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此文对洋河水库库区底泥中17种主要污染物进行了分析,通过开展底泥释放试验,核算底泥污染负荷量,论证底泥污染对洋河水质的影响,以期为洋河水库水质改善提升提供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2.
含内源污染平面二维水流-水质耦合模型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龚春生  姚琪  范成新  赵棣华 《水利学报》2006,37(2):0205-0209
本文从紊动扩散理论出发根据浅水湖泊紊流扰动特性,推导出包含底泥污染的水质控制方程,并与浅水方程耦合,建立相应的平面二维水流-水质-底泥污染的数值模型。模型在有限体积法框架下应用黎曼近似解求得耦合方程的数值解。并以玄武湖为例进行模型验证。结果表明,数值解与实测值较吻合,证明预测结果可信。  相似文献   

3.
底泥耗氧量占据河流溶解氧消耗的一大部分,几十年来国内外学者对不同类型河流的底泥耗氧量展开大量试验研究.对国内外非悬浮底泥试验和悬浮底泥试验的主要试验方法进行总结,并阐述了不同方法各自的优缺点及相应的适用范围.底泥中生物系统的作用、水温、底泥的有机质含量影响河流底泥中生物和化学氧化过程,从而影响底泥耗氧量.另外,底泥的组成情况、上覆水体的流动速度和水深,以及上覆水体的水质等因素与底泥耗氧量也有一定相关性.最后,在总结前人研究工作的基础上,提出了对代表性的水域底泥耗氧量的试验方法、底泥耗氧量主导影响因素以及河流中的底泥耗氧量作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
王俊 《水资源保护》2009,25(S1):55-56
从底泥耗氧、底泥污染物的释放这两方面综述了底泥对河流水质影响的模型研究。通过总结底泥污染河流的模型研究,提出耦合底泥河流水质模型的发展方 向,指出建立环境疏浚模型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淮河流域(含山东半岛)91条河流底泥进行系统调查监测和污染评价,阐述了该流域河流底质中有机质及金属元素污染现状,分析了区域污染分布特点以及水质与底质污染的关系,为做好底泥污染防治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6.
以水体中的污染物浓度(包括液相和固相)为对象,根据对流扩散过程和紊动力学原理,从理论上导出了三维水流、泥沙和污染物耦合作用的方程;方程的底边界条件采用泥沙动力学理论进行分析和处理,同时给出了含有泥沙通量形式的二维水质方程。以江苏省苏州市澄湖为例,对澄湖有底泥、无底泥时水质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含内源污染的水质方程的计算结果与实测值吻合更好,这也证实了含底泥影响的浅水湖泊二维水质模型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7.
里运河底泥COD和NH3-N空间分布及对水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里运河底泥中污染物质的含量分析,阐述了不同深度底泥中COD和NH3-N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发现城区段底泥中COD和NH3-N的含量约为非城区段的2倍,表层(0~30 cm)和次表层(30~60 cm)底泥污染较深层(150~210 cm)污染严重,0~60 cm底泥中的COD和NH3-N平均含量分别是深层底泥COD和NH3-N的2.5和2.1倍。同时通过对表层底泥和对应断面水质的比较分析,得出了表层底泥中COD和NH3-N的含量与水质有较好的相关性(R=0.76,n=12),说明底泥中污染物质的释放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影响了里运河的水质。  相似文献   

8.
李霞  张建华  殷鹏  陆隽  华萍  刘茗 《江苏水利》2023,(3):22-24+29
根据太湖水量、水质、底泥和蓝藻监测资料,从外源总磷(TP)输入和内源磷循环2个角度,系统分析太湖水量、水质、底泥、蓝藻等要素与湖体TP质量浓度的关系,揭示了影响太湖TP升高的主要因素,为新一轮太湖水环境综合治理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9.
黄廷林  任磊 《水利学报》2004,35(10):0125-0128
本文建立了一维河流石油类污染物“解吸为主”的动态水质模型。模型方程中考虑了河流悬移质、推移质泥沙和底泥与石油类之间发生的吸附\解吸的动态过程,以及河流弥散作用对石油类污染物在多沙河流中迁移的影响。模型还考虑了底泥解吸与泥沙解析在速率上的差别,使模型更加精确实用。运用拉普拉斯变换,求得了模型方程法的解析解。用室内烧杯试验的方法确定出了研究区域内的污染底泥解吸常数kdw;结合室内水槽动态试验,对解吸模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够较好地描述一维多沙河流污染沉积物中石油类污染物的解吸过程。  相似文献   

10.
通过利用长江水体作为上覆水的里运河表层底泥的释放实验研究,分析了表层底泥中CODCr和NH3—N在静置和3种扰动条件下的释放规律,结果发现城区段底泥中CODCr和NH3—N的释放强度大于非常区段,底泥孔隙水与上覆水之间的浓度梯度增大促进了底泥中污染物质的更快更多地释放。同时得出了各个断面表层底泥中CODCr,和NH3-N的释放强度,在扰动条件下的释放强度远大于静置条件下的释放强度,底泥中污染物质的释放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里运河将来的调水水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