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2003—2012年我国洪涝灾情评估与成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中国水旱灾害公报》发布的洪涝灾情数据,分析了我国2003—2012年间洪涝灾害各项统计数据,认为近10年来我国的年度洪涝灾情主要统计指标除经济损失外均呈逐年减轻的趋势,年度洪涝灾害等级呈现逐步降低的趋势。因此完善的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体系是减轻灾害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我国城市洪涝灾害频发,造成了重大的经济损失。加强应急管理、提高应对能力是城市洪涝防治的关键。总结了我国城市洪涝灾害应急管理的概念、框架与组成体系,分析了与风险管理和危机管理等概念的关系,介绍了我国城市洪涝灾害应急管理现状及存在的不足,并借鉴国外应急管理的经验,提出了对策建议,以期为我国各城市洪涝灾害应急管理的建设和完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海绵城市中年径流总量控制率这一指标对小雨或者中雨资源的控制是显而有效的,但如果遇到暴雨或极端降雨事件,城市依然存在较高的雨洪涝灾害风险。首先用一个超过百年系列的降雨与受灾统计数据,说明仅仅依靠低影响开发措施无法控制城市雨洪涝灾害;然后整理了石狩川流域在城市雨洪涝应对措施方面先后采取实施的雨水贮留渗透计划与流域综合治水对策;最后,通过借鉴石狩川流域采取的措施,结合我国海绵城市成功经验,提出通过多途径协同控制洪涝径流的海绵城市建设方法,以提升中国特色海绵城市在雨洪涝防灾减灾中潜力。  相似文献   

4.
我国洪涝灾害频发,城市化发展迅猛,城市洪涝灾害威胁日益严峻。目前,提高我国城市防洪减灾应急能力是当务之急。总结了美国、日本、英国、墨西哥等国家在城市防洪应急管理和应对措施上的一些做法,提炼了公众参与洪涝灾害管理机制研究中值得中国学习的经验,为相关部门科学制定公众参与防洪应急管理提供理论和方法,从而推动我国公众参与城市洪涝灾害应对工作。  相似文献   

5.
我国城市洪涝治理经历了从工程措施到工程与非工程措施并举,从洪涝分治到洪涝统筹,从城市局部治理到流域系统治理的重大转变。特别是海绵城市和韧性城市理念的引入,显著提升了城市洪涝治理水平,促进了城市可持续发展。经过多年探索与实践,我国在技术应用、政策管理、公众与社会参与等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城市洪涝模拟与风险评估取得重要成果,监测感知系统日趋完善,预报预警技术取得突破,应用场景更加广泛;跨部门协作与联动机制、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的提出,高效信息传播机制和公众参与程度的加强,均显著增强了城市应对洪涝灾害的能力,为防洪减灾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撑。借助北斗卫星、激光雷达、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先进技术,我国持续推进数字孪生流域、国家水网与区域水网建设,为洪涝治理和水利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今后,城市洪涝治理将继续朝着系统化、智能化、生态化方向发展,面对新时代的机遇与挑战,应结合海绵城市与韧性城市建设,坚持系统治理、坚守底线思维、坚持创新发展,通过全局性谋划和整体性推动,不断提升水旱灾害防御水平和水安全保障能力。  相似文献   

6.
气候变化和城镇化使得城市洪涝风险加剧,对城市区域的洪涝损失评估有助于洪涝风险的科学管理。以广州市为例,对不同重现期暴雨损失现状进行评估,综合考虑气候变化和社会经济发展影响,对未来暴雨损失进行预测,并对洪涝应对措施展开成本效益分析,结果表明:广州市现状洪涝年均期望损失约为5.88亿元,受气候变化和社会经济发展影响,未来洪涝灾害损失会进一步增加,其中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的承灾体暴露度增加影响大于气候变化影响;对广州市城市防涝工程的成本效益分析可知,对于50年一遇以下暴雨,工程措施效益较为显著,超过50年一遇的暴雨,可采取以洪水保险等经济手段转移风险。  相似文献   

7.
本文分析了造成和加重洪涝灾害的原因,针对洪涝地质灾害损失惨重的现状,提出"坚持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的方针,牢固树立"防"的意识,做好防汛"前半篇文章",加强体制机制建设,综合施策,采取必要的工程和非工程措施,给洪水"出路",做到人与洪水和谐相处。  相似文献   

8.
洪涝灾害是全球范围内普遍和经常发生的自然灾害,我国约10%国土面积遭受不同程度的洪涝威胁。防止或避免洪涝灾害的发生,采取的措施有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两类。防洪,工程措施是主要的,在合理的技术经济条件下,总能达到一定的防洪标准,但超过  相似文献   

9.
<正>本刊讯2015年6月26-27日,中国工程院重大咨询研究项目"我国城市洪涝灾害防治策略与措施研究"项目启动暨实施方案研讨会在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召开。该项目旨在围绕我国近年来日益严重的城市洪涝灾害防治中的突出问题和核心战略需求,系统分析总结国内外城市洪涝灾害防治的先进理念、经验和模式,剖析气候变化和城镇化对城市降雨特性、产汇流规律以及洪涝灾害的既有影响事实以及今后的可能影响,从城市防洪除涝标准与设计方法,城市洪涝调控与雨洪综合利用,城市洪涝灾  相似文献   

10.
2021年7月20日郑州发生的极端大暴雨造成了严重的洪涝灾害。为总结经验教训、分析灾害原因,将郑州暴雨过程分别移植到深圳市、北京市,利用城市洪涝仿真模型进行模拟推演。模拟分析结果认为,此次极端暴雨无论发生在深圳还是北京,都会产生严重的洪涝灾害,都有河道漫溢、严重积水的情况发生。单一地通过工程措施提高城市防洪标准的做法,可以应对标准内的降雨,但无法应对超标准的极端暴雨事件。因此,建议从流域、区域、城市层面进行城市防洪和内涝治理的联排联调,统筹管理;提前模拟不同降雨条件下尤其是超标准大暴雨的城市内涝风险,预测、评估城市承灾能力;制定、完善预警指标和防汛管理应急响应预案,提高政府综合协调能力。在暴雨到来之前,及时发布预警和提示信息,快速指导各相关部门和市民做出必要的防范措施,保障市民的生命安全,降低财产损失。  相似文献   

11.
Abstract

The River Commission of the Ministry of Construction in Japan recommended a basin response to floods in its December 2000 Interim Report to Minister of Construction. This is practically an official declaration of the policy accepting inundation in habited areas. By this policy shift, it is anticipated that more basin response measures and non-structural measures against floods will be promoted to complement structural measures such as continuous levees and dams. Such a policy is not new in the world but is a significant governmental move in Japan, a densely populated, highly developed, and highly flood hazardous country. Although living with floods is a universal coping strategy, the implementation of measures should be different from region to region reflecting region's nature and socio-economic conditions. This paper reviews the flood fighting history of Japan and her statutory evolution against floods and shows the process by which the ever-increasing flood damage potential and the recent increase of flood damages necessitated the official move in flood control management from rivers to basins.  相似文献   

12.
淮河蓄滞洪区调度与运用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小青 《中国水利》2006,(23):33-35
淮河蓄滞洪区承担着滞蓄洪水和居民生存发展的双重作用。蓄滞洪区调度要树立洪水风险管理的理念,以准确的雨水情预报作为依据,对不同量级洪水明确不同保护重点和目标,作出合理的蓄滞洪区调度和运用决策,最大限度地减轻洪涝灾害造成的损失。  相似文献   

13.
The social–ecological status of rivers is particularly pronounced during extreme flood events. Extreme floods are a substantial threat to people, infrastructure, and livelihoods. Efforts to address the threats of extreme floods are aligned largely with social values of flood risk mitigation, flood preparation, and avoidance of loss. However, extreme floods are also a fundamental driver of river ecosystems, aligned with ecological (biophysical) values of event effectiveness, river change, disturbance, biotic response, and heterogeneity. A survey of the public perceptions of extreme floods revealed that participants generally understood the ecological values of extreme floods through concepts of naturalness, climate change, and knowledge production. However, participants had less understanding of how river integrity might influence the response of rivers to extreme floods. Resilience can be used as a framework for uniting the social and ecological values of extreme floods because it embodies a common language of change, disturbance, and adaptation and complements the socially dominated discourse of risk and emergency management. Three strategies are given for river scientists to frame ecological values in parallel with the paradigms of the socially dominated discourse of extreme floods: be prepared to act following an extreme flood disaster, learn and use the language of the flood risk and emergency management sector, and undertake assessments of the ecological values of extreme floods to highlight the threats to those values that may occur with climate change and river modification.  相似文献   

14.
自2008年汶川大地震以来,堰塞湖灾害的应急管理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在堰塞湖成因及其灾变特征分析的基础上,给出了堰塞湖应急管理的一般程序,根据分类管理、分级响应和分期处置的原则讨论了堰塞湖应急管理的基本策略。建议将堰塞湖应急管理纳入国家防汛抗旱应急体系的框架之中,但由于其复杂性,短期内应通过各级政府及其应急管理办公室与其他相关部门建立更强有力的协作关系,特别是在信息监测和共享方面,长期应考虑建立区域综合应急机构来应对堰塞湖以及其他灾害和事故。堰塞湖应急管理的重心应放在缓解原生灾害以减小堰塞湖出现几率方面,其中风险区划、监测和信息共享网络建设是应当优先完成的工作。  相似文献   

15.
根据我国北方以黄河为主的浑水河流多年来规划研究及运行管理的经验,通过对比论证,提出浑水单列的实用性质与现实意义.重点阐述不同含沙浓度对河床形态的决定性作用.特别是,由长江看黄河,对黄河与长江以不同级别的洪峰洪量产生同样严重的洪水灾害,对国计民生产生同等影响,作了一定程度的原因分析,并重点突出黄河防洪的特点.防洪必须因河制宜  相似文献   

16.
分析了黄河下游二级悬河的形势,针对二级悬河治理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提出治理二级悬河应坚持全面规划、统筹兼顾、远近结合、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原则,主要措施包括:①加快建设二级悬河严重河段堤防的加固和防护工程;②破除生产堤等行洪障碍,利用大洪水淤滩刷槽;③利用中常洪水引洪淤滩;④人工疏浚河槽,淤填堤河,淤堵串沟;⑤结合引黄沉沙淤填堤河洼地。近期应做好规划、开展试点、加强相关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17.
黄河下游高含沙洪水河床形态及调控指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水库调控高含沙洪水是维持黄河下游主槽不萎缩的重要途径。基于黄河下游实测高含沙洪水冲淤特性的分析,按流量大小对高含沙洪水进行了分类,提出了黄河下游高含沙洪水的分类调控思路及相应的调控指标。大漫滩高含沙洪水,在满足黄河下游防洪要求的前提下,控制洪峰流量大于1.5倍的平滩流量,来沙系数在0.012~0.04 kg·s/m~6范围内。一般高含沙洪水,控制黄河下游洪水流量接近平滩流量,并尽可能控制来沙系数在临界值附近。高含沙小洪水,控制黄河下游洪水流量在2 500 m~3/s以下,洪水沙量小于2亿t。高含沙洪水经过分类调控后,可较大限度地利用滩地淤沙、主槽输沙能力排沙及花园口以上较大的主槽库容滞沙,维持或提高黄河下游主槽过流能力。  相似文献   

18.
黄河小浪底水库运行初期 ,清水下泄 ,下游河床冲刷下切 ,险情将有所增加 ,防洪形势会发生很大变化 ,但水库的拦蓄作用 ,会使下游出现大洪水的可能性减小 ,中常洪水的发生几率将有所增加。因此 ,要加强中常洪水的调度 ,确保滩区安全 ,把中常洪水造成的漫滩损失减小到最低。本文结合“96 8”洪水现象及下游河床行洪能力分析 ,认为适当加强主槽工程措施的管理和建设 ,保持中常洪水在黄河下游主槽行洪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9.
可持续发展是经济、社会和资源、环境相互协调的综合体。中国的水资源并不丰富 ,但洪旱灾害及水污染问题日趋严峻。洪旱灾害及水污染是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 ,反之经济、社会发展如规划管理不善又可能进一步加剧洪旱灾害及水污染。主要阐述水与可持续发展 :1996年第一届河流新技术和新思路国际会议的总体思路 ;荷兰给河流以空间 ,防止洪水淹没 ,与洪水同生存的新战略 ;大力开发保护长江 ,促进长江流域可持续发展等。  相似文献   

20.
溃坝洪水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溃坝洪水研究的目的是计算溃决坝址的流量、水位过程线,并向下游作洪水演进得到沿程的流量、流速、水位、波前与洪峰的到达时间,评估下游洪水淹没损失情况,以便于采取措施,降低洪水风险。从溃坝水流理论研究、溃坝问题的试验研究、溃坝模拟及洪水在下游演进这3个方面对溃坝洪水研究进行了综述,回顾和总结了国内外溃坝洪水研究的发展历程、已取得的成果和近些年的进展,提出了将来要研究的重点,并对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目前溃坝理论的数值求解发展迅速,由试验提出了溃坝机理,研究不断模型化;但高强输沙理论未建立,溃口冲刷过程未能准确表达,对梯级溃坝和冰湖溃决洪水研究较少。今后应加强溃坝水流理论研究,开展大尺度、多库溃坝模型试验研究,积极做好梯级溃坝和冰湖溃决洪水模拟,进一步建立快捷可靠的区域溃坝洪水预报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