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根据农业干旱发生发展规律和风险理论,从旱灾造成农作物减产的角度出发,分别对致灾因子危险性、孕灾环境脆弱性和承灾体易损性进行分析,建立农业旱灾风险评估模型,结合GIS中自然断点分类法进行聚类分析,开展区域农业旱灾风险区划。以云南省南盘江流域为研究区域,根据干旱等级划分标准,将研究区域按4个等级进行农业旱灾风险区划,并对分区结果进行分析,为该区域政府部门制定防灾减灾规划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2.
中国是世界上受洪涝灾害影响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洪涝灾害在中国自然灾害中发生频次最高、范围最广、灾损最大。从灾害系统角度,解析洪灾发生时各系统要素的表现特征,对进一步认识洪涝的成灾过程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系统收集了鄱阳湖流域核心区的孕灾环境(地形、河网)、承灾体(社会经济)、致灾因子(日降雨量)以及灾情等信息,系统分析了2020年鄱阳湖流域1号洪涝灾害的致灾机理与成灾过程,并探讨了鄱阳湖流域的洪灾防治措施。结果表明:6月以来高强度的降水是2020年鄱阳湖1号洪水爆发的前期基础,土壤湿度较高,趋近饱和;7月1—8日短时间内异常强降水(致灾因子强)和鄱阳湖流域核心区高程低(孕灾环境敏感性高)的共同作用下,洪水漫延快,短时内淹没了湖区的社会经济系统(承灾体),形成洪涝灾害。从灾害系统角度对典型洪涝灾害进行案例分析,有助于提高区域洪涝灾害的风险识别与防灾减灾能力。  相似文献   

3.
城市内涝已成为全国各大城市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严重制约着城市可持续发展。以郑州市“7·20”特大暴雨为例,在梳理郑州市城市内涝的雨情、灾情等特征的基础上,运用灾害链理论,分析影响郑州市城市内涝形成的致灾因子、孕灾环境和承灾体等因素。研究表明,气候加速变化,地势低洼,快速城市化,城市排水系统建设标准低,城市防洪应急管理能力不足以及城市雨洪管理理念滞后等是导致此次郑州市城市内涝发生的主要因素。通过分析此次郑州市城市内涝形成的机理,提出从降低致灾因子危险性、孕灾环境敏感性和承灾体脆弱性角度,采取工程性和非工程性并举的措施,为郑州市城市内涝防治提供应急管理方面的建议,对完善城市防洪体系建设、提高城市防洪应急管理能力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基于ArcGIS对广东省暴雨洪涝灾害风险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选用暴雨洪涝灾害的致灾因子、孕灾因子、承灾因子和防灾减灾能力4个评价指标构建洪涝灾害风险评估体系,运用ArcGIS对广东省暴雨洪涝灾害进行风险区划,结果显示,广东省暴雨洪灾高风险区域主要在粤东、粤西沿海区域和北江中下游清远附近区域。  相似文献   

5.
浅析海塘工程的防洪减灾经济效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发生风暴潮时洪涝灾害承灾体、致灾因子、以及孕灾环境作用的机理进行分析,并结合浙江省已有的科研成果,建立海塘工程防洪减灾经济效益评估模型。以2007年13号强热带风暴"韦帕"发生时为例,计算海塘工程的防洪减灾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6.
旱灾风险分析的理论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基于对旱灾机理和风险理论的认识,明确了旱灾风险的内涵;从旱灾形成机制的角度,提出了旱灾风险结构,并从干旱危险性、环境脆弱性、承灾体易损性和旱灾灾情4个方面系统地阐述了旱灾风险分析理论。  相似文献   

7.
山区公路建设区内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形成与其区内的地质环境因素密切相关,地质灾 害频发成为制约公路建设的重要因素。以新疆国道G218巩乃斯林场段为研究对象,对国道沿线两侧进 行工程地质测绘与勘探工作,分析区内孕灾环境因素与诱灾因子。研究表明:区内孕灾环境因素主要包 括河流侵蚀、斜坡坡度、斜坡坡向、岩土体类型、断裂、大气降水六大因素,它们共同作用构成了地质灾害 的孕灾基础;区内断裂构造活动加剧了灾害的形成与发展;巩乃斯河流对其两岸斜坡坡脚的侵蚀作用是 滑坡灾害发生的诱灾因子,连续的强降雨是泥石流地质灾害发生的诱灾因子。研究成果可为山区高等 级公路建设中地质灾害的孕灾环境和诱灾因子的识别、灾害绕避等方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传统的台风灾害研究注重致灾因子与孕灾环境对灾害的影响,但现实情况不断显示承灾体的社会经济易损性程度对灾害有着重要影响。以广东省为例,建立了广东省台风灾害社会经济易损性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广东统计年鉴2010》中数据对广东省21个地级市的台风灾害社会经济易损性程度进行了实证分析。认为社会经济易损性研究能够有效提升台风灾害的应急管理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9.
当前极端气候事件频发,降水频次与强度剧增,致使区域洪涝风险提高。为了降低区域洪涝风险,从致灾因子危险性、孕灾环境敏感性、承灾体脆弱性和防灾减灾能力四维度分析洪涝灾害风险的形成机理,基于11项指标,综合运用ArcGIS地理信息软件与熵权法等数理统计方法客观赋权,对湖南省湘江流域的洪涝风险进行综合性评估,最终制作出区县尺度的洪涝风险分布图。结果表明:湘江流域中西部致灾因子危险性低,中游地区孕灾环境敏感性高;环长株潭地区与衡阳市的承灾体脆弱性较高,但前者凭借良好的经济基础,其防灾减灾能力相对较强;湘江流域洪涝风险分布从东北向西南呈增强趋势,高洪涝风险区位于长沙市、益阳市、衡阳市及永州市南部,不同地区洪涝风险的主导因子不同。研究结果较好地反映了多因子作用下地区洪涝风险的差异,可为区域防洪减灾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10.
张鸣  武娟  牛超群  张楠 《吉林水利》2022,(1):1-9,16
由区域洪水灾害系统理论从致灾因子、孕灾环境、承灾体和区域应灾能力四个方面建立包括9项指标的洪水灾害风险等级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云模型对江苏省2010年洪灾风险等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苏南地区洪水灾害风险等级较低,为低风险和较低风险分布;苏中地区为中等风险分布;苏北地区差异较大,小部分呈较低风险分布,大部分呈较高风险分布....  相似文献   

11.
A series of interesting questions will be proposed and tried to be answered in this paper such as: Is there a limit of disaster-bearing capability in a region human-environment system (HES) when the system is hit by an extreme flood disaster? If so, what does it mean and how can it be explained? An assumption, naming the regional limit of flood-bearing capability (LFBC), is suggested and proved to respond these questions in this study. The LFBC model consists of three factors, namely, the disaster-causing factor (DCF), disaster-bearing factor (DBF) and disaster-regulating factor (DRF). The DCF can be selected from the cause analysis of flood, the DBF can be extracted from analysis of flood risk and vulnerability, and the DRF is responding to the analysis of flood risk management and measures. The logical relations among the three factors are determined by the analysis of flood inundation-loss models. The limit of disaster-bearing capability in regional HES is introduced by the principles of threshold analysis in terms of large-scale system theory, and can be expressed as the regional inundated depth or the amount of water in a flood. The LFBC model is built up following this idea, and approaches of its application are stated with the support of remote sensing (RS) and 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 (GIS). Substantial changes in terms of system succession, such as reservoir resettlement, population migration and land use pattern change, would occur only when extreme flood beyond its limit of disaster-bearing capability in a regional HES. Otherwise, the difference can be use to measures the damage conditions. Combining the occurrence probability of extreme flood, the LFBC model could be used to provide the data support for flood damage assessment, regional disaster control and reduction countermeasures, and regional development planning.  相似文献   

12.
农业旱灾系统脆弱性评价在农业旱灾风险管理中具有重要意义。为定量评价蚌埠市农业旱灾脆弱性,运用基于改进云相似度的方法建立了农业旱灾脆弱性评价模型。根据云模型的特点分析评价过程中存在的随机性、模糊性等不确定性,通过期望、熵和超熵3个参数定量分析农业旱灾系统的脆弱性。评价结果表明,基于改进云相似度的综合评价所得均值与模糊综合评价结果大致相同,用熵和超熵两个参数来反映可能取值范围、离散程度以及稳定性等不确定性,可充分考虑脆弱性、风险等的不确定性,为旱灾风险调控与管理提供有力依据。  相似文献   

13.
变化环境下我国干旱灾害的综合应对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干旱是我国主要自然灾害之一,发生频率大,影响范围广,其不仅具有普遍性、季节性、连续性和地域性等多样特征,同时还影响着我国的粮食安全,以及水循环及其伴生水环境、水生态和水沙过程。因此,系统识别干旱成因,综合应对变化环境下的干旱,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我国干旱既受到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也受到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非理性水土资源开发活动影响;同时,强调自然成因和以"危机管理"为主要范式的干旱应对方略也未能有效减缓干旱危害。进一步提出我国干旱综合应对在从"危机管理"向"风险管理"转变的同时,还应构建物理机制统一的水资源及伴生过程模拟平台和干旱风险评价指标体系,进而做出相应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4.
针对溃坝洪水风险受环境-荷载-人多种因素影响的不确定性,将不同洪水要素(水深、流速)联合考虑,分析洪水致灾的危险性。运用HEC-RAS二维水动力学模型和地理信息系统(GIS)空间分析技术,模拟溃坝洪水演进过程,从洪水到达时间、淹没范围等维度分析承载体的暴露度。针对人口分布与地理位置特征,基于人体失稳试验数据的统计规律、建筑物损毁标准进行承灾体脆弱性分析,提出基于灾害系统理论的溃坝洪水风险分析方法和溃坝洪水风险等级划分标准。可用于评估水库大坝失事风险,划分溃坝淹没区人口风险等级,为水库大坝突发事件应急救助和人口转移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5.
2015年,广东省雷州半岛地区出现大范围干旱,该文总结了干旱特点,分析了干旱成因,采取了水资源统筹调配、引导调整种植结构及播种时机、人工增雨、筹措资金应急补助等抗旱措施,效果较好。此外,提出该地区今后打造"扩库硬渠上井群"升级版、推进农业结构调整、改善生态环境推动绿色发展的防旱工作对策。  相似文献   

16.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气候条件改变,我国区域干旱问题日益突出,水库在抗旱减灾过程中的作用越来越凸显,旱限水位的提出与应用对有效发挥大中型水库在抗旱中的调控作用、缓解流域旱情具有重要意义。针对旱限水位研究现状,本文以史河灌区梅山水库为例,首先考虑城乡供水、农业灌溉、水力发电和生态环境等诸多因素,构建基于模糊集对分析法的水库灌区水资源系统运行效果综合评价模型,并以水资源系统综合运行等级最优为目标,以分期分级旱限水位、灌溉限供措施(基于水库来水特征和作物生长特性)为优化变量,运用免疫遗传算法进行系统优化求解,最后对比有无旱限水位下水库水资源系统综合运行效果,并分析了不同控制方式下水库供水变化和灌区作物因旱减产风险。结果显示:该优化方法相较于以水库供水经济效益为目标旱限水位确定方法,多项年均指标都有较大改善,其中梅山水库经济效益提高了46万元,充反调节水库水量增加了555万m3,而水库弃水量减少了566万m3;史河灌区塘坝供水量增加了253万m3,而作物减产率下降了3.32%,同时作物因旱减产风险降低了3.15%。可见,运用系统综合评估决策方法有利于改善水库灌区系统综合运行效果,提高系统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水库灌区经济效益;优化的旱限水位控制和与作物生长特性相适应的优化供水策略相对于经验性控制能有效减少灌区中稻因旱减产率,为保障旱限水位的顺利实施和干旱时期农业灌溉抗旱提供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17.
Drought-related risk estimation is widely acknowledged as a tool towards enhancing drought preparedness and minimizing impacts on people, the economy and the environment. In this paper a method is proposed for the risk-based assessment and prioritisation of long-term drought mitigation options in order to support decision making for drought planning. The assessment combines water balance modelling, hazard analysis, and risk and cost effectiveness analysis. The proposed approach allows an improved understanding of drought-related risks by following a probabilistic analysis of drought impacts under different mitigation options. The method is applied in a drought-prone area with water scarcity problems, the Greek island of Syros. The assessment focuses on agriculture and domestic water use, the two main water using sectors in the island. Six mitigation options are cross-compared in terms of contribution to future drought risk reduction using three criteria: risk, vulnerability and benefit-cost ratio. The results validate the use of risk-based assessment of mitigation options as a valuable tool for improved drought management.  相似文献   

18.
为深刻判明2022年鄱阳湖流域特大干旱特征及其影响,认清新形势下干旱灾害防控和风险管理机制策略等的改进方向,对2022年干旱发展过程进行多因素分析,应用标准化降水指数(SPI)对近72年来干旱年际、年内分布演变特征进行了多尺度分析。结果表明:(1)2022年高温持续时间之长、降雨量之少和江河湖泊水位之低均创造新的纪录,干旱发展过程急促、影响范围大、持续时间长;(2)鄱阳湖流域涝旱转换较为多见,2022年涝旱急转特征尤为显著,7—10月是1951年有记录以来最严重的夏秋气象干旱;(3)由于防御体系逐步完善,虽然遭遇有记录最严重的气象干旱,但引发的灾害程度相对其他重旱年偏轻;(4)复合环境下的旱灾涉及因素多而复杂,针对本轮干旱暴露的短板,需根据灾害风险管理理论,进行自上而下的旱灾防御体系研究,创新防御思维与措施,提高区域旱灾防御能力。  相似文献   

19.
南水北调受水区干旱灾害风险评估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水北调工程的受水区为黄淮海流域,干旱问题已经成为该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瓶颈,因此有必要对受水区内的干旱风险做出准确评估.区域干旱风险可以理解为区域内暴露于干旱下的承灾体,在外部致灾因子扰动下,由于自身的脆弱性,所遭受损失的可能性及可能的损失程度的大小.区域干旱风险评估的任务是明晰发生干旱时暴露于干旱下各个部门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确定引发干旱的自然致灾因子,分析承灾体的脆弱性,预测干旱造成的影响和损失,并通过数学方法合理量化风险的大小,同时确定造成各部门、地区和人口风险的主要原因,即干旱风险的主要影响因素,从而寻求降低风险的有效途径.现以南水北调某一特定受水区域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干旱灾害的成灾机理,对干旱致灾因子的危险性及承灾体的脆弱性进行了讨论,提出相应的计算公式,建立了针对特定区域的干旱灾害风险评估模式,对干旱灾害风险提出了量化的方法.并结合南水北调受水区济南市的实际情况对本文提出的方法进行了应用和验证,实践证明该风险评估模式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为了评估洪灾损失,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防灾减灾措施,选取淮河流域发生洪水灾害较频繁的安徽省几个典型城市作为研究区域,以2007年洪灾为例,在洪水灾害理论的基础上,从致灾因子、孕灾环境、承载体易损性3个方面,选取了7个洪灾损失影响因子,建立评价指标,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该区域洪灾损失影响因子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降雨量、经济发展水平、人口结构、防洪标准对洪灾损失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