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河道生态综合治理工程的护岸工程型式比选,对保障河道行洪安全和岸坡稳定性,提高河道生态环境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工程意义。为此,现以临沧市挡帕河治理工程的护岸工程实践案例为研究对象,了解治理河段的工程概况,围绕直立式、梯形、复式护岸及超级堤岸四种常见护岸断面形式,从基本功能及优缺点等方面展开护岸断面形式比选,优选出梯形护岸为河道整治的首选方案、局部可选择复式护岸;同时针对草皮、三维植被网草皮、生态土工袋植草、加筋麦克垫、格宾护垫、生态连锁块护坡和格宾石笼生态挡墙等七种常用护坡材料类型,通过对各种护坡材料优劣特点及技术经济综合比较,优选出斜坡护岸结构型式采用格宾石笼护坡。可为类似河道生态综合治理护岸工程型式比选提供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2.
以黑顶子河治理工程为例,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生态护岸各指标的权重,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生态护岸形式进行综合评价,优选结果表明,治理段保育区、景观区、保护区的护岸形式可分别采用生态混凝土护岸、阶梯石笼插枝护岸、石笼挡墙护岸。该方法具有较强的合理性和可靠性,能够为生态护岸形式优选提供科学的指导。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3.
为更好地解决河道污泥淤积与水质恶化问题,以海城市毛祁河河道治理工程为例,从护岸工程措施和水质修复2个方面提出河流治理方案,针对不同河道整治方案利用PCA-PP模型优选评价。研究表明:将多个同类型指标利用主成分分析PCA法转化为单个指标,从而有效避免了同类指标权重占比过大的问题;在优选过程中PCA-PP模型能够充分保留原始数据信息,且具有较强的科学合理性和应用价值;在河道治理工程中植物+竹炭护岸方案的综合效益最优,且工程造价低廉、水质净化效果良好,可为改善河流生态功能和水环境质量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抛石护岸工程对河道演变的影响程度,基于MIKE 3水沙数值模型建立的河道演变影响综合评价模型,对6种不同的工程方案进行评价指标权重和河道演变影响综合评价系数的计算,并结合工程方案设计原理对评价结果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影响抛石护岸工程附近河道演变的主要因素是流速和悬沙浓度,和河道演变的原理保持一致;不同工程方案对河道演变的影响程度和分布状况呈现较大的差异,工程区附近随不均匀度减小而减小,而其他区域随不均匀度呈先增后减的趋势;工程对整个区域的影响随抛石增厚值的增加而增加。研究结果不仅为抛石防护效果的评价提供思路,还为工程的后续管理和维护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根据广东省中小河流生态治理经验,按照不同类型河道生态治理需求,归纳提炼出缓坡型、陡坡型自然护岸以及垂直式、斜坡式、复合式人工护岸等生态景观护岸断面形式,并结合七拱河综合整治工程,详细说明断面形式的设计过程。提出的断面形式能满足河道防洪排涝、引水灌溉、景观生态、休闲娱乐等多功能需求,对于各种不同类型中小河流治理的生态景观护岸断面形式设计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6.
研发适用于北方中小河流特点的河道生物护岸、固滩新模式,并基于层次优选模型,提出抗逆性、培植特性、生态功能特性为一体的优选指标体系,创建植物优选综合指数,对适合于北方地区的生物护岸植物进行优选。研究成果对于北方地区中小河流生态治理技术具有推广和示范价值。  相似文献   

7.
为便于工程顺利实施,减少征地和拆迁安置,节省土地资源和工程总投资,对新孟河河道集镇段和非集镇段进行护岸结构型式的方案设计和综合比选,并对集镇段护岸进一步进行断面型式比选和综合比选。最终确定非集镇段河道采用斜坡式护岸,集镇段河道采用大挡墙方案的直立挡墙护岸,降低了工程总投资,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8.
对生态河道建设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了调查研究,阐述了生态河道的概念、建设必要性和设计原则,提出河道岸线设计和断面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总结传统护岸的不足和生态护岸设计的基本型式,对于生态护岸建设中河道绿化存在的问题和植物的选择原则进行了综述。最后,对于慈江河道整治工程中采用的护岸型式进行了生态性评价,并对工程整治中生态河道建设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戴俊 《吉林水利》2021,(11):23-26
U形板桩是一种新型的预应力钢筋混凝土预制构件,主要应用于河道、湖泊护岸治理、港口码头、城市基坑支护等工程.通过大沙河治理工程实例,分别对U形板桩护岸、灌注桩护岸、悬臂式挡墙护岸和生态砖护岸进行了分析对比,优选出技术可靠、安全稳定、经济合理的U形板桩护岸结构作为工程的处理方案.此类应用可以增强河岸美观效果并节约投资,在加快施工速度的同时减少对周边环境影响,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在河道治理工程中,为了保证河道岸坡的稳定,通常采用硬质护岸或生态护岸。通过对江苏省内8条河道治理工程中的各种护岸长度的统计,结果表明硬质护岸的比例远超过生态护岸。对硬质护岸和生态护岸本文通过3个方面进行比较,包括工程效果、造价和环境影响,说明生态护岸的优势以及硬质护岸的不足之处。同时为河道整治工程中采用生态护岸提供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1.
许一驹 《治淮》2014,(10):26-27
一、生态护岸设计理念 生态护岸是利用植物或者植物与土木工程相结合,对河道坡面进行防护的一种新型护岸形式。生态护岸集防洪效应、生态效应、景观效应和自净效应于一体,代表护岸技术的发展方向。随着人们对居住环境的重视,传统工程水利正向资源水利、生态水利、人文水利转变,河道整治工程已由单纯的水安全治理思路向更多着眼于水资源和水环境发展。在河道整治建设中,应做到与水资源保护利用、生态环境建设和景观建设相结合,构建河道建设的基本框架。  相似文献   

12.
桦甸市河道治理护岸结构形式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桦甸市河道治理的工程实践,总结和介绍了山区河道治理护岸的结构形式。  相似文献   

13.
目前,生态U型板桩在水环境整治工程中的应用日益广泛,特别适合作为软土地区的河道整治工程中的护岸,与其他方案相比,生态U型板桩护岸成本更低、施工难度更小、施工效率更高且护岸整体稳定性较好.文章结合市河道综合整治工程针对生态U型板桩的运用进行探讨,首先介绍其基本结构和主要特点,然后基于工程实践对生态U型板桩和其他护岸进行比...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长江中下游干流河道生态护岸工程现状、需求及型式等的分析,探讨了生态护岸的发展趋势及其应用前景,提出需要进一步加强生态护岸研究.要更加重视从生态角度加强对长江中下游干流河道崩岸与险工段河段的综合整治,同时还需开展对不同类型生态护岸防护机理、生态效应、已实施护岸工程的生态修复技术及生态护岸设计规范等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河道护岸工程是保护江河堤岸免受水流、风浪侵袭和冲刷所采取的工程措施。用以防止波浪、水流的侵袭、淘刷和在土压力、地下水渗透压力作用下造成的岸坡崩坍。文章以清新区滨江治理工程为例,分析了常见的河道护岸形式选择应用。  相似文献   

16.
以大伙房水库水源区河道生态治理工程为例,对治理前后的河道水面线利用HEC-RAC分析系统和相关计算公式进行分析,对河道治理效果采用不同洪水标准下的糙率系数及水位变化进行评价。研究表明:相对于河道治理前,治理后的水面线变化随河底纵坡的改变趋于平缓,且在不同断面间水流流速的变化较为平稳;在河道治理工程中综合采取河岸绿化、湿地修复、生态护岸、护堤坝设置及河道清淤泥等措施具有较好的生态治理效益,能够消除或防治河道两岸受10a一遇洪水的威胁;根据水面线计算结果提出了滨水植物的配置方案及其选择方法,可为河道治理方案的优选决策提供一定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上海地区河道生态护岸展开实地调研,结合国内外生态护岸研究理论与实践成果,归纳确定生态护岸效果评价标准及评价方法。从结构性、生态性、功能性3个方面出发,选取15个指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分别采用基于层次分析法的综合指数评价法和基于熵权法的TOPSIS评价法,对上海市已建生态护岸的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岸坡稳定性、透水性、抗冲刷性能是影响生态护岸效果的主要因素,(仿)木桩护岸、叠石护坡、透水砌块挡墙等生态护岸效果较好。研究成果可为今后河道整治中的生态护岸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生态护岸设计对城市可持续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基于城市河道护岸需注意事项,研究总结常见护岸结构及其适用条件,结合太平巷河道整治工程特点,选用浆砌石挡墙结构,分别采用刚体极限法和强度折减法进行岸坡稳定分析,同时计算该河道行船条件。综合分析知:不同计算工况下,采用刚体极限法计算所得安全系数均比强度折减法计算所得较小,偏于安全;本工程选用护岸结构合理。可为其他类似城市河道护岸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朱艳明 《河北水利》2014,(11):40-40
对于寒区河道工程来说,采取相应的护岸工程形式与施工方法来保证河道工程的正常使用,预防因渗漏或冻胀而给工程带来的隐患,提高河道工程质量,促进整个河道的正常使用。  相似文献   

20.
太平河治理工程首次在盘锦市河道整治项目中采用圆木桩护岸形式,在中小型河道治理中起到示范作用。圆木桩护岸不仅造价低廉,施工简便,生态环保,而且通过了2021年度暴雨和洪水考验,护岸固滩效果良好,而且与下游太平河风光带水利风景区有机结合,也使太平河游船的航道更加清晰,再加上工程的河道景观方案的实施,更是为风景区填砖加瓦,值得在全市范围内推广,也值得相似工程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