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三峡水库蓄水前后干流水质特征与变化趋势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余明星  邱波  夏凡  刘辉 《人民长江》2011,42(23):34-38
为了分析三峡水库蓄水前后水质的变化情况,选取三峡水库干流5个代表断面,通过2010年现状水质调查监测结果与1998~2009年历史水质资料的比较,深入分析了三峡水库蓄水前后干流水质特征和变化趋势。研究表明:目前三峡水库干流水质良好,年度水质为Ⅲ类;蓄水前以Ⅲ类为主,蓄水后以Ⅱ~Ⅲ类为主;从水库上游至下游,沿程水质逐渐趋好;蓄水后,总磷、高锰酸盐指数、铅等是影响水质的主要因子,与蓄水前相比,其沿程降低趋势更强,水质超标污染状况有所缓解。  相似文献   

2.
三峡水库蓄水前后重庆段整体水质变化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随着三峡水库的形成和不同水位的蓄水,水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通过对三峡水库重庆段2003~2009年主要代表监测断面水质监测数据的统计分析,采用单因子评价方法对蓄水前后整体水质进行评价,以各月水质类别占全年比例的变化来反映水质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不考虑粪大肠菌群,三峡库区重庆江段总体水质良好,各个监测断面水质类别大多为Ⅲ类(含优于Ⅲ类水),少数断面个别年月总磷、高锰酸盐指数和石油类超标较严重。干流2003~2009年Ⅲ类水质类别所占比例为58.9%~80.56%,且比重呈上升趋势,变化幅度平缓;支流2004~2009年Ⅲ类所占比例为80.3%~96.96%,年变化趋势平缓。三峡水库蓄水6 a来,库区江段总体水质呈向好趋势。  相似文献   

3.
三峡工程蓄水对库区水质的影响分析与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三峡工程对生态与环境的影响是受到国内外广泛关注的焦点和热点问题之一.三峡水库135 m蓄水后1年来的水质监测结果表明:三峡水库135 m蓄水对库区干流江段未造成明显影响,但对库区部分支流局部区域的水质造成了较为明显的影响.为更好地保护三峡水库的水资源,维护库区的水质安全,应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  相似文献   

4.
三峡水库试验性蓄水期间水环境质量监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分析三峡水库蓄水后的水体质量变化情况,选取水库干流全程和主要支流典型断面进行了水质监测。水库蓄水期间水质分析的结果表明:库区干流水质较好且总体稳定,但支流水质总体较差,支流回水区各断面水质以Ⅳ类为主,主要超标因子为总磷,与蓄水前相比,支流水质明显下降,大部分处于中营养或富营养状况,部分支流回水区的局部河段发生了水华。水质分析结果为针对性地制定三峡水库水环境保护措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三峡水库蓄水至135 m库区水质变化分析与保护建议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三峡水库蓄水至135 m前后库区干支流水质状况进行了系统分析和评价,对比分析了蓄水前多年与蓄水后2 a来水库水质变化状况及主要影响因子含量变化。结果表明:库区干流水质与悬浮物含量关系密切,蓄水后,从库尾至坝前,随着悬浮物的逐渐沉降,干流水质逐渐趋好,主要影响因子含量也逐渐下降;部分支流库湾因蓄水顶托,水流变缓,在营养物质含量水平高、水温与光照适宜等因素共同影响下,水质变差,出现了富营养化,甚至爆发了“水华”。  相似文献   

6.
三峡水库重庆段整体水质变化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米武娟  吕平毓 《人民长江》2011,42(11):74-76
三峡水库蓄水以后,为了研究三峡库区水质如何变化这一国内外广泛关注的问题,通过对三峡水库重庆段近几年水质数据的分析,采用季节性Kendall检验法分别对库区干流6个水质监测控制断面和主要支流的3个代表断面近6 a(2003~2008年)的主要污染指标总磷、高锰酸盐指数和石油类进行水质趋势分析。结果显示,库区江段水质参数浓度趋势以下降变化为主,总体水质状况6 a来基本趋于好转;库区重庆江段受总磷污染较为严重,且以呈上升变化为主,应加强对其污染源的控制和治理。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三峡水库运行对大坝上下游水质的影响,同时为三峡江段水质保护提供参考,根据长江三峡水环境监测中心在三峡库区官渡口和坝下南津关两个重要断面1998~2012年间的水质监测资料,比对分析了水库蓄水前后部分水质指标的年际和年内变化特征,并探讨其成因。结果表明,2003年三峡水库135 m蓄水成功后,水体中SS和重金属等指标浓度下降,TP等营养盐指标浓度呈不同程度减小,DO等氧平衡指标浓度总体下降。由此可得:三峡水库运行对库区及坝下游水体水质有积极影响;水库运行后,水流变缓,泥沙沉降,使得水体含沙量明显减少,污染物浓度也相应降低,泥沙吸附沉降作用对减少大多数水体污染物的作用不可小觑;但库区中吸附了大量水体污染物的泥沙,如果再悬浮,会对长江干流水质产生不利影响,应密切关注库区水体泥沙含量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8.
肖中  赵东  曹磊 《人民长江》2010,41(21):39-41
2010年7月中下旬,长江上游出现三峡水库蓄水以来的最大洪水。根据三峡水库上游干支流主要水文站的水位流量资料,对库区的洪水过程进行了分析。受三峡水库蓄放水影响,库区的水位及水面线变化为非天然状态。在洪水期,当三峡水库坝前水位低于150.00 m时,与天然状态相比,寸滩站水位流量关系无明显变化;随着上游来水的增加,坝前水位不断上升,当三峡水库坝前水位超过156.00 m时,寸滩站水位流量关系则受洪水涨落和三峡水库回水顶托的综合影响。  相似文献   

9.
三峡水库蓄水后库区干流泥沙含量时空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水体中某些污染物会以吸附态的形式吸附在泥沙上,因此,分析水库形成后水体中泥沙含量变化对研究水环境的变化具有积极意义。以实测泥沙资料为依据,分析了三峡水库蓄水前后2个多月相似年份干流泥沙含量时空分布的变化。结果表明,正常蓄水位实现后的第一年,同蓄水前相比,库区干流泥沙含量发生了很大变化,从库中至库首的干流江段,泥沙含量年均值比蓄水前下降了90%以上,且汛期下降幅度最大;同一水域泥沙含量的季节性差异比蓄水前明显减小。蓄水后从库尾至库首泥沙含量呈明显的沿程下降趋势。库区干流泥沙含量在蓄水后出现的新特征,可合理解释某些水质参数浓度的变化。  相似文献   

10.
三峡水库水质演变趋势及保护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分析三峡库区干、支流水质现状及其在蓄水前、135m蓄水后和156m蓄水后3个阶段的演变趋势,研究水库蓄水对库区水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库区干流现状水质总体较好且蓄水前后保持基本稳定;库区支流蓄水后水质有所下降,现状水质总体较差;部分支流的局部区段在蓄水后发生了水华。结合库区实际情况,针对性地提出了三峡水库的水质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11.
《水利水电快报》2006,27(21):21-21
在三峡水库水位达到156m的37d的蓄水期间,三峡库区水质总体保持稳定。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流域水环境监测中心蓄水期间的水质监测数据表明:三峡水库坝前水质良好,基本保持在Ⅱ~Ⅲ类,入库断面水质较差,多为Ⅳ类~劣Ⅴ类,高锰酸盐指数、总磷、石油类、铅等物质曾出现一定程度的超标  相似文献   

12.
三峡水库156 m蓄水宜昌站水文特性与水情预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峡水利枢纽工程1994年12月14日正式开工,1997年7月完成大江截流,2002年11月完成导流明渠截流,2003年5月25日开始关闸蓄水,形成库区.6月10日坝前水位蓄至围堰发电期水位135 m.2006年9月20日三峡水库再次蓄水,至2006年10月27日达到156 m蓄水高程.由于三峡水库属于年调节水库,该水库与葛洲坝水库联合调度对下游控制站宜昌站水沙特性变化有明显影响.对三峡大坝156 m蓄水后宜昌站的水位流量关系进行了分析,同时探讨了三峡水文局水情预报方案,实践表明,目前三峡水文局采用的水情预报方法预报精度较高,预报方案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3.
针对三峡水库蓄水运行后中华鲟自然产卵期逐渐推迟的问题,对影响中华鲟繁殖关键要素水温的因素开展研究。基于三峡大坝及葛洲坝上下游典型断面的水温及气温实测资料,分析了三峡水库蓄水后10年(2003—2012年)的水温变化情势和影响葛洲坝下游中华鲟产卵江段特定时段水温的原因。结果表明:三峡水库蓄水后库区在10月水温高于蓄水前,对下游中华鲟产卵江段水温产生直接影响;局地气温变化与水温情势变化密切相关,是引起中华鲟产卵江段水温上升的根本原因,对水温上升的贡献度约为61%。  相似文献   

14.
水动力调控:抑制三峡库区支流水华的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峡水利枢纽工程是治理开发长江的关键性骨干工程,在防洪、发电、航运等方面有着巨大的综合效益.但与此同时,三峡工程也为长江生态环境带来深远影响.其中,三峡水库建成后库区支流水华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一个焦点.自2003年三峡水库蓄水以来,由于库区水位抬升,库区水流减缓、紊动扩散能力降低,导致水体自净能力减弱和污染物在支流库湾的滞留.尽管目前三峡库区干流水质保持良好,但是库湾水质呈现不同程度下降,许多支流甚至频繁发生水华.  相似文献   

15.
三峡工程第2阶段2003年6月135m蓄水运用后,库区及坝下游水流泥沙条件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库区流速变小产生了淤积,下泄水流含沙量减小,造成坝下游河床的长距离冲刷,相应颗粒级配产生了明显的变化。结合相关水沙资料对三峡工程135m蓄水前、后进出库水文站泥沙颗粒级配进行分析,掌握其变化规律,为三峡水库科学运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三峡水库纳污能力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袁弘任 《中国水利》2004,(20):19-22
三峡水库蓄水后,水深增加,流速减缓,水库近岸水域纳污能力减小,水文情势的变化及其对水质的影响使库区水资源保护的形势更加严峻,保证三峡水库水质安全已是当前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问题.在分析水文情势变化对纳污能力影响的基础上,结合水库水质状况及污染特点,探讨水库纳污能力的分析方法、技术路线和蓄水后水库水功能区纳污能力,以便为三峡水库的水资源保护管理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7.
记者从中国三峡总公司获悉 ,国务院三峡建委第 13次全会决定 :三峡工程将于 2 0 0 6年汛后提前一年蓄水至15 6m高程。据三峡总公司总经理李永安介绍 ,在今年 9月初长江上游发生的大洪水中 ,三峡水库通过提高运行水位 ,拦蓄了 5亿m3的洪水 ,减轻了下游防洪压力 ,三峡工程于 2 0 0 6年汛后提前一年蓄水至 15 6m高程 ,既有利于三峡工程更好地发挥防洪、发电、通航等综合效益 ,同时对乃至全国经济发展都十分有利。三峡总公司副总经理曹广晶说 ,要实现三峡工程 2 0 0 6年汛后蓄水至 15 6m高程目标 ,从施工技术和工程进度上不存在任何问题。 2 0 0…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三峡水库蓄水以来长江枝城至沙市河段的水质变化情况,利用这一河段3个断面水质实测资料,通过模糊评价方法与权重值分析,对1998~2011年水质状况进行了分析评价。结果表明,枝城至沙市河段水质尚好,铅为对沙市河段水质影响最大的污染因子。对比了三峡水库蓄水前后的水质评价结果,表明水质状况未受明显影响,分析成果可为相关机构管理该河段的水资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三峡工程蓄水前后库区河流水质变化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兰峰 《人民长江》2008,39(1):7-8
通过对三峡库区干支流水文断面蓄水前后多年水质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分析了蓄水前后库区河流水质变化趋势.研究结果表明:三峡库区135 m蓄水及156 m蓄水后,库区水质指标变化不明显.库区溶解氧浓度有所降低,悬浮物浓度在平水期和枯水期也大幅下降,和悬浮物密切相关的污染物质总磷、CODMn、重金属等也随之降低.长江沿程干流及上游支流乌江、嘉陵江水质受蓄水影响不大,下游支流小江、大宁河则受长江壅水影响,局部水环境趋复杂化.  相似文献   

20.
水库蓄水会引发一系列环境问题。三峡水库蓄水后,库区水质有没有什么变化、泥沙淤积情况如何、消落带对生态环境有多大影响、水库温室气体排放有多严重、水库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有多大?带着这些问题,本刊记者采访了长期从事三峡水库生态环境研究工作的廖文根教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