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国内外太阳能光热发电政策形势分析 1总体发展现状 目前,常规可再生能源水电、光伏发电、风力发电等发电技术都存在季节性、间歇性、稳定性的问题。光热发电与储热系统或火力发电结合,可实现连续稳定发电,具有可调节性,易于并网,并且全生命周期内环境影响较小。光热无需无功补偿、电能质量高。  相似文献   

2.
以50 MW级太阳能光热电站熔盐阀为研究对象,采用流固耦合传热方法,基于交界面通量守恒,计算熔盐截止阀高温工况下的整机温度场,为热变形分析和静强度分析提供温度场数据,并依据分析结果为相关设计提供参考方向。结果表明,太阳能光热电站熔盐阀关键部件的运行温度不超过设计限值,全工况范围内未发生熔盐凝固,保证太阳能光热电站稳定运行。  相似文献   

3.
中国将成为全球最大的太阳能市场 德意志银行2013年1月14日发布报告表示,在全球太阳能发电领域,中国今年将超越德国成为市场领头羊.德银预计,今年中国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将翻倍,跃升为全球第一大太阳能市场.与此同时,得益于德国能源市场转型,中国太阳能电池板供应商将成为最大受益者. 德银表示,目前德国正处于一场从核能向可循环使用能源转型的革命中,到2020年"绿色能源"占德国能源构成的比例将达到35%.目前德国实施太阳能上网电价优惠政策,政府以高于核能发电的市场价从电力公司购买太阳能等"绿色能源"电力,而后将额外支出分摊至用电的居民家庭,补贴政策促使绿色能源在2012年上升至德国能源总量的22%.  相似文献   

4.
正2016年光伏还将获得哪些政策的支持在近日召开的全国能源工作会议上,国家能源局局长努尔·白克力表示,2016年,将加快发展风电和太阳能,推动第一批100万k W左右规模的光热发电示范项目建设,全年力争光伏发电新增装机1 500万k W以上。  相似文献   

5.
《长江建设》2012,(3):39-39
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副理事长黄鸣认为,能源产业跨界创新,“微排城市”是大势所趋。这一思路从建筑扩大到城市整体规划,并直指广袤的乡村地带。农村市场是一块崭新的蓝海,它如今已经成为伪劣太阳能产品的倾销地,随着中国城镇化建设正加速,未来3年农村多层建筑将会新兴,甚至可能变貌成为10年前的一线城市。针对这一趋势,许多企业都在根据农村特殊环境,研发特质产品。可以预见的是,三五年后,农村太阳能市场面临服务大考,深化优化服务网络成为必须考虑的策略;而太阳能热水农用化意味着更为庞大的市场和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6.
郝梅 《长江建设》2010,(11):33-33
低碳经济的压力,金融危机带来的调整产业结构的内在要求,把新能源产业推到了风口浪尖。在太阳能、风能等诸多新能源中,太阳能被认为是未来最清洁、安全、可靠的能源.发达国家正在把太阳能的开发利用作为能源革命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7.
我国和德国正加强合作在内蒙古地区和沿海地区岛屿上进行风能与太阳能的利用。在我国内蒙古自治区的农村和沿海地区一些岛屿上 ,居民使用的能源多是煤炭。在这些地方大面积推广石油、汽油、柴油或天燃气等洁净能源有着技术和经济上的困难。目前这些地区的电气化也比较落后。专家指出 ,为保证这些地区的能源供应 ,可利用当地的可再生能源如风能与太阳能来生产能源。我国有关部门正与德国技术合作公司实施一个项目 ,利用再生能源系统 ,进行风能与太阳能的利用 ,来解决内蒙古农村地区和一些岛屿的特殊能源问题 ,旨在开发一种对环境有利 ,又比较…  相似文献   

8.
蔡鹏飞 《长江建设》2012,(7):184-185
我国的单位建筑能耗是发达国家相同环境条件下的2~3倍,能耗水平偏高,建筑能耗占社会总能耗的30%左右。为了改变我国这种能源利用率低,环境污染严重的问题,就必须推广诸如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的应用。目前,可再生能源应用比较有前景的当属太阳能建筑一体化应用技术。太阳能建筑一体化是指将太阳能利用设备与建筑有机结合融为一体,太阳能设备不仅能产生能源,它作为建筑的一部分,也要实现与建筑外观的协调统一。  相似文献   

9.
我国和德国正加强合作在内蒙古地区和沿海地区岛屿上进行风能与太阳能的利用。据介绍 ,在我国内蒙古自治区的农村地区和沿海地区一些岛屿上 ,居民使用的能源多是煤炭。在这些地方大面积推广石油、汽油、柴油或者天然气等洁净能源 ,有着技术和经济上的困难 ,目前 ,这些地区的电气化也比较落后。专家指出 ,为了保证这些地区的能源供应 ,可以利用当地的可再生能源如风能与太阳能来生产能源。据悉 ,我国有关部门正在与德国技术合作公司合作实施一个项目 ,利用再生能源系统 ,开发风能与太阳能 ,来解决内蒙古农村地区和一些岛屿的能源需求问题 ,旨…  相似文献   

10.
《四川水力发电》2011,(5):116-116
国际能源署(IEA)预计50年内太阳能将成为全球能源供应的主要来源,危害环境的温室气体排放将大大减少。国际能源署可再生能源资深分析师菲利伯特表示,光伏和聚热发电厂到2060年将满足全球大部分用电需求,余下部分多由风电、水电和生物能源电厂供应。届时二氧化碳排放将从目前的每年300亿吨降至30亿吨。  相似文献   

11.
西藏目前正在全力推行薪柴能源替代发展战略,以期用太阳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替代西藏群众日常生活所大量使用的薪柴能源,改变能源使用结构。[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随着全球能源供应趋紧,新疆企业投资开发风能和太阳能的热情逐年高涨。根据规划,2010年吐鲁番达坂城、哈密地区将建两个装机容量为千万kW级的风电基地,届时新疆风电装机占全区电力装机总规模的比例超过5%,至2020年有望实现风电规模外送,让更多人群受益于这一清洁能源。太阳能开发同样如火如荼。据新疆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介绍,经过3年努力,该公司已在环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建设了20多座太阳能电站,解决了1 000多户沙漠居民的饮水和用电问题;在荷兰政府资助下,安装了3万多套户用光伏系统,使沙漠中48个无电乡告别了黑暗;利用清华大学技术在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的皮山县安装了“太阳能沙漠绿洲生态系统”引水治沙。目前,越来越多的新疆企业投身“追风逐日”,新能源开发的技术能力持续提升,并开始领跑全国。(摘自http://www.ctgpc.com.cn网)新疆:“追风逐日”引领全国新能源开发  相似文献   

13.
《中国三峡建设》2009,(4):F0002-F0002,F0003
据国外媒体报道,虽然现在人们把绿色能源的目光聚焦在了太阳能、风能和核能等这些能源上,但是在我们的地球上还有其他一些可以被人类利用的绿色能源。科学家还在积极努力,探索那些新的能源产品。相信在不久的未来,更惊人更有吸引力的能源产品就会问世。下面让我们来看看未来有可能被开发的十大新能源。  相似文献   

14.
从集热系统选择、集热器与建筑的结合、蓄热系统、运行策略等多个方面介绍了世博中心太阳能光热系统设计。该系统通过采用真空直流热管集热器,以车棚遮阳板的形式实现集热器与建筑的完美结合;采用高低温分级储热模式以及合理的运行策略,实现经济高效利用太阳能的目的。最后介绍了该系统的节能情况,及其在绿色建筑三星设计标识评价与LEED认证中的得分情况。  相似文献   

15.
分类上网电价是指根据不同类型可再生能源发电的技术和特点,如小水电、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生物质能发电等,确定的不同上网电价。终端销售电价是指电力最终用户支付给电网企业的用电价格。目前我国的终端销售电价实行目录电价制。根据这项制度,目前各地区实行目录的电价共计八类,  相似文献   

16.
通过分析农村生活污水特征、人工湿地主要技术缺陷和太阳能光催化、光伏-光热技术在国内外污水处理中的研究应用状况,从综合利用太阳能资源和解决湿地低温季节运行效率低、易堵塞和供氧不足等角度出发,提出了太阳能湿地保温技术和湿地防堵及供氧技术。新型太阳能人工湿地无能源消耗、简便易行,有助于改善湿地出水水质和长期运行稳定性,在太阳能资源丰富的广大农村地区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柯敏 《中华建设》2013,(2):14-17
"十二五"期间,节能减排进入攻坚阶段,建筑节能已经成为全社会工作的重心之一,各地政府相继出台了政策,鼓励清洁能源在建筑领域的应用。作为地球上最清洁的可再生能源,太阳能利用技术已经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假如使太阳能建筑一体化发展,可以让建筑能耗下降10%。建筑节能,迫切需要太阳能与之结合。然而,尽管广泛应用太阳能呼声强烈,但目前市场上太阳能建筑一体化推广却面临着"叫好不叫座"的尴尬。这种局面由何产生?又应如何打破?  相似文献   

18.
随着人们环境意识的增强,面对来自新的环境法律法规和社会责任的压力,能源供应商开始将注意力转向可再生能源。目前世界上最易使用的可再生能源是太阳能,风能和水能。  相似文献   

19.
西藏目前正在全力推行薪柴能源替代发展战略,以期用太阳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替代西藏群众日常生活所大量使用的薪柴能源,改变能源使用结构。 从西藏自治区能源示范研究中心了解到,长期以来,西藏城乡居民特别是农牧民炊饮用燃料主要依靠的是木柴和牛羊粪,  相似文献   

20.
太阳能电源点的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太阳能作为最优潜力可再生清洁能源,其优势及现期开发技术水平决定了它将逐步在能源消费结构中占居显著份额。太阳能在中国的分布特点与水电资源分布状况,决定了太阳发电与水电结合开发模式将成为最优先的联合开发研究方案。通过应用现状说明了目前主要研究内容和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