡技术(DET)对孔隙水中磷浓度进行测量,分析孔隙水磷浓度的垂向变化规律,并揭示平衡时上覆水磷浓度与孔隙水磷浓度以及上覆水-沉积物界面孔隙水磷浓度的关系。结果表明:上覆水磷浓度越高,则沉积物孔隙水中磷垂向分布达到平衡所需的时间越长,相同垂向位置处孔隙水磷浓度及其浓度梯度越大;孔隙水磷浓度及其浓度梯度随深度增加而降低,表层沉积物孔隙水中磷的扩散作用最强,下层沉积物孔隙水磷浓度受上覆水磷浓度变化影响较小;吸附平衡后,沉积物孔隙水磷浓度和上覆水-沉积物界面孔隙水磷浓度均与上覆水磷浓度呈幂函数关系,而留存在沉积物孔隙水中的磷浓度仅占2.26%~3.80%,上覆水中减少的磷大部分被沉积物吸附。  相似文献   

2.
洱海沉积物磷的化学赋存形态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对洱海沉积物磷的含量、空间分布以及沉积剖面上沉积磷的化学赋存形态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洱海表层(5cm)沉积物中总磷的含量范围为736.40~1602.50mg/kg,平均为964.60mg/kg;北部湖区高于南部,弥苴河是湖泊的主要磷来源;洱海沉积物中各形态磷的含量高低顺序为:钙结合态磷,碎屑态磷,有机态磷,铁结合态磷,吸附态磷,磷形态的剖面变化反映了埋藏作用对沉积磷的强烈改造作用。  相似文献   

3.
采用改进的Ruttenberg连续萃取法对黄河中下游表层沉积物进行磷形态分析,结果表明:黄河中下游表层沉积物中总磷以无机磷为主;弱吸附态磷和Fe结合态磷的含量不高,自生磷和碎屑磷合占总磷含量的89.41%~96.11%;难溶有机磷含量变化不大,与有机质的变化趋势相同;弱吸附态磷、Fe结合态磷、无机磷3种较易被生物利用的形态磷虽然只占总磷的9%左右,但这部分磷参与生态循环,对生态环境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4.
为了掌握武汉东湖的水环境状况,以沉积物为研究对象,使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测定了不同湖域沉积物柱状样中9种重金属(Cd、Zn、As、Cu、Co、Pb、Mn、Cr、Ni)含量,对重金属元素的垂向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并采用地累积指数法对重金属的污染程度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沉积物中9种重金属元素含量排序为MnCrPbZnNiCuCoAsCd;垂向分布特征为Cr、Ni的含量随沉积物深度增加而增加,Cu、As、Cd的含量随沉积物深度增加而减少。地累积指数评价表明,郭郑湖西岸污染最为严重,汤菱湖最轻,累积较为严重的是Cr、Mn、Cd和Pb,其中Cd和Pb达到中度污染程度。  相似文献   

5.
黄河上中游沉积物中磷形态的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改进的连续提取法对黄河上中游乌海、乌拉特前旗、石嘴山、潼关4个河段沉积物中磷的存在形态及其含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黄河上中游沉积物中磷以钙磷(Ca-P)和有机磷(Org-P)为主,沉积物中总磷含量为1 268.634 6-1 474.06 μg/g.  相似文献   

6.
波浪辐射应力张量的垂向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将垂向考察区域分为波谷以下部分,波谷至平均水面部分以及平均水面以上部分,应用线性波理论,分段推求波浪辐射应力张量沿水深分布函数,通过欧拉坐标变换,建立了任意波向角时波浪辐射应力张量的计算表达式,给出深水及浅水条件下的渐近表达式,讨论了波浪辐射应力张量的垂向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7.
采用改进的化学连续提取法,将所提取的黄河沉积物样品,用磷钼蓝分光光度法测定不同形态磷的含量。结果表明:黄河干流喇嘛湾、济南、花园口河段沉积物中磷的主要赋存形态是Ca-P,Org-P次之,Al-P、Ex-P、Fe-P和Obs-P含量均较少;沉积物中TP平均含量为1 219.169~1 543.588μg/g,主要以无机磷的形式存在,在所研究区域中,黄河花园口段TP含量最高;受人类活动、水动力条件、沉积环境等的影响,不同地段的各种形态磷的含量都有所差异。  相似文献   

8.
徐州地区是典型的黄泛区,地下水中氟的含量很高,地氟病情严重.为了研究氟的水文地球化学特征,该文对150m深的钻孔岩芯进行了取样,对地层剖面中的32组样品的水溶性氟、pH值及主要水溶性化学组分进行了测试,研究了徐州丰沛地区第四系地层水溶性氟垂向分布特征.结果表明,F-含量范围5.59-31.66mg/kg,平均值为11.72mg/kg,其含量随着地层深度增加明显降低;浸提液中F-与其他化学组成密切相关,F-含量与pH值、Ca2 含量、Cl-含量呈负相关,与HCO3含量呈显著正相关;样品浸提液的水化学类型有HCO3-Mg型、SO4·HCO3-Mg型和SO4·HCO3-Mg·Ca型,在上述类型中F-含量从高到低.  相似文献   

9.
瓦埠湖沉积物中氮与磷赋存形态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连续提取法研究了瓦埠湖沉积物中磷的赋存形态和氮的组成特征。结果显示:瓦埠湖沉积物中总磷含量为293~874 mg/kg,平均为470 mg/kg,总磷主要由无机磷组成;在沉积物的提取磷中铁结合态磷为主要赋存形态;铁磷、钙磷、铝磷的相对百分含量指示出该湖泊的磷源自污染较少的区域。瓦埠湖沉积物中总氮的含量为208~464 mg/kg,平均为265 mg/kg,氮的主要组成为有机氮,有机氮、有机指数等显示该湖泊属于清洁类型,未遭受污染。瓦埠湖流域的社会与自然状况的调查结果、湖泊底泥的有机碳氮比等均表明湖泊营养物质来自面源,各指标含量在空间分布的特点与相关性的差异,说明了物质沉积存在重力分离与水动力作用的过程。  相似文献   

10.
华北平原地下咸水垂向变化及机理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华北平原地下水开采对供水安全的影响和地下水水质的变化趋势,采用地下水水质动态监测、地面物探现场试验和成井物探等大量的实测资料验证地下水咸水下移的事实,并从水文地质条件、地下水位下降和地下水开采利用状况等方面,对咸淡水界面下移的机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咸淡水界面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下移约10~20 m,开采地下水造成上下层水头压力变化是其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1.
玄武湖是典型的城市富营养化湖泊,其水生态环境问题突出.结合国内外研究成果和现场实地调研,综述了玄武湖的水环境与水生态现状及其演变规律,同时对玄武湖的污染源展开调查.针对玄武湖的现状,分析已开展工程的实施效果与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12.
13.
南四湖表层底泥重金属空间分布及污染程度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测试南四湖湖区29个表层底泥中重金属Hg、Cd、Cr、Pb、Ni、Cu、Zn和类金属As的质量比,得到南四湖湖区重金属污染的空间分布特征。结合地质积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对南四湖重金属污染程度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南四湖已受到重金属元素的污染,属于中等程度污染湖泊,其中以As、Hg、Cd、Pb元素污染严重。除了As、Cd元素在下级湖表层底泥中的质量比略高外,其他重金属元素在上级湖的污染程度普遍比在下级湖的高;二级坝以北的昭阳湖湖区潜在生态危害最为严重,其次是南阳湖、微山湖、独山湖和二级坝以南的昭阳湖湖区。  相似文献   

14.
逄敏  宋为威  钱程 《水资源保护》2021,37(4):133-139
针对2012—2017年玄武湖增加生态补水量并不能让湖泊水质转好的问题,通过实测水量水质数据拟合、零维模型的推导和二维水环境数学模拟预测的方法研究玄武湖水质优化方法及应用。实测拟合发现湖区水质随着补水量的增加呈现先转好再变差的趋势。通过零维模型的公式推导及量化参数的方法,得出玄武湖污染物降解量与补水量呈负一次函数关系,玄武湖水质与补水量呈二次方关系,并得出丰水期优化补水量为20万t/d,枯水期优化补水量为15万t/d。运用水环境数学模型进行模拟预测,在枯水期近期削减现状入湖污水的40%水质最优时的补水量为12万t/d;在丰水期,近期削减现状入湖污水的40%时的水质最优补水量为18万t/d,远期削减现状入湖污水80%时的水质最优补水量为15万t/d。  相似文献   

15.
在野外采样调查水生植物种类、种群现状和空间分布的基础上,基于湖泊形态分析法和生物空间最小需求法确定了玄武湖最低生态水位,并进一步考虑水生植物的水位需求,制定了水生植物不同生长阶段的生态水位调控方案。结果表明:玄武湖水生植物种类丰富但覆盖度不高,为13.2%,沉水植物的覆盖度很低,为2.1%;玄武湖最低生态水位为9.6 m,萌发期水位为9.9 m时,有利于水生植物尤其是沉水植物的萌发,能达成30%的水生植被覆盖度目标;夏季水位为9.8 m时,能保障湖泊防洪安全,控制过度生长的荷花等挺水植物,促进玄武湖总体水生植物的生长与修复。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探讨鄱阳湖入江水道的总磷时空分布规律,区分水文自然节律与采砂影响的主次关系,结合区间纳污情况,对老爷庙、星子及蛤蟆石断面的总磷监测数据进行了时空变化的数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由于入湖水量差异导致水体自净能力与纳污能力的变化,鄱阳湖入江水道主要断面的总磷指标存在"丰水期优于枯水期"的周期性波动规律;老爷庙-星子段总磷浓度总体呈现优化趋势;星子-蛤蟆石段则呈劣化趋势;鄱阳湖采砂相关作业对断面水质存在一定的影响,但其本质是底泥扰动带来的内源性污染迁移,其影响较入湖排污带来的外源性污染要小.研究结果有助于更加理性地分析采砂对水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18.
磷是水库富营养化的主要影响因子,对泥沙有很强的亲和性。为探究水库中磷的空间分布规律,针对泥沙沉降过程中对磷的吸附影响进行了模拟试验,研究了不同环境因素耦合作用下泥沙沉降对水库中磷分布的影响。此外,基于量纲分析及多元回归法建立了液相磷浓度垂向分布公式。结果表明:泥沙沉降过程中对磷的吸附导致液相磷的垂向分布呈上浓下稀的趋势。泥沙粒径越小、含沙量越高、水深越大,则液相磷元素的浓度梯度越大,垂向分布越不均匀。液相磷垂向分布公式表明,液相磷浓度梯度与含沙量的1/4次幂、泥沙粒径的-2/3次幂和水深的1/3次幂成正比,液相磷浓度最小值与含沙量的-1/20次幂、泥沙粒径的1/10次幂和水深的-1/10次幂成正比。公式计算值与试验数据基本吻合,表明该公式对研究水库磷元素的空间分布有重要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